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作者:由 ARTYOO得藝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17-10-09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比爾·維奧拉(Bill Viola)

比爾·維奧拉 中國首次大型回顧展

2017年9月23日——2018年3月27

紅專廠當代藝術館RMCA | 廣州

“知識只能解釋一部分的問題。但是如果放棄這些枷鎖,你會發現神秘感像是一個黑洞,這個探索是沒有盡頭的。所以科學讓我們留在現實中,而神秘感可以讓我們前進,這種探索就是藝術家們存在的意義。”

比爾·維奧拉

,影像詩人、影片時代的倫勃朗、國際公認的視像裝置藝術先驅、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

從21歲創造錄影處女作,36歲在紐約現代美術館展出,10年之後在惠特尼美術館及美國、歐洲舉行巡迴回顧展,在此後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維奧拉跟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在自己作品中引入新的影像技術,創做了大量的實驗錄影帶、影像裝置、液晶面板影片以及短片,多部作品被大型美術館收藏。

ARTYOO 人物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救生筏,2004年,影像截圖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9月23日廣州紅專廠當代藝術館RMCA,呈現了國際著名當代藝術家、影像裝置藝術先驅比爾·維奧拉在中國的第一次帶有回顧性質的大型展覽。在開展前,想必大部分關注比爾的觀眾都在預告中得知此次展覽摘選了他自1977-2014年間的二十四件重要作品,這也是對他不同時期的重要創作手稿、圖片、錄影和多媒體裝置作品的全面展示。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比爾·維奧拉 中國首次大型回顧展展覽現場 廣州紅專廠當代藝術館RMCA

面對比爾·維奧拉的作品,我們總能產生種種在暢快淋漓的精神洗禮之後對人類、生與死的疑問——這種共振的力量又為什麼僅僅透過影像傳達了出來?曾在他的訪談總中看到,他認為錄影在當下負擔了社會中的真實因素的重量。許多人感覺,他們透過攝像機看到的是真實事件的真實記錄。這種感知來源於媒介的某些個性。他還列舉了:想象用繪畫和用錄影分別顯示一位正在分娩的女性的不同效果。 很長時間以來,比爾·維奧拉感到當代藝術和哲學忽視了人們存在中的一些基本能量。他覺得:“顯而易見的是,由觀念的“歷程”形成的概念是如何忽略一些像生、死一樣基本的事件的;但是,這些卻是人類那麼多創造性表達的偉大主題。”所以在比爾的影像中有太多的作品關乎著延伸的“看”,他發現面對當下語境的原始,在直接的記錄中具有一些偉大的力量——這些核心的體驗是普泛的、深邃的、神秘的。

在他生命中,對這些神秘工作有共同體驗的莫過於他的妻子和合作夥伴琪拉·佩洛芙,他們從1977年遇見一直合作到今天。她也可被稱之為比爾·維奧拉影像世界中的另一雙眼睛,對此我們將以此次展覽為契機,從她的眼中去尋找另一個比爾·維奧拉。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比爾·維奧拉的妻子和合作夥伴琪拉·佩洛芙

(以下將呈現ARTYOO和琪拉·佩洛芙雙重視角,以及比爾·維奧拉本人的自述)

不同屬性的人

從比爾·維奧拉的作品中能看出他對“人”的關注,其中涉及個體和集體,以及自我的狀態,他對帶有肉體,精神和社會屬性的“人”有著深刻的理解。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救生筏,2004年,影像截圖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比爾·維奧拉在沙漠中拍攝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光與熱,1979年,影像截圖

琪拉·佩洛芙認為比爾·維奧拉本人是一個很內觀自我的人,所以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他本人就是作品的表演者,到了後期才呼叫其他的演員。一開始他探索的是“我是誰?”,慢慢從“我是誰?”到了精神層面,這也是人的精神屬性;到了晚期的作品,例如《救生筏》(2004)就體現出了社會的屬性,這件作品讓我們想到了在社會的場景下水是從哪裡來的,它有怎樣的毀滅性等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屬性就是人和自然的互動。早期比爾是在探查自我、實驗自我,他在1977年和琪拉·佩洛芙認識之後開始合作,也在自然的方面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影象和素材,比如在拍攝作品《光與熱》(1979)時,他們就去了突尼西亞沙漠收集各種各樣的自然現象,在這樣一種極端的自然現象下,去探查現實和虛幻之間的差異或邊界。1995年比爾從作品當中的演員變成了一個導演,所以在1996年他完成了這樣一個非常特殊的轉換。在這個階段他所選擇的表演者大都和他在身高和外貿上神似,是因為他需要去導演,但又不能夠在導演自我的同時去表演,所以觀眾看到這些演員的時候,彷彿又看到了他本人。在社會屬性的部分,非常典型的一個系列作品就是他2000年之後的“受難”系列,從這一系列作品開始,他更多地去關照社會屬性當中人的情緒,比如人的情緒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會被拉伸到什麼樣的程度,但又依然保留為一種情緒。就像作品《驚駭五人組》,它是用一分鐘的時間拍攝完成的,最後影像的片長為10分鐘——其實拍攝的過程是導演用數秒的方式讓演員從一開始平靜的狀態到情緒很激動,再到一切情緒歸於虛無,這也就是所謂的社會屬性。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驚駭五人組》,2002年,影像截圖

有時候在1分鐘的拍攝時長中會產生上千英寸的交卷,也透過這種方式來擴大人的情緒——用一種慢的動作、慢的播放,把人所有的微表情和臉上的所有細節保留下來,並展示出來,無論透過這種方式怎樣去拉伸人的表情,情緒本身還是存在的。1987年比爾創作了一幅作品,用了23分鐘拍攝一個小孩子的生日宴會,但展出的時候從早上開館到下班總共7個半小時,其效果就像是繪畫一樣,每一幀的影象都顯現的很清晰,所以這讓他重新定義了時間。

技術的救贖

比爾·維奧拉對人的關注是極其回到人最本質,最純粹本源的狀態,甚至不帶有過多的敘事,我們好奇的是他是如何理解這樣一種最本質的思考,與今天覆雜的高科技影像的關係,從這一點來看影像的媒介又成為了他對人和內心的一種救贖方式。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倒影池》,1977-79年,影像截圖

“你可以有世界上最好的技術,但是你不能沒有想法,沒有生活中前進的感覺,不想去做你不知道的事。因為我們總是想做自己知道的事,那樣我們感到舒服,但是你必須要明確總是有你不知道的事。你必須逼你自己,這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旅程。”——比爾·維奧拉

當攝像技術和影像技術變得很複雜的時候,比爾·維奧拉就放棄了用這樣一個複雜的手段去創作作品——他只能做一件事,要麼就是專注在自己創作的理念上,要麼要花時間去學技術,而後階段他們其實都在表達一種意向或情緒。現在比爾·維奧拉和妻子琪拉·佩洛芙所做的工作是希望把他所看到的光、生命力、動態的影象和意向,能透過他的作品展現出來。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存在,你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它就是生命本身——“我們如何能把脆弱的生命本身透過作品展示出來,這是比爾想要完成的。”透過這樣就能看到生和死的界線是非常微妙的,透過作品體現出來,這才是他思考的重點。

水、火

比爾·維奧拉的作品中不斷地出現水和火,這些物質象徵著什麼,是否象徵他對信仰能量的傳達。這些物質在一種特定的情景下與人重新發生關係,並被凝視,能傳達出更強烈的力量。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殉道者(土、氣、火、水)》,2014年,影像截圖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這件作品被倫敦聖保羅大教堂永久收藏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火之女》,2005年,影像截圖

琪拉·佩洛芙覺得水和火是宗教裡非常常見的兩個元素,比如說生命的“生”和“死”,它是毀滅和碎片化,是一種轉換和輪迴,也代表著重生,有各種各樣的隱喻。例如作品《火之女》是透過拍攝水上的景象來完成的,並不是在拍攝那位女士,所以當他完成的時候跳下去,水和火就融為一體了。

“在我生命中水一直都是一樣令我著迷的物質。在我小時候曾經險些溺水,那是一次難以置信的體驗,一次改變我生命的體驗。在我6歲的時候我不慎落入了水中,幸運的是我的叔叔正好在那裡,他跳入水中將我撈起。我當時在水底停留了片刻,那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感受,但我沒有任何的恐懼,如果不是他撈起我的話我願意一直呆在那裡,這會讓我非常享受。之後這個經歷並沒有給我留下陰影,反而帶來了正面的影響。這次創傷對我來說是積極的,也許對同樣經歷過類似事情的其他人來說,這是一段痛苦的經歷,那是因為他們懼怕。但我沒有,甚至覺得那裡離天堂不遠,也許那裡存在這一個新的世界。從那之後,我總會在我工作的時候回到那裡。”——比爾·維奧拉

比爾·維奧拉 中國首次大型回顧展的主題

能看到整個展覽從1977跨越到2014,在這個時間線索中是根據特定的主題規劃進行展出的,特別是1號館,似乎從作品的時間線來看,能感受到一種從現實中的人,到內心困惑、洗禮,再到修煉的人,這種心理變化的反應既是在描述自己,進而又延伸到其他的人的集體。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屈服, 2001,影像截圖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展覽現場

“我強烈地感到,無論一個人的宗教信仰如何,中世紀大教堂裡面那些巨大的,有迴音的石廳會在他的內部產生難以抗拒的作用。聲音似乎錄載了那麼多關於不可言喻的事物的感覺。”

“這些‘強力形象’就像催人甦醒的呼聲,而我感覺,在你能夠喚醒思想之前,務必在今天先喚醒身體。”——比爾·維奧拉

在採訪中琪拉為我們介紹了在1號館中所設定的第一個主題是“受難”主題,在這個過程當中,首先引入眼簾的是最大幅的《特里斯坦的上升》(2005),它是為巴黎歌劇院而作,服務於瓦格納的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Tristan und Isolde)》,這是一部愛情悲劇,講述一對戀人的死亡,他透過水的不斷上升象徵著重生。在另外一部作品《火之女》中,一個女人靜立在熊熊燃燒的火焰前,在即將被烈火吞沒時縱身跳入水池,火焰逐漸熄滅,由此獲得重生。再往下走就是當他經歷了重生和毀滅之後,將被洗禮,再被溶解。這些都是先從個人出發逐漸變成兩個人的模糊的邊界(身份重疊);再下一個主題就是“情緒”,如作品《屈服》(2001)和《儀式》(2002),以及《驚駭五人組》(2000)。這個最大空間的展示正是透過這樣一個主題的佈置和作品之間的遞進去完成的。

聲音的使用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儀式

“關於聲音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它使一切變得有序。我有很多想法最先是由關於聲音的想法慢慢發展出來的。尤其是在我年輕的時候,有些專案需要極大地調動聲音的潛能。聲音的這種強度甚至讓它變得像雕塑一樣可以去塑造,聲音會在每一個它所觸碰的牆面之間來回反射。就像我們拍一下手,這個聲音會蔓延到空間中的各個角落然後,我們聽到這個聲音的迴音,聽到這個聲音被放慢,最終慢慢消失。”

“當錄影這種媒介被髮明出來時,他就絕不僅僅是視覺的機器,同時也是聲音的機器。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影象必須與聲音聯姻,他們是密不可分的。這也是我如何去調動人類感官的重要一點。”——比爾·維奧拉

作品的放慢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特里斯坦的上升》,2005年,影像截圖

“放慢是非常關鍵的。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總是感覺到這個世界移動的太快了,我試圖理解它。當一次看電視的時候我看到了這種慢放的效果,它立刻引起了我的興趣。於是之後便開始了這對這一環節的研究,就好像為了理解世界是如何變化的而進入了時間的內部。這就是我為什麼總是圍繞著時間的可塑性在工作。你可以不斷的拉伸它,壓縮它。”——比爾·維奧拉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ARTYOO 人物 | 用另一雙眼睛看比爾·維奧拉的影像世界

標簽: 維奧拉  比爾  影像  作品  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