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用視功能分析八步法進行個性化屈光矯正

作者:由 薇薇安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2-11-13

用視功能分析八步法進行個性化屈光矯正

第一步:看遠、近眼位是否一致

1。 我們的眼睛要求看遠、 看近眼位保持一致, 好像兩部照相機, 照遠景和近景時的位置應該 是相同的, 也就是說, 我們的大腦已經明確記憶住右眼和左眼相對的位置, 無論看遠、 看近, 都要保持其位置相對穩定。

第二步:找問題眼位是在遠還是近

如果是遠處眼位正常,就是散開的問題, 可能是散開過度或散開不足。 如果眼位的問題在近處,應該是集合的問題。看近是外隱斜, 同時看近外隱斜大於看遠4個稜鏡度,可 能是集合不足。反之,看近是內隱斜,且看近大於看遠3個稜鏡度,考慮是集合過度。

第三步:找出問題眼位相對應的抵抗力量是否足夠。

例如,看近是外隱斜,看近的外隱斜大於看遠 4 個稜鏡度, 這是要看近處正融像集合功 能是否能夠克服其外隱斜,就是,是否符合“ S”法則,如果不符合,應該是集合不足, 如果符合“ S”法則,他不一定是集合不足。

第四步:看 AC/A 值。

如果這個值在 3~5 之間,是正常的,可以考慮基本型外隱斜、基本型內隱斜、融像運 動功能障礙。如果大於 7,考慮是集合過度, ADD處方。如果小於3,考慮是集合不足, 加視覺訓練。

第五步:看眼位是否影響了調節。

換句話說,我們要找這個顧客的問題是集合引起的調節,還是調節引起的集合。

怎麼樣去看呢?一般來說,集合不足,它會引起調節超前;而集合過度,它引起的是調 節滯後。 當調節和集合是相反矛盾時, 這個矛盾的主要源是集合。

當你發現調節和集合 的矛盾一致時,即:調節不足,集合不足,調節過度,集合過度,那這個問題來源是誰呢?是調節。 所以,第五步,我們要看調節和眼位之間的相關性,到底誰引起了誰。

第六步:看調節異常是原發的,還是由集合造成的。

怎麼去看呢?用單眼 Flipper 。比如我們給客人查了, 雙眼 Flipper 正片透過困難, 而單眼 Flipper 負片透過困難, 那

你是不是覺得這是矛盾的呢?但實際上可能是由於單眼 Flipper 是最重要的, 是他原來 的、他自己帶來的調節不足, 可能調節不足引起了集合不足, 而集合不足又刺激了調節, 造成了雙眼正片透過困難。雙眼表現調節是超前的。所以需要找原發因素。 那我們第六步就要看原發因素,用單眼和雙眼的 Flipper去驗證。

第七步:看調節是否影響到屈光度。

近視眼的診斷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診斷:當調節靜止時,平行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

所以,調節靜止,是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我們現在給近視顧客驗光, 要確保他調節靜止。 我們現在給 15 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散瞳, 那 18 歲? 20 歲呢?我們沒有散瞳,怎麼證明他的調節是靜止的呢?對,用調節檢查。

我們的NRA檢查是在40cm處加正鏡片,讓他放鬆。在 40cm處,我們動用的調節是+2。50D,那麼,這個客人我給他驗光是-3。00D。我們要想,這個-3。00D是不是他真正 的近視呢?有沒有一些調節融入在裡面呢?如何證明他這個-3。00D是正常的呢?那 就要進行調節功能檢查。

如果戴著-3。00D去查NRA,他的NRA、PRA、BCC、Flipper 的檢查全部都正常,是不是 就可以間接證明,我驗出來這個-3。00D 是他沒有動用調節狀態下的結果呢?

但如果我給他檢查出來是 -3。00D ,可是他的 BCC超前, NRA低,PRA正常, 換一句話說, 這個-3。00D 的眼鏡沒有讓他做到調節放鬆, 他的調節是不是還在緊張狀態呢?出現了調節超前, 出現了調節反應是負值,出現了 NRA低,雖然PRA正常,那是否這一點間接 地證明,我驗的度數里面,混雜有調節存在?

所以, 第七步我們一定要去看,帶著這個度數進行調節功能檢查的時候,它有沒有調節超前在裡頭。

如果帶著這個度數檢查的時候,他的BCC是負值,NRA是低的,PRA是正常的,我們是不是要回過頭去看一眼,他的度數里面是不是混雜了調節在裡面。

那這個度數是真實的 度數嗎?實際上不是真實的度數。包括,比如說,我驗的光是-3。00D ,但這時候查出來 NRA是-3。50D,那你們覺得這個 -3。00D 度數對嗎?不對。 為什麼呢?因為我在40cm

處調節的需求是2。50D 。

所以, 第七步, 我們是需要驗證一下,我們驗的度數是不是在他調節放鬆時的度數,是 不是這個客人真實的度數,這個度數里面是否混雜了調節的因素,所以, 這一步其實非常重要。

甚至我認為,我們的視光師在開處方時需要看一眼,你每開一個處方,你要確保 NRA、 BCC、PRA應該是處於正常的狀態。這樣的話,這個處方你開出來心裡才會踏實。

小結: 是否有調節超前和調節過度,

主要看NRA是否降低,如果再加上BCC是負值,我們高度懷疑屈光度驗得不準,可能有近視過矯,而遠視欠矯。要重新霧視或散瞳。

第八步:給予眼睛適當的矯正方案,而不是單一的屈光度數。

這一步驟,我們需要思考,應該如何給矯正方案。為什麼我們要將視功能診斷分為8 大步驟呢?我們要思考,過去驗光, 我們是不是驗出個度數就可以了?比如我們是不是驗出來他有 300 度近視, 就可以了?現在我們用綜合驗光儀檢查, 我們查了眼位、 查了AC/A,查了 BIBO,查了調節,是不是要把我們的檢查和我們的度數一個個點要像串糖葫蘆那樣串在一起去考慮?

第八步:給予眼睛適當的矯正方案,而不是單一的屈光度數。

其實,我們進行視功能檢查的最終落腳點是要給他一個合適的矯正方案,去解決他的眼睛問題,而這個解決問題,一定是根據他眼睛的功能需求去解決。這個更重要。

比如說,他有內隱斜、調節超前、集合過度,我們可能考慮給 ADD處方。為什麼要給ADD處方呢?我們需要用光學的下加,讓他看近的時候放鬆。

第八步:給予眼睛適當的矯正方案,而不是單一的屈光度數。

一定要永遠記得,你的大腦會要求你的眼睛遠近眼位要保持一致,大腦才能順利地把右眼和左眼看到的影象合二為一。而且要像磁石一樣牢牢地粘在一起。

如果他出現了一些不足,像調節滯後、集合不足、調節不足、外隱斜,那他配戴眼鏡的同時,一定要配合視功能康復訓練。

第八步:給予眼睛適當的矯正方案,而不是單一的屈光度數。

舉個例子。過去碰到一個-1。50D 的近視孩子,很多家長會問,他這個眼鏡是不是隻是上課的時候戴,寫作業的時候要不要戴?很多家長都在問,對嗎?那我們要怎麼回答呢?我們的回答其實五花八門。有些人會說“看遠看近都要戴”

也有人說“其實你可以上課戴,寫作業不用戴” 。那我們真正應該怎麼去回答客人呢?我們就需要有視功能的思考。

例一

我們去想,這個患者,-1。50D 的近視, 那他看近的眼位是怎樣的呢?假如他是內隱斜,看近是不是可以不戴了?假如他是集合過度,是不是可以戴?假如調節超前,是不是看近就可以不戴了?

例一但假如這個小患者看近是個外隱斜, 他有集合不足、 調節不足, 那他看近要不要戴這副 眼鏡呢?要的。 很有可能就是因為你沒給他戴眼鏡,他的水平正融像功能又不好,那他 一定會刺激調節, 他期待透過調節性的集合來補償他融像功能的不足。調節被刺激的結果,就會出現我們剛才看到的這種情況, 由集合不足引發了調節的超前。 而調節超前就 是我們臨床上說的“假性近視” 。可能現在戴上眼鏡沒問題, 3個月的時候是假性近視,6個月的時候假性近視就變成真性近視,到明年回來的時候,- 1。50D 變成了- 2。50D, 後年- 3。50D ,會不會是這樣的結果呢?會。

小結(診斷與矯正方式)

所以,要理解如何從雙眼視的角度去思考你的客人,為他進行個性化的屈光矯正。

集合不足:單光+視覺訓練

集合過度: ADD或抗疲勞

散開不足:低矯處方

散開過度:三稜鏡處方

單純外隱斜:單光+視覺訓練

單純內隱斜: ADD或抗疲勞

假性集合不足:單光+視覺訓練

標簽: 調節  集合  看近  度數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