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布袋戲(霹靂、金光、神魔)編劇的古文功底(或者說雜學功底)處於何種水平?

作者:由 無情說法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9-04-12

雜學這個詞用的比較準確。何種水平不好說,但我覺得可以探討下布袋戲的編劇們所使用的各種雜學橋段。

至今為止,我認為寫的最優秀的就是前霹靂時期(白陽生、獨眼龍)與霹靂時期(紫錦囊)均用過的論俠。

吾人以俠設教,俠之為言平也。故俠之唯一原理為平性動而愛力生。

平性動,吾俠謂之真情;愛力生,吾俠謂之熱情而踐之以無畏。

不平則鳴,蓋人對不平而發動自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蓋見人有不平事而發動他愛;見不平就是真情之流露,相助就是熱腸之動機,拔刀就是無畏之實現。故吾俠生命之立足只是真情,向上之工作只是熱腸,創造之手段只是無畏,吾人慾完成“俠”之任務,非真情以立,熱腸以行,無畏以至不可也。

不真情而偽意,不熱腸而冷血,不無畏而懦弱,皆非俠者所應為,俠而不俠,罪加一等。富貴不能淫吾志,俠為之也;貧賤不能短吾氣,俠為之也;威武不能搖吾心,俠為之也;生死不能奪吾節,俠為之也。

此處論俠,可以說真正分析了武俠小說中“俠”的起始與目標。早期的中國文化中,文人們對“俠”的看法貶大於褒,司馬遷對俠的定義如下:

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史記·遊俠列傳》

司馬遷認為,俠客們雖然不符合(官方的、明面的)正義,但言出必行,不懼生死,救人於水火,也不誇耀自己的能力與德行,這樣的人很值得讚美。在布袋戲裡這段論俠中,直接點明瞭俠的起始原因是“自愛”,只有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推己);而俠的行為屬於“愛他”,見有不平,如同自己受苦則拔刀相助(及人);俠的標準是真情、熱腸、無畏,俠的底線是不因富貴貧賤威武h生死而有所變更。雖然相比於金庸小說中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有點侷限,但可以說很系統的闡述了“什麼樣的人叫俠”這個話題了。可以說到現在為止,編劇們再也沒能寫出如此簡明又深刻的話了。

如果說論俠是早期武俠小說對布袋戲劇本的影響,後期“有文化”的編劇們加入後,劇本中的雜學片段,主要是對三教經典、尤其是佛經的化用。舉兩個例子。

1、魔王子與帝如來

魔王子:落葉除不盡,紛紛地上影,大師,如何解決這擾人的樹葉

帝如來:今日掃,明日掃,日日勤掃,便得清淨。

魔王子:今日落,明日落,日日落葉,終究擾人。

帝如來:風吹屋上瓦,瓦落破吾頭,吾不怨此瓦,此瓦不自由。

魔王子:哈!總算來了個對手

本段中的核心句在帝如來的詩句。而本詩出自王安石的《擬寒山拾得二十首》

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瓦亦自破碎,豈但我血流。我終不嗔渠,此瓦不自由。眾生造眾惡,亦有一機抽。渠不知此機,故自認愆尤。此但可哀憐,勸令真正修。豈可自迷悶,與渠作冤讎。

原意講的是眾生自有緣,瓦雖然打破我的頭,但它也是因為自己的惡緣而粉身碎骨,我可憐它還來不及,怎麼能怨它呢。帝如來說的也是如此,落葉自有緣法,它落我掃就是了,掃地還來不及,怎麼能惱它落葉煩人呢。本段也是針對魔王子上雲鼓雷峰時的提出的關於“如何渡魔”的“惡智邪慧”的辯機。其實比較淺顯,但貼吧曾經出來過關於帝如來在此次辯論中不但輸了還替魔王子開脫的討論,我是覺得現在的觀眾們可能也沒有太多耐心去把玩這些語言上的小遊戲了。

2、假招提僧與素還真

素還真:鼻有墨點,對鏡惡墨,但揩於鏡,其可得耶

掃地僧:攬鏡其墨,是鏡起是非,當要淨鏡明心,呀!

素還真:喝!是非不了於心,但怪尤於鏡,即使鏡毀,猶不能明心

掃地僧:若非鏡尤,何故鏡墨著相

素還真:嗯……初鏡無墨,卻入影著相,大師開破的是,吾與大師禪心會見,猶如對鏡,久照而忘初心

掃地僧:一鏡圓淨,萬境鹹真,你禪機既悟,能入境矣。素賢人,此山徑勾起塵事萬千,望你初心依然

以上出自弘一法師編寫的《晚晴集》

鼻有墨點,對鏡惡墨,但揩於鏡,其可得耶?好惡是非,對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於境,其可得耶?洗分別之鼻墨,則一鏡圓淨矣。萬境鹹真矣。執石成寶矣。眾生即佛矣。《晚晴集》

於此,編劇實際上轉換了鼻墨與鏡的指代。原著裡說的是鏡子中看到鼻上有墨點,擦鏡子是沒用的,同樣不明白自己的內心(鼻墨)而怪過去的境遇也是沒用的。劇中則是招提僧提出“鏡起是非”,不看鏡子就沒有墨點,看了才會著相。然而這與後面素還真開悟的內容(我鼻有墨點,看招提僧才著相)其實反了過來。指代的內容在禪機對話時發生轉換,在我看來這是編劇想借典昇華但又過度發揮做造成的錯位。

以上三個案例,一步步的可以看出,編劇從自己編寫有理有據的原創內容,進化成借典發揮。換句話說,就是誰讀書讀得多,誰的哏就更有“深意”。再進一步,變成了誰翻書快,誰就能找到牛逼的句子。受限於高密度的文戲量與拍攝量,布袋戲劇本的生產也很難再慢慢寫一段有嚼勁的話了。如果說布袋戲中有雜學,那這個雜學,曾經是看了一點書後的人生體驗,現在就是閱讀量的關係了。

標簽: 墨點  布袋戲  熱腸  無畏  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