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明末抗金名將,真正堪透遼東局勢的人,一計三方命中後金死穴!

作者:由 洪都煙客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1-08-16

瀋陽至赫圖阿拉城怎樣走

公元1619年到公元1621年的這兩年,對明朝來說是驚天動地的兩年。在這短暫的時間裡,明軍在遼東戰場屢屢被後金騎兵擊敗,並丟棄了開原、鐵嶺、瀋陽等遼東重鎮。明熹宗深感當初熊延弼經營瀋陽的種種建設,乃重新啟用熊延弼。

明末抗金名將,真正堪透遼東局勢的人,一計三方命中後金死穴!

隨即,熊延弼再次被委任為遼東經略。算起來,這是熊延弼第二次出任遼東經略了。第一次出任經略時,遼陽、瀋陽還在明朝手裡。第二次出任時,明軍已經退縮到了遼河以西,軍事重鎮廣寧城(北鎮市)已經直接暴漏在後金騎兵的兵鋒之下。同時,廣寧城距離山海關防線已經不足500裡。

前後兩次經略遼東,熊延弼對戰局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一言以蔽之,堅守防禦是熊延弼一貫的戰略方針,此方針完全是針對後金長於騎射,而短於攻堅的特點制定的。後來袁崇煥“憑堅城用大炮”重挫後金騎兵就是吸取了熊延弼戰術思想。在給明熹宗朱由校的奏摺中,熊延弼將此戰略命名為“三方佈置策”。

明末抗金名將,真正堪透遼東局勢的人,一計三方命中後金死穴!

三方佈置策:“恢復遼左,須用三方佈置。廣寧用騎步對堡於河上,以形勢格之而綴其全力;海上督舟師,乘虛入南衛,以風聲下之而動其人心。奴必反顧,而重歸巢穴,則遼陽可復。是以應再議於登、萊、天津並設撫鎮;山海適中之地特設經略,節制三方,以一事權。”——《天啟實錄》

明末抗金名將,真正堪透遼東局勢的人,一計三方命中後金死穴!

大意是以廣寧城為核心重點設定防線,憑藉堅城部署馬步大軍,以抵消後金騎兵長於野戰的優勢。同時,在天津、登州、菜州等沿海之地設定水師策應,並從海上進行牽制,或乘虛進入遼東半島後金祖宗之地赫圖阿拉地區,以迫使後金回師內顧,削減廣寧城正面之敵。

而後明軍再相機推進,收復遼瀋;另外,還要在山海關屯集重兵,並增設經略一職,以達到節制三方,統一指揮的目的。等到各鎮兵馬大集,山東半島的策應完成,然後再三方並舉,實行戰略反攻。

明末抗金名將,真正堪透遼東局勢的人,一計三方命中後金死穴!

隨後,熊延弼又將三方佈置策做了進一步完善,提出了聯絡朝鮮的策略:“三方建置,須聯絡朝鮮。”即,讓朝鮮發兵鴨綠江邊,牽制後金注意力。然後明朝再派使臣駐防義州,負責呼應山東越海而來的登、菜大軍。但是這一策略卻因為與遼東巡撫王化貞的用兵方案格格不入而遭到排斥。

1622年廣寧之戰後,明軍再次戰敗,並直接退入了山海關。而後,熊延弼被魏忠賢一黨彈劾下獄,後被斬首,並傳首九邊。其實,這種不世出的謀劃雖然媲美漢武帝“斷匈奴右臂”的大迂迴戰略,但施行它的前提必須要有明君和能臣。按照明朝末年的暮氣情況來看,倒是很懸。不過,後來毛文龍駐兵皮島8年,數次擾亂後金後方,並牽制後金攻打遼西的明軍。倒是可以為“三方佈置策”的可行性做個註腳。

標簽: 熊延弼  後金  三方  廣寧  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