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每日一講《藝術學概論》第一講:藝術的本質與特徵

作者:由 亞當設計考研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10-16

藝術與設計類考研理論書籍《藝術學概論》

彭吉象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本書共十二章,本書注重從美學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研究藝術,力求探索和發掘藝術的人文精神;吸收了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在體系和內容上都有新的拓展。

字數/本講共計713字

(本節摘取書籍第一章內容)

1.知識提要與學習任務

“藝術的本質與特徵”一章是本書中的重點章節之一,本章透過全方位、詳細、細緻的學科探究,明確了藝術學在社會性、情感性、形象性、審美性等方面的本質特徵。同時,本章在論述“藝術本質”問題的過程中,首先從歷史出發,例舉了藝術史上關於“藝術本質”的幾種主要的看法,如:“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或“再現說”)等,進而把馬克思的“藝術生產”理論引入藝術本質問題的探討中,明確了藝術本質問題的科學理論基礎。

本章重要知識點:

(1)藝術與社會生活、生產之間的關係,掌握藝術反映社會生活的功能性與真實性特徵。

(2)藝術以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掌握”世界,掌握藝術形象及其特徵,學會運用藝術典型和意境等概念分析優秀藝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掌握藝術與美的關係、藝術的審美特徵,學會分析藝術作品中藝術美與現實美、現實醜的關係。

(4)掌握情感在藝術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情感的藝術表現、藝術的主體性特徵。

(5)掌握藝術史上關於“藝術本質”的幾種主要看法,如:“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或“再現說”)的主要觀點。

(6)馬克思的“藝術生產”理論把藝術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要掌握藝術本質問題的科學理論基礎。

每日一講《藝術學概論》第一講:藝術的本質與特徵

2.本章小結

中外藝術史上,對於藝術本質主要有“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或“再現說”)三種代表性觀點。馬克思“藝術生產”理論將藝術看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為解決藝術本質問題奠定了科學的理論基礎。

藝術形象是客觀與主觀、內容與形式、個性與共性的統一。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鑑賞均具有主體性的特點。藝術的審美性是人類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是真、善、美的結晶,藝術的審美性體現為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

標簽: 藝術  本質  精神  掌握  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