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詩詞

青松,中國人理想人格的居所

作者:由 玉雕名家 發表于 詩詞時間:2021-02-07

本文來自玉雕名家官網

松樹,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為常見的植物,它與竹子、梅花並稱歲寒三友。在《史記》中松被譽為百木之長,作為世界上最長壽的樹種,它耐貧瘠、抗水淹、傲霜雪,從《詩經》開始,眾多的文人墨客便透過不同的形式表達了對松樹的喜愛,比如《詩經·小雅·斯干》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李商隱《高松》中的“有風傳雅韻,無雪舞鶴姿。” ……不僅在詩賦中,在繪畫、戲曲、園林、民俗等我國的多種藝術形式中,松樹都是一個重要的審美藝術形象。

青松,中國人理想人格的居所

▲玉雕名家 李俊昌 作品《松壑隱居》

在玉雕中,山水題材的構圖往往都會有松樹的身影。玉雕師李俊昌以高遠散點透視法作圖,高陽之下,遠處山峰迂迴,層層疊疊,形成了恢宏磅礴之勢;雲霧繚繞的山峰之間,殿宇隱現;山壑之澗有一道瀑布,飛流直下,順著溝壑潺潺而來;中景部分是如鏡的江面,空闊渺遠;畫面稍下處,有一人撐船獨行,頗有寄蜉蝣於天地,渺蒼海之一粟之感;玉牌的最底端為近景,有松樹一簇,蚪枝盤結,似蛟龍騰空而起,絡筋骨展四肢,動如驚雷;松下有臨水而居的平屋。整件作品畫面虛實相間,境界清曠,自成氣象。

青松,中國人理想人格的居所

▲玉雕名家 侯慶申 作品《隱居》

中國人對於山水,自古有一種特殊的情愫。山水不只是磐石塊壘、疊泉飛瀑、河道蜿蜒的美觀之景,更是澄懷觀道的遊方之所、棲居之地。我國曆史上的文人高士們,涉世既倦,往往有託而逃于山林,結社吟詩,以求得“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境界。而山水之中的松樹,則是文人精神的庇護所,是對世俗人生厭倦的人們的淨土。

青松,中國人理想人格的居所

▲玉雕名家 作品《山水圖》

松樹雖有形態、氣格的迭變,但錯而有序龍鱗般的樹皮,龐大繁茂的枝幹,密不透風的松針,無不彰顯著強大的生命力。它不與群芳爭豔奪春,不依附於藤蔓,以一種慎獨奮發向上,樂觀闊達的精神展示著自己的風采。這正是在仕途上鬱郁不得志的文人高士們所一直尋求的精神——堅強不屈、正直與無畏。所以玉雕師就巧妙地將松樹與文人高士聯絡在一起,為不屈於現實困境的人們勾勒安放心靈的一處淨土。

青松,中國人理想人格的居所

▲玉雕名家 李俊昌 作品《嵩山訪友》

離開玉雕回到文學這個載體,在我國文化中,松樹更是國人人格的寫照。《莊子》雲:“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荀子》中載“松柏經秋而不調,蒙霜而不變。” 霜雪對松來說是一種歷練,正如孟子所推崇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節相似。松樹象徵著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意志,這種品格自然也迎合了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君子心態,故為世人所推崇。它的形象強化了人們堅守信念而甘守孤寂的思想意識,這也是它成為“歲寒三友”繪畫題材之一的人格化魅力所在。

青松,中國人理想人格的居所

▲玉雕名家 侯慶申 作品《隱逸山水》

《荀子·大略》:“君子隘窮而不失,勞倦而不苛,臨患難而不忘細席之言。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松樹不僅以樹木偉岸的形象進入玉雕藝術的審美領域,更是以一種堅韌進取人格化的象徵進入人們的生活,這正是玉雕山水畫中頻繁出現松樹之原由,松樹的人文精神是國人人格的寫照。

這裡是玉雕名家,關注我們,藉手中之玉,感受玉雕中的寫意志趣和人文哲思,領略獨特的東方傳統文化。

本文首發於【玉雕名家】網站,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

關於玉雕,你可能還想了解以下內容:

似與不似之間,品悟玉雕中的意象妙境——【玉雕文化】

在春雨霏霏的玉中小巷,逢著一位丁香般的姑娘——【玉雕情韻】

人生如玉,玉如人生,觀玉之品性與人之品行的交相輝映之美——【玉雕文化】

標簽: 玉雕  松樹  名家  山水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