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現代語言功能區的組織模型

作者:由 神外資訊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11-05

——-林曉寧、宋劍平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外科的Edward F。 Chang等透過比較經典與現代語言功能組織模型,結合神經外科手術時定位刺激語言功能區的經驗,幫助神經外科醫師更好地理解手術對語言功能的影響;文章發表在2015年2月的《Journal of Neurosurgery》雜誌。

——摘自文章章節

【Ref: Chang EF,et al. J Neurosurg. 2015 Feb;122(2):250-61. doi: 10.3171/2014.10.JNS132647. Epub 2014 Nov 28.】

研究背景

既往大腦語言功能區分為位於額下回的Broca區和顳上回的Wernicke區,分別負責言語運動和言語感覺,兩者之間由弓狀束(arcuate fasciculus)連線完成“聽”和“說”的功能(圖1)。其實,語言網路遠比通常理解的複雜。經典的語言組織模型的不足,首先是沒有考慮到語言內在的複雜性,包括語音、詞彙和語義處理之間的差異。其次,引起經典失語症的Broca區、Wernicke區和傳導束病變,並非只發生在上述解剖區域範圍內。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神經外科的Edward F。 Chang等透過比較經典與現代語言功能組織模型,結合神經外科手術時定位刺激語言功能區的經驗,幫助神經外科醫師更好地理解手術對語言功能的影響;文章發表在2015年2月的《Journal of Neurosurgery》雜誌。

現代語言功能區的組織模型

圖1. 大腦左半球經典語言組織模型。Broca區(金色)位於額葉下部,Wernicke區(綠色)位於顳上葉後部,透過弓狀束連線。言語概念(陰影部分)圍繞每個規範的語言區域。箭頭代表Broca區或Wernicke區與廣泛分佈的言語概念間彌散的皮質-皮質連線。

研究結果

隨著神經影像學和刺激定位的進展,語言功能神經解剖學得到更詳細的描述。現代的語言組織模型是基於網路的語言處理模型,包括在皮質和皮質下區分佈的並行和互連的雙流體系。語言雙流體系分別是介導語音處理的“背側流”和語義處理的“腹側流”,起源於聽覺加工處理部位;其中語音處理沿著背側路徑從顳葉後上回到額下回;語義資訊處理則在腹側路徑中,從顳極延伸到顳枕葉皮質底部,並向前方連線。

現代語言功能區的組織模型

圖2. 現代語言組織模型的雙流體系。藍色陰影代表顳上回(STG)和顳上溝(STS)中語言的初始皮質加工處理區,分別進行頻譜時間和語音分析。腹側流(深藍色)經顳葉前中部(紫色),參與言語識別和詞彙概念的表示。背側流(橙色)是透過將語音資訊對映到發音運動表達進行感覺運動整合。運動前皮質(紅色)、額下回(金色)和頂顳交界區(綠色)均參與背側流的加工處理。

現代語言組織模型的發展離不開神經外科術中皮質言語區定位。喚醒開顱手術聯合語言區定位,通常採用50-60Hz的皮質電刺激(雙極或單極)測試言語功能,包括計數、命名、偶有閱讀和書寫任務。電刺激中,言語干擾形式有言語中斷(構音障礙)、猶豫、不清、失真、重複和混亂,如計數時從6跳到20,又回到9。圖片命名受影響,包括命名不能、但保留說話能力和重複之前說過的詞。通常這些言語障礙主要出現在左側優勢半球的外側裂區受損。其中言語中斷最常見於島蓋部或中央前回,以及整個額葉島蓋和顳頂區,甚至在右側非優勢半球的島蓋部損傷時也可發生。命名區域,雖然大部分在外側裂區,但仍有某些重要的差別。首先,每個人的重要語言功能區位置變化很大,術前幾乎無法預測;其次,重要語言功能區的皮質位置通常受限於1cm2的空間區域內,而且與刺激無明顯反應的區域相鄰,與功能磁共振(fMRI)的影像表現不一致;最後,命名中斷也見於顳頂區,與傳統的額葉言語產生和顳葉言語接收的二分法不一致。此外,fMRI成像取得巨大進展,但仍無法定位透過皮質刺激確認的特定語言功能區。因此,術前fMRI成像可以作為輔助手段,但不能替代術中刺激定位。

皮質下刺激定位已是識別功能白質纖維束的一種重要方法。弓狀束和上縱束(superior longitudinal fasciculus,SLF)是語言加工處理背側流的主要白質纖維束。SLF包括4條亞束:SLF Ⅰ、Ⅱ和Ⅲ連線額頂葉皮質,SLF-tp連線顳頂葉;其中SLF Ⅰ不參與語言處理。SLF Ⅱ連線前運動背側皮質和額前皮質至角回;SLF Ⅲ連線額前區至緣上回,刺激SLF Ⅱ和Ⅲ可導致構音障礙和發音障礙。SLF-tp向後走行,從下頂葉至後顳葉;刺激SLF Ⅲ和SLF-tp導致重複錯誤。弓狀束連線額葉島蓋皮質和後顳部皮質,皮質下刺激定位證實其在術中可準確可靠地識別,並且刺激該束導致語音錯誤和句法錯誤。參與語義和句法處理的腹側流纖維束包括有下額枕束(IFOF)、鉤束和胼胝體下束(圖3)。

現代語言功能區的組織模型

圖3. 語言處理模型的皮質下纖維束,各用顏色標出。不同的纖維束在定位刺激和病變時可引起特徵性言語障礙。

結論

作者透過上述研究認為,神經外科醫師在語言功能區手術時應考慮以下三點:首先,fMRI成像不能區分大腦的重要區和代償區,無法明確功能定位;彌散張量成像(DTI)可在術前確定皮質下解剖結構,但不提供任何功能細節,因此不應單獨使用。其次,在外側裂區或鄰近與語言處理區相關的皮質下手術時,外科醫生應全程採用皮質和皮質下刺激定位,獲取功能資訊,確定病變切除的邊界。目前,功能定位是金標準,可顯著減少術後神經功能缺失,提高全切率。最後作者指出,因大腦擁有功能重分佈的先天能力,即使採用以前的解剖學方法,依然可以安全地切除病變。而全面瞭解皮質和皮質下語言功能區的現代解剖知識,以及相關神經可塑性機制,將為神經外科醫師提供強有力的手段,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現代語言功能區的組織模型

現代語言功能區的組織模型

宣告:腦醫匯旗下神外資訊、神介資訊、腦醫諮詢所發表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腦醫匯及主辦方、原作者等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裁切、錄製等。經許可授權使用,亦須註明來源。歡迎轉發、分享。

標簽: 皮質  語言  SLF  神經外科  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