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天邊月,心中人,怎教一樣愁!

作者:由 劍流雲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04-12

晚妝欲罷,更把纖眉臨鏡畫。準待分明,和雨和煙兩不勝。

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

——-納蘭《減字木蘭花 新月》

王靜安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評納蘭“北宋以來,一人而已”。雖說從詞的整體成就來講李易安、辛稼軒、姜白石、周美成等南宋詞壇大家未必不及納蘭,但僅從悼亡詞這方面,竊以為著實配得上“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就算相比古來悼亡雙璧蘇軾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與賀鑄的《鷓鴣天 重過閶門萬事非》也不遑多讓。納蘭的悼亡詞質、量皆佳,這首便是其眾多佳作中的一首。

此詞名為“新月”必是描寫天上明月的,但讀來更像是寫人。詞風雖感憂思,但偶一讀之,還未感悼亡之痛。只有認真揣摩才能感到納蘭充盈天地間的愁苦。

詞的前兩句寓情於景,以人擬月。“夜晚時分,一彎新月懸於空中。未幾,卻又隱於煙雨之中”然而這並不罕見的雲遮新月之景,在納蘭筆下卻成了“美人臨鏡描眉,而煙雨卻讓這姣好的容顏朦朧不清。”晏幾道有詞雲:“新月又如眉,長笛誰教月下吹。”眉即是月,月即是人,人則是那已經天人永隔的髮妻盧氏。

第三句“莫教星替,守取團圓終必遂。”滿腔情緒噴薄而出。表面上是說“即使看不到那彎新月,也不希望用星星來代替它。為什麼呢?因為只要守著這輪新月早晚會有滿月團圓的一天”而實際上這句已然透出納蘭對盧氏矢志不渝,只待黃泉再團聚之意。

要感受這一層次,就要了解“莫教星替”這一典故,此句來自李商隱的《李夫人歌》“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一句。到這仍不能解,李夫人是誰?白茅人又是誰?

李夫人就是漢武帝那位“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笑傾人城,再顧傾人城”的寵妃,李夫人故去後,漢武帝思念不已,便請方士(也就是白茅人)招魂,方士尋奇石置於帷幕之內,燈影婆娑,風吹帷幕,影影綽綽間彷彿李夫人的身影又重回人世。武帝悲喜交加,親做《李夫人賦》、《李夫人歌》。漢武帝死後,李夫人配祭漢武帝宗廟,追加尊號為孝武皇后。是的,最後長伴漢武帝左右的不是陳阿嬌、也不是衛子夫,就是這位李夫人。而李商隱借用此典卻說“慚愧白茅人,月沒教星替”意思是“方士你用奇石招魂就想替代已逝佳人,那也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應該自感慚愧。”更體現出心中愛人無可替代,而納蘭用此句也顯出盧氏在他心中之地位。

“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天上的明月愁於被煙雨所蔽,無法將月華灑於人間,而地上的詞人則愁於與愛妻天人永隔,只有到黃泉才能再相見。在詞人眼中天上人間皆被一個愁字所充斥。一往情深……

有人說納蘭後來也有續絃,就算盧氏在時也有小妾,更不消說後來的紅顏知己江南才女沈宛,好像也沒那麼深情,沒那麼專一。首先千萬莫拿現在的標準卻衡量幾百年前的古人,更不要說是生於豪門貴胄之家的納蘭。婚姻之於他的意義絕不僅是愛情。再者盧氏歿於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而納蘭則於康熙二十四年的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雖沒能同月同日生,但做到了同月同日死。真可謂“一生一代一雙人”,一對璧人終究可以生生世世永不分離了。

標簽: 李夫人  納蘭  盧氏  新月  悼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