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學會一眼看穿事物本質

作者:由 為亮奮鬥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18-04-04

佛經裡有句話: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你所看到的一切,並非是世界的本身。

——而是經你的認知,重新結構過的。

有幾個老同學,畢業後無問西東,各自謀生,多年未曾見面。

終於取得聯絡,相約在一家菜館,聚會敘舊。

到了時間,大家陸續趕到,看著一張張被歲月摧殘的容顏,無不感慨萬千。

感慨之後,進菜館落座。

服務生,拿選單來,這個不要,這個不要……剩下來的,統統給我們上來。今天我們要回到從前,一醉方休!

服務生:不好意稀先桑,你們點的菜,統統沒有。

……沒有?這怎麼可能?

完全有可能。服務生解釋:廚師下班了,所以……你懂得。

廚師下班?開什麼玩笑?你是開菜館的!廚師下班,讓客人怎麼辦?

服務生:愛怎麼辦就怎麼辦,我們還有二十分鐘關門。如果先桑們一定要吃,建議換家餐館。

不是你們這裡……怎麼可以這樣……聚會的同學們,全都懵圈了。

懵圈也沒辦法,人家服務生已經開始清理打掃,大家只能悻悻而出。

出了菜館,第一個同學說話了:

唉,我吧,這輩子運氣背透了。打工謀生吧,老闆帶著小姨子的男友卷錢跑了,撇下我們倒黴的員工,沒得工資拿。創個業吧,合夥人捲走了我的本錢,捎帶腳還拐跑了我老婆。唉,論倒黴沒人能和我比,就尋思蹭發達了的老同學們一頓飯……可是你們看看,居然連菜館都不招待,你們說我咋就這麼背涅?

是啊是啊,同學們有口無心的迴應著,心裡不以為然:

餐館不接待,又不是針對他一個人,幹嗎要把事情怪到自己頭上?

第一個同學說完之後,第二個同學拍了拍他的肩膀:老同學,這不是你的錯,是這家菜館,自己活膩歪了。

你們大家說說,就這麼家破菜館,沒特色沒招牌,我們來到這家,不就是圖個方便嗎?可你瞧服務生那張臉,就象是兩百年沒洗過的臭襪子,這哪是服務行業該有的臉色?告你們說,這家菜館再這麼經營下去,用不了多久,菜館老闆就得在街頭討飯吃。

有可能,有可能。同學們紛紛點頭,心裡說:拜託大哥,你以為你是誰?人家菜館只要門臉在這兒,地球上60多億的人來來往往,還差你們這幾頭蒜?

就算是給你臉色看,你也沒咒念。

第二個同學說完,第三個同學走過來,仔細的打量著菜館的門臉,沉吟道:

大家注意到沒有?

這家菜館,以前還到處拉生意,為了賺錢忙不停。但現在他們突然變得高冷起來,何以如此?

這是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發生了變化。

以前,大家處於貧窮階段,窮怕了,一心只想掙錢。為掙錢豁出去身體,豁出去時間,掙多少錢也感覺不夠,心裡始終缺乏安全感。

但現在,人們處在富足階段的時間久了,匱乏感就消失了。

考慮的不僅僅是賺錢,還要休閒、娛樂,享受生命的饋贈。

有道理,有道理,同學們紛紛點頭,心裡卻在說:拜託兄弟,你都畢業這麼多年了,要不要還是這麼學究氣?格局再大點不好嗎?

第四個同學走過來,說:

說消費觀念轉變,這肯定是沒錯的。但是,你們考慮過老闆的心思沒有?

老闆肯定是希望廚師繼續加班工作的,菜館是老闆的資產,最好24小時連軸轉,給老闆不停的賺錢,這樣才符合老闆的心願。

然鵝,老闆不能夠任性,廚師說下班就下班,這說明什麼?

說明勞動力市場,已經出現了拐點。

就業市場,從資方轉向了勞方。勞動力越來越值錢,資本家在市場面前,不得不低下他那油膩而肥胖的頭。

大家紛紛點頭:此言有理,有理……心裡卻在說:葉落而知天下秋。這位兄臺的認知,比前面那幾位稍微的高出那麼一點點。

但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學術派。寫篇論文可以,實用化不足。

還能再向前一步嗎?

第五個同學過來說:

別以為你勞動者的身價高了,就揚眉吐氣了。

勞動力市場出現拐點,最發愁的其實不是資本家,而是勞動者。

你值錢了,變得昂貴了,資方就買不起了。

資本比人聰明。

你的價格太貴,自然會去尋找便宜的替代品。

這就意味著,如北上廣這類的大城市,競爭會日趨激烈。聰明的資本會轉戰二三線城市,或是直奔東南亞市場。

大家紛紛點頭:沒錯沒錯……心裡卻說,分析到這一層,已經進入到了實用領域。但是,還能更具體些嗎?

第六個同學走過來,說:

其實呢,轉向二三線城市及東南亞的資本,只是勞動密集型的舊式思維。

既然資本比人聰明,那麼它一定比人更快一步的轉型。

所以資本會關注新出現的休閒文化市場,如果你留心新聞,就會看到影視娛樂行業,越來越火了。

對頭對頭。大家紛紛點頭,心裡卻說:這個認知操作,可以說非常實際化了,可還能有點前瞻意識嗎?

第七個同學走過來,說:

只關注舊有的產業,這不是資本思維。

資本思維,會發現勞動力拐點所帶來的國家管控難題。

會出現許多法律所未曾覆蓋的新產品、新市場。當你聽說一件比較新奇的事物時,一定是人家的最火爆的行情已經過去,你可以選擇進入,也可以選擇等待,但無論如何,你都需要支付市場進入許可。

想要賺錢,想要自由,就一定找到新興市場,而且快人一步,才會有機會。

同學們都不再說話,心裡卻在想:話是說得漂亮,可那個能夠為我們帶來財富的新市場,究竟在哪裡?

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菜館不營業,第一個同學看到委屈,第二個同學看到憤怒,第三個同學看到現象。第四個同學看到原因。第五個同學看到變化,第六個同學看到機會,第七個同學看到的是規律。

同樣的際遇,不同的認知。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這樣拉開了。

我們知道認知會拉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但又該如何應用這個道理涅?

舉個例子,有個男孩向女孩求愛:嫁給偶,好咯?

女孩:去死……不是,你係個好銀,但咱倆不合適。人家想找個年齡大一些、成熟穩重、經濟條件好一些的帥哥。

聽了這個回答,如果你:

——怪爺孃把自己生得太醜,這是抱怨型。

——恨女孩嫌貧愛富,這是憤怒型。

——懂得應用認知法則的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這裡說的心,不是你的心。

心,是世界的本質,是真理本身。

識,就是我們的認知。

這個世界,有現象,有原因,有變化,有機會,有規律。

我們受到的教育,讀到的書,可以知道此前的現象與原因,但書本無法告訴你還未發生的變化,更不能告訴你還未出現的機會——但如果你的認知,穿透到規律層,那麼你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落伍。

怕只怕,由任自己的認知,停留在原始的條件反射區。遇事只有情緒,而且錯把情緒當認知。這時候的人就會異常的固執,所有的道理和道路,明明白白擺在他面前,可他執意的抬槓到底,這又是何必?

所以佛家說:回頭是岸。

——就是讓你的思維,從怨天懟地的情緒化中走出,走向對規律的認知。

聰明的人,會認真聽人說話。對方的話有價值,就用心學習。對方的話不入自己的耳,也要找找是不是自己的認知不足。

那就讓我們做個聰明人吧,別再滿腹幽怨,抱怨委屈。你生下來就衣食無缺,卻未曾為此付出過什麼,憑什麼委屈?別再滿腔悲憤,世界未曾虧欠於你,哪來的那麼大怒火?讓自己的認知走出情緒,穿過表象,尋找原因,看到變化,明晰機會,發現規律。就這樣一直向前,你的心會越來越愜意。如古人所說: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只有當你感受到快樂與欣喜,那才是真正的你。

標簽: 菜館  同學  認知  服務生  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