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文化

讀書有法,古人善讀書

作者:由 老陸 發表于 文化時間:2022-11-18

讀書有法,古人善讀書

讀書有法,古人善讀書

提及閱讀,人們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開卷有益”。這個成語源於北宋王闢之史料筆記《澠水燕談錄》卷六“文儒”篇:“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代羅大經隨筆集《鶴林玉露》卷五“讀書”篇,就可看成是一場“要不要讀書、怎樣閱讀”的辯論會。文章說,一次,北魏太祖拓跋珪問李先:“天下何物最益人神智?”李先脫口而出:“莫若書。”王安石也非常認同李先的觀點,並作詩一首表明態度:“物變有萬殊,心思才一曲。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也就是說,不讀書就不能應對一切。

南宋理學大家呂祖謙解讀《尚書》時說,《尚書》主要記敘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等聖人治國理政的思想,讀《尚書》,不領會主題思想有什麼用!所以要借鑑古人治世的經驗,必先了解他們的思想和精神,這才是真讀書之法。

當時與包公齊名的清官趙抃還投書質問王安石:“皋、夔、稷、契,有何書可讀?”結果被王安石反擊得啞口無言:“文籍既生以來,便有書。皋、夔之前,《三墳》亦書也;伏羲所畫之卦,亦書也;太公所稱黃帝、顓帝之《丹書》,亦書也;孟子所稱《放勳》曰,亦書也;豈得謂無書哉?”羅大經替趙抃惋惜的同時,也不忘“斧正”:“當時答荊公之辭,只當曰:‘公若錮於有我之私,不能虛心觀理,稽眾從人,是乃不能讀書也。’”

那麼,古人怎樣“善讀”?又怎麼看待“善讀”?宋朝人非常推崇蘇東坡,幾乎所有宋人筆記史料中都能見到蘇東坡勤讀和善讀的蹤影。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卷四稱蘇東坡“文章議論,獨出當世,風格高邁,真謫仙人也。至於書畫,亦皆精絕。故其簡筆才落手,即為人藏去。有得真跡者,重於珠玉。子瞻雖才行高世,而遇人溫厚,有片善可取者,輒與之傾盡城府……”看得出,“千古一人”的蘇東坡注重“讀”社會和人這部“無字天書”,當然前提是“善”,多接地氣。

其實,蘇東坡文字閱讀也是高人一等。南宋陳鵠《耆舊續聞》開篇就談“蘇東坡日課”。蘇東坡在黃州時,不認識曾分教此地的司農朱載上。一次,聽客人吟誦“官閒無一事,蝴蝶飛上階”後非常驚訝地問,是誰寫的詩?客人告訴他,是朱司農作的,“東坡稱賞再三,以為深得幽雅之趣”。

後來,朱司農登門拜訪蘇東坡,兩人成了好友。某日,朱司農去拜訪蘇東坡,負責接待的人通報了,但東坡遲遲沒出來會客。很長時間後,東坡才出來道歉並說,剛才出來晚主要是完成每日的功課。朱司農便問:“適來先生所謂‘日課’者何?”東坡告訴他,抄《漢書》。朱司農哈哈一笑:“以先生天才,開卷一覽可終身不忘,何用手抄邪?”東坡回答說,並非如此,我讀《漢書》到現在已三次手抄了,“初則一段事抄三字為題,次則兩字,今則一字。”朱司農一聽,好奇地離席請教:“不知先生所抄之書肯幸教否?”蘇東坡便叫執勤的老兵從書桌拿來一冊,朱司農翻開後,更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了。蘇東坡說:“足下試舉題一字。”朱司農便依東坡之言報出一個字,蘇東坡“應聲輒誦數百言,無一字差缺”。朱司農挑了好幾個字,結果一樣。朱司農心悅誠服,讚歎良久後說:“先生真謫仙才也!”後來朱司農就拿蘇東坡勤讀、善讀故事教育兒子朱新仲,朱新仲又用這個故事教育兒子朱輅。蘇東坡讀書之法快成朱司農家傳家寶了。

濫讀和讀死書確實不可取,而囫圇吞棗、一知半解,或買櫝還珠、盲目吸收,或拘泥其中、運用不當,也容易產生十分嚴重的後果甚至惡果。所以,讀書日的“勸讀”,不應忘了多提倡“善讀”。

標簽: 朱司  蘇東坡  讀書  東坡  善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