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作者:由 米粒媽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3-01-19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文 | 米粒媽

最近冬奧比賽如火如荼,估計不少老母親又開啟新世界的大門了,在家看得心癢難耐,各項冰雪運動都想帶娃涉獵一下。

米粒媽的朋友圈裡也是“含雪量”驟增,除去米粒那些幾年前就開始滑雪、滑冰的同學朋友們,目前我知道的就有兩個約了學花樣滑冰,一個要打冰球,兩個要去滑雪的。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不過在“激情體驗”冰雪運動之前,米粒媽要給大家安利一部綜藝《大冰小將》。

節目組從全國500多名冰球小將之中選出14名球員,在兩個月的時間裡讓他們組合成隊,接受集訓、與其他隊打比賽,完全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記錄了一群冰球小將們的逐夢日常。

無論是準備給孩子培養興趣,還是感受競技體育給孩子們帶來的成長,這部綜藝都非常適合全家一起看。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這群小娃,都有兩幅面孔

這群冰球小將們初登場的訪問環節,給人的感覺就是……萌化了!

他們中最小的6歲,最大的也不過9歲,在談話中,孩子們偶爾會像小大人一般的沉穩,但更多時候表現出來的,還是孩子氣的天馬行空。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比如小名叫“鐵罐”的片秋然,會不好意思地說因為自己小時候頭比較硬所以得名;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吃火鍋時為了一塊蘑菇燙到頭,只好帶著疤來錄節目,被問到不知所措,會俏皮地用吐舌頭來回應;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但談起自己最愛的冰球時,鐵罐會滔滔不絕地一邊解釋一邊演示,眼裡都是光芒。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接下來這位小朋友,更是讓米粒媽笑到不行,“老幹部”風格的趙柬剛上場就一臉呆萌;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面對四字弟弟和雷領隊的三連問,小趙的標準回答就是滿臉無辜地“不知道”;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當雷領隊問他參加節目都想做什麼時,小趙頗為認真地思考了幾秒,說想跟著隊伍一起去其他城市“瞭解一下”;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米粒媽以為他的意思是可以去跟其他城市的冰球隊交流經驗,可誰想到,趙柬說要“瞭解一下”的是其他城市的衛生。

老幹部的思路果然與眾不同。

隊裡不僅有調皮活潑的男孩子,也有乖巧可愛的女孩子。

大家在冬奧會中也看到了,冰球其實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所以在冰場上,衝撞是在所難免。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當雷領隊問到在球場上被撞到了怎麼辦,7歲的李安逸甜甜地說,他們一定是不小心的,所以沒關係。

小姑娘看起來乖乖的,心裡可是強大得很呢,在男生堆裡毫不示弱。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別看訪問的時候這些小朋友萌萌的,但一穿上專業的防護裝備打起冰球來,那種氣勢完全顛覆了米粒媽之前對他們的印象!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節目組也沒有過多客套,在孩子們組隊的當天就給他們安排了一場比賽,迎戰實力強隊——曾經打遍同年齡段無敵手的“飛熊紅隊”。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一支默契配合、訓練有素的老牌勁旅,和一支上午剛剛成軍、互相還叫不上名字的臨時小隊,比賽結果不用米粒媽劇透大家都知道。

連隊裡的教練都委婉地說“以防守為主”,翻譯過來就是“別讓比分輸得太難看”。

面對一場如此艱難的比賽,我們前採時還萌萌的小將們是怎樣表現的呢?

一拿起冰球棍,趙柬一改“老幹部”作風勇往直前;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在全隊被壓制的情況下,7歲半的潘思言靠著速度左右突圍,衝擊對方半場,鼓舞了全隊士氣;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孫思汶臨危受命頂住壓力,在全隊落後的情況下完成了多次完美撲救,更在最後時刻與潘思言合力,抵擋對方球隊拿下兩位數得分;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明知自己年齡小力量不夠撞不過對方,但他們義無反顧地完成每一次拼搶;

打到最後孩子們體力不支一次次摔倒,但他們馬上頑強地爬起來繼續戰鬥;

即便是輸,他們也使盡了全力拼到最後一刻,用汗水詮釋著熱血與堅持,因為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不放棄,比賽就不算真正地結束!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自信的兩面

這個節目中給米粒媽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王子(王浩宇)和潘思言這兩個孩子。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參加節目的第一天,孩子們剛進宿舍安頓好,別的小朋友還在玩耍打鬧時,他倆已經掏出了作業默默開始寫起來了,這是什麼神仙小孩啊!慕了慕了!

他們就像熱血少年漫中的兩個男主角,比賽中勢均力敵,性格上一個溫和謙遜、一個自信外放。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就連他們從陌生到熟悉,也是偶像劇般“不打不相識”的場景。

第一次比賽選首發陣容時,潘思言就和王子“對過線”,面對王子的點評,潘思言頗為不服,挺起胸膛極力反駁。

但少年之間的情緒來得快去的也快,很快他們就成為並肩而立的好兄弟了。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7歲半的潘思言在比賽中已經拿過14個MVP了,在場上,只要看到潘思言帶球,就能給人一種安穩的感覺,或者說是贏的希望。

用雷領隊的話來說,冰場上的他比平日裡的他更多了幾分傲氣。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在場上局面膠著的時候,他會迅速做出反應,帶球單刀直入對方腹地;

為了阻止對方進球,他直接把自己摔在地上,用身體斷球;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冰場就像是他的“領地”,而潘思言就是一頭小小的雄獅,用自己的霸氣與實力守護著杆下的那粒球。

有天賦,腳下功夫紮實,頭腦靈活,這些風光的經歷和不俗的實力都是他自信的來源。

與霸氣外露的潘思言相比,王子則要內斂細膩一些。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在老母親的眼裡,王子妥妥是個“別人家的孩子”,陽光帥氣,學習、運動全面線上。

為了自己摯愛的冰球,即使發燒也要堅持打完比賽,他眼中的那份責任感、榮譽感,和一顆堅韌的心是掩蓋不住、閃閃發亮的。

最關鍵的是,人家還是個大暖男!(並沒有嫌棄米粒的意思)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李成言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他第一個注意到,還幫弟弟解開頭盔按摩;

隊友發燒時,他也會不時地安撫、照顧。

他們一個像夏日驕陽,熾烈奪目,一個像冬日暖陽,溫馨和煦,少年們在互相較勁中共同成長,一起發光。

在這兩個小男孩身上,米粒媽看到了自信的兩種模樣。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有遠見的父母,多少帶點“絕情”

別看孩子們才6、7歲,他們的“球齡”都有2年左右了,這也就是說這些小娃娃們4歲左右的時候就上冰接受訓練了。

想想米粒4、5歲的時候,還天天滿小區瘋跑呢。

彈幕裡經常有人說,讓這麼小的孩子參加這麼激烈的運動合適嗎?家長是不是太狠心了?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確實,冰場上那些小娃娃一次次被撞倒、爬起來、再被撞倒,誰看了都會心疼,更何況是孩子的父母呢?

他們其實就坐在場外的觀眾席看著,咬著牙、緊張地給孩子們加油、鼓勵他們摔倒後堅強地爬起來。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心疼卻剋制,因為他們知道,就是在這一次次跌倒又爬起中,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堅持、協作、與擔當。

一場又一場的比賽打下來,孩子們會慢慢懂得,即便有頑強的意志力和不服輸的拼勁,即使你已經為之付出所有,最後還是贏不了,競技體育如此,人生更是如此。

就像米粒媽在《為什麼人人都愛他們倆,看了他們的媽媽,我終於懂了》中寫到的羽生結弦也說過,有時候也會不甘心,會質問自己努力為什麼沒有結果。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但下一次,他們還是會選擇重新出發,然後再一次拼盡全力。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這種“再堅持一下的決心,再重來一次的勇氣”,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明白的嗎?

所以潘思言開始信任隊友,學會與他們互相配合時,他發現了團隊是支撐他突圍的力量;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小哭包李成言坦然接受競選隊長失敗,說出“我誰都不怪,我只怪我實力不如潘思言”;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選隊友battle時“不能選弱的,這樣顯得你不厲害。”的董洋,努力訓練想進國家隊的孫思汶,要比男生更勇敢的李安逸……

這些都是成長的模樣啊。

送孩子進隊裡時,父母的告別環節也讓米粒媽非常有感觸。

從來沒獨自在外生活過的6、7歲的小朋友們,一走就是60天,米粒媽帶入了一下,即使米粒這麼大了,要走兩個月恐怕我也很難放心。

能看得出,父母們雖然捨不得,卻也明白放手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

人前人後兩幅面孔,家長怎麼把孩子教成這樣的?

孩子總要離開父母的庇佑去勇敢面對未知,會遇到困難,也會學著自己解決,

即使有可能經受挫折或失敗,但那對孩子們來說,是親自嘗試過、體驗過的寶貴經歷。

要明白,成長本就是一場體面的告別,我們看著孩子跌倒又爬起,最後奔跑在風裡。

真沒想到一部萌娃綜藝能讓米粒媽這麼觸動,相信大家看了之後也會有很多自己的感悟!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學習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標簽: 米粒  潘思言  孩子  冰球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