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杜牧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寫的是踏青還是祭祖

作者:由 讀書工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3-15

大詩人韓愈說過,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這李杜當然是指李白、杜甫。我們愛好唐詩的人,對李白、杜甫的詩歌是要經常去讀的,讀上了癮還要去背誦,就跟打牌的人上了牌癮是一樣的。

杜牧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寫的是踏青還是祭祖

但是到了晚唐,又出了兩個大詩人,他們是李商隱和杜牧。為了把他們和盛唐的李白、杜甫區分開來,人們又叫他們為小李杜。

李商隱大家可能都知道,他的詩歌很多是無題,有點朦朧,不太好懂。我們今天只說杜牧的《清明》,因為現在是春天,清明節也快要到了,今天就來讀讀這首詩。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寫的是踏青還是祭祖

這首《清明》大家都熟悉,因為它太重要了,它是唯獨一首和清明節聯絡得最緊密的詩。我們的文化傳統裡面最重視的是要講孝道,清明節就是古人用來祭祖掃墓、追思祖宗的。

我們現在生活得好好的,看似和那埋在黃土堆裡的祖先沒有關係,實際上我們身上都流淌著他們的血液,有著他們的基因。

我們今天的人類都是先輩一代一代接力傳承下來的,正如一首歌裡唱的,沒有你,哪有我。我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如果往前追溯,都是共祖宗的。

杜牧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寫的是踏青還是祭祖

不是有神話傳說是女媧造人嗎?那個是《淮南子》和《山海經》等古籍的記載,離現在都幾千年了。那個時候科技不發達,對人類的起源,只能靠這樣的想象來解釋。

那就像文學創作一樣,是對洪荒混沌世界的虛構。像盤古開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這些神話,裡面都是人們征服自然、理解自然的一種幻想。

自古以來,祭祖掃墓也都是在野外,甚至在山崗上進行,所以慢慢地清明祭祖也就和踏青遊春聯絡了起來。在祭祖掃墓的同時,實際上也進行了春遊。再說春天的時間很長,清明只需要一天,其它的時間足可以自行安排。

杜牧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寫的是踏青還是祭祖

杜牧的這首詩就是說的祭祖,但是很多人還以為是踏青春遊遇雨後的挨凍受餓,然後找個杏花村喝酒吃飯,暖和身子,提振精神。

古人有一個“丁憂”的制度,直系親屬長輩去世,晚輩要守孝三年,在朝為官的要離職回家。白居易的母親賞花不小心墜井而亡,朝廷說他寫了賞花的詩歌,是不孝,還要治他的罪。

詩裡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為什麼要斷魂,什麼事關係到人命?就是沒有祭祖,就是沒有來得及從大老遠的地方趕回老家祭祖掃墓,心裡感到很後悔,很難過,很自責。

杜牧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寫的是踏青還是祭祖

清明時節有時是春光明媚,有時又是煙雨濛濛。過去在外為官的,做生意的,要趕回老家都不容易。這下雨天往回趕,交通又不如現在方便,沒有大馬路,多半都是坐船,所以容易耽誤。

但是過去人們對於慎終追遠又是很執著的。人們把它當成是一種信念,一種道德,是人必須要祭祖敬祖。事業有了成就叫光宗耀祖,做了壞事叫辱沒祖宗。

所以過去很小就要讀孝經,後來還有二十四孝之類的榜樣事蹟,宣揚百善孝為先,人的思想意識經過長期的薰陶就這麼形成了。

杜牧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寫的是踏青還是祭祖

另一個方面現在看起來是一種迷信,在古代大多數人不這麼認為。到墓前去焚香燒紙,告訴一下家裡的情況,並許下願望,會得到祖先的保佑。不祭祖就會受到神靈的譴責,可能會諸事不利。

詩人陸游就有一首《示兒》詩說過,“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就是講祭祀的時候,要把一些重大的事情彙報一下,告慰祖先的在天之靈。

清明時節是有很多雨,這對踏青春遊足以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影響再大也不至於“斷魂”,所以我們要正確去理解這句話。

杜牧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寫的是踏青還是祭祖

遊子趕路回家,在路上遇雨,有四種情況,一個是疲憊,一個是受涼,一個是餓了,一個是憂愁,即耽誤祭祖的這種揮之不去的心情。所以要找一個酒店解決這四個問題。

詩的最後兩句是一問一答,牧童告訴了行人酒店的方向,至於後來行人怎麼樣了,是如何借酒消愁的,都留給了讀者來想象。

全詩寫了清明節前後“行人”的感受,本應該是家人團聚、共同祭祖掃墓,一起踏青春遊的日子,卻獨居異鄉,匆忙趕路,難怪心中有許多的惆悵和憂愁。

杜牧這首詩,堪稱千古名篇,寫的是踏青還是祭祖

詩歌雖然氣氛有些沉悶,但結構清晰,通俗易懂,一氣呵成,容易被人們理解和接受。雨紛紛、酒家、行人、牧童、杏花村等,構成了一副清明煙雨圖,是歷來描寫清明的傑作。

我是讀書工,更多原創文章,請前往同名微信公眾號。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標簽: 祭祖  清明  掃墓  斷魂  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