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作者:由 康宗憲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0-01-27

接著,我又給他講述了一篇寫景抒情散文,題目叫做《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是誰在江畔第一次看到月亮?而江上的月亮又是哪時開始朗照人呢?人世世代代無窮盡地傳承下去……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

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裡,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

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

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檯。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又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

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詩人傳遞的並不是全然傷感的情懷,他描繪出了世界的美麗,感慨著生命可貴,詩句有悵惘和感傷之情,但同時也令人警醒,這是唐朝時代精神的反映。

但凡熱愛唐詩的人對這首《春江花月夜》都頗為熟悉,其中最為人稱道的要算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句。

清明的月光引起了詩人的遐思:“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種人生的哲理與宇宙奧秘的思索,古已有之,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短暫即逝,而人類的存在則綿延久長。詩人雖感懷人生苦短卻不絕望,使得全詩頗有初唐盛世之風。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江月流水似有意,引出下半篇的離愁別恨。

“白雲”、“青楓浦”託物寓情,描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

隨後寫女子對離人的懷念。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明月不忍女子獨自思念,傾瀉月光與其作伴。此時此刻,與愛人共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託明月遙寄相思之情。

最後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悽苦的寞寞之情。“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

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家鄉!遊子的離情與殘月之光同灑江邊的樹林之上……

此詩情景動人,字字珠璣,句句為名句,語音與韻味的變化,又切合著詩情的起伏,可謂聲情與文情絲絲入扣,宛轉諧美,怪不得能流傳千古!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康宗憲的青蔥歲月》第415季

標簽: 月光  月亮  江月  江畔  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