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體育

詩經3-2卷耳註釋1

作者:由 劉小羽 發表于 體育時間:2022-04-21

(備註:□ = 非韻、■= i韻、●=o/u韻、◆=ng韻)

1。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 □□□■ □□□■ □□□■ ng

2。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 □□□● □□□□□● □□□□● i

3。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 □□□■ □□□□□■ □□□□■ ng

4。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僕痡矣,云何籲矣。

□□◆□ □□◆□ □□◆□ □□◆□ u

先看第一句: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1、卷耳:卷耳是一種上古蔬菜,今天稱之為蒼耳,農村人大概都見過,就是果實呈針型,人或動物一碰到,就扎得跟刺蝟一樣。這個植物現在已經不當菜了,但據說可以當藥材。(注釋:詢問母親之後,得知,卷耳在南陽方言中,讀作毛墜兒、毛錐兒。蒼耳讀作毛桑子、毛昌(蒼)子,果實為銅錘形,刺濃密,如絨毛。另外一種匍匐秧類似豌豆秧的,叫刺裡滾兒,果實為銅錘形,刺大而稀)

2、周行:行指的是四通八達的路、大路。周指的是大。周行就是四通八達的大路。具體見行的甲骨文

詩經3-2卷耳註釋1

另外,道古音為do,周古音為do,極可能是假借字。甲骨文道=行+人,指的是人走在大路上。到金文時代,道=行+首,首古音do,作為音符,同時也借代人。再後來,金文道=行+首+止,首仍作為音符,而止作為意符,指的是人的走動。到了戰國文字,道結構中的行+止合併為走止旁、辶(辵),首保留,就成了現在的道字。這麼說,其實也可理解為:周行=道行:寬大的道路。

詩經3-2卷耳註釋1

3、采采:自古以來,註釋家有著不同的註解,有人認為是實詞,表示採摘的動作持續不斷。有人認為是虛詞,表示茂盛、繁多、色彩鮮豔等。我認為後者較為符合。采采在詩經中多有出現,與後世詩文中的離離相似,指的都是滿目皆然,且採、離古音均為di,可能同源。

4、不盈頃筐:這句話歷來都可以正確理解,就是不滿筐。但傾字無一人可解。我認為傾為假借字。傾=荊,二字古音相同。因為這絕不是指代一種傾斜的筐,或簸箕,因為這樣的話,人很難長時間把持,如何描繪採摘的辛苦?應該是平常的竹籃,有把柄可以手持或掛在胸前,如今天的採茶一樣,只採蒼耳的嫩芽,作為一種高階青菜。所以採了很久,一眼望不到頭的蒼耳,也才不滿一兜或一筐。以此表達時間長久持續,也呼應對戀愛的長久態度。以此渲染等待的辛苦。

標簽: 周行  采采  古音  蒼耳  不盈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