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旅遊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作者:由 武俠小王子 發表于 旅遊時間:2020-11-02

2007年底,一部串聯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戰爭大片《集結號》上映。

集結號的初次勝利

作為華誼公司在戰爭電影上的冒險嘗試,《集結號》以震撼的場面和深刻的內涵在一眾電影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了票房和評價的雙勝利。

在來年的各大獎項中,《集結號》成為了常客。

張涵予由此摘得了金馬獎的影帝,馮小剛則藉此片擺脫了一年前《夜宴》所留下的非議。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集結號》的成功,為21世紀國產戰爭片的拍攝提供了一個優秀的範本。

早在2006年10月,華誼公司籌備《集結號》之時,已見上下一致對於題材的共情。其實《集結號》的原型,來自於楊金遠的短篇小說《官司》。

在短短數頁內,催人淚下的故事張力得到了充分彰顯。主人公融合了集體主義和個人英雄主義,倔強,擁有了超越時代的特質。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經過了幾番商討之後,小說《官司》的內容更得到了大幅度的擴充。前半段戰爭場面得重點關照之餘,超越原有戰爭片的內涵精神,更融入了後半段。

馮小剛在採訪中也說道:在《集結號》中大家可以看到我鮮明的‘小人物立場’———這些小人物才是戰爭中最值得讚揚的人。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劇組在尋找演員時,幾經選擇之後,長相硬朗、剛毅的張涵予成為了穀子地的最終扮演者。而一眾明星為了拍好這部國產戰爭大戲,甘願零片酬參演,更在當時引起了一時的轟動。

或許在我們以為《集結號》會以情懷致勝時,華誼又給了我們一次驚喜。

為了拍好戰爭場面,馮小剛在2006年冬天,率隊浩浩蕩蕩去東北的冰天雪地,感受冬天賦予戰爭的肅殺感。

期間更有群眾演員因為不耐寒,身體昏厥等嚴重健康狀況。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就當時技術水準來看,當時華語電影特效剛剛起步,為了完成每一一次戰爭場景的真實再現,團隊更大手筆聘請了《太極旗飄揚》的監製韓國人李治允,擔任整個劇組的執行製片人。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經歷了漫長而艱苦的籌備,《集結號》以2.5億票房傲居2007年度票房亞軍,華誼兄弟理所當然成為了新式國產戰爭片的開拓者。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國產戰爭片的空檔期

在我們以為國產戰爭片將以百花齊放的姿態出現在大熒幕之時,然而商業資本的趨勢、快錢思維的主導下,投資大見效慢的戰爭片已然被排除了當年電影型別的主流序列。

而喜劇、都市愛情以及恐怖片等型別的層出不窮,進一步擠壓了戰爭片原本就微弱的市場。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加上電影審查方對戰爭題材的異常嚴格,或許只有真正的電影巨頭公司,才可以把國產戰爭片的盤子重新碼起來。

後來,我們也看到了《喋血孤城》《捍衛者》和《百團大戰》等完成度極高的國產戰爭電影。但就受眾和主題思想來看,依然沒能突破原有的圈層。

其實在《集結號》之後,華誼兄弟開始了型別多樣化的拓展。多點開花的姿態,更沖淡了戰爭片應有的引領作用。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直到管虎導演的出現,華誼才有了更陽剛和血性的表述可能。早在2009年另類戰爭片《鬥牛》上映時,電影完成了個體性格和戰爭氛圍間的恰當結合,成為了當年戰爭片的典範。

而戰爭對人物的異化,同樣成為了管虎戰爭片敘事的另一層核心,這也投射在《八佰》的角色設定中。

在之後的代表作《廚子戲子痞子》和《火線三兄弟》中,人物的是非觀被進一步揉碎整合,男性戲份的主導和犧牲精神的凸顯,則成為了管虎電影表達的核心。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內容的深度挖掘再配上大場面排程,管虎儼然具備了掌控大型戰爭片的實力。就技術來看,《集結號》之後,戰爭片特效也經歷了長足的進步。

但技術革新與資金投入的緊密關聯,讓戰爭題材進一步向頭部聚攏。華誼,更具備了資金、技術和團隊等層面的實力擔當。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八佰》的突圍

與馮小剛的四平八穩不同,管虎導演在對戰爭氛圍感的充分營造之下,更把戰爭下荒誕的人性展現得恰如其分。在代表作《鬥牛》中,充沛的割裂感已然形成。

即便馮小剛後續《芳華》之於《集結號》的型別疊加,但在一代人情懷逐漸消退的時代下,《芳華》最終演化為私人化的追憶影像。

對於戰爭場面的草率出現,顯然已經喪失了早前《集結號》的剛猛。同樣時代變化,對於歷史的重新解構社會思潮,反而賦予了戰爭片新的生命。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包括立場的探討、史實的再現、爭議話題的還原等等,華誼公司瞄準了淞滬會戰的“八佰事件”,

擁有豐富男性題材經驗的管虎,則成為了整個專案的掌舵人。

早在《八佰》拍攝之前,70年代的臺灣便有《八佰壯士》的原版電影。張元良和謝晉元一正一反的人物對比,增添了戰爭對於人性的考量,更拓展了人格的可挖掘性。

原本定在2019年6月上海電影節上映的《八佰》,最終推遲一月後姍姍來遲。而《八佰》的迴歸,正如國產戰爭電影的再次突圍。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經歷了12年的沉寂之後,國內電影市場早已經風雲變幻,《戰狼2》的現象級浪潮、《紅海行動》的廣泛受眾,觀眾的鑑賞水準早已經從喜劇浪漫轉為真實殘酷。

男性向的鑑賞品味主導國內觀眾的鑑賞取向之下,《八佰》上映恰逢其時。

在8月份《八佰》票房爆棚,成為今年當之無愧的票房冠軍。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此外,管虎為了還原戰爭場景,《八佰》極力展現戰爭的殘酷性和無常性。在場面上《八佰》更吸收了《集結號》群體和個體相結合的影像敘述。

比起早前的正向價值,《八佰》則進一步凸顯了戰爭對人的異化。包括張譯、姜武和歐豪角色因為戰爭更異化的命運,反而增添了主題的反戰色彩。

同樣,就視角來看,《八佰》已經開始嘗試用多角度敘事,法國租界的外國人以及西方媒體作為第三方的旁觀者,進一步增添了戰爭本身的荒誕感。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電影中不時透露的反戰色彩,更在其他國產戰爭片中不多見。個體反戰和集體崇高價值觀的結合,更樹立了管虎戰爭電影的特質,這一點也同樣在《金剛川》中有所體現。

《金剛川》的西方現代感敘事

其實《八佰》沒過多久,《金剛川》便攜洶湧勢頭而來。如果《集結號》是第一人稱敘事,《八佰》是第三人稱敘事,那麼《金剛川》對於國產戰爭型別的拓展,顯然更進一步。

多視角和多重構架之下,《金剛川》的立體感比《八佰》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八佰》如對戰役的全景秒回,而《金剛川》的聚焦反而更接近普通人的心裡期許。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就敘事層面來說,西方cult電影唄完美嫁接到了《金剛川》之中。包括昆汀早前的代表作《落水狗》和《低俗小說》,多角度的線性敘事便為觀眾所驚歎。

《金剛川》更把視角濃縮在一場戰役中,反而讓每個空間更具壓迫力,不論是高射炮兵、工兵還是美軍飛行員,在不同側重之下,一個全景的戰爭場面更凸顯在我們面前。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比起早前的《八佰》,《金剛川》開拓了國產戰爭電影的全新敘事模式,而風格的破舊立新,更見管虎於影像思維上的開拓意識。

一方面,管虎集成了西方多視角的敘事技巧,另一方面管虎把多視角審視的技巧融入被壓縮的時空之內,反戰精神不僅得到了昇華,反而給了觀眾全方位的觸動。

經過分段敘事的解構之後,鄧超、吳京、魏晨和張譯為主角的志願軍角色已然形成了大空間內的精神互文,雖然個體性格各有差異,但是精神價值的一致性,於分段中前後呼應,形成了最完好的契合。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形散而神不散的特色,讓《金剛川》成為了完成度極高的電影。

而個體的犧牲經過集體精神的沖刷,反而更有價值。

雖然就當下觀眾的鑑賞水平來看,《金剛川》的影像意識確實有些超前。但是它給國產戰爭片所帶來的創新價值,無法磨滅。

《集結號》到《金剛川》的13年,國產戰爭片真的越拍越好嗎?

經過13年的演變,經過馮小剛到管虎兩代導演的傳承,華誼公司戰爭電影的深情懷、大手筆和主基調已然形成。

《金剛川》的勝利,不僅是主旋律的勝利,更是創意的勝利,也是國產新戰爭電影的勝利!

標簽: 八佰  戰爭片  戰爭  集結  管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