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儒家的中正平和可取嗎?具體利弊?

作者:由 一一得一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18-03-22

儒家的中正平和可取嗎?具體利弊?走過黑暗2018-03-22 19:11:07

謝邀

儒家的中正平和: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庸》

可取嗎:

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道德經》

具體利弊?

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列寧《共產主義》

儒家的中正平和可取嗎?具體利弊?羚翹解毒丸2018-03-22 22:35:37

“中正平和”難道不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麼?怎麼會不可取呢?

你有這個疑問,估計是對“中正平和”的位置沒擺正,“正中平和”只能作為一種追求的目標,不能事事要求一定做到,因為這種平衡太難掌握了,只能儘量去爭取。就好像體操裡的平衡木專案,只能儘量保持平衡,誰能一輩子在平衡木上從來不掉下來呢?

我的個人解讀是拆成四個單獨的字來解讀的。

“中”:我理解為中立,引申為客觀。做人做事,不要想當然,不要先入為主,而是遇事冷靜得理清脈絡,儘量不要讓個人偏好乾擾客觀判斷。

“正”:心思要端正,這個要靠平時多積累實力,有實力的人才更容易保持正直和善良,能力不足又必須達到某個目標,肯定會走邪門歪道啊。

“平”:心態要平,要靜,要淡定。情緒會極大的干擾判斷,急躁和患得患失都會影響對事物的觀察、判斷和最後的實施。這個需要修煉,真的去理解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去理解“盡人事知天命”。要在平和的心態下制定目標、持續努力。

“和”:要考慮群體利益,適當的時候個人利益要做取捨。一起把蛋糕做大了,每個人都分得多,只盯著自己的蛋糕,最後相互牽制,做不大,一個很小的蛋糕即便都歸某個人,也還是小。

如果硬要說弊端:太難達到,容易讓人喪失信心,從而放棄對“中正平和”的追求。——要克服這個弊端,關鍵在於“平”,要敬畏自然、敬畏老天,從而保持一種“平”的心態,盡力而為,但永遠不放棄努力。

儒家的中正平和可取嗎?具體利弊?萃豐2018-03-23 18:31:16

謝邀。

“中正平和”是藥,治偏頗之病。如《孟子》言“

於己能中正平和,於人可兼濟天下

”。此其利處。

但若固守中正,便失其銳利、失其進取,是“因藥生病”了。此其弊處。

儒家的中正平和可取嗎?具體利弊?和平2018-03-26 13:22:41

中正平和。

中,未發謂之中。喜怒哀樂之未發,寂然不動,沖模無朕謂之中。

中者,正也。故曰格致誠正,正心之謂也。心正,萬物皆正,即中也。故中即正也。

平,心平之大義。平則無不正。

和者,已發皆中節,中謂體,和乃用。中和一體,是謂本體即功夫。未發不是先,已應不是後,中即和。

中正平和,本體之意。

本體未嘗離卻功夫。是謂義利之辯。

義利之辯,即是日常功夫,集義功夫。

集義,即孟子所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如此,中正平和是否可取,如何權衡,一目瞭然

儒家的中正平和可取嗎?具體利弊?知乎使用者2018-04-13 07:36:30

有時候是可取的。這些概念的創造有很多時候正好可以作為行動準則。但是不應該當作金科玉律。很多時候是不可取的。古代就是因為完全堅守儒家信條才會有迂腐的情況。

標簽: 中正  平和  之謂  可取  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