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如何聽到時間的聲音?

作者:由 項木咄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9-09-27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時間這麼虛幻縹緲的概念,我們如何能夠聽見它呢?

我想,或許可以從那些“記錄”時間的裝置入手。

一、

我們先看看古人是如何感知“時間”的。很簡單,古時候以農為本,生活的一切都要靠老天爺賞飯吃,為了種更多的莊稼,古人就不得不開始觀察天象和物候,最終發現了春播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明白了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週期性”規律。

注意

“週期性”

這個詞,或者用專業點的話說,

現象重複的等時性,大概是“時間”最直觀的表現了

。那時候的人們雖然還不明白“時間”究竟為何物,但卻已經慢慢觸控到了它的輪廓。

再後來呢,農業活動愈加發展和繁榮,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四季”、“晝夜”這種粗線條的時間度量了。為了更加精細化地耕作,就需要開發出更短、更精密的時間度量,比如說把晝夜週期分得再細一些、再細一些。

那麼,該怎麼做?

還是回到“週期性”這個關鍵詞,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是有規律、有節奏、且隨處可見的?聰明的古人,立馬就想到了

水流

。操作方法也很簡單,最早直接用底部帶孔的

漏壺

,壺裡裝滿水,一滴一滴地漏,直到漏完為止。一次迴圈,就是一個時間計數。

如何聽到時間的聲音?

海昏侯出土銅漏壺,(來源:海昏侯微博)

如何聽到時間的聲音?

漢代的時候,漏壺裝置更加完善,分成了漏水壺和漏箭兩個部分,漏箭上有刻度,表明了晝夜時間。漏水壺一般有提樑,在壺蓋和提樑上有上下對稱的長方孔,來安插漏箭。當水從底部的出水管不斷流出時,漏箭上的刻度也在不斷地變化。大名鼎鼎的海昏侯墓酒具庫中就出土了一具銅漏壺,“夜漏盡,指天明,鳴鼓報時;晝漏盡,指夜臨,鳴鼓報時。”

滴答滴答的水流聲,就是時間的聲音。

二、

時間到了宋代,北宋哲宗元祐7年(1092年),在當時的宰相蘇頌主持下,舉全國之力建造了一個叫

“水運儀象臺”

的東西,它高12米,長、寬各7米,更重要的是,它兼具了天文觀測和報時的功能,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

我們來看下它的具體構造,上層叫作“渾儀”,主要用來觀察天象;中間叫作“渾象”,主要是用來模擬天象的執行軌跡和變化。這最下面呢,就是一個

報時系統

了。

如何聽到時間的聲音?

(圖片來源:臺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這是水運儀象臺的構造圖,透過往受水壺平穩地注水,來驅動樞輪有節奏地運作,並且將水流切分成無數個等時的、週期性的間隔,再透過齒輪的咬合,可以把時間間隔縮得任意小,15分鐘也可以,1分鐘也可以。

發現了沒有,這和我們現代機械手錶裡的擒縱器非常類似。

什麼是“擒縱器”呢?按字面意思理解,“一擒,一縱;一收,一放”,透過不斷地開合傳遞能量以達到計時的目的。水運儀象臺上的這個裝置,大概可以稱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擒縱器。

如何聽到時間的聲音?

擺鐘內普遍使用的錨式擒縱(來源:維基百科)

所以我們看到,齒輪咬合產生的動力驅動著底下木閣中一層一層的報時小人。到了特定時間,小人就會敲著手裡的鐘或者鈴鐺來報時。比如說,在第一層有三個小人,到了奇數點的時候(比如子時初,也就是晚上11點),穿著紅衣服的小人就會準時搖起鈴來;到了偶數點的時候(比如子時正,也就是晚上12點),穿著紫衣服的小人就會敲起鍾來。而每隔15分鐘,穿綠衣服的小人則會擊起鼓來。

如何聽到時間的聲音?

這個時候,時間的聲音,就成了鐘鼓鈴這些小樂器的敲擊聲了。

三、

我們再來看看西方的“時間記錄裝置”。前面我們講過,中國最早出現的擒縱裝置是利用水流來作為動力的,但是西方不一樣,它是利用機械來達到目的的。從這方面來看,西方的鐘表實在是具有深厚的機械工藝傳統。

而站在這精密機械工藝的金字塔尖端的,無疑就是

三問報時表

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它太複雜、太耗時了……

我們以百達翡麗來舉個例子。製作一個三問報時裝置必須使用100多枚部件,想想看,把這麼多部件全部準確地裝入空間極小的表內有多困難。這還不夠,一枚三問報時表總共需要耗費製表師200至300個小時才能組裝完畢。難怪三問報時表的售價那麼高,畢竟你得分攤掉高昂的成本啊!2015年11月7日,百達翡麗的Ref。 5016不鏽鋼三問報時腕錶就拍出了730萬瑞士法郎(約4600萬人民幣)的天價。真的是奢華的極致了……

如何聽到時間的聲音?

三問報時腕錶內部構造

說到這裡,可能有的人還不瞭解“三問報時表”的含義。顧名思義,它能夠分別發出三種不同的聲音,代表“小時”、“刻”、“分”,以此來達到報時的目的。有沒有覺得這和“水運儀象臺”的報時小人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了,也有人會說,這功能太雞肋了,想知道時間,直接看錶不就行了嘛?可是你得知道,報時表發明在17世紀末,那個時候電力還沒有發明,到了晚上就漆黑一片了,所以這報時表就是給當時的貴族們用的,方便他們在晚上不用起床點蠟燭看懷錶,就可以輕鬆知道時間。

百達翡麗最早的報時裝置“a tact”懷錶就能滿足這樣的功能。“a tact”懷錶製作於1845年10月,這個單詞是“觸控”的意思,也就是說,它可以在黑暗的環境中透過指尖的觸控來進行報時。

如何聽到時間的聲音?

來,聽一聽時間的聲音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0985500273393664

三問報時表每一問發出的聲音都不同,低音鳴報小時,高低合音鳴報刻鐘,高音則鳴報分鐘。這主要是透過內部的小鋼錘敲擊音簧(沿錶殼內緣環繞的鋼圈)產生不同的音調來達到報時的目的的。

在這裡,時間的聲音,就成了敲擊音簧所發出的清冽的金屬聲了。

當然了,在三問報時表這條路上,百達翡麗並沒有打算停止。

19世紀末20世紀初,機械零部件微縮有了突破性進展,百達翡麗迎來了三問懷錶至三問腕錶的技術革新階段。

到了1925年,三問報時腕錶逐步進入常規生產階段,並大多成為後來三問報時腕錶設計的藍本。

不過,三問報時表畢竟號稱高階鐘錶界的“無上天后”,即使是在二戰之後所謂的腕錶黃金時代,三問時計的產量也是少之又少的。在接下來的1960年代,三問報時表的需求急劇下降,相關工藝沉睡了20年。

直到1989年,當時的百達翡麗總裁菲力·斯登(Philippe Stern)出於個人興趣決定復興這項工藝,才使傳統制作方式不至於消失殆盡。

隨著相關工藝的不斷精進,技巧純熟的製表師與資深表廠們開始設計更為精巧的音簧,以使三問表能發出的聲音更加多樣化。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這款5178G—自動上弦三問報時腕錶。它採用了“教堂鐘聲”報時音簧,其長度是普通音簧的兩倍,因此

音色更為渾厚洪亮。

如何聽到時間的聲音?

5178G - 超級複雜功能時計系列 自動上弦

從東西方這些“記錄”時間的裝置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兩者的區別,我國古代的人民強調的是觀察自然,從自然的規律中來捕捉時間的軌跡,更為貼近生活;而西方人則在器物精造工藝與‘時間的音色’的多樣化方面追求某種藝術化的極致。

殊途,但是同歸,正是這些努力與嘗試,讓時間不再那麼虛幻縹緲,它變得可以被聽到、看到,甚至被觸控到。

標簽: 報時  三問  時間  腕錶  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