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韓非子的《解老》解得好不好?

作者:由 司馬暗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5-12-25

韓非子的《解老》解得好不好?求索2015-12-25 13:40:13

其他的不談,韓非子對道的解釋,我很認同,比什麼規律、本源更好。

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

我覺得這句話可以作為道教/道學入門,如果懂了這句話,接下來讀道德經的難度可以下降一個檔次。

韓非子的《解老》解得好不好?知乎使用者2016-01-05 20:17:38

@寒鯤

韓大哥邀!

題主,我要首先問你一個問題,什麼是‘好’?或者說,韓非子的《解老》怎麼解,才能達到你認為的好?

有很多人認為韓非子解讀“老子”,比一些人的解讀更貼近“老子”的本義,因此更“好”。那麼有一個問題,憑什麼理由認為韓非子的解讀更貼近‘老子’呢?在這種邏輯前提下,如果是因為貼近“老子”本義而成為“好”的話,我不認為韓解和河上公注、王弼注相比有什麼更勝一籌的地方在。

我們有一種解讀思維,這種思維不僅僅存在於歷史解讀裡,也不僅僅存在於現實解讀裡,它像一個幽靈,是跗骨之蛆,當人面對外界的時候,都會不自覺或是自覺的掉進這種思維裡面,這種思維是什麼呢?——追求一個完美的框架,把天地萬物儘可能的裝進去。

因為這種解讀思維,我們總是在試圖找一個大角度把與之有關的文獻都包涵進去,與之相應,例如歷史研究中,我們總是在尋求一個大敘事框架來看一段歷史。再如這樣的文獻解讀,我們總是會想一個完美的框架,儘可能把一切與之優秀的東西放進去。但是,從歷史本身那裡來看,這樣試圖建設一個完美框架,容納盡與之相關的優秀的東西,這不是歷史總結,而且它也無法承擔歷史總結的作用。

我用一個例子來講講一個這樣的事。

1979年,考古學家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帛書《老子》甲乙本。

1993年,考古學家又在郭店楚墓中發現古本《老子》甲乙丙三組。

至此,以我個人的觀點,《老子》的版本系統,除去祖本河上公本的河本系統、祖本王弼本的王本系統,祖本嚴遵《老子指歸》的嚴遵本系統,祖本項羽愛姬冢所發現竹簡本的傅奕本系統,唐代石碑本系統之外,要加上今天所發現的帛書本系統,郭店楚簡本系統。

七個版本系統,相互獨立,相互聯絡。

但是在現在的一些文獻解讀中,很多人有這樣的觀點,‘古’存‘真’。通俗點講,有人知道有帛書本老子,他就覺得帛書本老子比傳世本老子(河本系統、王本系統、嚴本系統、傅本系統、石本系統)好,更貼近老子本來,甚至有些人希望廢傳世本而轉用帛書本老子。

這種觀點有道理嗎?有一點道理,但更多的是沒道理。我們不會選擇這樣的觀點來看待這些出土文獻。我們的觀點是,七個版本系統之間的是《老子》作為一種獨立文獻,隨著歷史發展而出現的適應不同階段,在不同歷史時期下承擔這個歷史時期內作用,七個版本誰都是寶,誰都是一體同胎生下來的娃。想要了解《老子》整個歷史(個人稱之為‘《老子》文字變遷史’),就必須要將這七個版本系統下的《老子》等一視之,誰也不比誰不重要。

好了,現在我們說回到韓非的《解老》上來。

作為解讀老子的一篇文章

,他‘好’嗎?

鮮明拿出態度,好!好在哪裡?

為解讀老子提供了一個方向

就是這麼一個好處麼?

除了上述這個方向,還有給老子研究者提供戰國時代老子版本情況的資料。其他的沒有了!

作為解讀《老子》的一種方向,韓非子的《喻老》和河上公注、王弼注、嚴遵的《老子指歸》、想爾注地位是一樣,誰也不比誰重要,誰也不比誰不重要!

這是文獻下的觀點。也是我的觀點。

以上。

韓非子的《解老》解得好不好?孫危2016-10-04 23:58:52

如果你真想比較韓非和黃老的思想,那麼你最好再多看幾篇,因為學界對於解老篇是否為韓非所作存在很大質疑,你挑幾段讀一讀,再跟顯學、五蠹、制分、定法等篇比較一下就會發現主張存在分歧,有很多觀點更像是儒家的主張,所以解老到底解的是什麼還真不好下定論。《韓非子》當中喻老、主道、揚權對你這個問題更有研究價值,解老篇看看就好,很多問題還要自己細細分辨,不要太當真

韓非子的《解老》解得好不好?知乎使用者2020-08-05 00:43:34

如果要在世界上找出一個人能超過韓非子解讀《道德經》的水準的,大約只有摩西了。

摩西是被譽為西方韓非子的馬基雅維利最欣賞的政治強人之一,他是古埃及公主的養子(也有觀點認為他就是古埃及的王子),古代以色列人的領袖,也是猶太教的創始人,猶太教基督教共同的最早的先知。

如果猶太教東來的時間很早,我覺得韓非子也會對摩西英雄相惜的。

我覺得韓非子之所以選擇老子的《道德經》,是因為只有《道德經》裡面的道的形象與摩西創立的獨一真神上帝耶和華(人子主耶穌是獨一真神耶和華道成的肉身)的形象比較類似,

“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道在不可見”、“夫道者,弘大而無形”。

《聖經》翻譯成中文時,就借用了“道”這個詞。雖然韓非子並不知道摩西,但是馬基雅維利在不知道韓非子的情況下,他的《君主論》與韓非子的理論卻是跨域時空的形成共鳴。所以我以此推測韓非子選擇用老子的“道”為他的政治理論的外衣與摩西創立一神教的原理是相通的。

且世之所謂賢者,貞信之行也;所謂智者,微妙之言也。微妙之言,上智之所難知也。

今為眾人法,而以上智之所難知,則民無從識之矣。……故明主之國,無書簡之文,以法為教;無先王之語,以吏為師。無私劍之捍,以斬首為勇。

《韓非子·五蠹》

不讀懂《聖經》,不讀懂一神教橫掃全球所向披靡的秘訣,不足以讀懂韓非子這段話的含義。韓非子貴為王子說這句話被罵慘了,上帝真主佛祖面前所有人都跪了。問題是所謂的佛祖不過是印度一個小邦國的王子加上了神的光環。佛祖長什麼樣,看看尼泊爾人就知道了,尼泊爾前先年還有王室。如果沒有佛祖的光環,誰會聽印度一個小邦國的王子到底說了些什麼呢。提起印度,普遍都是不屑,提起尼泊爾更不用說了。無論是韓非子還是秦始皇,論出身,誰比所謂的佛祖差呢?結果這對難兄難弟被罵了幾千年不尊循先王的法令、殘暴刻薄。面對佛祖真主 上帝怎麼不罵了?怎麼不先王之語了?

這就是宗教的意義所在。

商鞅的秦法,跟《聖經》中的摩西律法比起來都是小巫見大巫。只不過摩西律法在名義上是由上帝頒佈的,不是摩西本人頒佈的。商鞅是王子(衛國的公子),摩西也是王子,沒有獨一真神上帝在後面為法律背書,兩個人的際遇天壤之別。摩西依託亞伯拉罕系三宗教成為世界性偉人。

馬基雅維利。《君主論。第六章》:

但要是說到那些不是靠命運而是依賴自身的實力當上君主的人,我認為最為出類拔萃的應算摩西

、居魯士、羅慕洛、提修斯等人了。

按說在此處是不該談論摩西的

,因為他只是奉命行事,執行了上帝的旨意,但僅就他功德高尚,能跟上帝對話這一點而言,他還是應該受到世人的敬慕。

韓非子的《解老》與《道德經》的關係,大約相當於《聖經》與古埃及法老阿肯那頓的一神教改革的關係。

韓非子對《道德經》的解讀賦予了《道德經》新生。沒有韓非子的解讀,《道德經》是沒有任何政治意義的。一切是顯然的,沒有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成功,誰會特別注意古埃及法老阿肯那頓的一神教改革不同尋常的意義呢?

阿肯那頓宗教改革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改革之一,由古埃及法老阿肯那頓主持,故稱阿肯那頓改革,罷黜除了太陽神即阿吞神之外的所有神靈,這次宗教改革最終失敗了,很多百年後,摩西吸收了阿肯那頓宗教改革的內容,創立了猶太教。《聖經》中的上帝耶和華(天主教翻譯為“雅威”)的形象與太陽神即阿吞神的形象很是類似。

說到這裡,欲說還休的是,阿肯那頓改革失敗之後的很多世紀後,猶太教的嫡子基督教以及受猶太教基督教影響創立的伊斯蘭教先後傳播到埃及,連根拔起古埃及多神教,一神教終於迴歸了埃及,只不過不再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徵,雖然很多內容確實是古埃及文明的內容,甚至有些內容是古埃及文明特有的習俗,例如男童要行割禮這項(見古希臘希羅多德《歷史》)。當明晰猶太教與古埃及阿肯那頓一神教改革之間的關聯時,回望古埃及文明的衰落,令人唏噓不已。

司馬遷在《史記·韓子列傳》中說韓非子的政治學說“歸本於黃老”,我覺得這個是把因果關係弄反了,不是韓非子的理論歸本於黃老,而是韓非子選擇老子的理論為他的政治學說的一層外衣。

沒有《道德經》的韓非子依舊是韓非子,但是沒有韓非子解讀的《道德經》。其影響力不會超過希臘羅馬神話對現代基督教歐洲的影響力。一切是顯然的,魏晉玄學解讀的《道德經》如何?希臘羅馬神話好歹依舊是歐美兒童讀物,魏晉玄學直接消失在了歷史的車輪中。這也是一些哲學史思想史談及老子的《道德經》直接用韓非子的解讀的原因。不用韓非子的解讀,那寫書的作者就得自己解讀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魏晉玄學的解讀有影響力就行。

但是有些事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就如古埃及阿肯那頓改革,古埃及錯過了自己成為一神教創始者的機會,那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了。《道德經》也是這樣,魏晉玄學不能超過韓非子的解讀水平,那就敗給儒家。面對佛教也無招架之力。

隨著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東來,《道德經》再解釋也無用了。因為《道德經》所能推演出的最高水準無非是一神教。但是宗教的創立是有機遇視窗的,摩西開創猶太教是什麼時候呢?摩西生活的時代是約公元前1525年-約公元前1405年12月初。公元1世紀後,耶穌及其門徒將猶太教普世化,獨一真神耶和華不再純粹是猶太人的神。

而道教卻將《道德經》推演為極其尋常的多神教。那就只能先敗給佛教,後面再敗給理論水平更高的基督教了,因為《道德經》所能推演出的最高水準也無非就是基督教。

而在政治學領域,現代政治學著作與宗教是分開的。韓非子的著作能經歷2000多年的層層篩選,基本完整的流傳至今,是因為它是古代中國無可替代、無人能企及的政治學鉅著。

韓非子的《解老》和《喻老》是完全不同的風格,就我的理解,這是因為,韓非子賦予兩篇文章不同的用途。《解老》的字數與《道德經》差不多,等於是再寫了一部道德經。所以《解老》以取代《道德經》在社會上的影響力為目的的,所以《解老》的風格與韓非子其他文章的風格十分的不同。

而《喻老》是給君主大臣看的。《主道》是給君主看的。

所以韓非子的《解老》與《道德經》的關係類似《聖經》與古埃及法老阿肯那頓的一神教改革的關係,如果阿肯那頓的一神教改革的資料太少了,那麼可以類比《古蘭經》與《聖經》的關係。

猶太教的《聖經》為基督教《聖經》的舊約部分,也就是基督教完全繼承了猶太教的經書,只不過增加了新約部分,為上帝與基督徒的立約。共同組成基督教的《聖經》。

而伊斯蘭教卻是直接放棄了《聖經》原文,將《聖經》的內容進行取捨,加上阿拉伯人自己的習俗,重寫了一部經書。

所以我最初讀完《聖經》舊約部分後,雖然從未讀過《古蘭經》,卻發現伊斯蘭教的一些內容比如不準吃豬肉是來自摩西律法中的,終於明晰了回族為什麼不吃豬肉的疑惑。等我找了《古蘭經》的內容看了一些後發現,確實不少內容源自《聖經》舊約,但是在《古蘭經》中已經面目全非,行文風格也完全不同。

韓非子的《解老》與《道德經》的關係大約也是這種吧。雖然名字叫《解老》,但是顯然韓非子從來也不是以解讀繼承老子的思想為目的的。

大凡領袖型人物,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不會甘於成為前人的徒子徒孫的。

在多神教統治天下的時代,摩西創立一神教。耶穌及其門徒將猶太教普世化,馬丁·路德進行宗教改革,從天主教裡脫離出來成為新教。穆罕默德參考《聖經》寫就《古蘭經》,開創新的宗教。

歷史的長河中能被記住都是領袖,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更是如此。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將韓非子毀多譽少,但是顯然他對荀子和韓非子的評論是不同的。

韓非子的《解老》解得好不好?

郭沫若《十批判書》,韓非在唐朝之前被稱為“韓子”,宋朝將唐朝韓愈稱為“韓子”,將韓非改稱“韓非子”,明清時期稱韓非為“韓子”、“韓非子”的都有

談起韓非子,一般都是從法家的角度解讀他的著作,我覺得這是西學東漸之前的舊式史學的分類。韓非子的第一標籤是韓國王子,第二標籤是政治家,第三標籤是政治理論家。如果說他是法家,也是那個時代讓他選擇了法家學說,並不是他出於私人愛好仰慕法家,這個邏輯鏈必須明晰。

對於韓非子這樣出身王室的政治動物來說,什麼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的,對他來講真的重要嗎?

信仰天主教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被信仰新教的國民趕下臺後,同樣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嘲笑他是為了一臺彌撒丟了三個王國的傻瓜。從小信仰天主教的英國亨利八世,活到30多歲時,開啟宗教改革,把天主教從英國掀翻,換上了素昧平生的新教。俄羅斯女皇葉卡特琳娜二世原是德意志一個小諸侯國的信仰路德新教的公主,嫁到俄羅斯後成了虔誠的東正教徒。

你要跟我說韓非子這樣的政治動物與路易十四、亨利八世、葉卡特琳娜二世不同,我還真不信。

所以韓非子的著作中幾乎囊括了在他之前的所有學派的思想,但是對所有的思想都不全部認同。

韓非子在《孤憤》篇中有這樣一句話,“智不類越,而不智不類其國,不察其類者也。”前後都好理解,中間的“而不智不類其國”,不同註釋者解釋不同,我認可日本的物雙松在《讀韓非子》中的註釋:“不知其國今非其舊國矣”,梁啟雄在《韓子淺解》中也是持此觀點,不過他用的是白話文“不知自己今天的國和自己以往的國不一樣”。也就是“君主知道自己國家與越國不同,卻不知道自己今天的國與自己以往的國不一樣,不能明晰自己的國家應該借鑑哪國的經驗。”

夫越雖國富兵強,中國之主皆知無益於己也,曰:“非吾所得制也。”今有國者雖地廣人眾,然而人主壅蔽,大臣專權,是國為越也。

智不類越,而不智不類其國,不察其類者也。

人之所以謂齊亡者,非地與城亡也,呂氏弗制而田氏用之;所以謂晉亡者,亦非地與城亡也,姬氏不制而六卿專之也。今大臣執柄獨斷,而上弗知收,是人主不明也。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與亡國同事者,不可存也。今襲跡於齊、晉,欲國安存,不可得也。《韓非子·孤憤》

所以韓非子雖然選擇了老子的思想作為自己的政治理論的外衣,但是對於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是直接捨棄的。

我覺得對韓非子來說,他所需要的《道德經》的內容,最核心的就是“夫道者,弘大而無形”,其它的內容都是無關緊要的。《聖經》中的上帝就是沒有具體形象的。所以類似的話語,他在《主道》《揚權》中一再提及,而其他的內容,有用就拿來,沒用就直接無視。

韓非子雖然解讀了《道德經》,但是韓非子卻從來沒有提老子本人。這正如摩西創立一神教,卻從未提及古埃及法老阿肯那頓。

所以,顯然,韓非子要的只是“道”這個理論概念而已。

人類從蠻荒走向文明的時代,神的形象是根據文明的發展不斷變化的。

韓非子選擇了道這種弘大而無形的理論,因為當時的原始宗教已經落伍了,韓非子有專門一篇文章來論述當時非常流行的根據龜背上的裂痕來判斷吉凶的不可靠。

鑿龜數策,兆曰“大吉”,而以攻燕者,趙也。鑿龜數策,兆曰“大吉”,而以攻趙者,燕也。劇辛之事燕,無功而社稷危;鄒衍之事燕,無功而國道絕。趙代先得意於燕,後得意於齊,國亂節高。自以為與秦提衡,非趙龜神而燕龜欺也。趙又嘗鑿龜數策而北伐燕,將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始攻大梁而秦出上黨矣,兵至釐而六城拔矣;至陽城,秦拔鄴矣;龐援揄兵而南,則鄣盡矣。臣故曰:趙龜雖無遠見於燕,且宜近見於秦。秦以其“大吉”,闢地有實,救燕有有名。趙以其“大吉”,地削兵辱,主不得意而死。又非秦龜神而趙龜欺也。初時者,魏數年東鄉攻盡陶、衛,數年西鄉以失其國,此非豐隆、五行、太一、王相、攝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搶、歲星數年在西也,又非天缺、弧逆、刑星、熒惑、奎臺數年在東也。故曰:龜筴鬼神不足舉勝,左右背鄉不足以專戰。然而恃之,愚莫大焉。《韓非子。飾邪》

具體可以參考我的這篇回答,裡面簡述了不同時代神的形象的變動

對於無神論者來說,應該怎樣去品讀《聖經》?

韓非子的《解老》解得好不好?知音2020-08-05 13:21:21

有對,有不對,有偏一隅,有隻一瓢,亦缺失不全。根者,可以表永珍;端者,可以御萬事;此是根端之博大,為老子其所持也。

標簽: 韓非子  道德經  老子  摩西  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