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曲藝

講解莫高窟 | 莫高窟第259窟 北魏

作者:由 莫高窟 發表于 曲藝時間:2022-01-15

莫高窟第259窟是莫高窟早期的代表洞窟之一,大約開鑿於北魏太和年間(公元477—499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本窟的塑像和壁畫基本都為北魏時期的原作,是瞭解佛教美術史的重要實物遺存。

講解莫高窟 | 莫高窟第259窟 北魏

莫高窟第259窟-人字披殿堂窟

現存窟頂是前部的人字披,後部為平棋頂。西壁突出半塔,中鐫一龕,內塑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南北兩側及半塔的轉角處,各塑菩薩一身,塔西存留有浮雕供養菩薩。

主尊釋迦、多寶二佛並坐說法像,頭上波狀髮髻,身穿偏袒右肩式袈裟。厚重的袈裟細密貼在佛的周身,凸起的衣紋線隨著身體的起伏圓轉曲回,反映了犍陀羅藝術的影響。龕外的菩薩,頭戴三面寶冠,上身赤裸,下身著裙,神情怡然,顯得古樸大方。雙佛並坐的造型源自佛教經典《法華經-見寶塔品》,反映出大乘佛教思想在中國傳播和流行。

講解莫高窟 | 莫高窟第259窟 北魏

西壁龕內-釋迦、多寶二佛並坐

洞窟南北兩壁分作上下兩層。上層的闕形龕內塑造的是彌勒交腳像和思惟像。在佛教造像中,思惟造型有時是指釋迦牟尼成佛前沉思解脫生、老、病、死之法時的形象,有時是指彌勒菩薩在兜率陀天的沉思形象。本窟上層龕中的思惟菩薩像,區域性有所損壞,露出了中心所用的一束束蘆葦和木垛,從這些破損處讓我們從中看出敦煌彩塑的製作過程和所用的材料。敦煌中小型彩塑的製作方法是首先用粗壯的木枝把人的形體框架綁好,然後纏上蘆葦(唐代之後多用芨芨草或麥草),再塑泥巴,塗以色彩。塑像用的泥巴一般都要摻和大量的麥草、麻或棉花等纖維和少量的細砂,分別製成粗細不同的泥。塑造時由內到外,用泥由粗到細,分成若干層,層層壓緊,收縮乾燥。

講解莫高窟 | 莫高窟第259窟 北魏

闕形龕和思維菩薩像

南北壁下層龕內塑佛說法像、倚坐像和禪定像。其中北壁東側的禪定佛像是莫高窟塑像中的代表作之一。禪定佛頭生肉髻,身上穿通肩袈裟,兩眉細長,雙眼略開,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似乎體味著參禪悟道後的滿足和愉悅。此尊塑像表現出民族審美情趣與傳統技法純熟的運用,是敦煌石窟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佳作。

講解莫高窟 | 莫高窟第259窟 北魏

北壁東起第一龕-禪定佛像

講解莫高窟 | 莫高窟第259窟 北魏

禪定佛像(區域性)

講解莫高窟 | 莫高窟第259窟 北魏

第259窟北壁

講解莫高窟 | 莫高窟第259窟 北魏

西壁龕外南側菩薩

標簽: 禪定  莫高窟  菩薩  259  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