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1900年,克林德之死

作者:由 在野派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10-24

1900年,克林德之死

德國駐華全權公使克林德

從長安街步入中山公園南門,抬頭可見一座漢白玉牌坊,頂覆藍色琉璃瓦。它的名字叫做“保衛和平坊”。“保衛和平“四個字為郭沫若所題,是為了紀念1952年舉辦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如今,這個會議早已被遺忘,因此坊名聽起來有些難解。

1900年,克林德之死

保衛和平坊正面(四柱三間三樓)

說到這座牌坊的前身,會牽動所有國人的敏感神經,讓人五味雜陳、欲言又止。它與晚清發生的一件重大事件有關——義和團運動。保衛和平坊原為 “克林德碑坊”,是為了紀念在1900年義和團運動中被刺的德國公使克林德。

克林德男爵,全名Clemens August Freiherr von Ketteler,1853年11月22日生於德國明斯特,1900年6月20日死於北京。出身行伍,曾在普魯士部隊服役。1882年轉行從事外交工作。1880年至1889年在廣東和天津任德國領事館翻譯,後在華盛頓特區和墨西哥從事外交工作。1899年再次回到中國,任德國駐北京全權公使(Plenipotentiary)。1900年6月20日上午在去往總理衙門(清外交部)的路上被清軍槍殺。

“公使”是什麼職務?它與“大使”有什麼不同?在閱讀近代史時經常碰到這個詞,但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有人對此進行解釋,即使在專業著作中也是如此。一番查閱後得知,這是二戰之前流行的稱謂。從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各國普遍設立的是公使和公使館(legation),極少設立大使和大使館(embassy)。二戰之後,公使逐漸更改為大使,以至於“公使”逐漸變成了歷史名詞。克林德的職務是Plenipotentiary,即具有full power的公使,比如可以代表德國簽署條約。

1900年6月20日上午8點多,克林德帶著翻譯柯達士,從東交民巷使館區乘轎前往位於東堂子衚衕的總理衙門。在途經東單北側西總布衚衕西口時,被清軍恩海槍殺。一位駐華大使被清朝正規軍殺害,這無異於外交核彈。

1900年,克林德之死

克林德被刺地點與總理衙門位置圖

1900年,克林德之死

西總布衚衕西口現狀

1900年,克林德之死

東堂子衚衕總理衙門舊址,不開放。

1900年,克林德之死

關於克林德被殺的過程,有多種相互矛盾的說法,迷霧重重。因為現場目擊證人極少,不同的描述之間無法相互印證。最權威性的證詞是克林德的翻譯柯達士。據柯達士說,在走到哈德門(崇文門)大街左側巡捕房不遠處,看到一些士兵走到公使的轎子前,一位滿族士兵走上前去,拿槍瞄準公使的頭部射擊。另一位當事人是刺殺克林德的兇手恩海。據恩海交代,前一天即1900年6月19日下午他接到上級命令,在大街上遇到外國人可以射殺。所以,當他看到克林德乘坐轎子來到東單大街時,立即開槍射擊。無論克林德是死於精心設計的謀殺還是對外國人的無差別射殺,一位外國公使被政府軍殺害都是極其嚴重的外交事件。

1900年,克林德之死

恩海被捕(下面兩行德文:射殺克林德男爵的兇手“恩海”)

德國使館得知公使被刺,立刻派兵去現場。但是,除了地上的血跡之外,轎子、屍體等等全部消失,什麼也沒找到,更不知誰是兇手。一直到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佔領北京第二天,德國方面才找到克林德的屍體。恩海被抓則極富戲劇性。他太愛財,殺死克林德之後居然拿走他的銀懷錶去當鋪換錢。後來一位日本記者發現了這塊刻有K字的懷錶,所以恩海被鎖定,9月8日被捕,後被斬首於克林德被刺處。

那麼,克林德去總理衙門幹什麼?1900年6月19日,慈禧太后釋出詔書,向全世界宣戰。原本,她對於是否宣戰搖擺不定,但17日端王偽造了一封通牒,謊稱列強要求慈禧將權力讓給光緒。因此,慈禧震怒,當即決定宣戰。19日下午,她命令總理衙門向十一國發出最後通牒,限24小時內使館人員全部撤離北京至天津。各國公使緊急磋商應對方法,因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撤離這麼多人是不現實的。而且,當時北京到天津的鐵路已被義和團破壞,電報不通,京城內外到處是義和團拳民,走出使館極其危險。此前即6月11日,日本一位使館人員在城門外被刺死。各國使館磋商的結果是決定撤離,但請求寬限時間。克林德去總理衙門就是要去交涉這個最後通牒。

對於使館人員來說,克林德之死證明撤離北京等於自殺,絕不能離開使館半步,原地等待救援是最明智的。所以,他們當日決定在使館區修建堡壘並組織自衛。6月20日下午4點時限一過,清軍開始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從這一天開始一直到八國聯軍8月14日佔領北京並解圍使館區,十一國使館人員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孤軍戰鬥50多天。因此,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直接目的是解救東交民巷十一國使館人員。很可惜,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對此閉口不談。

18000名聯軍佔領北京,慈禧攜光緒喬裝成老百姓逃到西安。1900年8月20日,慈禧太后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罪己詔。1901年清政府與十一國簽署《辛丑條約》,其中第一款第一條規定清政府派遣以親王為首的使團前往柏林為克林德之死致歉,第二條規定在克林德被刺處立紀念碑,皇帝親自撰文表示哀悼。

1900年,克林德之死

東單大街克林德碑坊

1903年克林德碑坊建成,立於西總布衚衕西口,刻有光緒皇帝的碑文:“德國使臣克林德,駐華以來,辦理交涉,朕甚倚任,乃光緒二十六年五月,拳匪作亂,該使臣於是月二十四日遇害,朕甚悼焉。特於死事地方,敕建石坊,以彰令名,蓋表朕旌善惡之意。凡我臣民其各懲前毖後,無忘朕命。”國人視為恥辱,1919年一戰德國戰敗後將此碑拆除,移至中央公園(中山公園),改名“協約公理戰勝紀念坊”,1952年改為“保衛和平坊”。

標簽: 克林德  公使  1900  使館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