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雁蕩山一日遊

作者:由 四明山小蜜蜂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2-07-24

雁蕩山一日遊

四明山小蜜蜂

2022-6-21 11:16 · 來自浙江

心心念念雁蕩山多年,這個週日終於在煙雨迷濛中暢遊了雁蕩。雁蕩山因主峰山頂有湖,而且蘆葦茂密結草為蕩,還有年年南歸的秋雁棲宿於此,故名雁蕩。可見雁蕩山是由兩種動植物命名的山,山名劇透了它的靜謐與靈動。

因為我們只給自己安排了一天的行程,所以出發前我們就計劃精遊雁蕩山的“三絕”——靈峰、靈巖和大龍湫。雁蕩山在溫州樂清,距離寧波二百五十公里之遙。清晨五點多,我們一行五人就驅車出發了。

約上午八點多,我們到達靈峰景區。在靈峰景區的山腳下,一個前哨景點是一片藍色的花海,在花開正茂的馬鞭草花叢前不定格一下不留影一張,似乎對不起我自命“四明山小蜜蜂”的雅號。馬雲顆粒無收的面容,卻有一個五穀豐登的靈魂。我自認只能解決物質溫飽的面容,卻在此時此地為自己的靈魂和精神擺了一道辛勤採蜜的譜。

合掌峰是靈峰景區的核心。它高聳入雲,遠看外形輪廓如觀音的巨手合掌。而兩掌的空隙縱深處就是觀音洞,當地人早在自然景觀的鋪墊下,因勢利導,在洞中人工修建了一個觀音廟。四百餘階陡峭的石梯阻擋不了 ,虔誠的遊客和佛教信徒上下參拜的決心。

速遊了峽深谷幽、峰奇崖險的靈峰,我們又來到了壁立萬仞、雄壯巍峨的靈巖。

靈巖入口的兩邊分列著鍾巖和鼓巖,“鐘鼓齊鳴”四個醒目大字,把遊客匯入宗教的氛圍當中。此去不遠,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的雕像躍入眼簾,老徐自從把旅遊當作自己的事業。那一刻——他,從此,一念起,眼前萬水千山,筆下千言萬語。我心中也有“欲遊山河十萬裡”的願望,那麼今天,我走過你走過的路,這算不算相逢;我吹過你吹過的風,這算不算相擁。

宋代範宗尹留言:“一徑入幽,隨山幾縈盤。萬物蔥蘢,石溪響潺湲。”溪水下流,溪邊林蔭古道上我們一路上行。從天柱峰和展旗峰兩峰間走進去,裡面深藏著一座千年古剎——靈巖寺,為整個靈巖景區增添了肅穆。

神經敏感者由此閱讀出:靈峰使人情思靈動,靈巖使人心境沉靜。我卻沒有同樣的感悟,也許是行色太過匆匆,我都來不及駐足留意莫言路邊石壁上的題詞。景區管理方揣度遊人的心思,怕靈巖太過沉靜,就有了不定時“靈巖飛渡”的雜技表演。可惜,昨天我們去的時候無幸目睹飛渡表演者的風采。

都說,無限風光在險峰。我們也攀登上了靈巖景區的相對高度——斷腸崖。據說,當年導演張紀中執導的《神鵰俠侶》在此取景。小龍女赴她與楊過多年前的約會,在約會期內苦等楊過不遇,萬念俱灰,未解楊過毀約的緣故,輕易地跳下斷腸崖。好在絕情谷底僥倖存活,而後又迎來了與楊過的重逢。如今,我親臨現場,覺得此處無愧於劇情的需求和擔當。

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的節奏下,我們又來到了大龍湫景區。水到絕處,成瀑布,是風景。大龍湫顧名思義是瀑布中的異類,它沒有黃果樹瀑布的雄壯寬闊,它雖有近二百米的高度落差,但飛流直下的氣勢明顯單薄纖細。它似一個妙齡少女水蛇般的細腰,盈盈一握,在風中嫋娜。

那年慕名前去觀瞻黃果樹瀑布,人在百米之外也能聽聞水柱傾洩潭面的轟鳴聲。而這次觀望大龍湫,顯然沒有這樣的場景效果。當我抵近潭底,近百名遊客的嘈雜聲還是壓過了龍湫的落水聲。我也恰好聽到身邊幾個小學生參差不齊地吟誦:“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而我在心裡,此時比他們精確地默唸起唐代詩人貫休的詩句:“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

渴了,餓了,我們就在奔赴下一個景區的路途上或休息的片刻,吃點隨身攜帶的西瓜、楊梅、玉米、雞蛋等水果和食品。終於擠出來一點時間去遊玩,下一個臨近“三絕”的景區——方洞景區。

也幸好方洞景區口有索道纜車可以上下乘坐,但是膽小如鼠的我,恐高心理這一關難以克服,不過為了節省大家共同的時間,只能閉上雙眼,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要坐進去走一遭。上去以後,其間行走棧道所要支撐的心膽,已經在前三個景區的棧道行走中擴張和麻木了。但最後要渡過一座橫跨在兩個懸崖之間的百米鐵索橋,又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全新的考驗,戰戰兢兢跌跌撞撞,走在搖搖晃晃的鐵索橋,心律早已在胸腔裡跳起大媽們的廣場舞。一去一回,盡是煎熬。

纜車坐上來的時候,景區工作人員已經交代,要我們五點之前務必返回坐纜車下去。所以,渡過鐵索橋,我們在另一邊懸崖平臺上只逗留了片刻,眺望了遠方,也順著指示牌俯視了這邊懸崖下遠方的一個湖。但時間已經不允許我們下探究竟,只能就此打住原路返回,如果繼續走下去,並依此線路走向我們停車的地方,將更費周章。

雁蕩山有八大景區,500多個風景點。今天我們只遊玩了四個景區,幾十個風景點。總體感覺山奇水秀,雲霧繚繞,懸崖峭壁或挺拔、或陡峭、或險峻、或怪異。徐霞客在他的有生之年曾三顧雁蕩山,然而,侷限於當年的科技水平,他可能到達不了,有些今天我們能憑藉科技力量登領上去的絕高之處;他也無法想象在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協助下,我們能一日快遊四景區的高效率。這是我們作為現代人的大幸。

有人說,看慣的風景不是風景,人往往更容易,在陌生與熟悉的對比中發現美。這也是,人們一次次走向陌生、走向遠方的動力。一次次地親近陌生的遠方的山水,我們不求“林深見鹿,海藍見鯨。”的意外驚喜,我們只求發現美。

這一次旅遊,雖是一場眼睛視覺上的豪門盛宴,也是一次狼吞虎嚥快節奏視覺消化的文化快餐。移步換形,一景多變的靈峰夜景,我們無法回頭再去享受;其餘未遊的四個景區,我們同樣也來不及一一觀摩。雁蕩山——東南第一山,但願再過幾年,我們再續前緣,再品餘味,再盡餘歡。

翁存豐

2022。6。20。夜

標簽: 景區  靈巖  雁蕩山  靈峰  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