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五、邏輯推理:假言命題的技巧

作者:由 炑人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06-07

Ⅲ.假言命題的技巧

假言命題本身其實沒有什麼難度,作為非新課改的考生,炑人第一次接觸它是在高一的數學教材中,知識點也相對簡單,就是充分條件命題與必要條件命題。只是到了《行測》裡,我們發現它出題的話可以很難,且個別題難度還比較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邏輯詞不易分辨,有一定的隱蔽性。

我們在學習它的時候,是從固定邏輯詞開始的,也就是“如果……那麼”“如果……就”“只有……才”等,對於有著明確邏輯詞的題,我們可以快速破題,如:

只有遇到下雨天,客車才不會準時到達。現在,客車沒有準時到達,所以( )遇到下雨天。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 沒有

B。 可能

C. 一定

D。 不可能

這是一個使用典型邏輯連線詞表述的必要條件命題,只有……才,從而推出“客車不準時到達→遇到下雨天”,選C。

但多數情況下,題目中的邏輯詞可能並沒有這麼明確與典型,表述也相當晦澀,這就導致我們根本分不清,哪個是充分條件,哪個是必要條件,無法得出誰推出誰。如:

【2019·廣東·縣級】晶片產業是全球分工合作的產業,其分佈的領域非常廣,不同領域面對的問題和挑戰也大不相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擁有完完整整的自主可控晶片產業鏈。但一國想要獲得晶片產業的話語權,至少應該掌握產業鏈條上某些環節的關鍵技術,這樣才能避免受制於人。根據上述表述,下列判斷一定正確的是()。

A。 一個國家只要有了晶片產業話語權,該國就可能擁有完整的晶片產業鏈

B.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晶片產業的關鍵技術,則該國的晶片產業將受制於人

C。 一個國家的晶片產業要想不受制於人,就必須擁有完整的晶片產業鏈

D。 一個國家如果掌握了晶片產業的關鍵技術,那麼該國一定具有晶片產業的話語權

單讀這個材料,根本無法發現其中的邏輯詞。然而,仔細分析,最後一句話“但一國想要獲得晶片產業的話語權,至少應該掌握產業鏈條上某些環節的關鍵技術”,這句話加上邏輯詞表述就成了“只有掌握產業鏈條上某些環節的關鍵技術,才能獲得晶片產業的話語權。”這說明“關鍵技術”是“話語權”的必要條件;同樣,給“至少應該掌握產業鏈條上某些環節的關鍵技術,這樣才能避免受制於人”這句話加上邏輯詞,就成了“只有掌握產業鏈條上某些環節的關鍵技術,這樣才能避免受制於人”,說明“關鍵技術”同時也是“避免受制於人”的必要條件。但如果我們無法把模糊的邏輯詞翻譯為學習時固定的邏輯詞,這種題我們很難做對。

二是邏輯規則容易混記。

主流機構的教材中,它們將充分條件的推理規則表述為“肯前肯後”“否後否前”,將必要條件的推理規則表述為“肯後肯前”“否前否後”。但這種表述不好理解,更不好用,容易記混,沒有引導考生從命題邏輯的本質去理解。

既然是假言命題,那就要掌握假言命題推理的本質,然後再得出解題的要領,這樣,我們在記憶與使用時才更方便。它要領很簡單,就一句話:“原命題與逆否命題等價”。

如何理解這句話?

即:“p→q與非q→非p等價”

進而衍生出另一個規則:“逆命題與否命題等價”,

即:“q→p與非p→非q等價”。

什麼是原命題、逆命題、否命題與逆否命題?

舉一例子:

“蘭倉炑人是大傻瓜”

,這句話就是一個原命題,於是p=“蘭倉炑人”,q=“大傻瓜”,

那麼其逆命題為“大傻瓜是蘭倉炑人”;

否命題為“不是蘭倉炑人就不是大傻瓜”;

逆否命題為“不是大傻瓜就不是蘭倉炑人”。

那麼根據推理規則,

“蘭倉炑人是大傻瓜”與“不是大傻瓜就不是蘭倉炑人”等價;

“大傻瓜是蘭倉炑人”與“不是蘭倉炑人就不是大傻瓜”等價。

等價的含義即真假性一致,這一大要領,就從根本上對充分條件命題規則“肯前肯後”“否後否前”,與必要條件命題規則“肯後肯前”“否前否後”進行了簡化,從根本上解決了邏輯規則混記的問題。

而對於邏輯詞,包含有“如果”、“若”、“假如”等涵義的則為充分條件,

包含有“只有”、“必須”、“基礎”、“前提”等涵義的則為必要條件,近年的題,邏輯詞在文段中可能不出現,出現的可能是別的描述性的語句,此時便可去概括,能從語句中概括出“如果”、“若”、“假如”等涵義的則為充分條件,能從語句中概括出“只有”、“必須”、“基礎”、“前提”等涵義的則為必要條件,此思路可解決邏輯詞模糊的問題

我們嘗試以上述要領入手,如:

【2016·國考】記者採訪時的提問要具體、簡潔明瞭,切忌空泛、籠統、不著邊際。《採訪技巧》一書中尖銳地剖析了“您感覺如何”等問題的弊端,認為這些提問實際上在資訊獲取上等於原地踏步,它使採訪物件沒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的話來應付。

由此可以推出( )。

A。記者採訪時的提問如果具體、簡潔明瞭,就不會給採訪物件帶來回答的困難

B。採訪物件如果沒法回答提問,說明他沒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的話來應付

C.採訪物件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的話來應付,才能回答“您感覺如何”等問題的提問

D。諸如“您感覺如何”這樣的問題,只能使採訪物件抓不住問題的要點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分析題幹,得到“你感覺如何”是“沒法回答”的充分條件;“用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的話來應付”是“回答記者提問”的必要條件,秒C。

【2017·北京】在一次班會上,老師問大家:“成功的心態應該是怎樣的?”鄭磊說:“要不斷地努力奮鬥,活到老學到老。”劉連說:“要保持知足的心態,肯定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老師說:“你們的觀點都是好的,結合起來才準確:成功的心態既要不斷努力,也要知足常樂。”

根據老師的說法不能推出的是( )

A。 鄭磊和劉連的觀點都不全面

B。 一個具有知足常樂心態的人,可能是具有成功心態的人

C。 一個具有成功心態的人,必定是具有不斷努力心態的人

D. 不斷努力的心態和知足常樂的心態同等重要

老師的話等同於“不斷努力與知足常樂”是“成功的心態”的必要條件,或“成功的心態”是“不斷努力與知足常樂”的充分條件,即“成功的心態”→“不斷努力”且“知足常樂”,D錯誤。

【2020·浙江·B卷】某國一位經濟學家指出:“除非該國採取大刀闊斧的舉措來根治經濟的頑疾,否則經濟不可能穩健增長。沒有經濟穩健增長,公共債務就會不斷攀升。”

由此可以推出:()

A。 如果公共債務不斷攀升,則該國沒有采取大刀闊斧的舉措來根治經濟的頑疾

B。 只有該國不採取大刀闊斧的舉措來根治經濟的頑疾,公共債務才會不斷攀升

C。 如果該國採取大刀闊斧的舉措來根治經濟的頑疾,則公共債務就不會不斷攀升

D.

如果公共債務沒有不斷攀升,說明該國採取了大刀闊斧的舉措來根治經濟的頑疾

“除非該國採取大刀闊斧的舉措來根治經濟的頑疾,否則經濟不可能穩健增長”說明“採取措施”是“穩健增長”的必要條件,即“穩健增長”→“採取措施”;“沒有經濟穩健增長,公共債務就會不斷攀升。”說明“沒有穩健增長”是“債務攀升”的充分條件,即“沒有穩健增長”→“債務攀升”,它的逆否命題為“債務沒有攀升”→“穩健增長”,結合“穩健增長”→“採取措施”,則有“債務沒有攀升”→“穩健增長”→“採取措施”,D正確。

【2020·江蘇·A卷】黨記憶體在的很多問題都同政治問題相關聯。不從政治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就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從政治上分析問題才能看清本質,只有從政治上解決問題才能抓住根本。根據以上陳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項?()

A。 只有從政治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B。 如果善於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就能提高政治能力

C.

一旦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D。 如果沒有看清本質、抓住根本,說明沒有從政治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先分析邏輯詞,“不從政治上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就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說明“不從政治上認識解決問題”是“被動局面”的充分條件,“被動局面”是“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的充分條件;“只有從政治上分析問題才能看清本質,只有從政治上解決問題才能抓住根本。”說明“從政治上分析問題”是“看清本質”的必要條件;同時“從政治上解決問題”是“抓住根本”的必要條件。

由於“被動局面”是“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的充分條件,則有“被動局面”→“無法根本解決問題”,秒C。

【2020·國考·副省】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文明也是一樣,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由此可以推出:

A.一種文明如果沒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就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B。一種文明如果沒有長期自我封閉,就不會走向衰落

C。一種文明如果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取長補短,就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D。一種文明如果沒有保持旺盛生命活力,它就沒有同其他文明取長補短

先看邏輯詞,“一切生命有機體都需要新陳代謝,否則生命就會停止。”說明“沒有新陳代謝”是“生命停止”的充分條件;“如果長期自我封閉,必將走向衰落。”說明“自我封閉”是“走向衰落”的充分條件;“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鑑、取長補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說明“交流互鑑、取長補短”是“保持旺盛生命”的必要條件。

由於“交流互鑑、取長補短”是“保持旺盛生命”的必要條件,則有“保持旺盛生命”→“交流互鑑、取長補短”,它的逆否命題為“不交流互鑑、取長補短”→“不保持旺盛生命”,秒A。

【2020·安徽】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時候,一個企業要是不激流勇進,創造出富有競爭力的產品,也不適時撤退、主動割愛,放棄沒有前景的市場,那麼這個企業最後一定會陷入危機之中。

如果以上論斷為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某企業未能創造出富有競爭力的產品,最後一定會慘遭淘汰

B。某企業緊要關頭急流勇退,轉向其它市場,就可以避免危機

C.某企業放棄已顯頹勢的產業,轉向新產品的開發,它可能不會被淘汰

D。某企業研發出了富有競爭力的產品,它最後一定不會陷入危機之中

分析邏輯詞,“要是”其實就是“如果”的意思,得出“不激流勇進,創造有競爭力的產品,且不適時放棄沒前景的市場”是“淪陷危機”的充分條件。即“如果不激流勇進,創造有競爭力的產品,且不適時放棄沒前景的市場,那麼企業淪陷危機。”,換句話說,當企業“不激流勇進創造有競爭力的產品”與“不適時放棄沒前景的市場”兩條件同時具備時,推出“企業最後一定陷入危機”,即“不適時放棄沒前景的市場”且“不激流勇進創造有競爭力的產品”→“企業最後一定陷入危機”。

C選項可以寫成“某企業放棄已顯頹勢的產業”→“企業最後一定陷入危機”這種命題形式,由於缺乏對原命題“不激流勇進創造有競爭力的產品”的肯定,因此它的真假性未知,它可能陷入危機,也可能不陷入危機,換種表述,它可能淘汰,也可能不淘汰,總之不一定,C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