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馬三立的《吃元宵》是如何成為經典的,對今天的喜劇作家有何指導意義?

作者:由 鄧小貓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03-26

馬三立的《吃元宵》是如何成為經典的,對今天的喜劇作家有何指導意義?鄧小貓2022-03-26 09:56:36

謝邀。

您從賈玲被罵想到,我也就從這裡說起。

文藝作品裡面戲說歷史人物的太多太多了,早的咱不說,周星馳的鹿鼎記裡給康熙糟改成什麼樣了;甄嬛傳裡雍正快成了綠帽子王了;大頭娘娘傳奇裡為了洗白娘娘,連徐惠這種歷史評價幾乎是一邊倒讚揚的人都被描繪成了極品心機表,為啥沒聽見這些作品的作者被罵?

原因四個字:關我鳥事?

荒誕喜劇倒還罷了,正劇都一本正經煞有介事的歪曲歷史。因為我們大多會相信,現在的觀眾有自己的判斷力,欣賞文藝作品跟求知求實是兩碼事。

而現在,花木蘭一個從未出現在正史中的人物被惡搞,就讓某些人義憤填膺了?

關於賈玲道歉的討論,知乎有題,基本確診是某團體為影片造話題炒作而已。

罵,不是因為觸犯,而是因為利益。

這壓根兒跟喜劇創作者沒半毛錢關係。

再說吃元宵。有時代背景是肯定的,但是真往大了想,就算那個年代,聽相聲的人有幾個會拿那個事兒當真?

喜劇創作相對正劇來說,本就不該有太多鐐銬。要創造喜劇形象,想引起共鳴,找家喻戶曉的形象,再往意料之外塑造,是常用的、高明的手段。凡事有個度,過度就不好,但是無論是吃元宵,還是賈玲,都處在調侃戲說的階段,說歪曲醜化,跟古裝電視劇相比簡直小巫見大巫。

所以,該考慮的不是喜劇創作者怎樣下心思,而是那些戴著道德面具去謀取私利的人,值不值左右開弓一千四百個大嘴巴然後啐口痰罵句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