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二百一十七、漢官威儀

作者:由 蛋糕店老闆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18-03-25

本來想把這篇文章的題目定為《穿女裝的大佬們》的,可是想了想太過戲謔,也不是大劉一貫的風格,也就作罷了。不過,這一篇還真是挺特別。

王莽死了,可天下並不太平。

“國不可一日無君”,這是至理名言。倒不是老百姓缺人管,而是因為大家都想高高在上去“牧養”百姓。所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帝位就落在了綠林軍推舉的更始皇帝劉玄的手上。

當皇帝就要有妃嬪、有宮室,住在窮鄉僻壤的茅屋裡的窮苦人是沒人拿你當回事的,所以就要有都城和宮殿。王莽死了,天下無主,新主子來了,就要將舊主子的一切佔為己有了。於是更始皇帝決定:定都洛陽!就這樣,劉秀被任命為“司隸校尉”,負責給劉玄打前站,整修洛陽的宮室。雖然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任務,但是畢竟也算是直接為劉玄服務的,所以至此,之前劉演被殺時劉秀被懷疑、提防的情形也算有所改觀了。

劉秀是個精細人兒,這種“灑掃庭除”的工作也算適合他,所以他乾的還不錯。尤其是一件特殊的事,不僅為劉玄掙了面子,還為自己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資本和政治聲譽。

這就是“衣服事件”。

當初率軍進入洛陽城的時候,大家其實並沒有什麼準備。尤其是對於那些沒有什麼經驗和文化的農民軍來說,就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操作。倒是有一種終於能到國都去見見世面的小心思,當然要是能順便弄點東西就更好了,誰讓咱是勝利者呢。倒是這時候劉秀的官宦子弟的身份和見識幫了他。

據《通鑑》記載:“秀乃致僚屬,作文移,從事司察,一如舊章。”也就是說,一套適應原有的官僚系統的處事方式再次出現,並使他們重新運轉了起來。這對於當時尚且處於混亂狀態的社會和百姓來說意義是十分重大的。

不僅如此,更始皇帝派出的使者和軍隊到達洛陽的時候,很多舊官僚和老百姓都爭相迎接,可是他們一露面,卻讓人大跌眼鏡!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皆冠幘(zé)而服婦人衣”。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這些更始皇帝手下的這些將軍們的衣著打扮實在是太奇葩了!“用布包頭,穿的還是女人的衣服”!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在一個人乍富還貧的時候,他的審美趣味往往是跟不上他的生活水平的,因為他還不懂得什麼是“美”。尤其是對於此時身上的東西都是搶來的的農民軍來說。雖然可以理解,但是他們此時所肩負的卻是“政治任務”,王莽倒了,後來者自然應該比他強得多,否則讓老百姓怎麼放心呢?

所以,這些人的打扮著實嚇壞了一部分老百姓,很多人忙於逃竄。不過這時候,劉秀的屬下的打扮卻為更始皇帝也為他自己掙了不少分。除了行為方式力圖恢復漢朝就有的制度以外,衣著打扮也儘量復原,這樣一來老百姓“皆喜不自勝,老吏或垂泣曰:‘不圖今日復見漢官威儀’。”

人呢,最怕比較。所謂“人比人,氣死人”。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格局、胸襟和見識都是在比較之中區分高下的。而這種比較也決定著最後比拼的結果,形式雖然有時候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但卻是內容的集中反映。

後世的管寧割席的典故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事實。管寧和華歆(兩個人都是東漢末年人)有一天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當做沒看見,把它看作瓦石一樣,華歆卻把它撿起來又扔到遠處。又有一次,倆人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坐豪華的馬車經過門前,人們爭相圍觀,喧囂沸騰。管寧照樣讀書,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並對華歆說:“你已經不是我的朋友了。”

您看,看與不看,撿與不撿可不是一個動作的事,而是一個人格局的集中體現。

其實不僅管寧自己是這樣認為的,連《世說新語》的評價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說,穿什麼有時候還真是個政治問題!這一次,劉秀作對了。而這種做對了是他的政治眼光決定的,並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才做對的。

來到洛陽的更始皇帝開始準備一統天下了。他派出多路使者巡行郡國,目的是建立自己的權威。雖然他擁有“皇帝”的名分,但天下卻並沒有到“傳檄而定”的程度。“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情況下,並不是所有人都買他的賬。這時候使者的作用就很大了。

比如,有一位使者到了上谷,他在那裡宣稱:“先降者復爵位!”復爵位就是原爵位繼續保持。也就是不觸動當地實際掌權人的利益,這樣做雖然不太合乎“政治原則”,但是的目的自然是減少對抗,儘快回覆秩序,是符合實際的。

這時候,上谷的太守是耿況。他交出了自己的印綬,使者也接受了,可是並沒有當場歸還,而且經過了一夜之後依然沒有歸還。這下子耿況坐不住了,須知,夜長夢多。這印把子在誰的手裡,權力就在誰的手裡,名不正而言不順,萬一使者將印綬轉付他人,耿況還真沒什麼脾氣。

這時候,耿況的下屬就挺身而出了。一位叫寇恂的屬官“勒兵入見使者”,在武力威逼和“誠信”勸誘的情況下又將印綬奪了回來。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更始皇帝手下的使者們政治敏感性很差,在那種混亂的情形下,這是很危險的。

果然,不久之後,連招降來的赤眉軍的首領樊崇等人也都“離叛,亡歸其營”,剛剛凝聚起來的人心在一群沒有政治眼光的人手上再次散失,而一旦散失,想要聚起就難了。

這時候的劉秀也有了一份新差事:徇河北!

河北是重要的朝廷最地域之一,兵強馬壯、物產豐富,可以說,得河北者得天下。一開始劉秀是輪不上這麼好的差事的,因為他是被提防靠邊站的人。不過他遇到了貴人,大司徒劉賜。劉賜向劉玄強烈建議任命劉秀,最後在眾人的反對聲中,劉秀還是走馬上任了。不過這份差事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因為更始皇帝給他的只有“節”,也就是一根帶毛的棍子。這種東西人家認不認可說不好,畢竟在這個“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的時代裡,槍桿子才是最有說服力的東西。所以劉秀此去是福是禍也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劉秀此去命運如何?我們且聽下回分解。

標簽: 劉秀  始皇帝  管寧  使者  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