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傷寒論》重點總結

作者:由 世界之大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1-01-18

傷寒屬於什麼熱

大家在獲取資料的同時,麻煩多多支援下本人制作的影片,點點贊和喜歡!!!

在這裡拜託給各位了!!!!

以後會給大家持續更新更多的學習資料!!!

1、

傷寒提綱六大綱領及其病機

1。太陽病脈證提綱: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病機:外邪襲表,營衛不和。

2。陽明病提綱: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病機:燥熱亢盛,正邪劇烈相爭。

3。少陽病脈證提綱: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病機:邪犯少陽,正邪交爭於半表半里之間,致膽火內鬱,樞機不利。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障礙或三焦的決讀失權。

4。太陰病提綱: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病機:脾陽虛弱,寒溼內盛。

5。少陰病提綱: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病機:全身氣血虛衰。

6。厥陰病提綱:厥陰之為病,

消渴

,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機:陰陽錯雜,虛風內動。

2簡述太陽中風與太陽傷寒證的主要脈證、病機和治法

(簡述太陽病傷寒、中風的鑑別要點。)

太陽中風

主症:①發熱—風邪犯表,衛陽浮盛,抗邪於外②汗出—衛陽不固,營陰失守③惡風寒—邪擾衛陽,衛陽失其溫煦④鼻鳴—肺合皮毛,開竅於鼻,皮毛受邪,肺竅不利⑤乾嘔—胃為衛之源,表氣失和,衛病幹胃,胃氣上逆。病機:風邪襲表,衛強營弱。治法:解肌祛風,調和營衛(方要 桂枝湯)

太陽傷寒

主症:①頭痛、發熱、惡風—寒邪傷於肌表②身疼體痛骨節疼痛—寒凝經脈,經氣不利③無汗—寒性收引,汗孔閉塞④喘—肺合皮毛,表閉則肺氣不宣。病機:寒邪襲表,衛陽鬱遏,營陰鬱滯。治法: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方要 麻黃湯)

3

豬苓湯與五苓散區別?

《傷寒論》重點總結

①五苓散②豬苓湯病機及治法特點比較

脈浮:①表未解,陽浮而陰弱,其脈必浮而無力②裡熱外蒸,必浮而有力。發熱:汗隨熱洩,其熱較輕,只是微熱②裡熱外蒸,其熱較重。渴:①三焦膀胱功能失職而正津不布,故見消渴、水逆②熱結水停,較五苓散之渴程度輕,飲後可緩解,無吐。小便不利:①三焦陽虛,氣化失司,小便必清②下焦水熱鬱結,小便必赤。治療:①澤瀉配茯苓豬苓利水通陽,白朮健脾散水,桂枝溫陽化氣行水,表裡同治②茯苓豬苓澤瀉淡滲利水,滑石阿膠清熱利竅,育陰行水使溼熱下洩

4、

結胸三症?

脈沉緊,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結胸證的三個典型脈症。

因被醫家稱為“結胸三症“

5何為壞病?其治療原則

壞病指因為失治誤治使病情惡化,證侯錯綜複雜,難以用六經證侯稱其名者。治療原則是:觀其脈症,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臨床意義:是辨證論治的原則)

6

三陽經頭痛有何不同

1太陽病頭痛重在後枕部,發熱與惡寒並見,且見脈浮。乃風寒鬱滯,太陽經氣不利,疼痛有緊束感,

2陽明病頭痛重在前額,多但熱不寒,其脈多洪大滑數。乃陽明裡熱循經,經氣鬱滯呈脹痛。

3少陽病頭痛則以兩側為主,且往來寒熱,其脈多弦。乃少陽經氣不利,鬱火循經上犯

7、

如何鑑別太陽蓄水證與蓄血證?

《傷寒論》重點總結

8

試述真武湯證與附子湯證的證治異同

同:均為少陰陽虛,水溼為患。均用茯苓、白朮、附子、芍藥。

真武湯

主治太陽誤汗致少陰陽虛,陽虛水泛證,以發熱、心下悸、頭眩、身目閏動,振振欲擗地為主症,方中有炮附子辛熱壯腎陽,白朮燥溼健脾,生薑宣散佐附子助陽,茯苓淡滲佐白朮健脾,芍藥活血脈,利小便,不用人參。

附子湯

主治少陰病陽虛寒溼身痛證,以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口中和,其背惡寒為主證。辨證要點是口中和,背惡寒。方中炮附子溫經回陽,去溼止痛,配人參溫補元陽,扶正祛邪,配白朮溫補脾陽,化溼止痛,佐茯苓健脾利溼,佐芍藥通絡止痛,共奏補陽化溼,溫經止痛之功

9、

根據有關條文,試分析如何鑑別陽明腹滿和太陰腹滿?

條文(255)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病因陽明腑實,腑氣不通,氣機壅滯,故大實大滿之候。屬內實腹滿,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黃厚乾燥等。

太陰腹滿為脾虛寒溼所致,根據條文(273)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結硬。

從條文中可看出,陽明腹滿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黃厚乾燥:太陰脾主大腹,中焦陽虛,寒凝氣滯溼阻,氣機不暢,脾絡不通,則隱隱作痛,時作時止,喜溫喜按,腹部隱痛陣作,喜溫喜按,

10

、試比較溼熱發黃三方的證治

《傷寒論》重點總結

11

《傷寒論》中熱利三方如何區別運用

熱利方:白頭翁湯、葛根芩連湯、黃芩湯。

同:發熱、口渴、肛門灼熱、大便臭穢、舌紅、苔黃、脈數

異:白頭翁湯——肝經溼熱下迫大腸,及熱痢下重,證以裡急後重,下利膿血為主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葛根芩連湯——挾表而入裡,熱迫大腸。 證以喘而汗出為主,裡熱下利兼表證。

治以清熱止痢兼以透表。

黃芩湯——少陽鬱火下迫陽明大腸下利,以口苦脈弦為主,少陽陽明合利

治以清熱止利,瀉少陽膽火。

12、

試比較寒熱錯雜痞證證治

同:脾胃不和,寒熱錯雜,氣機痞塞,證都有心下痞滿、嘔吐、腸鳴下利,

藥物配伍均用寒溫並用,功補兼施。

異:半夏瀉心湯——心下痞滿、嘔吐下利、誤下後脾胃傷,邪熱內陷,寒熱錯雜於中焦。

生薑瀉心湯——心下痞滿、幹意食臭,肋下有水氣,腹中雷鳴為特點,內有水飲,兼食滯,重用生薑溫陽化飲。

甘草瀉心湯——多次誤下,痞利俱甚,中陽受損,水谷不化,乾嘔心煩不得安,用甘草溫補中陽

13、

太陰腹痛的證治有哪些?

1。腹滿時痛——脾陽受損,營衛失和——桂枝加芍藥湯方

2。大實痛——脾傷氣滯,傷絡較甚——桂枝加大黃湯

3。腹中急痛——經脈受邪,氣血虧虛——小建中湯方

4腹痛吐利——脾臟受邪,陽虛寒凝——理中湯方。

14、

試述桂枝人參湯證的病機、主證及方藥

病機:中焦虛寒,太陽犯表

主證:心下痞硬,下利不止,伴表證發熱惡寒頭痛下利稀塘,小便清白,口淡不渴等

治法:溫中解表。

方藥:理中湯加桂枝

15、

大黃黃連瀉心湯證與附子瀉心湯證證侯、病機有何不同?二方煎服法有何特點及臨床意義?

(大黃黃連瀉心湯熱痞證包括哪兩個方證?兩者有何異同)

大黃黃連瀉心湯

證侯:心下痞,伴口渴心煩,小便赤,舌紅,苔黃等熱象。

病機:邪熱鬱於中焦。

煎服法:將大黃、黃連用煮沸的水浸泡三到五分鐘,取其汁分再服。

臨床意義:意在取其氣之輕揚,不欲其味之重濁,使之利於清無形之熱而不在瀉有形之邪。

附子瀉心湯

證侯:心下痞悶不適,伴身熱、口渴、心煩、尿赤、脈數,在此基礎上覆有惡寒,汗出,衛陽不足之證。

病機:邪熱鬱於中焦(熱痞)兼表陽虛。

煎服法:附子別煮取汁,三黃(黃芩、黃連、大黃)用煮沸之水浸泡三、五分鐘,取兩者汁混合分服。

臨床意義:三黃沸水浸泡取汁,取其氣之輕揚以洩熱消痞,炮附子另煎去汁,則辛熱醇厚之性,盡收其中,以利溫經復陽。

熱痞證包括大黃黃連瀉心湯證和附子瀉心湯證。兩者雖同屬熱痞,但大黃黃連瀉心湯證病機僅為胃熱氣滯,其主證是心下痞,按之濡與裡熱證如心煩、口渴、小便黃赤等組成。治以瀉熱消痞。方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方中大黃瀉熱和胃,黃連瀉心胃之火,黃芩瀉中焦實火。並用麻沸湯漬,取其氣之輕揚,以清上部無形之熱。與之相比,附子瀉心湯證病機為胃熱氣滯,兼有衛陽不固。主證除熱痞之心下痞,按之濡,心煩口渴等證外,又見衛陽不固之惡寒汗出。治以瀉熱消痞,扶陽固表。方用附子瀉心湯。方用大黃、黃連、黃芩以沸水浸漬少頃,取其氣以清上部之邪熱,附子別煮取汁以扶陽固表

16、

苓桂術甘湯證與真武湯證均為陽虛水停證,二者有何異同?

同:均為水飲為患,而見頭眩,脈沉。

異:苓桂術甘湯證主要是脾陽虛,水停中焦,病情輕,水氣上衝而致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

真武湯證實少陽陽虛水冷,水停下焦,病情重,輕者僅見四肢重痛,重者可見四肢浮腫,症見發熱,心下悸,頭眩。重者還可出現水飲橫流四溢,遍及全身上下,症見腹痛,自下利手足厥冷。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或咳或嘔或小便不利等。

17、

簡述炙甘草湯證的主要證候、病機、治法、方藥及煎藥治。

主要證侯:脈結代,心動悸。病機:氣血兩虛,脈道不充。

治法:滋陰養血,通陽復脈。

方藥:甘草4生薑3人參2生地黃1斤桂枝3阿膠2麥門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棗三十枚

煎藥法: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去渣納阿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

18

小青龍湯證為何有“或渴”、“不渴”、“服湯已渴”三種表現?

小青龍湯證出現或渴是飲停影響氣化,津液不能上承。不渴為水飲內停本象,未影響氣化。服湯已渴是指停飲之證,服小青龍湯後,溫化之餘,上焦津液一時不足,故見口渴,隨之停飲得化,氣機暢通,水津四布,口渴必除。

小青龍湯證中有“不渴”“或渴”“服湯已渴”其病機如何?

“或渴”因水飲內停,正津不布“不渴”則因水飲未阻遏正津上達“服湯已渴”屬水飲初化,津液一時不足,可有短暫口渴,這種口渴是水飲得溫化,病向愈之徵,並非傷津,勿需治療

19

心陽虛共有5證。

①心陽虛心悸證:發汗過多,其人叉手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其治法是溫通心陽。方用桂枝甘草湯(桂枝、炙甘草)。

②心陽虛煩躁證:方藥為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桂枝、炙甘草、龍骨、牡蠣)。

③心陽虛驚狂證:方藥為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牡蠣、蜀漆、龍骨)

④心陽虛奔豚證:方藥為桂枝加桂湯(桂枝、芍藥、生薑、炙甘草、大棗)。

⑤心陽虛欲作奔豚證:方藥為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

20

白虎加人參湯證的主症和病機是什麼?

。白虎加人參湯證的主症是:發熱,大汗出,舌上燥而口渴甚,伴見時時惡風,背微惡寒,脈洪大。病機是:邪熱熾盛,津氣兩傷。

21、

簡述三陽病證發熱的特徵。

太陽病發熱,一般是發熱程度與惡寒程度成正比,就是發熱越多惡寒越重、發熱越少惡寒越輕;少陽病發熱則發熱多而惡寒惡寒少,或是往來寒熱陽明病發熱就乾脆不惡寒了,反惡熱,發熱還怕熱喜涼。

22何謂水逆證,其產生病機是什麼,如何治療

水逆是指飲邪內停,氣不化津,以致口渴引飲,飲入即吐的一種證侯,是蓄水

重證的表現。其病機為水蓄膀胱,氣化不利,水邪至下向上逆於胃,胃失和降,隨

入隨吐,故出現水入即吐。治法:化氣行水,兼以解表。方藥:五苓散。方用

豬苓、澤瀉、白朮、茯苓、桂枝

23桂枝人參湯、葛根湯、葛根芩連湯、黃芩湯均治下利,如何區別運用

桂枝人參湯

溫中解表,主治太陽病誤下數次表證不解,反傷脾陽,脾氣虛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之證。

葛根湯

解表止利,主治太陽表邪不解,內迫陽明下利,屬表裡同病但以表證為主者。

葛根芩連湯

表裡雙解,清熱止利,主治表證未解,挾表熱的熱利,因邪熱下迫大腸,表裡皆熱,暴注下迫,故大便粘穢,汗出而喘。

黃芩湯

清熱止利,主治少陽邪熱內迫腸道,利下粘穢肛門灼熱,腹痛裡急後重者

24小陷胸湯證的辨證要點與病機是什麼?

2。小陷胸湯證的辨證要點是,心下痞硬,按之則痛,胸悶喘滿,咳吐黃痰,苔黃膩,脈浮滑。病機是痰熱互結於心下,結淺熱輕。

25簡述小建中湯證的症候、病機及方藥是什麼?

小建中證的症候是心中悸而煩,腹中痛,喜溫喜按,或伴輕微的惡寒發熱等。其病機是中焦虛寒,氣血不足,覆被邪擾。方藥組成是:桂枝、甘草、大棗、芍藥、生薑、飴糖。

26苓桂術甘湯證與真武湯證均有頭眩,如何鑑別?(論述題)

1。其鑑別點在於:苓桂術甘湯證之發生,是由於邪在太陽,治當汗解,而反用吐下之法,損傷脾胃之陽,脾運失職,水飲內停,而陽虛不能升清於上,則清竅反被上衝之水氣所蒙,故起則頭眩;而真武湯證則是由於太陽病汗不如法,表證雖解,而少陰陽氣大傷,腎陽一虛,不能制水,水氣氾濫上下內外,若清陽不升,清竅反被上逆之水氣所蒙,故頭眩。因此兩證均為水氣為病,都可致頭眩,但一病在脾,一病在腎。故脾虛停水常伴見心下逆滿,氣上衝心,不思飲食,脈沉緊脈症,而腎陽虛水泛則常伴有畏寒肢冷、心悸等症,故治療上前者應溫陽健脾為主,用茯苓桂之白朮甘草湯,後者以溫腎利水為主,用真武湯。

27簡述豬苓湯的配伍特點和功用

豬苓湯具有清熱利水養陰的功效。方中用豬苓、茯苓、澤瀉淡滲利水,加阿膠、滑石養陰清熱利水,以利水見長而兼顧清熱養陰,使利水而不傷陰,清熱養陰而不礙利水

28溼熱發黃與寒溼發黃在症狀上如何鑑別?

溼熱發黃與寒溼發黃均有目黃、身黃、小便黃等,但溼熱發黃表現為黃色鮮明,為熱實證,證見發熱,口渴,腹滿,便秘,舌紅苕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等;寒溼發黃表現為黃色晦暗,為虛寒證,證見腹滿時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膩,脈遲弱等。

29試從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的組方配伍、功用的異同,闡述三方所主治證候的區別。

。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中均用大黃,故均有攻下熱實的作用,主治陽明腑實證,症見發熱或潮熱,心煩,腹脹滿,大便難等。調胃承氣湯中大黃配以大劑芒硝,輔以甘草,全方具有良好的通便瀉熱作用,且瀉下而不傷腸胃,適用於陽明腑實燥熱重而結聚較輕的證候,臨床見蒸蒸發熱,心煩較重,兼有腹脹滿,大便硬等症。大承氣湯中大黃配芒硝,併合以厚朴配枳實,全方具有通便瀉熱,攻積導滯的作用,適用於陽明熱重,腸胃結聚亦重,症見潮熱,心煩讝語,腹脹滿痛,大便閉結等。小承氣湯中大黃配以小劑量的厚朴、枳實,全方雖有瀉下導滯的作用,但力量較輕,適用於陽明腑實輕證,症見微熱,或潮熱,微煩,大便硬等。

30試列大柴胡湯證的二便、舌象與脈象的特點

大便乾結或下利,小便色黃,苔黃(厚)少津,脈弦(滑)數

31簡述柴胡桂枝湯的組方治法特點。

其主要適應症為少陽兼表寒的證候。其組方特點是取小柴胡湯、桂枝湯各用半量,合劑而成。故治法上有太少表裡雙解而予以輕劑的特點。

32試比較大柴胡湯與小柴胡湯證的證治異同

1。兩證均為邪犯少陽,樞機不利。但大柴胡湯尚兼陽明裡實,除小柴胡湯所具口苦、咽乾、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脈弦八症之外,尚有鬱郁微煩、嘔不止、心下痞硬、腹滿痛、不大便或下利等證。治法小柴胡湯證只宜和解少陽;大柴胡湯證宜和解少陽,通下里實。方藥為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加芍藥、枳實、大黃而成。兩方雖以柴胡命名,但制方有大小,所針對病機、症狀有差異,臨床宜鑑別應用。

33太陰病下利的特點是什麼?

太陰病自利的病機為脾陽虛而清氣不升,特點是自利不渴。可兼見腹滿痛等症

34太陰腹痛證當用“大黃、芍藥”時,為何要“減之”?

芍藥、大黃性寒而偏破洩,脾胃氣虛的患者應當慎用,因太陰病本脾胃陽虛,用芍藥、大黃不慎,則恐傷脾胃,導致下利,故宜減之。

35“口中和”對附子湯證的辨證有何意義?

附子湯證中“口中和”並非病症,是指口中不苦、不燥、不渴,是為排除熱證而提出的鑑別指徵。

36豬苓湯證與真武湯證均有下利、咳、嘔之症狀,二者病機有何不同?

豬苓湯證為少陰熱化,陰虛水熱互結所致;而真武湯是少陰寒化,陽虛水泛所致

37真武湯與附子湯藥物組成僅一味藥之差,其證治有何不同?

真武湯的藥物組成為附子、白朮、茯苓、生薑、芍藥;附子湯的藥物組成是附子、白朮、茯苓、人參、芍藥。兩方的主治之證均為腎陽虛衰,水邪或寒溼停滯為患,兩方中均有的藥物為附子、白朮、茯苓、芍藥,此為二者之同。但真武湯證以少陰陽氣不足,在裡之水邪氾濫為主,症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下利、或小便清長、或嘔為主,治療重在溫陽化氣行水,所以用生薑配附子溫陽宣散水邪。附子湯證以少陰陽氣不足,在外之寒溼留著於筋脈骨節肌肉,症以背惡寒,口中和,身體痛,骨節痛,手足寒為主,治療重在溫陽化溼,鎮痛祛寒,所以用人參配附子,且附子用量倍於真武湯,其目的為溫補元陽以扶正祛邪。

38如何辨別厥陰病提綱證之消渴與太陽蓄水證之消渴?

厥陰提綱證之消渴為木火燔灼津液所導致,屬於上熱證,除消水作渴之外,當伴有舌紅脈數,心中疼熱等證,治宜烏梅丸清上溫下。而太陽蓄水之消渴,為膀胱氣化功能失職,津液不能上承所導致,病在下焦,伴見脈浮,發熱,小便不利等證,治宜五苓散化氣行水。

39為什麼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不用幹姜、附子,而用吳茱萸、生薑?

當歸四逆湯的主症中,“四逆”乃血虛寒凝所致,“久寒”因肝胃虛寒而成,病不在脾腎,而在肝胃。附子、乾薑大辛大熱,入腎而溫腎中之陽;吳萸、生薑苦降直入厥陰。同時厥陰風木之髒,內寄相火,附子、乾薑辛熱,易化燥傷陰。而生薑、吳萸宣洩芳降,散寒而不燥傷陰血。

40比較白頭翁湯證與桃花湯證區別。

白頭翁湯證與少陰病桃花湯證,皆可見有下利便膿血,但病機確有寒熱之異、虛實之分。桃花湯證下利則滑洩失禁,膿血顏色晦暗,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屬脾腎陽虛,下焦不固,治宜溫中祛寒,澀腸固脫。白頭翁湯證則裡急後重,肛門灼熱,膿血顏色鮮豔,口渴喜冷飲,舌紅苔黃,屬肝經溼熱,下迫大腸所致,治宜清熱燥溼,涼肝止利。

41試述其中寒厥、蛔厥、血虛寒凝厥、氣厥各自的病機、臨床表現如何?應如何治療?

寒厥

的病機為陽氣不足、陰寒內盛所致陰陽氣不相順接;臨床表現為陰寒內盛的四肢厥冷疼痛的同時伴有全身惡寒、下利、腹中攣急,以及由於格陽於外、衛外不固而致的發熱、汗出;治療應當急救回陽,方用四逆湯。

蛔厥

的病機為因為蛔蟲竄擾、氣機逆亂而致的陰陽氣不相順接;證候表現一是有吐蛔史,二是手足逆冷,但周身不冷,三是時靜時煩,得食而嘔又煩,四是伴有嘔吐、腹痛;治療當用清上溫下、安蛔止痛的烏梅丸

。髒厥

的病機為陽衰陰盛、真陽將絕,在厥冷的同時有病人周身肌膚皆冷、躁擾片刻不寧的表現,治療當扶陽抑陰,用通脈四逆湯之類。

血虛寒凝厥

的病機為血虛寒凝,氣血執行不暢,陰陽氣不相順接,可見手足厥寒與脈細欲絕並見,還可見有頭暈、面色蒼白等血虛之症狀以及血虛寒凝的部位不同而出現的相應的臨床表現,如四肢關節疼痛,或身疼腰痛、脘腹冷痛、月經後期、量少色淡等,治療用當歸四逆湯養血通脈、溫經散寒。

氣厥

的病機為陽氣內鬱,氣機不暢,不能透達四末,證候表現有手足不溫或指頭微寒,以及其他氣機不暢的表現,治療當用四逆散疏暢氣機、透達鬱陽

42、試述陽明病提綱“胃家實”的涵義。

指胃腸燥熱亢盛,胃家,泛指胃腸而言,實指病邪的性質即邪氣盛。

43 如何理解“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3分)

答:陽明病“胃家實”三字,既反映了陽明病的證候特點,又揭示陽明病的病機特點。從證候上來看,“胃家”統指胃腸,“實”指邪氣實。所以“胃家實”泛指胃腸燥熱實證,它既包括了陽明熱證,又包括了陽明實證所表現出的臨床證候。從病機上來講,“胃家實”體現了陽明病燥熱實的特點。故有熱無積之無形實邪(陽明熱證),以及有熱有積之有形實邪(陽明實證)之病機,皆為胃家實。

44、簡述小柴胡湯證的主證、病機、治法、方藥。

a主證b病機:併入少陽,膽三焦少火鬱化,樞機不利,經氣鬱滯,由於少陽內連臟腑,外通腠理,故其發病有主證多,或然證亦多的特點。治法:和解少陽。方藥:小柴胡湯

45大柴胡湯的病機、證候表現、治法、方藥組成、方解

①病機:邪入少陽,樞機不利,邪結偏重,偏於半里。②證候表現:嘔下止,心下急,鬱郁微煩③治法:樞轉少陽,兼開結氣④方藥:柴胡宣透,外散少陽之邪,黃芩清熱,內清少陽之火,柴芩合用,解半表半里之邪,半夏開結氣,與生薑降逆上嘔,枳實芍藥開心下結氣(去人參甘草,因邪結為重心,免甘生中滿之弊

46簡述大陷胸湯的病機,主症,治法,方藥組成?

①病機:太陽病誤下,胃氣因下而虛,邪熱乘虛內陷與水結於胸脘②主症:動數變遲,遲乃遲滯不利,是邪氣內結,阻遏脈道德反映。膈內拒痛,心下因硬—水熱互結使然。短氣乃邪結胸膈,肺氣不利。煩躁心中懊惱—熱結胸膈,擾亂心神。③治法;洩熱逐水破結④方要:大陷胸湯 大黃,芒硝洩熱蕩實,軟堅散結。甘遂,攻逐水飲力猛效速,為主藥。

47簡述小陷胸湯的病機,主症,治則,方藥組成?

①病機:痰熱相結,病情較輕②主症:正在心下—其病位侷限,按之則痛—其邪結尚淺,脈浮主熱盛,滑主痰雍,以脈測證,當屬痰熱互結③方要:小陷胸湯 黃連苦寒清熱,半夏祛痰開結,栝樓清熱化痰,寬胸散結④治則:清熱滌痰開結

48簡述小青龍湯的病機,主症,治法,方藥組成?

①病機: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②治法:發汗解表,宣化水飲③主症:發熱示傷寒表不解。乾嘔而咳示心下有水氣,水飲阻中胃氣上逆則乾嘔。水飲凌肺,肺失宣降則咳,或渴(內停正津不布),或利(水飲下趨大腸),或噎(水氣上逆於咽喉),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水停膀胱,失於氣化),或喘(影響肺氣肅降)④方要:小青龍湯——-麻黃合桂枝發汗解表,又麻黃平喘利水,桂枝通陽化飲。乾薑。細辛。五味子溫肺斂肺,治療水寒射肺之要藥。半夏降逆滌飲,芍藥和營利水,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發汗解表宣化水飲之功。

49簡述大青龍湯的病機,主症,治法,方藥組成?

① 病機:太陽傷寒兼陽鬱煩躁②治法:開表發汗,清熱除煩③主症: ,脈浮緊,惡寒發熱,身疼痛,不汗出是典型的太陽傷寒證。煩躁乃寒邪鬱閉過重,陽氣不能宣洩,擾於胸中使然。必須表裡俱實者方可使用④方要:大青龍湯 倍用麻黃加生薑之麻黃湯峻猛發汗,以散表寒。石膏辛甘大寒配麻黃解表以開陽熱之鬱閉,清透鬱熱除煩。重用炙甘草,加大棗和中扶正,以資汗源,又防石膏過寒傷正中

50附子湯的主證、病機、治則、方藥組成

病機:少陰病陽虛,寒溼阻礙致背塞。主證:口中合,背惡寒,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治則:溫陽化溼。方藥:附子(炮)、白朮、人參、茯苓、芍藥

51四逆湯

主治少陰虛寒證,可見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自利而渴,小便色白,脈沉。治則為回陽救逆,方要附子(生)乾薑、甘草②

通脈四逆湯

主治少陰陰盛格陽的證治,可見下利清谷、手足逆冷、脈微欲絕、不惡寒、面色赤、腹痛、乾嘔、咽痛、利止脈不出。治則為大力回陽,溫通脈氣方藥重用姜附乾薑附子湯主治腎虛煩躁證,可見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治則急救回陽。

52比較三承氣湯的病機、主症、治法與方藥組成

裡熱但不甚實,雖有結滯,大便常未至堅硬者,用調胃承氣湯,以瀉熱和胃,如實熱在胃,心煩者胃氣不和譫語者,胃實燥熱腹脹滿者,蒸蒸發熱者,方用大黃瀉熱開結推陳致新,重用芒硝意在瀉熱,炙甘草甘平和中,顧護胃氣。裡熱不甚但也成實,大便硬未至潮熱者,用小承氣湯以瀉熱通便,行氣導滯。如大便硬而微煩,譫語,下後大便復硬而少者,方用大黃瀉熱去實推陳致新以盪滌腸胃,厚朴行氣陳滿,枳實行氣破結。熱甚而實,大便硬,發潮熱者,或燥屎已成者,用大承氣湯攻下熱實,盪滌燥屎,可見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譫語,方中大黃瀉熱蕩實,芒硝瀉熱軟堅潤燥,厚朴枳實行氣破滯開結

53厥的病理及主要症候表現是什麼

病機是陰陽氣不相順接,表現為手足逆冷

54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三證在證候、病機、治法、方藥幾方面有何異同之處?

《傷寒論》重點總結

55麻黃湯、麻杏甘石湯、小青龍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皆可治喘,其病機及症狀特點

麻黃湯

之喘因肺合皮毛,表閉肺氣不宣所致,症見喘而無汗,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寒,苔白,脈浮緊,其病機是風寒束表,衛遏營滯,肺氣失宣。

麻杏甘石湯

是邪熱迫肺,肺氣不利,逆而作喘,證見喘、咳、汗出、無大熱、口渴、苔黃脈數。病機為邪熱壅肺,肺失宣肅。

小青龍湯

因水飲內停引起肺氣的肅降則喘,證見喘、乾嘔、發熱而咳、小便不利,小腹滿。病機為太陽傷寒兼水飲內停,寒飲犯肺。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之喘乃風寒迫肺,肺氣上逆,證見自汗出、發熱惡寒、頭痛、苔白脈浮緩,病機是素有喘疾之人中風而誘發氣逆作喘,或太陽病誤下邪入肺中,肺氣不利作喘

56脾約證的病機、主證、治法與方藥組成

①病機:胃強脾弱,脾不能為胃腸行其津液,胃腸乏津②主症:大便硬,小便數(津液旁滲)多日不大便亦無所苦③治法:潤腸行氣通便④方藥:麻子仁、杏仁、芍藥(潤)、大黃、厚朴、枳實(瀉熱行氣)、白蜜(緩下)

57從病機、主症及治法上比較陽明溼熱發黃三方的異同

茵陳蒿湯

①病機:溼熱發黃偏於裡②主證:頭汗出身無汗,一身俱黃,腹微滿③治法:清熱利溼退黃④方藥:茵陳蒿、梔子、大黃。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①病機:溼熱發黃偏於表②主證:發黃伴發熱無汗身癢③治法:邪鬱偏表,宜因勢利導,開鬼門以發汗散熱祛溼④方藥:連軺、生梓、白皮、赤小豆、甘草、大棗(潦水)。

梔子柏皮湯

①病機:溼熱發黃熱重於溼②主證:發熱為主,且身、目、小便色黃③治法:清熱為主,兼以燥溼④方藥:柏皮、梔子、甘草

58寒溼發黃證機理

:寒溼中阻,肝膽疏洩失常,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膚。於寒溼中求之,

59

小柴胡湯的使用原則是什麼?對臨床有何指導意義?試舉例說明

使用原則是“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但這一“證”必須是能反映出其病理是少火被鬱,或邪結脅下,方可運用小柴胡湯,否則便不可用之。可見這一證並非毫無準則,如“往來寒熱,胸脅若滿,嘔而發熱,傷寒脈弦細”等都是。期臨床意義①辨證論治②抓主語

59《傷寒論》中吳茱萸湯的運用有哪些,如何區別

一為陽明病篇“食谷欲嘔”,主要論述陽明寒證,以揭示陽明非但熱實,亦有寒之變證,突出了雙向辯證思維,其病機為陽明中寒,胃寒生濁,治上溫胃散寒,降逆止嘔。二為少陰病篇“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主要從少陰病疑似證的角度,揭示少陰寒化危證鑑別診斷的辯證意義,其病機是中焦虛衰,寒濁阻塞,當溫為降濁。三為厥陰病篇“乾嘔吐涎沫,頭痛”主要論述厥陰病本證,並與厥陰熱證相類比,揭示厥陰肝病寒有上逆、熱有下注的逆向病機與證型。病機為肝胃虛衰,濁陰上逆,當以溫肝降濁。三條所述,位置不同,但病在肝胃,陰寒內盛,濁陰上逆的病機卻是一致的,而吳茱萸湯主渭肝胃,又善降濁。所以異病同治(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60試述《傷寒論》中小柴胡湯的加減法及其意義

①大柴胡湯是小柴胡湯去人參甘草加芍藥枳實(意義見上)②柴胡桂枝湯是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各半,主治少陽兼太陽病未罷之輕證,見發熱惡寒節支煩疼微嘔,心下支結,意為樞轉少陽兼解表③柴胡加芒硝湯為小柴胡加芒硝,治少陽兼陽明潮熱之證,見胸脅滿而嘔,日晡所發潮熱④柴胡桂枝幹薑湯為小柴胡去半夏、人參、大棗、生薑加桂枝、乾薑、栝樓根、牡蠣,主治少陽兼痰飲內結證。見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胸脅滿微結,樞轉少陽兼溫化痰飲⑤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為小柴胡去甘草加龍骨、牡蠣、鉛丹、大黃、茯苓、桂枝,主治傷寒下後復驚譫語證,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為樞轉少陽,鎮靜安神

61試分別舉例說明桂枝、大黃在《傷寒論》方中的三種不同功效

①桂枝:在太陽中風證中用其辛溫之性,解肌祛風,在心陽虛、奔豚證中取其溫通心陽,平衝降逆之功,(桂枝加桂湯)在脾胃陽虛證中(苓桂術甘湯)取其溫陽化氣而藏利水之功,在桂枝附子湯中取其祛風、文通經絡之功②大黃:在三承氣湯中瀉熱去實,推陳致新,在桃核承氣湯中取其活血化瘀之功,在茵陳蒿湯中除瘀熱,在大黃黃連瀉心湯中邪熱和胃開結

62茵陳蒿湯、大承氣湯、桂枝加大黃湯分別主治哪種病證?方中大黃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①茵陳蒿湯主治溼熱發黃偏於裡者,方中大黃清洩瘀熱,推陳致新,使溼熱濁氣從後陰出②大承氣湯主治陽明腑實證裡熱俱實者,方中大黃瀉熱蕩實,推陳致新③桂枝加大黃湯主治太陽誤下病入太陰腹大實痛者,方中大黃破血逐瘀助芍藥通絡止

63白虎湯與白虎加人參湯證得鑑別要點是什麼?加人參的作用

兩湯證均可見發熱、汗出、口渴、心煩譫語等症,病機均為無形熱邪亢盛,充斥表裡,屬陽明熱證,治法均以辛寒清熱。白虎湯為基本方,亦可因裡熱鬱結氣機不利見腹滿身重,難以轉便,口不仁面垢,肢厥,脈浮滑。白虎加人參湯證因裡熱熾盛,氣津兩傷,故見時時惡風,無大熱,背微惡寒,口舌乾燥而煩,脈洪大,治法上兼益氣生津,即為人參之作用

64少陰與太陰下利的區別

太陰自利不渴,因太陰主溼,溼氣重,故不渴。少陰自利而渴,因陰陽兩虛,陽氣本少,加之陽虛不能蒸騰津液上承,故不渴

65試述四逆散證與四逆湯證的異同

兩證均以四逆為主症,故兩證所用主治之方均以“四逆”名之。但兩者的病機卻不同。四逆散證之四逆乃陽鬱氣滯不達四肢所致,故稱為“氣鬱致厥”。其證即無陽虛陰盛之虛寒證,又無陽熱內鬱之熱證,且四逆程度較輕,治以舒暢氣機,透達鬱陽之法。四逆湯證之四逆乃陽衰陰盛、四肢失煦使然,且四逆程度較重,故稱“寒厥”,多伴有下利清谷,欲吐不吐,惡寒蜷臥,脈沉微等症,治當回陽救逆

66白虎加人參湯與附子湯證兩者皆出現背微惡寒,兩者在病機上有何區別

白虎加人參湯之背微惡寒因熱結在裡,陽氣不能外通達於背;附子湯則因少陰裡陽虛,寒溼阻礙,使陽氣不能達於背,背部失於溫養故背惡寒

67桂枝去芍藥湯中為何去掉芍藥?桂枝加芍藥湯中為何加入芍藥?

桂枝去芍藥湯用於太陽病誤下,胸陽不振的證治<脈促胸滿>,方中芍藥抑陽助陰非胸陽被遏所宜,故去之,更利於桂枝湯通陽。桂枝加芍藥湯<新加湯用於榮虛身痛的證治,身疼痛,脈沉遲>倍用芍藥乃取其苦洩之力以除血痺,通脾絡,止腹痛用於太陽誤下,邪陷太陽的證治。

68黃連阿膠湯的主證、病機、治則、方藥組成

① 病機:少陰熱化證(多由素體陰虛,更感外邪,二三日後邪從熱化虛火更旺)②主證:心中煩,不得臥,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沉細數③治則:清陰清熱④方藥:黃連黃芩苦寒瀉心火,阿膠芍藥滋陰養血,雞子黃為血肉之品,擅入心腎,滋養心血

黃連阿膠湯的主證、病機、治法、方藥是什麼?(4分)

答:其主證是:心中煩不得臥;當伴咽乾口燥,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病機:少陰邪從熱化,腎水虧於下,心火亢於上,心腎不交,水火不濟。治法:清熱育陰。方藥:黃連阿膠湯。組成:黃連、黃芩、阿膠、芍藥、雞子黃。

69桃花湯與白頭翁湯均可治療下利便膿血,其症候特點、病因、病機有何不同

①桃花湯病機為脾腎陽虛,下焦不固。證見下利膿血腥而不臭,白多紅少,甚則純下白凍,且伴腹痛綿綿,喜暖,喜按,舌淡苔白,脈沉弱等,治以溫澀固下②白頭翁湯機理為肝失疏洩,熱盛氣滯,下迫大腸,溼熱火毒,鬱滯腸道,損傷腸絡,證見下利膿血,紅多白少或純下鮮血,伴腹痛裡急後重明顯發熱口渴,尿赤苔黃,肛門灼熱,脈弦數等,治以清肝洩熱,解毒止利

70“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的意義

“急溫之”關鍵在於病入少陰,涉及人體根本,每每亡陽迅速,死證頗多,所以少陰之治貴在及早。脈沉顯示了陽虛徵兆,故即當急溫,以防亡陽之變。若此時延誤施治,導致病重治難,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預防治療學思想

71當歸四逆湯的病機、主症、治則及方藥組成

病機血虛寒凝致厥;主症手足厥寒,脈細欲絕;治則溫通肝經,養血散寒;方藥當歸、芍藥、桂枝、細辛、大棗、甘草、通草

72試舉4種不同病機導致的煩躁症,並分述它們的辨證要點及治法方要

①裡熱鬱滯,不得發散,如大青龍湯證,證見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方要: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生薑、大棗、石膏。治宜辛溫解表發汗兼清裡熱②心陽受損,心神不寧,如桂甘龍牡湯證,證見煩躁伴胸悶、心悸,治宜溫通心陽兼鎮心神。方要:桂枝、甘草、龍骨、牡蠣③誤下陰陽兩虛,如茯苓四逆湯證,證見煩躁伴無熱惡寒,四肢厥冷,但欲寐,脈微細,治宜回陽救逆,益氣安神。方要:附子、茯苓、人參、乾薑、甘草④實熱,結聚,心神受擾,如大承氣湯證,證見發潮熱,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煩躁,治宜峻下熱結,攻下燥屎。方要:大黃、芒硝、枳實、厚朴

【還有】梔子豉湯—虛煩,豬苓湯—心煩不得眠,吳茱萸湯—煩躁欲死,大柴胡湯—鬱郁微煩,黃連阿膠湯—心中煩,不得臥,烏梅丸—時煩時靜

73表裡同病的治療原則有哪些?並各舉2例說明

原則有先表后里、先裡後表、表裡同治①先表后里適用於表裡同病,表證明顯而裡證不著。如痞證兼表證,“不可攻痞,當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當先用桂枝湯;太陽病兼表證,以表為主見脈浮,先用桂枝湯②先裡後表適用於表裡同病,裡實熱證急而重或裡虛寒較重。如傷寒誤用下法,見下利清谷,身疼痛,屬脾胃陽虛,表證未解,應急當救裡,用四逆湯;太陽蓄血重證兼表證未罷,因裡證急而重,應急治共裡,用抵當湯③表裡同治法,如太陽病誤下致下利不止,心下痞硬,即太陽表兼太陽脾胃虛寒證,用桂枝人參湯;太少兩感,“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用麻黃細辛附子湯

74簡述大、小青龍湯在主證、病機、治法、方藥等方面的異同點。(5分)

答:大小青龍湯證皆出現表實證特點,如發熱、頭痛、無汗、脈浮緊等。病機是:皆為寒邪束表,衛陽被遏,營陰鬱滯,治法都要發汗解表,方藥都用麻黃、桂枝、甘草、姜。不同點:大青龍湯證見煩躁,小青龍湯證見咳喘;病機是大青龍湯內兼鬱熱,小青龍湯內停水飲;治法:大青龍湯內清鬱熱,小青龍湯則內化水飲;方藥:大青龍湯還用生薑、杏仁、大棗、石膏,小青龍湯還用乾薑、細辛、芍藥、半夏、五味子。

75 葛根湯證與葛根芩連湯證都可出現下利,應如何辨證?(4分)

答:葛根湯證與葛根芩連湯證都見下利,但有寒利熱利之別,葛根湯主證為表實不解,水寒內迫大腸而見下利,利下稀水,無灼肛感,而葛根芩連湯為外邪不解化熱入裡,熱迫大腸,耳尖下利,為熱利灼肛,二證比較一重在表,一重在裡。

76真武湯和附子湯在主證、病機、治法、方藥上有何異同?(5分)

答:真武湯與附子湯證,其共同主證為:四肢不溫,口不渴,畏寒,脈沉。共同病機為:腎陽不足,水溼之邪為患。治則都應溫陽除溼。方藥都用:炮附子、茯苓、白朮、芍藥。不同點:附子湯主證還有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背惡寒等表現;真武湯為頭眩,心下悸,身瞤動,甚或小便不利,下利,浮腫等。病機:附子湯為下焦虛寒,寒溼阻滯於經脈骨節經絡;真武湯為下焦陽虛,水氣不化,水邪氾濫。治法:附子湯重在溫經扶陽,除溼止痛;真武湯重在溫陽化氣,以散水飲。方藥:附子湯用人參且白朮、附子量答;真武湯用生薑,且白朮、附子量小。

77表裡同病而見喘的證候有哪些?簡述各自的主證、病機、治法及方藥。

答:表裡同病而見喘的方證有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證、太陽陽明合病證、葛根芩連湯證、小青龍湯證。

1、桂枝加厚朴杏子湯證的主證為喘、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等。病機為素有喘疾之人,復感風寒,襲於肌腠,內迫於肺,致肺寒氣逆所致,治用解肌祛風,降氣定喘。藥用桂枝、甘草、生薑、芍藥、大棗、厚朴、杏仁。

2、太陽陽明合病證的主證為“喘而胸滿”,並見發熱惡寒、頭項強痛、無汗等,此乃二陽合病,表寒外束,肺胃之氣被阻所致,此雖屬二陽合病,但病情偏重於表,故治以麻黃湯發汗解表,表解裡自和。藥用麻黃、桂枝、甘草、杏仁。

3、葛根芩連湯證以下利為主證,伴見發熱、喘而汗出等,此乃表證不解化熱入裡,邪熱內迫大腸所致,治以表裡雙解,堅陰止利。藥用葛根、甘草、黃芩、黃連。

4、小青龍湯證的主證為喘咳痰多,色白稀薄,伴發熱惡寒、頭項強痛、無汗、乾嘔等,病機為風寒束表,水寒射肺所致,治以外解風寒,內化水飲。藥用麻黃、芍藥、乾薑、五味子、甘草、桂枝、半夏、細辛。

標簽: 病機  桂枝  附子  方藥  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