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農業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一篇

作者:由 MT1992 發表于 農業時間:2022-10-30

序言

這是一本為閱讀的人,或者是想要成為閱讀的人而寫的書。尤其是想要閱讀書籍的人。說得更具體一點,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把讀書的主要目的當做是

增進理解能力

的人而寫。

我閒暇的時候喜歡看書來打發時間,一直以為自己的閱讀水平就算不是很高,但也在平均水平之上吧。直到我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一篇,才發現自己一直還停留在中學畢業時的水平。從來沒有想過原來閱讀的技巧也是有等級的,我們知道透過練習可以提升閱讀的技巧,但從來不知道如何系統性的去練習。

在閱讀的時候,尤其是初級閱讀者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常見的倒退現象,讀了幾行字後,眼睛又回到了幾行字最開始的地方;你在看一本好書的時候,翻了幾頁,腦海卻陷入了迷離狀態,等清醒過來,竟完全不知道自己剛看的那幾頁在說些什麼?我們抱著高度期待去讀一本很難的書,結果發現只是徒勞無益的在掙扎。

如何讓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保持專注?如何在閱讀中有說收穫?那就是帶著問題去讀,然後在書中尋找答案。

閱讀的目的

為了獲取資訊(

被動的閱讀

),當我們開啟微信的朋友圈,刷刷抖音,知乎或者頭條等 APP,這些資訊資訊並不能為我們帶來價值,也不能提升理解力。它們給出的都是已經包裝好的結論,你只需要被動的接受,至於作者為什麼這麼想,不需要你去思考,甚至都不用動腦。所以這種閱讀能收穫資訊,但不能提升理解力。

為了提升理解(

主動的閱讀

),

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越是主動,效果越好

。當我們準備讀一本技術或學術書籍,而且我們的目的很明確,希望在閱讀完這本書後能有所收穫,即能學會一種新的技術或是提升學術能力。這需要認真主動的去讀,大腦要時刻保持清醒,除了作者所說的話之外,還需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為什麼這麼說,最好還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閱讀的層次

基礎閱讀

,當一個人學會了認字,並且知道這些字鎖表達含義,他就具備了基礎閱讀的能力。

檢視閱讀

,是在較短的時間內讀完一本書,有這大致的瞭解。比如這本書是什麼型別?這本書在談什麼?值不值得花時間去讀?

分析閱讀

一種更復雜更系統化的閱讀技巧,要完整的讀完一本書甚至反覆咀嚼,直到你對這本書瞭如指掌。

主題閱讀

,將多本書拿到一起進行比較閱讀,提出一個所有書中都談到的主題,最終能架構出在哪一本書中都沒有提過的主題分析。

這四種層次的閱讀是漸進的,也是包含的。檢視閱讀中包含了基礎閱讀,而分析閱讀中有包含了檢視閱讀。這是整本書中要學習的內容,同時也在告訴我們,閱讀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基礎閱讀

只要我們有良好的視力與聽力,有著起碼的認知能力,就具備了基礎閱讀的能力。作者將基礎閱讀也分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閱讀前準備階段,相當於學前教育或是幼兒園的學習;第二個階段是認字;第三個階段是提升字詞量和對課文的運用;最後一個階段是提升精煉前面所學的技巧,相當於初中畢業。

檢視閱讀

1。 略讀或粗讀

(1) 先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對這本書進行分類,比如心理、小說、歷史等等。

(2) 研究目錄頁

,對這本書中的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就好比在出發旅行前,要先看一下地圖,知道路怎麼走。

(3) 如果書中有索引,也要看一下

,比如書中提到的一些關鍵詞彙,在之後閱讀中多注意。

(4) 讀一下出版者的介紹

,雖然有些宣傳文案是瞎吹牛,但也有些是作者寫書的主旨,讀讀也無妨。

(5) 挑幾個看起來和主題息息相關的篇章看

,對作者想要表達的想法加深理解

(6) 隨意挑幾個段落或篇章看看

。尋找主要論點的訊號,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後幾頁,一般作者都會很重視這裡。

透過以上這些步驟,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讀完一本書。內心對書本的好壞,書彙總的內容有個大致的瞭解。這時你需要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你繼續花時間與注意讀下去?

2。 粗淺的閱讀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對一本很難讀的書抱著高度的期望,以為它能啟發我們,結果卻只是在徒勞無益地掙扎。怎麼去讀這樣的書呢?

頭一次讀一本難讀的書,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就跳過

。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理解的部分,略過那些不懂的部分,繼續這樣下去。將全書讀完後,我們對書本也就有了一定的瞭解,當重讀第一次略過的的內容時,能幫助我們增進理解。就算不去重讀,這本高難度的書我們也有了一些瞭解,總比什麼都不瞭解要好。如果在遇到困難的地方就停住,最後就可能對這本書真的一無所知了。

我們所受的教育,都是讓我們去注意哪些不懂的地方。碰到生字就查字典,讀到一些不明白的隱喻或論述,就去查百科全書或其他資料。要去查註腳、學者的註釋或其他的二手資料以獲得幫助。但一開始就這樣做,只會增加我們閱讀的難度。

3。 讀速與障礙

3。1 閱讀的速度

根據書籍的性質與複雜的程度,來決定閱讀的速度。有些書只需要快速的讀完,如果用很慢的速度去讀一本快速閱讀的書,就是在浪費時間。但有些書需要想當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就算是很難讀的書,在一些無關緊要的部分我們也可以讀的快一點。

3。2 逗留與倒退

在閱讀一行文字的時候,會在幾個地方發生“逗留”現象(眼睛在移動時看不見,只有停下來時才能看見)。更糟的是,有些讀者在沒看過兩三行之後,眼睛就會自然地“倒退”到原點,也就是說又倒退到先前讀過的地方。

簡單的方法,將食指作為“指標”,順著一行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食指移動。

做一個有自我要求的讀者

1。 四個基本問題

任何一種超越基礎閱讀層次的閱讀的核心都是:

努力的提出問題,並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儘可能地嘗試去回答問題

(1) 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找到書中的主題,再從主題中找到關鍵議題。

(2) 作者詳細說了那些,怎麼說的?

作者提出了什麼觀點

(3) 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 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如果這本書只給了一些資訊,你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麼意義。為什麼作者會認為知道這件事很重要?你真的有必要了解嗎?如果這本書還啟發了你,就更有必要找出其他相關的、更深的含義或是建議。

2。 讓一本書真正的屬於你自己

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什麼想法或是問題用筆記錄下來。做筆記會讓你保持清醒,將你的感想寫下來,能幫助你記住作者的思想。閱讀一本書就是你和作者的一場對話,在書上做筆記就是在表達你跟作者之間相同或差異的觀點。

結構筆記

最好是記在目錄頁或是書名頁,記錄這是什麼型別的書?書中在談的是什麼?作者是怎麼陳述他的觀點和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概念筆記

記錄你對書中內容的或是作者觀點的解讀,它是否有意義是否正確,或者你能提出新的觀點。

辯證筆記

將多本書中的觀點進行討論,(這裡還不太瞭解,後續會修改)

總結

在第一篇中作者提出一個核心觀點,閱讀是個主動的行為。圍繞這個觀點將閱讀由易到難分成四個層次,而且設計的也很巧妙,完全符合我們閱讀的行為。在拿到一本書前,首先要做的是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閱讀,所以作者將檢視閱讀放在第二個層次。如果確定這是一本不錯的自己想要讀的書,可以透過分析閱讀中的方法將書籍完全吃透(在下一篇中詳細描寫)。最後如果還想更深層次的去研究,就可以使用主題閱讀的方法。同時在第一篇文章的最後,作者用兩個篇幅告訴我們要重新開始培養閱讀習慣,並鼓勵我們需要耐心慢慢練習培養。

MT1992: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一篇

MT1992: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二篇

MT1992: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三篇

MT1992: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四篇

MT1992: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第五篇(終)

標簽: 閱讀  本書  作者  我們  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