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新朝往事

作者:由 譚濟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1-03

公元18年,王莽天鳳五年。王莽的15歲的孫子王宗涉嫌謀反被發覺,自殺。

(一)殺戮

這一切得從王莽發跡說起。漢陽平侯王禁生了八個兒子。大兒子王鳳是大司馬,大將軍,女兒王政君是皇后。“王鳳專權,五侯當朝”。王曼是王鳳的二弟,但是死得早,沒有趕上封侯。王政君當政之後,追封他為“新都哀侯”,讓他的長子王莽襲爵為新都侯。新都屬於河南南陽。後來王莽建立新朝,就是因為新都侯的稱謂。

王莽長子叫王宇。王莽專政時,不讓漢平帝和生母衛氏相見。公元3年,王宇害怕將來遭平帝報復,讓內兄(妻子的哥哥)呂寬半夜把狗血灑到王莽府邸門口來嚇唬他。史稱“狗血門事件”。結果被發現了。王莽大怒,殺死了親生兒子王宇,而且因為是王宇妻子這邊惹的禍,要把他妻子呂焉殺掉。此時呂焉有身孕,所以讓她先把孩子生下來,然後再將她殺死。呂寬則被滅了三族。

王莽為什麼要殺掉自己的長子?公元前2年,王莽與哀帝祖母傅太后交惡,被遣回到自己的封地。王莽只好回到新都,閉門不出。這時候二兒子王獲殺了一個奴婢。王莽為了顯示自己大公無私,讓王獲自殺,因此也得到了世人的稱讚。由於呼聲很高,王莽得以回到朝廷。這是他第一次透過犧牲自己的兒子來抬高自己。時隔五年,王莽勢力大增,已經要到篡位的關鍵時候。王宇和呂寬在這個時候卻公然出來和他作對,如果這個時候軟弱,自己會威望掃地,平帝和衛氏就可能聯合起來。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他殺了王宇和呂寬,滅了衛氏一族(除了衛氏本人是皇帝生母得免),並且藉此機會大力剷除異己,鞏固自己的權力。所以這是他第二次透過犧牲自己的兒子來抬高自己。

(二)降生

但王宇畢竟是他的長子,他還是非常不忍:“惟宇遭罪,喟然憤發作書八篇,以戒子孫”。也是因為不忍,他讓呂焉把孩子生下,這就是王莽的孫子王宗,也是王宇的第四子。狗血門事件差不多是在公元3年的夏天。王宗應該也是這一年出生的。

公元8年,王莽已經是安漢公,新都侯這個爵位就空置了。群臣上書讓5歲的王宗繼承新都侯的爵位。這一年9月,王莽的母親死了,按照禮儀王莽應該為母親服喪三年。這時候群臣又推薦新都侯王宗代為服喪,這樣王莽可以繼續參政。王莽為什麼讓王宗小小年紀就繼承新都侯的爵位?我想他是對王宇有愧疚的。他想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彌補一下自己的罪孽。

公元9年,王莽稱帝,建立新朝。封第四子王臨為太子。王宗被升級為“功崇公”,當然王宇的6個兒子都得以封公。

(三)事發

王宗的處境是很矛盾的。他的父母都被王莽所殺,那是大仇。但是王莽又是他爺爺,所以是不可能報仇的。同時他又被封為新都侯,這是家族裡面非常重要的一個爵位。擁有這個爵位就隱隱地意味著他將是新朝的接班人。但問題是太子是四叔王臨,皇位還是輪不到自己。

王宗有繪畫的天賦。他給自己穿上天子的衣服,畫了一幅自畫像。這很可能是中國史料中有記載的最早的自畫像。又刻了三枚銅印。一枚寫著:維祉冠存己夏處南山臧薄冰。一枚寫著:肅聖寶繼。一枚寫著:德封昌圖。三枚銅印被認為是他意欲繼承皇位的證據。而且更嚴重的是,呂寬的家屬私自和王宗聯絡,被發現了。王莽說他“知寬等叛逆族類,而與交通;刻銅印三,文意甚害,不知饜足,窺欲非望”。

王宗是不是想當皇帝?肯定是想過。作為一個少年,他有這樣的想法不足為奇。他穿上天子的衣服,顯然是一個少年年少輕狂的行徑,而不可能是有任何實質性的圖謀。畢竟這樣的圖謀必須是非常秘密的。他是一個少年,而且是一個失去父母的孤兒,所以他的行為有一些乖張的成分也是自然的。至於他舅舅家屬與他聯絡,他出於對母親的思念,或者對爺爺的不滿,而不拒絕,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在這個聯絡中,顯然他只是被動的一方。最後王莽對他的定罪中,沒有說他謀反,而只是說交通這些叛逆族類本身構成了犯罪。

(四)銅印

最令人不解的是他的三枚銅印,“文意甚害”,意思很不好。那到底是什麼意思?

肅聖寶繼。應劭解釋為:「莽自謂承聖舜後,能肅敬,得天寶龜以立。宗欲繼其緒。」王莽確實得過一個寶龜,是他繼位的一個吉兆。但這個寶就是寶龜嗎?

德封昌圖。蘇林解釋為:「宗自言以德見封,當遂昌熾(興旺),受天下圖籍(疆土和人口)。」既然是以德見封,那麼這個圖籍自然也應該是指自己的封地。如果說是天下,就有一個邏輯上的跳躍,有憑空生造的成分。

這兩個解釋值得商榷。而最複雜的當然是第一枚。前人把它斷為兩句。第一句:維祉冠存己。文穎解釋為:「祉,福祚也。冠存己,欲襲代也。」皇冠給自己,也就是表示自己要篡位。第二句:夏處南山臧薄冰。應劭解釋為:「夏處南山,就陰涼也。臧薄冰,亦以除暑也。」夏天去南山,那裡藏有薄冰,是為了避暑。

這個解釋更是不知所云,毫無邏輯可言。

(五)真相?

要知道真相,我們要先了解古代的印。一本《印學史》在第十一章“詞句印”寫道:這是一類吉語印,也就是吉祥話。漢印中居多。有些兩面印,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吉語。它引用了王宗的三枚印,其中第一枚讀作“維祉冠,存己夏,處南山,藏薄冰”。也就是說他認為這三枚其實都是吉祥話。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建明德,子千億,保萬年,治無極”,“王君都,樂未央,富貴昌,宜侯王”,等等。很明顯這裡三字一斷更加符合這類吉語印的規範,很常見。

那麼斷句之後作何解呢?維祉冠,維可能是助詞,祉冠是高貴的帽子,但是不見得是皇冠。一個王公的帽子怎麼就不高貴呢?存己夏。夏,通“廈”,是大屋的意思。存在我的大屋裡。關鍵是後兩句:處南山,藏薄冰。

《詩經》小雅中有《節南山之什》。也就是這一節共有10首詩,以《節南山》開頭。“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節就是高。高聳的南山,用來形容周幽王的大夫尹權傾一時,高高在上。詩裡控訴他暴虐,禍害百姓。而同一節第五首《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控訴周朝君主昏庸無能,讓正直的官員無法發揮。很明顯,南山和薄冰正是出於詩經的這一節。處南山,臧薄冰,也就是自己身處高位,如履薄冰。正是這樣的特指,才使得上下文緊密關聯。

南山是特指,卻並不表示天子,而是有權的大臣,所以印證了前面的祉冠也不表示皇冠,只是地位高貴而已。這最詳細的第一枚證明了王宗並無僭越之心,而另外兩枚過於簡略,可能也不過是兩句吉祥話罷了。

(六)尾聲

兩千年前,有一個15歲的少年,喜歡畫畫,喜歡篆刻。閒著的時候,他就會想念自己父親和母親。他從未見過他們,所以想在夢裡和他們相會也是徒勞。他們應該在天上吧?他聽說天子能夠天人感應。也許自己當了天子,就可以與他們見面了。但是他畢竟不是天子啊!

於是他穿起天子的衣服,認真地畫了起來。如果他畫得足夠好,一切都會成真的吧!

一定會。

標簽: 王莽  王宗  王宇  南山  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