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如何評價《三國》蜀漢王平?

作者:由 樂平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1-07-25

如何評價《三國》蜀漢王平?黃鶴登仙費文偉2021-07-25 14:53:22

低配版黃忠,純粹的軍人,蜀漢後期精銳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對蜀漢政權真正有大功。堅決執行命令,頗有主見,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諸葛一伐收攏敗兵,馬謖被斬,王平晉升;諸葛四伐,率領無當飛軍守南圍,張郃不能攻克;配合平魏延叛亂;曹爽大發兵六七萬伐蜀,堅持錯守諸圍戰略,和費禕姜維配合成功守住漢中。

和南中馬忠、永安鄧芝並稱平安三侯。

少數民族,賨人,別稱板楯蠻。和之後西晉時期在四川建立成漢政權的創始人李雄之父李特出身相同。疑似和五斗米教有關。

如何評價《三國》蜀漢王平?陶庵夢憶2021-07-26 14:21:34

謝邀。王平是一個很有趣的人。

作為一名將領,他是一個綜合素質很優秀的人,無論是領軍攻伐還是帶兵守城,抑或是治軍練兵,他都能做的很出色。

即使他並不識字,令人讀史或者傳記,他都能知其大義說出自己的見解且不失主旨。他就是屬於這一類人,即使連字都不認識,但是他們天生就有打仗治軍的天賦,從這一點而言,他是一個天賦出眾的人。

他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一個思鄉心切的人。

隨著巴西郡夷王依附曹操,後被任命為代理校尉,然而升遷之路頗為困難,他備受排擠,漢中之戰也不被信任,投降先主後他被任命為牙門將,裨將軍,後來武侯主政,他的將領生涯一步步走向了巔峰,封侯,官拜大將。這兩代主政人的知遇之恩他都牢記在心,在自己的職位上奉獻了半生。最後葬在蜀地,魂歸故里。

還記得234年那場動亂,他義憤填膺地對魏延的兵士說“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兵士一鬨而散(可惜的是在這場動亂中活下來的是楊儀而非魏延),王平就是這樣一個一針見血的人,也是這樣一個直脾氣的人。

可是,這麼優秀的人為什麼要如此自卑呢?(性狹侵疑,為人自輕)

有時候,會覺得這真是一種反差萌,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其實更多的是感到心酸。

也許因為他是一名武人,受到了不少文人的白眼或冷嘲熱諷,他的脾氣又是一如既往的好,受了這些委屈也不會發脾氣,久而久之竟形成了心裡的創傷。然而他仍然是一言不發,默默承受。

按史書記載,他是一名漢化賨人,也許因為這個身份遭到了一些漢人的鄙視或者欺凌?我無從得知,我只知道,他應該是一個脾氣很好的人,一個低調的人,一個默默做事的好人。

所幸,他的後半生是幸運的。

就這樣吧,希望能幫到題主。

如何評價《三國》蜀漢王平?知乎使用者2021-07-28 09:55:30

評價王平一字足矣——穩。

曹操集團有位將領在淯水之戰中,大軍潰敗之際,徐整行隊,鳴鼓而還,這個人叫于禁。王平在街亭之戰,大軍敗逃之際,鳴鼓自持,徐徐收攏潰兵之舉與其彷彿。有趣的時,當時的于禁和王平所統皆在千人上下。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情緒在戰陣上行伍中是可以傳染的。臨危不亂,鎮定自如的不只是于禁與王平這二位指揮者,其麾下將校軍卒同樣如是。

這不是說主將下令就夠了,下達的命令要層層傳遞,軍隊各級指揮官服從執行,底層戰士也當有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質。這些都來自於日常訓練,首先是紀律嚴明嚴格控制部伍,其次是針對性的心理建設,然後就是實戰磨礪。

治軍的效果能夠在實戰中完美體現,可稱名將。

和于禁並稱的張郃,擁有優勢兵力,又擊潰馬謖大軍,但沒敢對部伍整肅的王平軍下手。南圍之戰王平採取守勢,一樣沒給張郃機會。

興勢之役,漢中勢危,王平身為督帥力排眾議,堅持既有戰略方針的執行,又一針見血指出“賊若得關,便為禍也”這弊端,此點正是日後國門失守之關鍵。

所謂為將者未慮勝先慮敗,漢中有層層防禦棄之不用,直接拿最後防線禦敵,一旦有失即是滿盤皆輸。若逐道防線抵禦,可為援軍爭取時間,又充分利用地理優勢,消耗敵軍氣勢力量,實在不行還有最後防線,這才是用兵正道。況且拒敵於谷口更可迫使魏軍受限於山谷地勢,難以發揮兵力優勢,比縱敵深入不知高明多少倍。

這不只是遵履法度的問題,而是對用兵有深刻獨到的理解。同樣和于禁、張郃並稱五子良將的徐晃亦是習慣先為不可勝,然後戰。先考慮獲勝會如何,就容易忽視失敗;先考慮失敗會如何,才重視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性。而曹操在摩陂閱兵時,徐晃對本部軍隊的控制實際上和王平、于禁在敗軍中的表現如出一轍。

魏延和吳懿皆是軍中宿將,楊儀、魏延爭權一事雖說魏延理虧,但由王平而非吳懿等人出頭,去喝散魏延所部,未嘗沒有于禁奪朱靈營之妙,皆是利用王平、于禁之威重達到目的。

沒人勸王平讀書,他認識的字不超過十個,讓人讀《史記》、《漢書》給自己聽可以算是自覺學習,這覺悟比需要孫權再三勸學的呂蒙等人要強多了不是。不僅聽得懂,而且抓得到主旨,口述的文書也都很有見地條理。

這是個文盲、但有文化,覺悟頗高。

平心而論王平是五子良將的水平,名將之列,大將之風,偏於禁、徐晃的型別。

如何評價《三國》蜀漢王平?高山上的豬2021-07-31 01:32:45

王平和黃權是在一個傳裡的

《三國志·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

王平先跟魏後投蜀

黃權先跟蜀後投魏

王平是個老實人,大字不識幾個

黃權是個文化人,有頭有臉

王平投降蜀國以後,聽指揮,勸馬謖,拒曹爽。一生小心謹慎,不說大話。可以看出,他打心底裡熱愛蜀國,

黃權,夷陵之戰瘋狂像劉備提建議,劉備沒聽。劉備戰敗,黃權降魏。劉備說:不怪他,是我犯錯了,差點讓黃權被夾擊致死,黃權投降是無奈之舉。

劉備,沒有拿黃權留在四川的家人出氣

黃權雖然心裡不同意劉備伐吳,卻還是跟來了,並且派兵在把守運糧關鍵通道,直到劉備戰敗前,沒有出任何亂子。

魏延遇見劉備前,只是一個部曲,半奴隸身份。劉備卻信任的將漢中交給他。

孟達降魏,就被說:是我乾兒子劉封仗勢欺人,打壓孟達。孟達也是無奈啊

王平也好,魏延也好。甚至是孟達,黃權等人。他們有叛變的,有歸順的。從奴隸文盲,到軍閥士族。

他們遇到劉備後,全都是善待。

往日給奴隸主跪下磕頭的部曲魏延,沒有遇見劉備的提拔,哪裡有膽量和楊儀那幫人叫板

大字不識幾個的王平,如果一直就在曹魏,做個將軍也費勁。

至於黃權、孟達這種“叛變的”。在曹操或者孫權那裡就算不死,也難免受侮辱。

你看孫權稱帝后侮辱張昭,曹丕侮辱于禁。

有誰,又會為帝王手下的工具人心生憐憫,產生共情?

要我說,王平沒啥好評價的。就一個普通的將軍(在三國人才中)

他遇到劉備,是他運氣好。

我不是要誇獎封建帝王的制度,我只想說劉備本人的一些優點。

曹操的雄才大略值得欣賞,孫權的堅毅隱忍值得佩服,劉備的弘毅寬厚同樣值得敬佩。

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如果劉備不對下屬那麼親近,關羽也不會那麼狂,馬謖也不會那狂,劉封也不會那麼狂。

但,劉備不會那麼做的。他就是坦蕩,就是心善,就是看得起屌絲,就是喜歡替別人著想。

不以勝敗論英雄

勇敢的陳勝是好樣的,坦蕩項羽是好樣的,一身正氣的岳飛是好樣的,劉備也是。

他們本可以變成猾頭,卻依然選擇良心。

就像現實生活中,我們羨慕三妻四妾,羨慕不義之財。但我們還是選擇了白頭偕老,取之有道。因為我們不想傷害別人,我們能感受到別人的心。

誠然陰險狡詐自私等惡劣的人性,經常能撈不少便宜。

但我覺得,項羽死前大聲的吶喊: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劉備死前溫柔的告誡: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更像歷史中的超級英雄

就像我們最懷念的,是鋼鐵俠。

如何評價《三國》蜀漢王平?徐九力2021-11-07 22:16:19

疾風知勁草,有一種人,平時很不起眼,但在緊要關頭總能擔得起事,蜀漢大將王平就是這樣一個關鍵時刻靠得住的人,他以自身的沉著與膽略,屢次力挽狂瀾,挽救了蜀漢的命運。

如何評價《三國》蜀漢王平?

1 降將

219年的漢中之戰,是劉備和曹操這對宿命之敵一生中最後一次王者之戰,也是劉備罕見的正面擊敗曹操的戰例。歷史證明,此戰劉備的勝利果實不僅是奪得漢中,他還收穫了一名未來的大將之才王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起初,曹操先破張魯,進犯三巴地區時,王平跟隨首領杜濩、樸胡等人歸降曹操,在洛陽擔任校尉。

漢中之戰爆發後,王平隨軍參戰,曹軍敗退時,王平選擇投降了劉備,被劉備封為牙門將。牙門,是一種在戰鬥中抵禦敵人用的小型防禦工事,牙門將是負責統領工事承擔防禦任務的軍官。

從官職不難看出,此時的王平,還只是個不入流的小角色,不僅官職卑微,還面臨降將的尷尬身份,他缺乏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而這個機會一等就是近十年。

2 街亭之戰阻擋張郃

王平真正讓後人所熟知,還要拜馬謖所賜。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主力部隊正在攻取隴西,他將防守街亭、阻擋曹魏援軍的重任交給了參軍馬謖,王平則是馬謖的先鋒。

街亭,是關中通往隴西的必經之路,按照諸葛亮部署,只要在街亭險要處設定工事,以險阻擋魏軍,待蜀軍主力成功拿下隴西,北伐就穩操勝券。

但等馬謖到達街亭後,選擇放棄山下關隘,以主力部隊上山防守,試圖居高臨下防守街亭,卻忽略了山上不靠近水源這一致命破綻,王平苦勸此舉不妥,終不被馬謖採納。

馬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三國志諸葛亮傳》),“舍水上山,舉措煩擾”(《三國志王平傳》),“依阻南山,不下據城”(《三國志張郃傳》)。

結果,張郃敏銳發現了馬謖的破綻,斷絕了山上蜀軍的水源,不到三天,蜀軍大亂,“大為郃所破”、“眾盡星散”。街亭蜀軍敗軍如山倒,四散逃命。

街亭之戰蜀軍慘敗,張郃率領的魏軍可以長驅直入隴西,使正在攻取隴西的諸葛亮面臨前後夾擊的危險,無奈之下,諸葛亮放棄了已經投降蜀漢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選擇撤軍,“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

但撤軍是需要時間的,如果被張郃追上,蜀軍主力可能都難保。

街亭局勢坍塌之際,王平挺身而出,他臨危不懼,沉著冷靜地命手下士兵千餘人擂鼓以壯聲勢,張郃見狀擔心有伏兵,不敢輕進。張郃這一遲疑,給了蜀軍寶貴的撤退時間,王平也得以率部緩緩撤退,他一路收攏街亭的殘兵敗將,最終將這支殘軍帶回。

事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三級,從丞相降為右將軍,趙雲也被貶為鎮軍將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參戰將領或殺或貶,唯獨王平受到了提拔和封賞。

“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三國志王平傳》)

王平這種泰山崩於前而不改色的大將風範,及為主力爭取撤退時間的功績,讓諸葛亮在大敗局中真正注意到了王平。諸葛亮將王平任命為丞相府參軍,取代了之前馬謖的位置,同時還讓王平統率五部兵馬,晉升為討寇將軍,封亭侯。

至此,王平從一個普通的偏將,一躍成為獨領一軍的要職將軍,成為了諸葛亮的心腹,他終於有了充分展現自己能耐的平臺,他所缺的,是下一次機會,而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

3 第四次北伐力克張郃

231年,諸葛亮率蜀軍復出祁山,這也是第四次北伐。此次北伐,蜀軍進展順利,成功搶割了上邽的麥田,使魏軍面臨缺糧危機。在決戰滷城之戰中,諸葛亮和司馬懿第一次交手,兩人各率主力戰於滷城,司馬懿派張郃攻打正在滷城以南的的王平,試圖擊破王平後以鉗形攻勢,擊敗諸葛亮。

街亭之戰張郃強勢擊敗蜀軍,迫使諸葛亮佔得先手的第一次北伐無功而返,成為了蜀漢的心腹大患,“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

面對張郃的威名,王平能否扛得住?如果王平沒有守住南圍,張郃就可以再次上演街亭之戰的場景,與司馬懿南北夾擊諸葛亮主力大軍,這對蜀軍而言是噩夢。

但王平守住了南圍,張郃沒有能夠擊敗王平,與司馬懿會師。

“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

王平的堅守,為諸葛亮主力大軍決戰保障了側翼安全,滷城之戰,蜀軍大勝,斬獲魏軍的首級三千級,獲得戰利品玄鎧五千、角弩三千一百張(取《漢晉春秋》說法,《晉書》司馬懿大勝一說缺乏佐證),事後,司馬懿“畏蜀如虎”、“千里請戰”,諸葛亮則“每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換言之,此戰後諸葛亮北伐只怕缺糧而已,對魏軍戰力並不擔心。

這一次,王平報了街亭之仇,他證明了自己,他沒有辜負諸葛亮的重託!

4 力壓魏延成功撤軍

234年秋,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遺命楊儀率軍撤退。不料向來與楊儀不合的魏延不甘聽命於楊儀,魏延搶先率軍南歸,一路燒燬棧道,楊儀見狀則劈山開路、鑿開通道,晝夜兼行。最終魏延先撤回,據守南谷口,並派兵攻擊楊儀。

王平挺身而出,在陣前大聲斥責魏延,說道:“丞相屍骨未寒,你怎敢如此妄為!”王平的大義凜然震懾住了魏延手下將士,加上魏延也不佔理,魏延部下軍心渙散,不肯聽命,士卒皆散。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

魏延之亂得以迅速平定,這支寄予了諸葛亮一生心血的北伐大軍,避免了自相殘殺消耗殆盡的悲劇,得以圓整地安全撤回。

“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史書對此給出了公允評價,這是王平的功勞!他在蜀漢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做出了堅定正確的選擇,他以自身的能耐挽救了局勢,他沒有辜負諸葛亮的信任和厚望!

5 興勢之戰大破曹爽

魏延之亂平定後,王平因功被封為安漢將軍、領漢中太守。243年,蜀漢當家人蔣琬從沔陽移駐涪城,蔣琬升王平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總領漢中事務,將漢中防線全權交予了王平,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244年春,魏國大將軍曹爽率軍十餘萬經儻駱道伐蜀,訊息傳來時,漢中守軍不足三萬,蜀軍眾將大驚失色。不少人認為敵強我弱,應當集中兵力固守漢、樂二城,關隘就讓魏軍過去,漢中這邊撐到蔣琬的涪城援軍到就行。

王平否決了這一提議,他說道:“這是取禍滅亡之道。漢中到涪城足有千里,魏軍如果進了關隘,那就無法收拾。應該派精兵佔據興勢山,以有利地勢據險而守,我來做後援。魏軍攻不下關隘,就會被耗住,在此期間,涪城援軍就會到達”。

於是王平派護軍將軍劉敏在興勢山安營,多樹旗幟,綿延百餘里,虛張聲勢,他親自率軍在後,以防魏軍經興勢山東的黃金谷分兵來襲。

正如王平所料,曹爽大軍在儻駱道行軍數百里,在興勢山被阻擋,難以前進。

儻駱道,是關中通往漢中最短的一條道,此路雖然最短,但沒有水源的路段最長。魏軍出谷前,大量負責運輸的牛、馬、騾、驢等馱運牲畜因缺水而渴死。曹爽只得徵調數萬役夫為苦力運輸糧草,其中不少人也渴死了。魏軍運輸崩潰補給艱難,士兵飢渴難耐士氣驟降,軍中上下都對曹爽不滿。

“是時,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三國志曹爽傳》)

此時,涪城援軍和大將軍費禕率領的成都援軍相繼趕到,費禕率軍繞道佔據駱谷三嶺(沈嶺、衙嶺和分水嶺,均在今陝西周至縣西南之駱谷中)安營,斷曹軍歸路。曹軍遭截擊,在付出慘重傷亡代價後勉強逃回關中。

興勢之戰的勝利影響重大,費禕因勝獲封成鄉侯,在蔣琬去世後接掌蜀漢大權。相反,曹爽的威望和影響力驟跌,也為他在高平陵之變中最終倒臺埋下了伏筆。

遺憾的是,262年,曹魏再次大舉伐蜀,彼時蜀漢已經沒有王平坐鎮漢中,大將軍姜維放棄了興勢之戰固守關隘的戰法,選擇了放魏軍入關關門打狗,最終蜀漢滅亡,驗證了王平對此的論斷(賊若得關,便為禍也)。

在三國眾多武將中,王平聲名不顯,他也沒有鮮明的個性,不為人津津樂道,史書記載,王平嚴格遵守法度,謹言慎行,總是正襟危坐,言談舉止甚至有點卑微自輕,一點也不像是個武將。

但就是這樣一個目不識丁只能讓人讀書給自己聽的王平,無論是誰交付的重任,都兢兢業業竭盡所能去完成,從來沒有出過岔子,對比張飛失徐州、關羽失荊州,王平這樣總是靠得住的大將同樣彌足珍貴。

標簽: 王平  劉備  諸葛亮  魏延  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