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同學問“桂枝湯調和營衛究竟是什麼意思?”

作者:由 元毓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3-01-14

看不懂很正常,因為這是傳統中醫胡說八道的部分。說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正確的,可以臨床的概念應該是:桂枝湯是給肺系能量較弱得到外感風寒的人使用,麻黃湯是給肺系能量較強得到外感風寒的人使用。

肺系能量是最外層的抵禦能量,主要供給來自於肝系的陽與脾胃系的陰的能量

所以一個能量足夠的人,初得外感風寒這三個系統都會被身體主動調動,肺部脈相會出現浮細緊,但其他部卻不見得是這樣的脈相,端視他部本身陰陽水平。

這時候給一點麻黃或紫蘇葉單味對體魄強健的人來說就能治好感冒了。

但是肺系能量較弱的人,可能是因為肺本身弱,也可能是肝系、脾胃系弱,但也沒弱到底,所以外感風寒時肺部脈會浮,但無力緊,所以下桂枝,因為麻黃本身是單純調動肺系力量,桂枝本身則除了調動之外還有補充的成分

而同樣的思路,前述較弱的這個肝系、脾胃系也較弱,所以張仲景才又給芍藥、大棗、生薑,就是要去補充這兩個系的陰陽能量。

炙甘草則是拉長、拉平三者藥物有效曲線,同時補充脾臟

這樣才是初步瞭解桂枝湯組成原理。

進一步可以討論,如桂枝湯的桂枝白芍比例並非黃金比例,而是要端視患者本身心臟的心肌收縮力強弱來決定比例。遇到心臟有問題的患者,太多白芍會過度增加靜脈血迴流速度與流量,造成心臟負擔,在某些病毒性感冒的狀況下可能會因為白芍比例不對,造成患者病毒性心肌炎,等於是引病入心。

桂枝則可以加強心臟射血,所以二者的平衡在臨床上重點意義是在於某些長期脾胃虛弱者,你去調動脾胃能量治療感冒時可能讓這個人服藥後雖然汗出感冒緩解,卻開始心慌、心臟不適。因此必須正確設計桂枝白芍比例。

同樣理解上述思路,也能理解為何某些風寒感冒用偏方「蔥白+紅糖」煮水也能有效。因為這種病人是肺系不弱但肝膽系脾胃系偏弱。

蔥白可以疏通與調動肝系能量,紅糖則是補充脾胃。

同樣的概念,我們又能進一步瞭解為什麼有人一得感冒就肝火旺,或便秘或拉肚子。其侷限條件就是病患平時各體系能量水平高低所導致。

臨床進一步則是可以在脈象上早早知道手下病患是哪一種狀況,不治療會往哪個方向走,下麻黃湯或桂枝湯系又會往哪個方向走,從而正確調理治療。

所以正確的開藥方是絕對不是去套方,而是依據脈象與其他診斷一味一味藥疊加上去。

例如一位外感風寒、自汗、發熱、畏風的患者來就診,把脈肺部浮軟,但第三層疊有滑。脾胃部有滑。心部脈略澀數,肝部滑數。

某些庸醫就容易自汗風寒開立桂枝湯。

但仔細斟酌脈象,桂枝對應肺脈固然沒錯,但脾胃的滑必然在舌苔上有厚膩,肝脈的滑數還可能在舌苔上疊加黃色。

因此桂枝湯的大棗、生薑反而是不該下。心脈的澀數則也決定白芍要減半甚至不下。

簡言之,套方的結果反而是讓患者「吃錯幾味藥」,產生不良後果。

這邊可以多說一點的,是脈象通常早於舌象約幾小時到一兩天。因此病患可能存在上述脈象但就診時卻出現「舌苔淡薄」這類「脈證不符」的短暫現象。傳統上某些醫家對於「脈證不符」時該依脈或依證多有爭議,這背後其實是因為遜於脈診導致。

舉例來說,一個雙手割腕放血的人,脈證上可以很快摸到數、虛、孔脈,一步步演變過來。但面色與舌色要看到淡白無血色,則要慢上一段時間。病機轉化、病程演變之於脈象與其他體徵也是如此。

這就是為何摸到癌脈的病患,去給西醫切片可能連0期都不是。但放著不管最後就是癌症一路發展。

而生病是個動態過程,醫者碰上患者只是這個動態過程的某個時間切片片段,醫者要有能力從患者各種體徵(尤其脈象)還原病的過去與預測接下來怎麼走。

我反覆強調,學中醫者必須學到有能力在釐清侷限條件後「重新發明經方」,才算入門。

最糟糕的就是東套一方、西套一方,藥方開出來五十、六十味,講起來好像五臟六腑通通照顧,其實根本亂來。

可以說的地方還很多,比如古人不具備現代哲學思維工具,不懂理論邏輯常見錯誤「tautology」這個概念,所以才有「陰陽無限可分」這類明顯tautology的問題。一個怎麼套怎麼繞都能硬圓起來硬拗到對的理論,等於是什麼都沒說的理論。稍微學過科學方法論(scientific methodology)的人都懂。這往往是許多中醫初學者繞不出去的坑。學了一堆卻不會開藥治病。

要知道,許多中醫書籍作者是失意政客或四書五經/八股文的考場失敗者,醫術究竟行不行我們不知道(因為他們記載的醫案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現場驗證),但理論上四六句式、胡扯繞路卻是一流。

而我從經濟學累積的經驗顯示,真正能臨床解決問題的理論肯定是清晰簡單,手起刀落的。那種繞來繞去怎麼講都對的理論往往淪為一個「講」字。我認為在中醫上也是一樣。

標簽: 桂枝  脈象  脾胃  因為  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