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蘇州的非遺2——張雲雷帶你走近非遺

作者:由 月落楓橋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19-11-24

滑稽之祖是誰

接著上一篇吧。這兩天微博上看到太多太多非遺專案。蘇州日報都發博了。不過既然已開始了,就堅持吧。就當是自己的學習筆記吧。

想了想,題目統一為蘇州的非遺吧。今天就來彙總一下,傳統戲劇類的非遺專案。

1、崑曲

蘇州傳統戲劇類的非遺專案,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崑曲了。

崑曲。原名“崑山腔”或簡稱“崑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在稱為崑曲。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的劇種之一,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崑山,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以來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崑曲糅合了唱唸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湊,以笛、三絃等為主要半湊樂器,其唱唸語音為“中州韻”。崑曲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被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在蘇州很多崑劇表演,有文化街上茶館裡的那種小段唱的,也有整個劇目的表演。有名的應該就是滄浪亭實景版的《牡丹亭:遊園驚夢》了,最近好像是《浮生六記》,崑曲傳習所裡也常有實景版的演出。平江文化街區內有蘇州戲曲博物館,中國崑曲博物館和評彈博物館都在那兒。

2、滑稽戲

滑稽戲,發源於蘇州地區,在江浙滬等地流行。以蘇州方言為舞臺語音,綜合蘇州地區的獨腳戲、彈簧、雙簧、隔壁戲、小熱昏、民間小調等多種民間說唱藝術發展而成。近代又吸引了文明戲的某些結構方式。蘇式滑稽的表現方式主要是說、噱、做、唱,透過鋪設和釋放包袱、利用吳地方言俗語的幽默,以及外地方言與吳地方言之間的語音差異造成的誤會,觸發笑機。

滑稽戲,我知道的有蘇州滑稽戲團和上海滑稽戲團,有好多名家,現在還活躍著,如蘇州的顧薌、上海的毛猛達。好多有名的戲,《滿意不滿意》、《七十二家房客》、《錢篤詔求雨》。最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被拍成電影的《小小得月樓》,裡面有好多蘇州滑稽戲名家,印象最最深的就是那句“我是太湖大隊太湖中隊太湖小隊的小隊長”。

蘇州的非遺2——張雲雷帶你走近非遺

來蘇州,有機會一定要去看滑稽戲哦。

3、蘇劇

說來慚愧,要不是這次活動,我去翻了下非遺目錄,我都不知道蘇劇。

蘇劇,作為蘇州地方劇種,也算是江南灘簧的鼻祖了。與蘇州評彈、崑曲,併成為蘇州藝壇三朵花。

蘇劇,源於蘇州,流行於蘇南浙北城鄉,具有300多年曆史。其前身為“蘇灘”,亦稱“南詞”、“對白南詞”,由南詞、崑曲、花鼓灘簧合流衍變而成。原為坐唱,演唱時五至八人圍坐一桌,分任生旦淨醜等角色,自拉自唱,無說表,與彈詞不同。蘇灘曾流傳到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在江浙滬灘簧系統中是發源較早、規模較大、影響較廣的一支,對周邊的常灘、錫灘、申灘、杭灘、餘姚灘簧等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蘇灘劇目分“前灘”、“後灘”兩大類。前灘大部分吸收崑曲,現尚存流傳指令碼五十餘種,二百多折,音樂以[太平調]最為常用。後灘大多改編與仿作自灘簧對子戲或民間說唱,現存劇目一百餘種,運用很多民歌小調,內容詼諧幽默,亦稱“油灘”,有油滑、通俗之意。

1941年國風蘇劇成立後,蘇灘正式走上舞臺,始稱“蘇劇”。蘇灘發展為蘇劇後,既保留了蘇灘優美婉轉的唱腔特色,又遵循戲劇舞臺原則,表演細膩,注重人物心理刻畫,音樂典雅動聽,具有蘇州特色,深受觀眾喜愛。屬於板腔體戲曲型別,主要曲調為太平調,常用曲調還有絃索調、迷魂調、費伽調、柴調、南方調、二美調、流水板等。曲調源自崑曲曲牌、蘇州民歌,以及各種小調,如春調、劈破玉、數金陵、鮮花調、夜夜遊、大九連環、小九連環、五更十送等。樂隊分拉絃樂、吹管樂、彈撥樂和打擊樂等四大類。

蘇州崑劇團,原為江蘇蘇劇團,包含了蘇劇和崑曲,團內演員都是兩棲,蘇劇也能唱,崑曲也能唱。1985年後,戲曲不景氣,蘇劇也沒有了市場。2001年,崑曲被評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後,得到了重視和保護,相比之下蘇劇被逐步冷落。

2006 年 5 月,蘇劇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啟動了蘇劇的藝術傳承,蘇劇團成立,培養年輕一代,恢復傳統劇目。2013年,新排劇目《柳如是》在中國戲劇節上演出。

不過到目前為止,我都沒看過。蘇劇和崑曲。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標簽: 蘇劇  崑曲  蘇州  滑稽戲  蘇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