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龍舟”應該如何翻譯?

作者:由 黃佶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8-09-12

最新資料彙總:國內外龍舟競賽組織對“龍舟”一詞的英譯:

http://www。

loong。cn/longzhou。htm

中國翻譯界不是積極地用各種外語向外國人描述什麼是端午節,而是偷懶,坐視外國人把“端午節”譯為 Dragon Boat Festival。

Dragon Boat 是個什麼鬼?

中國人自以為這是指“龍舟”,一看見 Dragon Boat 腦海裡浮現出的是一片歡騰的景象。

但 dragon 在歐洲文化中是邪惡的象徵,是《聖經》中最大的惡魔,而且這個概念隨著基督教和西方文明的擴散,已經傳遍全球。

所以,外國人看見這個片語,感覺是完全不同的。下圖是一艘 dragon ship 的照片:

(dragon ship)

說到 dragon boat,歐洲人想到的還可能是北歐古代人的船,船頭上雕刻著巨大的杜拉更(dragon)形象:

(dragon ship)

【補充:我最近查到的資料顯示:

外國人劃 dragon boat 是為了“馴服”(tame)惡魔 dragon,而且把這項活動單純看成是一項體育活動,中國龍舟原來的文化資訊都沒有了。】

因此,把“龍舟”譯為 dragon boat,輕則產生語義混亂,使中國特有文化事物被外國文化所覆蓋和淹沒,重則產生歧義,使外國人誤解中國文化。

那麼應該如何翻譯“龍舟”?很簡單,直接音譯即可:Loong Zhou 或 Loong Boat。這裡的“Loong”是“龍”的音譯。外國傳教士至少在 1814 年即已經這樣注音漢字“龍”,海外華人的姓名中也這樣音譯“龍”字,例如李小龍:Lee Siu Loong。

不要怕外國人看不懂,我們中國人看不懂什麼是“貢多拉”時怎麼辦?百度一下即可:威尼斯的一種奇特的船,Gondola。

在把外來文字譯為英語時,義大利裔美國翻譯學者韋努蒂(Lawrence Venuti)主張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異化翻譯),他認為這是對西方社會存在的種族優越感、種族偏見、文化自戀症和帝國主義的一種抵抗形式,這種抵抗有利於建立平等的地緣政治關係(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in English can be a form of resistance against ethnocentrism and racism, cultural narcissism and imperialism, in the interests of democratic geopolitical relations。 [1])。

韋努蒂的“異”主要用於弱勢文化向強勢文化進行傳播的過程。

現在,中國人對於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不僅毫無任何抵制,而且還積極地投懷送抱。中國文化今天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考慮如何保住自己的傳統,不被西方文化所淹沒,如何避免大學生畢業時英語能夠過六級甚至八級,卻不會用中文寫最基本的文章。

與此同時,中國人在向外傳播中國文化時,卻缺乏自信,總是下意識地把自己的東西包裝成外國的東西,例如不敢直接用中文發音去音譯“粽子”和“龍舟”等等。

因此,韋努蒂式的“異”對今日之中國特別重要。在對外翻譯時,中國人應該大力實踐韋努蒂鼓吹的“異”。

在把本國特有事物的名稱譯成外語時,除了要考慮跨文化傳播的準確性和經濟性之外,還要考慮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韋努蒂在 Rethinking Translation(翻譯再思)一書裡指出:翻譯的抗拒性策略有助於保持譯文的怪異和距離感,這種怪異和距離感可以在目標語言所處的文化中劃出強勢價值觀的邊界,阻止這些強勢價值觀對其它文化的價值觀進行帝國主義式的征服(On the other hand, resistant strategies can help to preserve strange and estranging, which mark the limits of dominant values in the target-language culture and hinder those values from enacting an imperialistic domestication of a culture other。[2])。

很多人批評 Zongzi、Loong、Jingju、Xiangsheng 等不象英語,但根據韋努蒂的觀點,“怪異”的譯文恰恰有助於弱勢文化在強勢文化中立住腳跟。

實際上,西方人並不反對“怪異”的外來語,很多怪異的新單詞如 Chengguan(城管)、guanggun(光棍)和 fenqing(憤青)等還是他們自己主動使用的。日本人則創造了更多、更不象英語的新詞彙,如 tsunami(海嘯)、sushi(壽司)、kabuki(歌舞伎),也被西方人廣泛使用。筆者在檢索電子版美國老報刊時發現,1905 年的雜誌上就赫然寫著 The Japanese Hokku,而不是 The Japanese Poem。

當年日本人能夠超越中國人,靠的首先是這份自信,其次是謙虛學習的精神。今天中國想要全面超越日本,首先也要虛心向日本人民學習。

(2016年6月9日,端午節)

——————————

資料來源:

1,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Routledge, p20,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pdf- 愛問共享資料

2,Lawrence Venuti: Rethinking Translation: Discourse, Subjectivity, Ideology, Routledge, 1992, p13。 Google Books

————————-

文中部分資料來自黃佶著《譯龍風雲——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爭議及研究》一書。該書大部分內容可在

www。loong。cn

免費下載。

本文含圖版:

龍_Loong_網:中國人要有文化自信:你在端午節吃的是 Zongzi(黃佶)

標簽: Dragon  文化  loong  翻譯  韋努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