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煥文書院王鵬翔論語札記61】器量很重要

作者:由 煥文書院王鵬翔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9-03-19

原創: 王鵬翔 書香聯盟

2018-03-18

【煥文書院王鵬翔論語札記61】器量很重要

原 文

《論語八佾篇》

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學記】:

孔子對於管仲的評論,有贊同的言論,也有不太贊成的地方。孔子認為管仲的器量不夠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管仲有三房妻子,為了管理好家庭成員,還專門設立了管理他們的官員,這些官員開銷也是很大的。儉是美德,而不夠節儉,是小器量的表現,這種“小器”和我們平常理解的“小氣”有所不同,像堯、舜,在那樣顯赫的位置,還依然保持節儉的生活,他們追求的是個人的修養。而管仲在幫助齊桓公建立功勳後,就開始安享富貴。說明志氣不夠大。從這個層面上講,孔子認為管仲是小器的。

【今譯】

孔子說:“管仲的器量小嗎?”有人問:“管仲節儉嗎?”孔子說:“管子有三房妻子,家中設有專門管理的家臣,這樣怎麼能算節儉呢?”“那麼管仲知禮嗎?”孔子說:“君主居住的大門外設有屏,管家也在大門外也設立了屏;君主在迎接外賓的地方設有土幾,管仲也設立這樣的土幾。若說管仲知禮!誰又不知禮?”

二是管仲不知禮,並且有僭禮的行為。首先,管仲在他家的大門前修建了和國君大門前一樣的屏,而這個屏只有天子居住的地方才可以設立。一般的諸侯,是在大門內修建屏。古代的禮儀制度,對社會各個階層的建築有相當嚴格和完整的要求。管仲作為臣子,卻在自己家的大門前建立了屛,和天子居住的地方相同。其次,管仲也在客廳裡設立了仿照天子迎接外賓時專門放酒樽的土幾。從這兩個地方說明了一個問題,屏是在大門外的,人人都可以看到。土幾是房間內的,相對比較隱蔽。但都是身份的一種的象徵,管仲在建築方面,從內到外都表現出僭禮。其他的建築會不會也有這樣的情況呢?從這一點上體現了管仲還是有點居功自傲,不把“禮”放在眼裡的,算是不知禮的表現。

孔子之所以對管仲有這樣的評論,只不過是就事論事,沒有針對管仲而說,而是以此事向大家說明了一個道理,讓人懂得知“禮”知“儉”,知大器。

【感悟】:

無論功勞有多麼大,功勳有多麼高,只有追求最高道德才是人生的第一信條,這才是大器。只注重物質享受的人,難免居功自傲,就算是才高八斗也是小器量。

【註釋】:

小器者,莫若求富貴,圖享樂者也。唯堯舜以天下心為心,徳澤萬民而處其儉,為日月也,此為大器,君子之楷模也。管仲有三歸,又設諸官,以攝其事,是為奢。管仲亦於其所立君主之屏,設君主之幾,是謂不知禮者也。夫子非謂管仲之小,此乃聖人以事論事,惟願後世以此為典。以大器為志,以儉為徳,以禮為本。

堯舜澤華夏

其器言難誇

管仲助桓公

無儉禮不恰

作者: 王鵬翔

,傳統文化愛好者,習誦經典,體味快樂人生,此《學記》僅為一己之感悟,多有瑕疵,懇請仁者教誨。

名家集義

《論語新解》:

器之容量有大小,心之容量亦有大小。識深則量大,識淺則量小,故人之胸襟度量在其識。

一說:

三歸,臺名,為藏貨財之所。

一說:

三歸謂三處采邑。

一說:

三歸三處采邑。

一說:

三歸指市租言。

或曰:

三歸謂其有三處府第可歸,連下文官事不攝,最為可從。

管仲有府第三處,因事設官,各不兼攝。則其鐘鼓帷帳亦如之,此見管仲之驕僭不遜,亦其器小易盈之證。

坫,以士築之,可以放器物,為兩君之好有反坫,則可移而徹之。後世改以木製,飾以朱漆,略如今之矮腳幾。賓既反爵於坫,乃於細階上拜謝,主人於東階上答拜。然後賓再於坫取爵,洗之,酌酒獻主人,此謂之酢。今管仲乃大夫,而堂上亦有反爵之坫,安得謂知禮?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孔子盛稱其功業,但又譏其器小,蓋指管仲即以功業自滿。若以管仲比周公,高下顯見矣。

《論語講要》:

《管子 小匡篇》記載:

“施伯謂魯侯曰,管仲者,天下之賢人也,大器也。”

惠棟《九經古義》乃說:“蓋當時有以管仲為大器者,故夫子辨之。”孔子謂管仲之器量小。或人間之,誤以為儉。孔子曰:

“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安得謂之儉。據清儒考,管仲築三臺之事不見他書。又在身老始受三歸之賜,則非娶三姓女。惟依韓非子謂其所歸之家有三處,庶幾近之。”

故云,管氏如知禮,則誰弒不知禮耶。雖然,孔子曾贊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此謂其器小哉,乃責其奢侈越禮。

孔子之論管仲,此處謂其器小,他處又有稱許之辭,皆是就事而論。

《論語正義》:

《史記》曰: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故孔子曰:“小哉!”管仲之器,蓋善其遇桓公,惜其不能以於也。

春秋繁露精華篇:齊桓仗賢臣之能,用大國之資,於柯之盟,見其大信,一年而近國之君畢至。至於救刑、衛之事,見存亡繼絕之義,而明年遠國之君畢至。

法言先知篇:或曰:齊得夷吾而伯,仲尼曰:“小器”請問大器。曰:大器猶規矩準絕乎?先自治而後治人,謂之大器。此皆以管仲驕矜失禮為器小,無於桓公稱霸之是非也。

程氏瑤田論學小記:

事功大者,必有容事功之量,堯則天而民無能名,蓋堯徳如天,而即以天為其器。夫器小者,未有功而伐者也,其功大者,必有容富貴之量。舜、禹之有天下而不與,蓋舜、禹之徳亦如天,亦即以天為其器。夫器小者,未有不富貴而淫者也。其富貴愈顯者,其淫益張,三歸具官,窮奢極侈,以張其富,蓋不能容其富貴矣。吾於管仲之儉,而得器小之說矣。

管仲儉乎?包曰:或人見孔子小之,以為謂之大儉。

包曰:

三歸,娶三姓女。婦人謂嫁曰歸,攝猶兼。禮,國君事人,官個有人,大夫兼併,今管仲家臣備識,非為儉。

東周策:

齊桓公宮中七市,女閭七百,國人非知。管仲故為三歸之家,以掩桓公非,自傷於民也。列子楊朱篇:管仲之相齊,君淫亦淫,君奢亦奢。

古者夫家餘子受用懸殊,立一妻,則多一室家禮節之費,管子家有三宮之費,故曰“焉得儉?”

晏子春秋雜篇:“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恤勞齊國,身老、賞之以三歸。”

管仲家有三處,一處有一處之官,不相兼攝,是謂不攝。

包曰:“或人以儉問,故答以安得儉。或人聞不儉,便謂為得禮。”

儉是美德,而或人以不儉為得禮者,山樞之詩,刺儉不中禮,而晏子以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有子譏其不知禮。

荀子大略篇:天子外屏,諸侯內屏,禮也。外屏,不欲觀外也,內屏,不欲見內也。

反坫,反爵之坫也,坫在尊南,言天子坫在尊南,則諸侯坫在尊北與?

蓋尊酒者,主人所以敬客,主人位在東階上,故設尊必在東方。然則兩君燕飲設尊,亦必在東矣。

由是言之,反坫不在兩楹之間明矣,兩君好會與燕禮同,尊於東楹之西,是又君臣無別。

大夫無坫,以鄉飲酒禮考之,凡奠爵皆於篚,即君與臣燕,亦但設二篚以承爵且皆在堂下,不在堂上,是大夫不得有反坫,令管仲僭為之。

《論語集註》:

坫,在兩楹之間,獻酬飲畢,則反爵於其上,此皆諸侯之禮,而管仲僭之,不知禮也。或人不知而疑其儉,故斥其奢以明其儉。或又疑其知禮,故又斥其僭,以明其不知禮,蓋雖不復明言小器之所以然,而其所以小者,於此亦可見矣。

程子曰:

“奢而犯禮,其器之小可知,蓋器大則自知禮而無此失矣。”

蘇氏曰:“

自修身正家以及於國,則其本深,及其者遠,是謂大器。揚雄所謂‘大器猶規矩準繩’先自治而後治人者是也。管仲三歸反坫,桓公內嬖六人,而霸天下,其本固已淺矣。管仲死,桓公薨,天下不復宗齊。”

楊氏曰:

“夫子大管仲之功而小其器。蓋非王佐之才,雖能合諸侯,正天下,其器不足稱也。道學不明,而王霸之略混為一途。故聞管仲之器小則疑其為儉,以不儉告之,則又疑其知禮。蓋世方以詭遇為功,而不知為之範,則不悟其小宜矣。”

《論語點睛》:不儉不知禮處,是其“器小”孔子論人何等公平亦何等明白?蓋大器已不至此,況不器之君子乎?

《論語義疏》:

管仲世大夫,而禮官各人,不須兼攝,故云‘官事不攝’也。既女多官廣,費用不少,此則非儉者所為,故云:“焉得儉”也。

臣來朝君,至屏而起敬。天子尊遠,故外屏,諸侯尊近,故內屏,於內門之內為之。

管仲是大夫,亦學諸侯,於門立屏,故云“亦樹塞門”也。

“禮”諸侯與鄰國君相見,共於廟飲燕,有反坫之禮。飲酒行獻酬之禮,更酌,酌畢則各反其酒爵於坫上,故謂此堆為“反坫”。

好內極奢,桓公之病也。管生方恢仁大勳,弘振風義,遺近於當年,期遠濟乎千載,寧謗分以要治,不潔已求名,所謂君子行道忘其為身者也,漏細行而令圖,唯大徳乃甚之。

參考書籍

:《論語義疏》皇侃著,《四書集註》朱熹著,《論語點睛》蕅益大師著,《論語正義》劉寶楠著,《四書恆解》劉沅著,《論語講要》李炳南著,《論語新解》錢穆著,《論語別裁》南懷瑾述著。

標簽: 管仲  孔子  論語  大器  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