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作者:由 故紙堆裡寄此生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2-03-02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在正式撰寫這篇文章之前,筆者不得不先講一個故事(引子)。

時閒撥到18年深夜,故紙君口渴出來倒水,彼時父親正在觀看由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對於銀幕上眾參賽者的精彩表現,他很是佩服。正巧看到了我,便問:

你行不行?

說實話,我

主動背的

詩詞並不多,集中在大學之前。即便本科忝居中文系,也可稱其為「異類」。何也?每一階段的古代文學史課,往往在正式上課之前,授課教師都會勾畫本學期

需要背誦的篇目

,尤其是唐詩與宋詞。除去

大學前

熟悉的,剩下的個人都沒有

專門抽時閒

去背——因為在我心中有

比「背」更好的學習方法

(反復閱讀)。反復閱讀也不是指閱讀

同一本書

,而是指

同一類書

當然有人會反駁,記得我們講授宋元文學史的老師就在課上舉了一個例子,說明「背誦的重要性」。某次考研面試時,主考官提問:

請背誦一篇

王安石

「長詩」

並作簡要分析?

在此時此刻,決定命運的剎那,如果你背不出來,很可能心儀的學校就要向你說拜拜了。

那筆者又是怎麼看待中國古代

文史專業的「背誦」要求

呢?

不值得;不需要;用

精讀

代替

任務式背誦

不值得——指花費大量

珍貴

的課餘時閒與精力。

不需要——小時候或許可以死記硬背;上大學就不可以了。主要得益於

時代的發展

。當今是屬於

網路

的時代,網路的儲存能力為學者開了小灶。學者用時可憑借

閱讀印象

搜尋需要的資料,

節省下來的時閒

則可以用來

精讀更多的作品

,廣博見聞。在當今

「讀更多的書」

(通而精)才是重中之重,

錦上添花式

「背誦」

對於

治學

的作用並不明顯。

閱讀(精讀)

大量

的書,是治學的基礎。有些同學總是在背誦中,變成「為了背誦而背誦」的複讀機,一問三不知,比不上

理解而不會背

的狀態。

所以我對中國詩詞大會這種考驗

記憶力與儲存量

的節目,沒有任何特別感受。衹有一點疑問:會給參賽者發一份

題庫

嗎?還是說考的就是你的

參賽前

的積累量?如果是後者(積累),我還能接受。因為這是別人在比賽前

自發

閱讀、背誦積累的。若是

前者

(給題庫),

記憶力的因素

便凸顯出來了。單純考記憶力,我不支援。此外,一旦

學術

走上

電視

,面向

群眾

,我們就要考慮它會受

商業

影響嗎?它到底是一場

競賽

,還是一場

比賽式表演節目

筆者在本科期閒雖然背的課文不多,但讀的卻不少。有時甚至

因為讀得多了,在重複中,透過「思考」與「撰文」,自動就會背了。戲稱「無為而無不為」。

又因為看的東西多了,左右逢源,讀寫能力也跟著提升。

閱讀字典與識字趣事雜記

故紙君並沒有正面回答父親的話,倒是被電視裡面的一段對話(大意)吸引住了:

酈波:「陳王昔時宴平樂」中的「樂」字,讀「lè」不讀「yuè」,你(參賽者)讀錯了。

參賽者:為什麼?

酈波:此處化用曹植典故,「平樂」指「平樂觀」。

參賽者:為什麼「平樂觀」中的「樂」不能讀「yuè」?

酈波:……

總之未能

當場

解釋清楚,故紙君唯一一次觀看《中國詩詞大會》,竟以遺憾收場。於是在撰寫此文之前,不得不百度一下酈波先生的

研究方向

代表作

……他可能是臨時忘記了,也可能確實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節目原因(剪輯),抑或是藏拙而言他。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看著這些「不像傳統學者」寫的「傳統樣式」的著作,心裡反而覺得是一位「故事體」製造者或網路在野黨寫的「讀後感」。惟有中華書局出版的《王世貞文學研究》與他的拿手技能匹配——明清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註:以上文字僅據書籍標題分析,筆者並未閱讀其中任何一本。若有誤解,並不影響本文的結論。

此時

(讀)

的作用

就體現出來了,答案就在

《文選》

裡。如果你僅僅衹背誦了《名都篇》,大機率還是找不到答案的。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曹植《名都篇》

總目:

一、曹植《名都篇》

二、說「樂」

三、說「平樂觀」

四、結論

五、典故釋例

六、論文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強行押韻)

一、曹植《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寶劔直千金,被服

(李善本作「光」)

且鮮。

鬭雞

東郊道,

走馬

長楸閒。

馳騁

(李善本作「馳馳」)

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

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餘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觀者鹹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

(李善本作「我歸」)

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膾鯉臇胎鰕,

(李善本作「寒」)

鼈炙熊蹯。

鳴儔嘯匹

(李善本作「旅」)

,列坐竟長筵。

連翩

擊鞠壤

,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本詩分

三部分

,描述首都洛陽貴族子弟腐朽墮落的一天。

第一部分

:實錄京洛少年與妖女為伴,身著光且鮮的華麗衣裳,身佩價直千金的寶劍。在東郊道鬭雞,在長楸路賽馬。在途中射獵,竟策馬追逐雙兔直至南山。又隨手射下正在頭上飛翔的鷂鷹,觀者都在為我的精湛箭術而感歎。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寶劔直千金,被服光且鮮。

鬭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閒。

馳馳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

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餘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觀者鹹稱善,眾工歸我妍。

第二部分

:描寫遊玩歸來的宴飲盛況。喝著價直十千的美酒,桌上盡是山珍海味,鯉魚膾、胎鰕羹、燉甲魚、燒熊掌……呼朋引伴,座無虛席,排成長長一列。

我歸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膾鯉臇胎鰕,炮鼈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

第三部分

:描寫飯後娛樂活動。蹴鞠、擊壤……終於夕陽西下,膏粱子弟們如雲散般返城歸家,一天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最後作者道出一句發人深省的結句——

清晨復來還

。第二天清晨他們還會來這裡

重複這樣的生活

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本詩當作於作者

太和年閒

入京朝覲期閒,

表面上描寫貴公子的遊樂生活,似乎不帶褒貶,但細查曹植的前後兩段人生,怨刺之情溢於言表。

故郭茂倩《樂府詩集》評之曰:「

《名都》者,《邯鄲》、《臨淄》之類也。以

刺時人騎射之妙,遊騁之樂,而無憂國之心

也。

[1]

植旣

以才見異

,而丁儀、丁廙、楊脩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

幾為太子者數矣

。而植

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

。文帝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

……

其二月,以

四縣封

陳王

,邑三千五百戶。

植每欲求別見獨談,論及時政,幸冀試用,終不能得。既還,悵然絕望。

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又植以前過,事事復減半,

十一年中而三徙都

,常汲汲無歡,遂發疾薨,時年四十一。

[2]

徐公持《魏晉文學史》

[3]

即使到了黃初、太和年代,曹植身受迫害,發出大量憂生之嗟,其詩賦文章中仍念念

不忘時政

,要求

「名掛史筆,事列朝榮」

(《求自試表》)

也有論者

[4]

認為此詩

作於「前期」

,「很可能寫在建安十八年四月南征還鄴以後」,而詩中描寫的

「京洛少年」實指「曹丕」,自然全詩刺的也是曹丕

洛陽也沒有「平樂觀」,至魏時只剩遺址

。所謂「京洛」,當兼含「二京」;所謂「名都」,當泛指「五都」。「

嚴格說來,都不是實寫,乃據為典實,意在概括

」,故「

《名都篇》中的平樂觀,與其說是在洛陽,毋寧說是在長安

」。錄之於此,以備其說。

相關回答:

三國時期為什麼「魏國」文學最盛?

如何評價曹植的《野田黃雀行》?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有些字「打不出來」或「不能顯示」,故用上圖方法代替。如「相信」的「相」表示為【⿰木目】。

二、說「樂」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許慎《說文解字》

[5]

釋「樂」曰:

五聲、八音緫名

。象鼓、鞞。木,虡也。

玉角切

其中

「象鼓、鞞」

,段玉裁《說文解字註》釋雲:

「鞞」

當作

「鼙」

,俗人所改也。

「象鼓、鼙」

【⿲么白么】

(即「樂」字的上半部分)

。鼓

大,

兩旁

也。

故周谷城先生引《說文職墨》釋

【⿲么白么】

曰:

中閒

「白」

「大鼓」

兩邊

「么」

「兩

(小)

鼓縣系之形」

,統言之則

「象五鼓」

。其中【⿲么白么】兩旁的

「么」即「玄」

字。

「縣」當以「玄」為正字

,惟《釋名》《釋天》《釋親屬》並雲「玄,縣也」。(周谷城《古史零證·古代對天地的認識》)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按:

羅振玉

先生據殷商時期的甲金文「字形」判定「

,從

『絲』

『木』

上,琴瑟之象也」(《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卷中》),

商承祚

(《甲骨文字研究·下編》)、李學勤

[6]

李孝定

(《甲骨文字集釋·第六》)、

張日昇

(《金文詁林·卷六》)等先生從此說。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後來又在上邊

增加「白」(鼓)形

(如上圖),「以象

調弦之器

,猶今彈琵琶、阮咸者之有撥矣」(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卷中》),因此判定許慎

(樂,象鼓鞞木虡也)

是錯的。清晨註:此「阮咸」指「樂器」非人名。

田倩君先生則認為

「樂」

字兩邊的

【⿰么么】

「絲」

的象徵。且

「么」

「弦」

之古文;中閒這個後加的

「白」

「拇指形」

,不含

「鼓」

的意思。並贊同「白」為「調弦之器」

(以手指調弦)

之說(《中國文字叢釋·樂字的形音義》)。

戴家祥先生也補充羅氏之說,雲「然

『白』象『調弦之器』

一說,

似屬牽附。疑『白』象『鼓形』

,置【⿰么么】閒以

節樂

【⿰么么】

為琴瑟之象」。並斷定「樂之本義為

彈弦樂器

,猶龠之本義為

吹孔樂器

。引而申之為

音樂

」(《金文大字典·下》)。

馬敘倫

先生不贊成此解,最終釋

「樂」

為「

從鼓

,【⿰么么】聲」 。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馬敘倫《說文解字六書疏證·卷十一》,轉引自《古文字詁林》

以上兩說

王獻唐

先生均反對,認為「註家謂:

【⿰么么】

形既不合

,僅象鼓鞞,亦不足為

五聲八音總名

」。而據早期文字斷定「是

僅有應和小鞞,無中豎大鼓

,又何以為樂?字明

從【⿰么么】、從木

。近人以許誼難通,又釋為琴瑟之象,從白為調絃器。

若然,契、金文不從白,弦無可調,將不能起樂矣」?

並認為後來增加的

「白」

,象

「絲纏形」

「樂」

字與

「絲」、「線」

密切相關,而「為

音樂、愉樂

諸重要字所

假借

,實不足怪」(《說撻線》,《中國文字》第三十四冊)。詳細考證見下圖: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以上算是

「樂」

字的

「形義」

(起源)問題,下面則說說與本文密切相關的

「字音」

問題。

司馬光《類篇》

[7]

釋「樂」:

逆角切

。《說文》:(五)聲、八音總名。象鼓鞞。木,虡也。亦姓。

力照切

。治也。

魚教切

。欲也。

力角切

。爆爍葉疎兒。「爍」或作「樂」。

歷各切

。娛也。

宋本《廣韻》釋「樂」:

〈卷四·

去聲

·(胡敎)

第三十六〉:

(hào)

五敎切

(yào)

「嶽」

(yuè)

、「洛」

(lè)二音

[8]

〈卷五·

入聲

·(古嶽)

第四〉:

音樂。

《周禮》有六樂:雲門、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又

,出南陽,本自有殷微子之後。宋戴公四丗孫「樂莒」為大司宼。

[9]

〈卷五·

入聲

·(徒各)

第十九〉:

喜樂。

「五角」、「五敎」

切。

[10]

宋修《集韻》

「樂」

〈卷八·

去聲

下·(仙妙)

第三十五〉:《說文》治也。或從尞亦省。

[11]

〈卷八·

去聲

下·(後敎)

第三十六〉:

魚敎切

,欲也。

[12]

〈卷九·

入聲

上·(訖嶽)

第四〉:《說文》五聲八音緫名。象鼓鞞。木,虡也。亦姓。

[13]

〈卷九·

入聲

上·(訖嶽)

第四〉:爆爍葉踈皃。或省。

[14]

〈卷十·

入聲

下·(達各)

第十九〉: 娛也。或從心(㦡)。

[15]

李學勤先生主編的《字源》總結「樂」

[16]

之「形音義」演變歷程: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冀小軍釋:《樂》,李學勤主編:《字源》中冊《木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07月,第530頁。

三、說「平樂觀」

按:太白此句「

陳王

昔時

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蓋用

陳思王曹植

之事,其《名都篇》曰「歸來

宴平樂

,美酒鬥十千」。李善《註》:「

平樂

名。」

那漢魏時期的

「平樂觀」

歷史沿革

如何?為什麼此

「觀」

取名為

「平樂」

「樂」

字的具體

含義

是?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三輔黃圖·卷四·苑囿》

按《三輔黃圖》:

上林苑

昆明觀

武帝

置。又有繭觀、

平樂觀

、遠望觀、燕升觀、觀象觀、便門觀、白鹿觀、三爵觀、陽祿觀、陰德觀、鼎郊觀、樛木觀、椒唐觀、魚鳥觀、元華觀、

走馬觀

、柘觀、上蘭觀、郎池觀、當路觀,皆在

上林苑

[17]

飛廉觀

,在

上林

武帝元封二年

(BC109)

作。「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身似鹿,頭如雀,有角而蛇尾,文如豹,

武帝命以銅鑄置觀上,因以為名

」。班固《漢武故事》曰:「……

仙人好樓居,不極高顯,神終不降也

。於是上於

長安

飛廉觀

,高四十丈……」

後漢明帝,永平五年

(62)

至長安,悉取「飛廉」並「銅馬」,置之西門外,為「平樂觀」

董卓

悉銷以為錢。

[18]

又《後漢書·董卓傳》李賢《註》

[19]

雲:

武帝置

「飛廉館」

。《音義》雲:「飛廉,神禽,身似鹿,頭如爵,有角,蛇尾,文如豹文。」

明帝

永平五年(62),長安迎取

飛廉

銅馬

置上西門外,名

「平樂館」

故陳直先生《三輔黃圖校證》雲:

蓋「館」、「觀」二名,漢代可以通稱。

由上可知,「

平樂觀

(館)」有二,分屬

西漢長安

東漢洛陽

[20]

。不過還有一種可能,

「平樂觀」

裡設有

「平樂館」

《藝文類聚·門樓櫓觀堂城館》

[21]

「觀」雲:

《釋名》曰:「觀者,

於上觀望

也。」

釋「館」雲:

《說文》曰:「

館,客舍

也。」

「觀」

者,是

需要高度

的。故前文有「……仙人好

樓居

,不極

高顯

,神終不降也。於是上於長安作

飛廉觀,高四十丈

……」之句。

徵之史書,《漢書·武帝紀》

[22]

雲:

(元封)

三年春

(BC108)

,作

角抵戲

,三百里內皆來觀。

……

(元封六年BC105)

夏,京師民觀

角抵

上林「平樂館」。

顏師古《註》引

文穎

曰:「名此

(yuè)為

角抵

者,兩兩相當,角

、角

技藝射御

,故名

角抵

,蓋

雜技樂

(yuè)也。巴俞戲、魚龍蔓延之屬也。漢後改名

『平樂觀』

。」

據註文,顯然

文穎

此處所說之

「平樂觀」指的是

名為「角抵」的

雜技樂

(動作與音樂結合),與作為

建築物

的平樂觀不同。

不過此註

(漢後改名『平樂觀』)

恐為衍文,為何?

後文元封六年記

「京師民觀角抵於上林『平樂館』」

,則此

平樂館

上林苑

「建築物」

無疑,而京師人民

來此

觀「角抵戲」。且

李善《西京賦》

註引

文穎

曰:「秦名此

(yuè)

角觝

,兩兩相當,角力

技藝射御

,故名

角觝

也。」

故文穎的原註

極有可能

沒有

「漢後改名『平樂觀』」一句,它大概是

顏師古

註文,即「京師民觀角抵於上林『平樂館』

」之註,因為此句「

漢後改名平樂觀

」(漢後改平樂館名平樂觀?)明顯與文穎前文

解釋「角抵戲」的文字

不搭。且

「平樂觀」為建築物是古今之共識,文獻記載

不勝列舉。

又《文選·張衡〈西京賦〉》

[23]

曰:

大駕幸乎

「平樂」

,張甲乙而襲翠被。攢珍寶之玩好,紛瑰麗以奓靡。臨迥望之

廣場

,程

角觝

之妙

。烏獲扛鼎,都盧尋橦。衝狹鷰濯,胸突銛鋒。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

薛綜《註》:「

平樂館

,大

作樂

處也。襲,服也。李尤《(平)樂觀賦》曰:「設

平樂

之顯

,處金商之維限(陬)。」(李)善曰:「班固《漢書》贊曰:『孝武造

甲乙

,襲翠被,馮玉幾。』《音義》曰:『

甲乙

帳名

也。』《左氏傳》曰:『楚子

翠被

。』杜預曰:『

翠羽飾被

。』」

又《文選·張衡〈東京賦〉》

[24]

其西則有

「平樂都場」

,示遠之觀。

薛綜《註》:「

平樂

觀名

也。

,謂

聚會

也。為

大場

,於上以

作樂,使遠觀之

,謂之

『平樂』

。在城西也。」

薛綜在這裡直接道出

「平樂」

的含義:在

平樂觀

旁邊建造

廣闊的大廣場

(平樂都場),並設定一個表演舞臺,使觀者

遠觀

,謂之「平樂」。則

「樂」

字義為

「取樂」、「娛樂」

更佳,

平樂觀——一個供取樂娛樂的地方。

若指「音樂」,則不需要

「遠觀」

。此外,平樂觀作為皇家娛樂場所,音樂怎能缺少?最後,當時的「樂」主要指的是

「雜技樂」

(百戲),觀者欣賞的也集中於

「動作」

(雜技),所以

「遠觀」

即可。

龍雀蟠蜿,天馬半漢。

薛綜《註》:「龍雀,

飛廉

也。天馬,

銅馬

也。蟠蜿、半漢,皆

形容

也。」(李)善曰:「華嶠《後漢書》曰:『

明帝

長安

,迎取

飛廉

銅馬

,置

上西門「平樂觀」

也。』」

又《水經註·卷十六·穀水》「註」

[25]

雲:

穀水又南逕

「平樂觀」

東,李尤《平樂觀賦》曰:「乃設

平樂

之顯

,章秘偉之奇珍。」華嶠《後漢書》曰:「靈帝於

『平樂觀』

下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

奇兵、騎士

數萬人,天子住大蓋下。禮畢,天子躬

擐甲,稱

無上將軍』

行陣三匝

而還,設

秘戲

以示

遠人

。」故《東京賦》曰:「其西則有

『平樂都場』

示遠之觀

,龍雀蟠蜿,天馬半漢。」應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古人以良金鑄其象。明帝永平五年,長安迎取

飛廉

銅馬

,置上西門外

『平樂觀』

。」今於

上西門外

無他基觀,惟

西明門外

獨有此

「臺」

,巍然廣秀,疑即「平樂觀」也。又言皇女稚殤,埋於「臺」側,故復名之曰「皇女臺」。

結合前文張衡的《東京賦》「

其西則有

『平樂都場』,示遠之觀

,龍雀蟠蜿,天馬半漢

」,薛綜《註》「

平樂館,大

作樂

處也

」、「

平樂,觀名也。都,謂聚會也。

為大場,於上以作樂,使遠觀之,謂之『平樂』。

在城西也

」,以及「

靈帝於『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奇兵、騎士數萬人,天子住大蓋下。禮畢,天子躬擐甲,稱『無上將軍』,行陣三匝而還,設秘戲

以示遠人

」,「今於上西門外無他基觀,惟西明門外獨有此

『臺』

,巍然廣秀,疑即『

平樂觀』

也。又言皇女稚殤,埋於『

臺』

側,故復名之曰『

皇女臺』」。

「臺」顯然指高於陸地的

「高臺」

,「場」指兼具表演與觀看的

「場臺」

。越高越易於

「遠觀」

。故有

「示遠之觀」、「使遠觀之」

、「設秘戲

以示遠人

」諸句。

那麼「平樂觀」到底有什麼用呢?

大概

西漢時

主要是帝王用來

尋歡作樂

的,

田獵、騎遊、觀戲、看雜技表演

……位於武帝建設的

上林苑

中。武帝為什麼要增修「平樂觀」呢?因為

「平樂」等上林宮觀建築群,是大一統盛世的象徵

[26]

,算是對個人文治武功的一種點綴(富裕、繁盛),這是

根本原因

。如武帝命司馬相如撰寫《上林賦》,極盡描摹之能事,誇贊天子上林苑之「巨麗」。東方朔有《平樂觀賦獵》、枚皐也有《平樂館賦》

(見下文)

其次作為

休閒娛樂場所

,部分表演活動必然涉及

音樂

,所以容易招致

歧義

(把樂定為音樂之樂)

就像把《〈蘭亭集〉序》之「集」誤為「集會之集」一樣,因為這篇「詩集之序」記錄了此次集會盛況。所有活動

表面上

都是

為了「取樂」

,是

「大作樂之處」

。故張衡《西京賦》描寫

皇上幸「平樂觀」的表演盛況

[27]

大駕幸乎

「平樂」

,張甲乙而襲翠被。攢珍寶之玩好,紛瑰麗以奓靡。臨迥望之

廣場

,程

角觝

之妙

。烏獲扛鼎,都盧尋橦。衝狹鷰濯,胸突銛鋒。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

攢珍寶之玩好,紛瑰麗以奓靡——彙聚珍寶玩好,雜陳奓靡瑰麗。

臨迥望之廣場,程角觝之妙戲——遠望平樂廣場,觀賞表演「技藝射御」的角觝妙戲。

烏獲扛鼎,都盧尋橦——看大力士舉鼎,以及都盧、尋橦之戲。

衝狹鷰濯,胸突銛鋒——薛綜《註》:

卷簟席

,以矛插其中,

伎兒

以身投,從中過。鷰

,以盤水置前,坐其後,踴身張手跳前,以足偶節踰水,復卻坐,如鷰之浴也。

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薛綜《註》:

揮霍

,謂丸劍之形也。

索上

,長繩繫兩頭於梁,舉其中央,兩人各從壹頭上,交相度,所謂

儛絙者

也。

東漢的平樂觀

則兼用於

軍事

(閱兵)。

靈帝於「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

奇兵、騎士

數萬人,天子住大蓋下。禮畢,

天子躬擐甲,稱「無上將軍」,行陣三匝而還

證之史書,《漢書·枚皐傳》

[28]

會赦,上書北闕,自陳

枚乘

之子。

得之大喜,召入見待詔,

因賦殿中。詔使

賦「平樂館」

,善之。

《漢書·東方朔傳》

[29]

於是

董君

(董偃)貴寵,天下莫不聞。郡國

狗馬、蹴鞠、劍客

輻湊董氏。常從

遊戲北宮

,馳逐

「平樂」

,觀

雞鞠之會

,角

狗馬之足

,上

「大歡樂」

之。

《漢書·霍光傳》

[30]

禹、山亦並繕治第宅,

走馬馳逐「平樂館」

《漢書·翟方進傳》

[31]

(王莽)復以……常鄉侯王惲為

車騎將軍屯「平樂館」

……皆

勒兵自備

《漢書·揚雄傳上》

[32]

秋秋蹌蹌,入西園,切神光;望

「平樂」

,徑竹林,蹂惠圃,踐蘭唐。

張晏曰:「

平樂

館名

也。」晉灼曰:「在

上林

中。」

《漢書·西域傳下》

[33]

(元康二年)天子自臨

「平樂觀」

,會匈奴使者、外國君長大

角抵

,設樂而遣之。

《後漢書·靈帝紀》

[34]

(中平五年188)

甲子,帝自稱

「無上將軍」

燿兵

「平樂觀」

李賢《註》:「平樂觀,在洛陽城西。」

《後漢書·鄧騭傳》

[35]

(永初元年107)其夏,涼部畔羌,搖蕩西州,朝廷憂之。於是詔

將左右羽林、北軍五校士及諸部兵擊之,車駕幸

「平樂觀」

餞送。

《後漢書·張玄傳》

[36]

中平二年,(張)

以車騎將軍出征涼州賊邊章等,將行,(張)

自田廬被褐帶索,要說溫曰:「

天下寇賊雲起,豈不以黃門常侍無道故乎?聞中貴人公卿已下當出祖道於

「平樂觀」

,明公總天下威重,握六師之要,若於中坐酒酣,鳴金鼓,整行陣,召軍正執有罪者誅之,引兵還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縣,報海內之怨毒,然後顯用隱逸忠正之士,則邊章之徒宛轉股掌之上矣。

《後漢書·蓋勳傳》

[37]

靈帝召見,問:「天下何苦而反亂如此?」

曰:「倖臣子弟擾之。」時宦者上軍校尉

蹇碩

在坐,帝顧問

,碩懼,不知所對,而以此恨勳。帝又謂勳曰:「吾已

陳師

『平樂觀』

,多出中藏財物以餌士,何如?」勳曰:「臣聞『先王燿德不觀兵』,今寇在遠而設近陳,不足昭果毅,秪黷武耳。」帝曰:「善。恨見君晚,群臣初無是言也。」

李賢《註》引《國語》曰:「穆王將徵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

燿德不觀兵

。』」韋昭《註》曰:「

,明也。

觀,示

也。」

《後漢書·何進傳》

[38]

(中平)五年,天下滋亂,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大將軍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宕說

曰:「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四方。」

以為然,入言之於帝。於是乃詔

發四方兵

講武於「平樂觀」下

。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高十丈,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

列步兵、騎士數萬人,結營為陳。天子親出臨軍

,駐大華蓋下,進駐小華蓋下。禮畢,帝躬

擐甲介馬

,稱

「無上將軍」

行陳三匝

而還。詔使

領兵屯於

(平樂)

下。

《後漢書·杜篤傳》

[39]

往往繕

離觀

,東臨霸、滻,西望昆明,北登

長平

,規

龍首

,撫

未央

,覛

平樂

,儀

建章

李賢《註》:

龍首

,山名,蕭何於其上作

未央宮

。撫,巡也。或雲「撫」亦「模」,其字從「木」。

也,音麥。

平樂,觀名,建章,宮名,並在城西。謂「光武」規模而修理也。

《三國志·齊王芳紀》

[40]

(嘉平六年)秋九月,大將軍司馬景王將謀廢帝,以聞皇太后。

裴松之《註》雲:「

《世語》及《魏氏春秋》並雲:『此秋,姜維寇隴右。時安東將軍司馬文王鎮許昌,徵還擊維,至京師,

帝於平樂觀以臨軍過

。中領軍

許允

與左右小臣謀,因文王辭,殺之,勒其眾以退大將軍。已書詔於前。文王入,帝方食慄,優人雲午等唱曰:「青頭雞,青頭雞。」』青頭雞者,鴨也。帝懼不敢發。文王引兵入城,景王因是謀廢帝。

」清晨註:裴松之據《夏侯玄傳》及《魏略》考證「許允建謀事」為假。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藝文類聚·卷第六十三·居處部三·門樓櫓觀堂城館·觀》引後漢李尤《平樂觀賦》

後漢李尤

《平樂觀賦》

[41]

乃設

平樂

之顯

,章秘瑋之

奇珍

,習

禁武

以講捷,厭不羈之遐鄰,徒觀平樂之制,鬱崔嵬以離婁,赫巖巖其崟峉,紛電影以盤盱,彌平原之博敞,處金商之維陬,大廈累而鱗次,承岧嶢之翠樓,過洞房之轉闥,歷金環之華鋪,南切洛濱,北陵倉山,龜池泱漭,果林榛榛,天馬沛艾,鬣尾布分,爾乃大和隆平,萬國肅清,殊方重譯,絕域造庭,四表交會,抱珍遠並,雜遝歸誼,集於春正,翫屈奇之神怪,顯逸才之捷武,百僚於時,各命所主,方曲既設,

秘戲連敘,逍遙俯仰,節以鞀鼓,戲車高橦,馳騁百馬,連翩九仞,離合上下,或以馳騁,覆車顛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吞刄吐火,燕躍烏跱,陵高履索,踴躍旋舞,飛丸跳劔,沸渭回擾,巴渝隈一,踰肩相受,有仙駕雀,其形蚴虯,騎驢馳射,狐兔驚走,侏儒巨人,戲謔為耦,禽鹿六駮,白象朱首,魚龍曼延

,㟪【⿰山延】山阜,龜螭蟾蜍。挈琴鼓缶。

後漢李尤

《平樂館銘》

[42]

乃興

平樂

,弘敞麗光,層樓通閣,禁闥洞房,棼梁照曜,朱華飾當,

騁武

舒秘,以示幽荒,加榮普覆,然後來王。

綜上可知,曹植《名都篇》中描寫的

「平樂觀」

(平樂館)在

東京洛陽

,差不多類似今天的

「農家樂」、「遊樂場」

,集

娛樂、宴飲

於一體。其中

鬭雞、走馬、射獵、蹴鞠、擊壤

等專案,就是當時的王孫子弟們

用以「取樂」

的活動。那現今的「農家樂」靠什麼「取樂」?答:體驗感。有的農家樂主張用客人

親自

釣起來的魚、捕殺的小動物、摘取的蔬果設宴,飯後並提供棋牌等休閒娛樂活動。部分農家樂還與當地的旅遊業結合。

「平樂」

「樂」

義,既為

「娛樂」、「作樂」、「取樂」

……則其

讀音

自然是「快樂」之

「樂」

。接下來便是

證明「lè」音在唐代確有其音。

四、結論

要判斷一個字的讀音,大概可以透過以下途徑:

穿越到唐朝

親耳

聽唐人

口頭

朗誦;

透過

聲音之原理

推求構擬;

由義

:即根據「平樂觀」的

含義

,再結合

韻書

確定其

書面

之音。

由韻

:即根據

詩詞

、韻書

同韻字

反推。

……

由上文可知:司馬光《類篇》 釋「取樂」之「樂」:「

歷各切(lè)

。娛也。」宋本《廣韻·

(徒各切)韻》釋「樂」:「喜樂。」且同韻後附

(盧各切lè)

、寞、絡、洛

等字,毫無疑問它們是同韻通押的。又宋修《集韻·鐸韻》釋「樂」:「娛也。或從心(㦡)。」且同韻後附

洛、拓、絡、落

等字,顯然諸字必諧韻。故

「樂」音「lè」在唐宋韻書中是存在的

雖然在音韻學中有一句名言:

有古今,

有南北,

有更革,

有轉移,亦

勢所必至

也。(明·陳第《毛詩古音考·自序》)

但唐宋韻書同屬

「中古音」

體系,短時閒

韻書

上標的官方書面讀音,差別也不可能太大。即

變化中包含著繼承

陸韻

(陸法言《切韻》)

者,

六朝之音

也。《韻英》與《考聲切韻》者,

唐音

也。六朝舊音多存於江左,故唐人謂之

吳音

,而以關中之音為

秦音

。故由唐人言之,則陸韻者,吳音也。《韻英》一派,秦音也。厥後

陸韻行

而《韻英》一派微,則

由音韻之書用於屬辭者多,而用以辨聲者少

[43]

陸韻以前韻書,規模蓋已大具,不過陸

集諸家之大成

,尤為完善耳。

[44]

(《重修廣韻》五卷)宋

陳彭年、邱雍

等奉勅撰。……

陸法言

……撰為

《切韻》

五卷……

孫愐

重為刊定,改名

《唐韻》

……宋景徳四年以舊本……重修。大中祥符四年(1011)書成,賜名

《大宋重修廣韻》

,即是書也。

[45]

其中「

陸韻行而《韻英》一派微,則

由音韻之書用於屬辭者多,而用以辨聲者少

」一句,可以簡單理解為,前者

陸法言《切韻》

一派,主要用於

書面詩賦

創作。後者《韻英》一派,涉及到唐朝人具體說話時的

各種真實發音

。如陳廷堅《韻英》分

439

韻,天寶《韻英》分

580

韻,

細分

如此。因此「法言所部分者為一種方言,而《韻英》所部分者又為一種方言」。好比文言文是書面通行文字,但時人私下交談時卻不會用如此文縐縐的語句。

而唐宋前後相接的韻書的

變化主要

「分部的多寡」、「韻部的排列順序」及「增字增註」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以上「資料」據王國維先生的《唐時韻書部次先後表》所統計,未一一校對,若存在差錯,也不影響本文結論。其中各種韻書「韻部的先後順序」未列。

唐人韻書,以

部次

觀之,可分為二系:陸法言《切韻》、孫愐《唐韻》及小徐《說文解字篆韻譜》、夏英公(夏竦)《古文四聲韻》所據韻書為一系;大徐《改定〈篆韻譜〉》與《廣韻》(206韻)所據者為一系。

[46]

(《大宋重修廣韻》)所収凡

二萬六千一百九十四字

(26194字),考唐封演《聞見記》,載陸法言《韻》,凡

一萬二千一百五十八字

(12158字),則所增凡

一萬四千三十六字

(14036字)矣。……註文凡

一十九萬一千六百九十二字

(191692字),較舊本為詳,而冗漫頗甚。(《四庫全書總目·重修廣韻》提要)

且李舟《切韻》為

宋韻

之祖,陸法言《切韻》為

唐人韻書

之祖(王國維《李舟〈切韻〉考》)。宋以後之

今韻

漸變而為

106

韻。

為什麼諸本韻書的部目會產生差別(增刪合併)?

唐人盛為

詩賦

韻書

當家置一部,故陸、孫二韻,當時

寫本

當以

萬計

。……

傳寫既多

,故

名稱部目

不能盡同。

[47]

其次書籍散佚無徵、語音變化、時代取捨……

說回到「樂」字的讀音問題,由前文諸

據唐朝韻書

而撰的宋韻可知,作為「娛樂」義的「樂」字讀

「歷各切(lè)」

。用之來判定「樂」之讀音,在

書面上

已經沒有問題。

而敦煌出土的

唐寫本

《將進酒》則為我們提供了

直接證據: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法國國家圖書館所藏之《將進酒》(丙本),見上古《法藏敦煌西域文獻》之Pel。chin。2544

烹羊宰牛直為

秦王築城宴平

其中

「落」、「樂」

同音假借。

至今在我們四川話中,樂(lè)仍念(luò)

。從情理上來說,

「同音假借字」

可能是

「抄寫」者故意

(憑頭腦中的印象選擇自己

熟悉的同音字

,很多人上課

抄筆記

應該做過類似的事情。

又《唐韻》

[48]

「樂」

盧各切

(lè)。喜樂也。

《廣韻》釋

「落」

盧各切

(lè)。

則「陳王昔時宴平樂」讀

「lè」

,可以無疑也。

五、「平樂」典故詩文釋例

兩漢時期的

平樂觀

,是後世文人常用的一個典故,尤其是曹植《名都篇》裡記載的

「宴平樂」

一事。因為曹植是第一個大力創作「文人五言詩」的典範,又是三國時聲聞遐邇的貴公子,號稱「八斗之才」,有大志卻悲不遇,所以其人其事是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副君德將聖,

陳王

才掞天。歸來

宴平樂

,置酒對林泉。

[49]

寧追

宴平樂

,詎想謁承明?

[50]

徵萬騎於

平樂

,開千門於

建章

[51]

鬭雞

平樂館

,射雉

上林園

[52]

東宴

平樂

,西臨

建章

,佇吹笙而駐壽,秉在藻而流詠。

[53]

勿追

平樂

之歡,無好

任城

之勇。

[54]

首登

平樂宴

,新破大宛歸。

[55]

妙舞來

平樂

,新聲出

建章

[56]

急管晝催

平樂酒

,春衣夜宿杜陵花。

[57]

美酒

非如

平樂

貴,

十升

不用

一千

錢。

[58]

平樂

舊歡收不得,更憑飛夢到瀛洲。

[59]

人生宦遊亦不惡,無奈從來宦情薄。既不能短衣

射虎在南山

,又不能

鬭雞走馬宴平樂

[60]

……

六、論文中可能出現的錯誤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黃瑞金,董業鐸《「平樂」之「樂」當何讀》

其中「『陳王昔時宴平

』從與對句『斗酒十千恣歡

』的

韻腳

關係看,……甚至可以說

讀yuè更為和諧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

強行押韻

此處錯誤有三:

1.邏輯上

:《將進酒》不是

律詩

,有

固定的押韻處

;其次《將進酒》是樂府古題,李白此詩屬於「只要你的

不要你的

形式

」的古體詩。第三,它也

不是

古體中的

柏梁體

(句句押韻),即「樂」與「謔」

不必

押韻。第四,李白的《將進酒》屬於

換韻的樂府詩

。雖然換韻但不能

斷定

出句與對句

必須

押韻。即

邏輯上

「陳王昔時宴平

,斗酒十千恣歡

」不是

必須

押韻。同理「天生我材必有

(天生吾徒有俊

),千金散盡還復

」也不是

必須

押韻。

2.如何確定《將進酒》的押韻問題?第一,找到樂府古題的原詩樣本(沒有);其次,《全唐詩·卷十七·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收錄李白、元稹、李賀《將進酒》詩各一首,同書卷七百四十五收陳陶《將進酒》一首。

集合這四首分析總結它們的體式

(很明顯四首體量不同)。所以唐朝的《將進酒》都只是

作者自己筆下的《將進酒》。

3.「謔」

《唐韻》

[61]

「虛約切」

;宋本

《廣韻》

亦作

「虛約切」

,屬於

入聲第十八「藥韻」

,與

入聲第十九「鐸韻」(樂lè)同用

。即

「謔」與「樂lè」可押

。而作為音樂的

「樂yuè」

字,卻屬於

入聲第四「覺韻」

,且「覺韻」標記為

「獨用」

,即

與第十八「藥韻」的「謔」不通押

。反而進一步證明瞭

「樂」

字讀

「lè」

關於《將進酒》的版本問題,請參《關於《將進酒》的異文問題》。

謝絕一切「未」授權截圖、轉載。違者必究。

歡迎關注公眾號

(@追問與和解)

,私人書單、讀書雜文實時分享: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往期回顧】

閱讀「浪漫主義」(一)

小說的批評與寫作(一)

詩學咀華集(一)

詩學咀華集(二)

詩學咀華集(三)

學習「文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陶淵明不寫《菊花源記》?有什麼典故嗎?

「陳王昔時宴平樂」之「樂」字讀音考

綜評李清照

考證:適合放在手邊或裝飾書房的書

高士傳校註

復原我處理古代文獻的步驟

《韓非子》入門及進階書目

《將進酒》的版本問題:網上關於古代詩、詞、文「異文」的一些大驚小怪的言論

十三個版本下的《蜀道難》

標簽: 平樂觀  平樂  漢書  平樂館  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