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從《記遊松風亭》,看蘇東坡《廬山煙雨》凡聖之別

作者:由 雲深處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11-12

不明事理的近代文人騷客,談論蘇東坡是看表面的熱鬧,發洩個人對所謂“權貴”與統治階級的私憤。

我們看的是上天成就蘇東坡的過程,這是明事理與名利之徒的本質區別。

東坡志林.卷一遊記:記遊松風亭

餘嘗寓居惠州嘉佑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

良久,忽曰:“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勾之魚,忽得解脫。

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

紹聖元年(1094年)六月,蘇東坡別為寧遠軍節度副使,再次被貶至廣東惠陽。

在借居嘉佑寺期間,走到松風亭下蘇東坡累了想歇息一下,看那松風亭還在很遠樹林的邊上,心想什麼時候才能走到頭啊?

良久突然頓悟,“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常年在外宦海浮沉的蘇東坡,頓悟到什麼?

蘇東坡突然意識到自己心有不捨而六根不淨,順天理的人是隨遇而安的!

所謂“隨遇而安”,人一生所經歷的任何事情都是上天為成就自己而設定,按部就班的堅定走下去!不生妄念,就在同化天理而得道的過程中。

為什麼基督徒面對羅馬鬥獸場飢惡的老虎、獅子沒有絲毫懼怕,反而心生喜樂唱起了讚美上帝的頌歌?

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

58歲的蘇東坡於惠州松風亭悟道,生命才真正的從本質產生改變了。

從《記遊松風亭》,看蘇東坡《廬山煙雨》凡聖之別

公元1101年,被貶在海南儋州的蘇東坡遇朝廷大赦,在北歸的途中路過金山寺。

當時金山寺的方丈藏有蘇東坡的一張畫像,這張畫像是十年前李公麟所作。

六十五歲的蘇東坡站在自己的畫像前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自己入道、悟道到圓滿最終的精神狀態和總結:

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心似已灰之木:蘇東坡人心死絕成灰,人心執著滅絕既是空,魔性修盡,佛性就圓滿了。

身如不繫之舟:人心舍盡,就能隨遇而安了。哪裡都可以去,哪裡都不想去,在哪裡都無所謂。

蘇東坡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他已經完成了返本歸真的過程,修道圓滿了。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的功業是在哪裡完成的?黃州入道、惠州悟道、儋州圓滿。

從《記遊松風亭》,看蘇東坡《廬山煙雨》凡聖之別

這首詩完成的六十多天後,回到常州的蘇東坡歸天之際,給床前的三個兒子寫了一首詩:

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人之一生的“理想”,都是想當然的妄念!未到千般恨不消~

豪宅、名車、權勢都得到又能怎麼樣?看到廬山煙雨、浙江潮你就乾淨了?就超凡脫俗了?

沒有超凡脫俗的志向,不重實修的人,無論身處哪個環境,都白搭~

凡聖,是有區別的。

原文在這裡

從《記遊松風亭》,看蘇東坡《廬山煙雨》凡聖之別

標簽: 蘇東坡  煙雨  惠州  儋州  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