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作者:由 龍海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15-02-13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heyblue2015-02-13 14:06:08

不回家過年簡直爽爆了。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謝左右2015-02-13 18:00:21

不一樣,感覺真的,非常的,不一樣。

過年不僅僅是年假,親戚,聚會,胡吃海喝…………最重要的是過年一直以來所代表的涵義。

那就是:

儀式感 ,儀式啊~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先說背景。我出身的小村落是一個對“年”非常看重的地方,重到什麼程度,我舉幾個例子,你萌隨意感受一下。

大年初一,出門磕頭,給爸媽磕頭,給長輩磕頭。我媽好幾個兄弟姐妹,每個都至少有倆個孩子(此處不聊**的計劃生育),也就是所,我有好多的哥哥姐姐弟弟啥的。反正一共有十三個孩子。

大家到了姥姥家以後,第一件事,磕頭,給我姥姥姥爺磕頭,之前覺得姥姥家房子還挺大的,但是十多個孩子往屋子裡一擠,瞬間就滿當當了。呼啦一聲全都跪下了,那場面,妥妥的震撼。

不同於電視裡帶有表演色彩的下跪,我們都是極其實誠的下跪,我媽說小的時候都是直接往地上一趴,拉都拉不起來。

我的內心一直對這個是持感激的態度,但是平常常年在外,也沒有什麼機會能夠表達對長輩的感激和尊重,買禮物或者給錢更多的感覺都是外在的,感情的表達,需要一種至極的、強烈的並且雙方乃至社會都大力認同的一種方式來表達。

正好趕到過年,正好趕到過年這樣一個有著濃烈感情氣息的節日裡。

我一直感覺“年”就是大家聚到一起集中表達感情,表達感激和祝福的一個節日。

之前有一個提問是“刀和菊”能夠代表日本,什麼能夠代表我們國家,下邊有一個很棒的答案就是“吃和祖宗”。

現在好了一點,之前我這一代做出一點成績的時候,長輩經常說是祖宗保佑。考上清華了說是祖墳冒青煙,大難不死,因禍得福說是祖上積德。反正祖上能解釋你一切的成績或者運氣。

所以很容易對祖上產生一種別樣的情緒,有感激有敬畏,而且,也不容易太驕傲——你做出的成績不僅僅由你自己的功勞,還有祖宗對你的庇佑。

而且你不搞不清楚這兩者中,誰佔得比例更大,所以能學會謙卑。

大年初四的時候,我們早上四點起,到自己家的祖墳上貢。

提著肉,提著紙錢,還有鞭炮,在墳前一排跪下,我們祖孫三代。算上土裡埋著的,不知道加一起能加到幾代。鞭炮在耳邊炸響,燒紙的飛灰飄起又落下,面前的土裡埋葬著是我的先祖,他們傳下的姓氏冠在我的名字之前,他們的DNA還在我的身體裡旋轉跳躍,我閉著眼,感受家族血脈,回憶著過往的興衰。

保留節目就是,我爺爺通常要起來指著一片地方說,這是我的,這是你爸的,這一片地是你的。

是的,那一邊兩米見方的就是我最終的歸宿,看著那一片地方,就會忽然生出塵世的恍惚感——不管我的人生經歷怎樣的風景,磨難也好,輝煌也好,終將在這裡止步,在這裡入土。

很早的時候,我還是個中二的少年,有很多愛,很多恨,想要燃燒自己,照亮或者灼燒別人。那時的我想著隨便死在哪裡都可以,不要葬禮也不要墓地,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定要死在出生的地方。

有一年回家,我跪在墓前,突然就理解了,為什麼有的人拼了一輩子,也要落葉歸根。

過年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賦予它的意義。

我們對時間沒有概念,我們需要一個熱鬧的日子去銘記,來告訴自己,這一年已經過去了。

我們害怕的,我們厭煩的只是那些我們無法接受的老舊習俗,無法接受不相干的人的糾纏,無法理解平常都太累,為何還要在一個節日如此的折騰。

但是,過年,他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場景,我們都以為我們會討厭這樣世俗的喧鬧,無聊的盤問,可是,再某一個瞬間,你突然就想起了很久之前,那個喋喋不休問你結婚了沒的姨媽曾經是那樣愛你,哥哥家的小孩叫你姑姑的時候清脆有力,你平常內斂的父親,在親戚面前大聲的誇獎你……會在那一瞬間想起,這些都是你的親人,你也是這家裡的一員,還有今天,過年了。

人本來就是喜歡熱鬧的主兒,喧鬧中自有人生百態,有人笑著,有人鬧著,才會開心,才會記得更深刻。

我上一年就沒回家過,雖然我和爸媽都在北京,但是一點也沒有過年的氣息,我說要看春晚,回味一下之前。

結果我爸非要看什麼球賽,然後我就和一幫小夥伴出去喝酒了。對整個過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知春路上有個小門,我喝了一瓶乾紅,撞了三次門都沒過去。結果第二天在床上躺了一天,媽的,年就這樣過了。

沒有走親,沒有訪友,沒有七大姑八大姨問我找沒找女朋友,沒有喧鬧,沒有觥籌交錯,沒有跪天地、跪祖宗,沒有思考,沒有莫名其妙的關心……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就是非常普通的一天,普通到沒有給我的記憶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然後就這麼新的一年開始了,給我的感覺非常難受,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渾身不爽~

完全沒有新的一年的感覺,只是過了個又臭又長的老的一年~

完全沒有放開新的篇章。

像是一本印刷廠生產的劣質日曆,把兩年的日子印到了一起,讓人感覺是如此的漫長。

我為此想了很多辦法,但就是說服不了自己,這已經是新的一年了。

我想,這是不是和我的生物鐘有關,每到這個節點,我都必須要做固定的事,就像每天六點起床,如果到了點沒有起床,或者起早了,就會一天不爽。

後來,乾脆不想了。舊的一年已經無法換回,但是新的一年我,一定,必須,堅決要回家過。

春運算個毛,再累再遠,我也要回家,那怕是參與這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我也要回家。

哪怕我一天被催八次婚,我也要回家。

我生出一種類似於 洄游的本能。

在這個儀式感如此缺乏的國度,我們需要一場盛大的相聚,去訴說這一年的種種;盛大的狂歡,去忘掉這一年的不快;盛大的禮物,盛大的喧囂,盛大的離別,盛大的……寫著寫著怎麼像給盛大做廣告啊…………

在喧鬧中反而更顯得安靜,那些你以為很重要的悲傷或者欣喜在別人的瞳孔的反射中才能看的更清晰。你這一年在眾人的見證中訴說,他們與你的DNA部分重合,你們的生活也在不經意間有了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交集。

在一切繁瑣的習俗中你看見了你的簡單,在喧囂中你思考你的安靜。你積懶成疾,任性妄為,只想追求安逸,只想靠近有趣。

在這樣一個盛大的儀式裡,你不知主角,你只想任性的逃避,享受來自各方面的好,卻不想被別人問起你的生活軌跡。

我們每個人都身處一張網,連線我們的可能是利益、興趣、或是血緣。可能姑媽還有姨媽們的相處方式你不大適應,他們討論的某些話題也是你不想提及的,他們的某些言論在你看起來也許很LOW……但這平不代表她們不喜歡你。她們只是還以為你是當年那個高興了會鬧,不開心會哭,但是給個糖又會接著笑的孩子。

可是如今你長大了,她們猝不及防,不知道該問你哪些問題,不知道你研究的方向,看不懂你工作的內容,想問你,卻不知是打擾,想關心,卻不知如何表達……

等到你老了,你跟孩子交流你會問什麼呢,你說好,我什麼都不想問,只會有一個可能: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儀式,再大的事也一定要聚在一起,訴說這一年的過往。互相表達思念和感激,也正因為有這樣一個儀式,才為我們提供了少有的,觀察,思考,審視的機會,我們的家庭,我們的血脈,我們的親情,就在這繁瑣世俗的喧囂中步步凝結和昇華。

今年我無論如何都要回家,姑媽姨媽舅媽們,我將卸去鎧甲,向我開炮吧,我準備好了。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

麼麼噠~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sasa2016-02-02 05:10:13

留學黨怒答。

今年是在英國的第四個春節了。

從前過年,過年前的好幾天,爸爸媽媽和我就會齊心協力把客廳餐廳還有每個房間的門上換上新年的記號。該掛燈籠的掛燈籠,該換年畫的換年畫,春聯福字貼起來,年年有餘掛起來。

每年年三十下午就要跟爸爸媽媽回鄉下,家裡的直系親戚都會在這一天回家。下午在廚房洗洗菜燒燒水燒燒灶火幫幫倒忙,一下午跟表哥表姐堂兄一起玩鬧,從擺碗筷到放炮竹。華燈初上的時候(不對鄉下貌似沒有華燈),年夜飯就可以上桌了。大圓桌支起來,平時的板凳不夠要去放雜物的屋子裡找,大家都擠在小小的屋子裡,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硝煙味。八樣冷菜,數道熱菜,各位姑姑嬸嬸忙活了一下午的成果一樣一樣的端上來。廚房的灶火還在熊熊燃燒,一邊做一邊上菜。在我們那裡最後一道必不可少的菜總是白菜粉絲煲,看上去家常到平淡無奇,小孩子們卻是最喜歡的。

吃完年夜飯就該回家啦。每年春晚都是爸爸媽媽和我三個人在家裡看,一起守歲。春晚不見得真的多好看,更多的是成為了一種儀式。整個過程外面鞭炮煙火聲不斷,一開啟窗撲進來的都是濃烈的年味,電視聲都聽不清。快到12點的時候,該播趙本山的小品了吧。倒計時,此時外面的鞭炮聲達到最高潮。在3,2,1,新年好!的倒計時中,爸爸媽媽和我互相擁抱,祝我又長大了一歲,祝大家新年快樂。零點的時候我和爸爸都要下樓去放八個響炮。對老爸來說焰火太不帶勁兒了,“砰——-啪!”的響炮才最適合。而我是絕不敢上前點的,只能遠遠的站著捂住耳朵,聽著新年最濃烈的腳步。

往往媽媽總是不能堅持更久,而我和爸爸總是會堅持到春晚放完再去睡覺。第二天照例睡到自然醒,然後要對爸爸媽媽說“新年好!”然後再開始走親訪友,將這熱鬧延續上幾天。

2012。6。13 我一個人踏上前往倫敦的航班。2013年春節是我在國外自己過的第一個春節。習慣了從小到大的熱鬧氣氛,清清冷冷的春節真的太不習慣。那天貌似正好是週六,學校有組織過春節的學生去伯明翰吃年夜飯(因為高中很村)。哪怕周圍人也不少,但是沒有這樣的氣氛,沒有鞭炮聲,沒有硝煙味,也沒有那一碗白菜粉絲煲。因為時差的關係,國內零點的時候我們剛剛天黑。安安靜靜的學校壓抑得讓我一哭再哭。半年多了也從來沒有像這一刻一樣想家。不停的纏著爸爸媽媽影片,背景音樂裡的那些喧鬧,真的無法觸及。一個人默默的看完了春晚。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第一年過年,自己給自己強行增加年味。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圖書館門口掛的福。

2014年春節。彷彿已經習慣了一樣。學校還是一貫的萬籟俱寂。這回不哭不鬧啦,也沒有纏著爸媽影片。我和同學訂了中餐外賣還有薯條,就算是一頓年夜飯啦。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2015年。上大學了以後,周圍的中國同學多了起來。這一年的春節過的還是非常有聲有色。17個同學,22道菜。因為時差的關係,春晚已被完整下載。八點整開始看春晚,吃年夜飯。當主持人在倒計時的時候,我們也在倒計時。3,2,1,新年好!那一瞬間大家拉響了手上的簡易小炮竹,淡淡的硝煙味彷彿在提醒我們逝去的年味。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羊年大家都是小羊~)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年夜飯是不是很豐富~)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一邊吃年夜飯一邊看春晚)

今年,2016年。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據說有地方的傳統是這一天要拜灶王爺,正式的新年的準備也從這一天開始。我的家鄉並沒有這樣的習俗,但是已經有朋友在朋友圈裡po吃餃子的照片。今年打算還是跟去年差不多,不過一起過年的小夥伴會更多。今年除夕恰好是週日,不像去年是週三,白天上課實驗,下午和傍晚回來做飯,忙的四腳朝天。今年的年初一是週一,仍然是要正常上課。(如果有人看的話,過完年來更新今年的照片~)

今天刷知乎,有個問題問過年怎樣過才算有年味。有個答案簡潔明瞭:回家,在國外五年了,回家就是年味。一瞬間眼淚都快下來了。今年是我第四個不回家的春節,也將有第五個,第六個,我也不知道將會有幾個。年味對我們來說,是熱鬧嘈雜的人群,是到處掛著的紅燈籠和春聯,是震耳欲聾的炮響,是空氣裡淡淡的硝煙,是一桌豐盛的年夜飯,是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守夜的感覺。過年我們是正常上課,只能在縫隙中抽出那麼一點點的時間,竭盡所能的還原過年的感覺。回到題主的問題,過年回家和不回家感受有什麼不同?回家,的確有過年綜合症,總會被爸媽嫌棄,親戚們也總是要問回答不上來的問題。然而不回家,是冷冷清清,也是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的傷感。無意說留學生活是多麼苦自己有多麼不容易,留學的確要放棄很多東西,包括回家過年,但是也能得到很多東西,這是我們心甘情願的,有心理準備的。只是在除夕春節這樣的時候,不可避免。我只想說,在過年這樣傳統隆重的中國節日,珍惜還能回家的時候罷,對我們來說,你們不勝其煩的爸媽的嘮叨,油膩的大魚大肉的年夜飯,嫌他太吵的鞭炮,都是我們想擁有都觸及不到的熱鬧溫暖啊。

以上。

貌似說過有人看的話就更新來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沒有捂臉表情就不會說話了系列

突然看到知乎電子書的私信說要把這篇文章放在“年夜飯”主題的電子書裡,受寵若驚啊簡直,無奈我看到私信的時候已經錯過了ddl所以。。。就回來更新一發吧哈哈哈

上回說到……(上次還是大二的時候在那個人品爆棚得來的房間裡編輯的答案哈哈哈)2016年的春節?時間過去了這麼久,我們都在長大,很多想法很多故事都已經不一樣了。那,扯回主題,來講講我之後的春節都是怎麼過的吧~

2016年的春節,貌似是由我組織的,因為十分嚮往大一時候每個人帶一個菜,然後大家濟濟一堂一邊吃年夜飯一邊看春晚的形式,於是那年我也是叫了很多朋友,每個人帶一個菜,打算找個地方一起吃。然而現實總是很骨感……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地方(因為英國人都十分。。。軸?有各種奇奇怪怪的規定)又是冬天,天老早就黑了,於是最後終於吃上飯的時候菜早就涼的差不多了……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

你猜哪些菜是我做的?

2016年春節,把自己忙成狗,做了五六七八道菜,自己也忘了做了哪些……所以那年的印象就是,再也不要組織這麼亂七八糟的活動了……

再然後啊,就到了2017年。漸漸地長大,就明白了朋友不在多而在精(大概也是現在找不到男票的原因哈哈哈,自殺式單身說的就是我了),也不願意再組織這麼多人的活動。2017年的春節過得相對簡單(並不想做飯),但是卻趕了兩個局哈哈哈。最後十二點多回到學院,一邊放著春晚一邊打麻將(當年學會的新技能)到了凌晨五點多。。。(此處應有黑眼圈)

突然發現2017年的春節並沒有留下照片,大概是慢慢長大了就不再那麼糾結這些儀式感了吧。

然後就去年了。(小學生作文?)去年比較特殊一點,雖然已經六年沒在國內過春節了,但是去年爸爸媽媽過年期間來英國看我陪我過年啦!turns out那一週剛好是我忙到飛起的一週,爸媽來看我得照顧爸媽吧,過年得過吧,劇組又剛好演戲,作為製片人再瀟灑也得管好多事情。然而結果就是我忙了整整一晚上做了一整桌年夜飯,跟小夥伴們和爸媽吃完年夜飯就。。。累得睡著了(捂臉)第一次沒看春晚也沒守歲。但是你看,有爸媽在的地方就有家呀。

(結果第二天早上睡過頭又剛好碰到我老闆早上找我……請自行想象我的死法

(咦我以前的文筆都到哪裡去了哈哈哈

今年!終於興奮地宣佈!我!要!回!家!過!年!惹!(本科小朋友幽怨而無奈地問了好幾次為啥我能回家……答曰:你讀了博士你也能哈哈哈哈)已經六年沒有在家過年了,也不知道這次回去會被催幾次婚……(手動再見)明天晚上的飛機而我還在趕paper。。。一直都並沒有要回家的感覺導致我一直覺得時間十分夠用甚至安排了下週的實驗(捂臉

又回到題主的問題啦,其實你看,六年前的我,三年前的我和現在的我,其實並不是同一個我了,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有些小時候很care的事情,現在並沒有閒工夫來care了。雖然前不久還教育小朋友說生活要有儀式感(結果今天中午就很有儀式感地擺了碗筷哈哈哈哈太乖了),但是隨著三觀和想法的慢慢改變,有很多事情可以去填補這一方面情感的匱乏。剛出國的時候還並沒有自己的朋友圈,孤獨佔據了內心的大部分,於是會從很多不同的人那裡刷存在感,然而這種行為低效而無意義。然而隨著自己的朋友圈漸漸建立和成熟,我就會慢慢覺得並不需要去討好那麼多人,有自己care並且care自己的朋友就很不錯了,而如果這麼想的話,其實過年的儀式感也並沒有那麼重要了。小時候的過年,是硝煙味,是熱鬧的春晚,是那一碗白菜粉絲湯,是放假,是長大,是無處不在的儀式感,而現在的過年,更多的是和朋友在一起吵吵鬧鬧的歡樂,是又老了一歲的感慨,是“事情好多啊過年過什麼年”的鬱悶,看上去彷彿是長大了不哭了,但是那麼容易滿足的“小時候”也一去不復返了呀。

說著說著又跑題了。。。anw,你要是現在問我春節回家和不回家的感受有什麼不同,大概是,不回家就得在實驗室做實驗寫paper累死累活做年夜飯但是可以和帥氣可愛呆萌的小朋友吃飯,回家就能逛吃逛吃和爸媽守歲放鞭炮但是就要在“你怎麼還沒男朋友”中被催一萬次婚……並沒有哪個更好吧哈哈哈哈哈哈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青青2016-02-18 09:18:13

如果只是回家,見見父母,聊聊工作和生活,倒也是一件很開心很窩心的事情。

但是你會發現一旦過年,很多一年見不到面的親戚朋友都會在各種交叉的飯局中出現。其實一年不見了,彼此也並沒有那麼熟,談論的話題免不了就是房子車子工資和男女朋友,或老婆孩子。

然後父母就開始和你談心,表示他們迫切想讓你生個小孩給他們帶的希望。還有讓你和男朋友早點穩定早點結婚。

然後你開始動搖,開始退縮,那些已經嫁人的姐姐們不會告訴你生孩子帶孩子的痛苦,不會告訴你每天不工作只待在家裡人會變得懶惰和遲緩。只會告訴你你應該早點嫁人了,生個孩子在家日子過得多舒服。

在那種大環境下,你會覺得她們過得真的很舒服,每天只需要帶帶小孩,喂喂奶,錢等著老公賺就行。

但你看不到的是,如果你沒有了經濟能力,想要買什麼東西終究還是要看丈夫的心情,你需要每天帶孩子,自己沒時間收拾自己,臉上一天天開始長雀斑眼角開始長皺紋,你來不及打理你的頭髮,你的頭髮開始變得枯燥,你的身材開始走形。你需要處理曖昧又複雜的婆媳關係還有夫妻關係。你開始變醜,丈夫默默開始嫌棄你,他以賺錢自居,稍微幫你帶帶小孩你需要感恩戴德。

再後來,你開始學會以過來人的姿勢告訴年紀小的女孩子們,女人總歸要嫁人的,都會變成這樣的,你看我多幸福。

後來,你憂心忡忡回到了上海,回到了自己在上海租的獨居的小房子裡,慢慢收拾回家前亂成一團的屋子。

當你收拾完,倒完垃圾,開啟窗戶,呼吸著新鮮空氣。

四下無人,你還是一個人。過年時聽到的種種突然覺得也沒那麼可怕。

去他媽的。你想。

只不過過年才需要碰一次面的親戚,我為什麼要聽你們的。

我的工作還需要繼續做下去,我的生活還需要我自己過下去。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日子,你們只管說東道西,而你們卻無法代替我生活。

我所受的苦,或是享受到的快樂,你們都無從知曉。

如今我有所愛的人,有自己的生活,還有進步的動力,沒什麼不好的。

請自己,繼續好好生活。

春節回家過年跟不回家過年的感受有什麼不同?Monhan2017-01-13 18:59:30

大一那年春節放假回去 被我爸罵了一通 是破口大罵 他覺得我把錢花在了路上 我應該在假期去打工掙錢 後來的幾年 包括工作這麼多年來 我再沒有春節回家的衝動 工作後唯一因特殊情況回去的那年 直到我離開家 他幾乎沒和我說過話 家對我而言是個嚮往又懼怕的地方 會想我媽 想家裡的每個角落 但不再想回去

標簽: 過年  回家  年夜飯  春節  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