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唐朝詩人徐凝的《寄白司馬》一詩描寫的是長安還是洛陽的牡丹?

作者:由 大唐京師長安洛陽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11-13

唐朝詩人徐凝的《寄白司馬》一詩描寫的是長安還是洛陽的牡丹?天泉小白魚2021-11-13 11:52:00

三條九陌是切入點。三條、九陌,都指都城的九條主幹道。

必然是長安,洛陽城沒這麼規整。

唐朝詩人徐凝的《寄白司馬》一詩描寫的是長安還是洛陽的牡丹?滿堂花醉2022-03-31 09:58:48

本人西安的,但是這個問題真的不存在疑問。

先說結論,毫無疑問的是長安牡丹。

詩詞原文:

寄白司馬

唐 · 徐凝

三條九陌花時節,萬戶千車看牡丹。

爭遣江州白司馬,五年風景憶長安。

我來簡單直譯這首詩:又到了牡丹花開的時節,長安城家家戶戶,車水馬龍滿大街都在熱熱鬧鬧的欣賞牡丹。爭著去江州任職的白司馬(白居易),現在只能孤獨的回憶五年前長安城中牡丹花開時節的風景。

直觀內容非常清楚:長安牡丹。因為詩詞清楚寫了在江州的白司馬“憶長安”

其他論證證據:

1、“三條九陌“,三條九陌這個詞出自駱賓王的《帝京篇》,就是用於描述長安景象的,詩詞原文:“三條九陌麗城隈,萬戶千門平旦開。”

2、“三條九陌花時節,萬戶千車看牡丹。”,從賞牡丹規模來看,規模堪稱巨大。和大量描寫長安的牡丹詩如:“長安牡丹開,繡轂輾晴雷。”、“開當青律二三月,破卻長安千萬家。”、“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完全可以對應。而在唐朝,洛陽基本沒有牡丹,牡丹詩也屈指可數,目前可明確的僅一首唐朝牡丹詩,明顯與此描述完全不對應。對此有疑問,歡迎你也可以參考我主頁上的一系列影片。

3、參考歷史時間也可斷定此詩描寫的也是長安的牡丹。詩中“爭遣江州白司馬,五年風景憶長安。”表明這首詩大約寫在白居易任江州司馬後五年左右,參考《琵琶行》及其他相關史料,此時間大約在公元820年左右。(白居易在元和十年,815年任江州司馬),相關史料見圖

唐朝詩人徐凝的《寄白司馬》一詩描寫的是長安還是洛陽的牡丹?

白居易任江州司馬

參考一下徐凝生平的相關資料:

唐朝詩人徐凝的《寄白司馬》一詩描寫的是長安還是洛陽的牡丹?

徐凝生平

記錄的非常清楚,徐凝前期在長安,元和年間(元和為806-820年),此階段徐凝長期遊歷於長安,也有記錄說徐凝在長安做了一段時間官。而參考白居易的履職的經歷,可以清楚的知道徐凝去洛陽應該在830年以後了,遠遠晚於徐凝做本詩的時間。(大和:827-835年,與上圖中記錄的大和中也一致)

唐朝詩人徐凝的《寄白司馬》一詩描寫的是長安還是洛陽的牡丹?

白居易履職經歷

因此從時間看,本詩描寫的是長安的牡丹也毫無疑問。

其實詩裡面寫的已經非常非常清楚了,

“五年風景憶長安”

,不明白提問人為什麼會聯想到洛陽?

唐朝詩人徐凝的《寄白司馬》一詩描寫的是長安還是洛陽的牡丹?Jin2022-04-18 12:32:23

《劉禹錫集箋證》卷789:“(805年)禹錫於貞

元末尚未多見牡丹,而今大和中重入長安

,牡丹又已不復為新奇之物矣。宜其不能已於詠歎也。——劉禹錫

這句話的核心點是:重入長安,要結合上下文,上一次也就是在貞元末年,尚未在長安多見牡丹,重入代表第二次,長安代表上一次,因為《洛陽牡丹記》:“自唐則天已後,洛陽牡丹始盛”,洛陽是有牡丹的,而且是大規模種植,劉禹錫在洛陽任職多年,當然見過牡丹,並且後面還有一句:宜其不能已於詠歎也。這句恰恰證明說的不是長安的牡丹,已經不能用動京城這種詠歎詞來形容長安的牡丹,已經不稀罕了,如何動京城?

吳鋼、張天池《劉禹錫詩文選注》此詩為永貞革新時(805年)所作。

盛唐都結束多久了,長安還尚未多見牡丹。

所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必然指洛陽,而非長安。

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三代以還文勝質,人心重華不重實。

三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所以這段話指洛陽。

而題主的問題,只是回憶長安,並不是回憶長安的花

三條九陌指的是帝都的縱橫街道,而不是長安特有的東西。

長安:《通典·卷一百七十三》:“隋初置雍州,煬帝改為京兆郡。大唐初復為雍州,開元元年改為京兆府。凡周、秦、漢、晉、西魏、後周、隋,

至於我唐,併為帝都。”今號西京,

漢高帝自櫟陽徙都長安,至惠帝方發人徒築城,今西北古城是也。至隋文帝開皇三年,移築新都,號曰大興,今城是也。武德以來稱京城,開元元年十二月稱西京。

(注意是今號西京)是唐朝的西京再結合定都長安。

洛陽:《通典·卷一百七十七》:“隋初為洛州,煬帝之初,移都創制,復曰荊河州,尋改為河南郡,置尹。大唐平偽鄭王充,置洛州。開元元年,改為河南府。凡周、漢、魏、晉、後魏、隋,

至於我唐,併為帝都。”今號東京,後改為東都。

再結合本身到了中晚唐時期長安都沒多見牡丹,再結合: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寫詩:長安裡中荒大宅,朱門已除十二戟。

長安在這段時間都荒蕪大宅了 ,紅門都拆了,還動京城呢,有沒有那麼多人還另說呢。

還有唐朝張伯玉的:《陳伯玉文集》卷九《諫靈駕人京書》:“陛下不思瀍洛之壯觀,關隴之荒蕪,遂欲棄於太山之安,履焦原之險,忘神器之大寶,循曾閔之小節,臣愚昧以為甚也。”

說關中就是荒蕪,說洛陽就是壯觀。

附央視國際頻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化部稽核透過的國家級非遺:

https://www。

ihchina。cn/Article/Inde

x/detail?id=15243

唐朝詩人徐凝的《寄白司馬》一詩描寫的是長安還是洛陽的牡丹?西風2022-04-19 13:24:58

上面叫Jin的網友設定了不能回覆。所以回答在這裡。原文是這樣的。瞿蛻園《劉禹錫集箋證》:“禹錫於貞元末尚未多見牡丹,而今大和中重入長安,牡丹又已不復為新奇之物矣。”我個人感覺這個和Jin網友引用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唐朝詩人徐凝的《寄白司馬》一詩描寫的是長安還是洛陽的牡丹?大唐京師長安洛陽2022-04-21 16:05:35

三條九陌

”指京城縱橫的大街,並不是長安獨有,洛陽也有。

比如韓愈《感春五首》中有“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宮門一鎖不復啟,雖有

九陌

無塵埃。” 於武陵《過洛陽城》中有“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

九陌

鼓初起,萬車輪已行。” 駱賓王《疇昔篇》中有“遨遊灞水曲,風月洛城端。”“五霸爭馳千里馬,

三條

競騖七香車。” 張南史《早春書事奉寄中書李舍人》中有“儒服山東士,衡門洛下居。”“柳發

三條

陌,花飛六輔渠。” 劉禹錫《

洛中初冬拜表有懷上京故人

》中有“鳳樓南面控

三條

,拜表郎官早渡橋。”

所以分析的重點應放在“五年風景憶長安”這句。

標簽: 牡丹  長安  三條  洛陽  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