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作者:由 傑寶媽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19-08-27

6月份,看到朋友圈有幾個朋友曬自家娃參加體育比賽的照片,看起來相當酷。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從朋友那兒打聽,第一次知道了斯巴達勇士賽兒童賽(Spartan Kids)。老母親知道有斯巴達比賽,但是兒童賽還是頭次聽說。

兒子看到照片,也興奮不已,催著讓我幫他報名。一查官網,10月份北京還有一場可以報名,但老母親懶癌復發,想想還有3個多月,不著急。

誰知道7月份想起來報名,北京竟然 全 報 滿 了!

想起對娃的承諾,老母親急中生智,想起來當年託福報名北京沒報上,去山東曲線救國。So,為啥不去外地報呢?

好在斯巴達比賽在全國都有賽區,趕緊報了離北京最近的張家口崇禮區太舞小鎮8月24日的比賽。

後來我才知道,像我這樣因為北京報不上名而去崇禮的家長不在少數。

原本以為北京去太舞小鎮不過4個小時的車程,到了崇禮才發現,由於冬奧會施工,這裡完全變成了大工地,坑坑窪窪的馬路上,到處都是大卡車、挖掘機在工作,塵土飛揚。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可憐家裡的小轎車只能硬著頭皮開,好幾次碰到了底盤。

太舞附近還在建高鐵站,據說高鐵建成後,北京到太舞只需要1個半小時。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比賽當天,太舞小鎮裡熙熙攘攘,到處都是穿著橙色比賽T恤的兒童和黑色成人賽T恤的年輕人,臉上塗著迷彩色或是印著斯巴達logo,顯得活力四射。

人群中還可以見到不少歐美孩子和家長的身影。

查了下官方資料,這次比賽共吸引了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名選手參賽,其中兒童選手有上千名。

兒童賽參賽年齡是4-13歲,按照年齡分為公開組和精英組,公開組劃分為兩大年齡組別:4-6歲組和7-9歲組。兒童精英組劃分為兩大年齡組別:10-11歲組和12到13歲組。

10歲以下組不計名次,而且家長可以進入賽道協助孩子。10歲以上的精英組,不僅會計算名次,而且家長不可以協助比賽,必須由孩子全程獨立完成比賽。

太舞小鎮海拔2000多米,當天藍天白雲,頗有瑞士小鎮的感覺,氣溫只有25度左右,雖然略曬,但並不炎熱,很適合戶外比賽。

在出發地點,有專人主持出發儀式,帶著比賽選手高喊斯巴達的口號,配上動感十足的音樂,非常有儀式感。

兒童組比賽每15分鐘出發一次,9點第一場是12到13歲的精英組,然後是10到11歲精英組和年紀更小的公開組,整個比賽持續了一整天。

兒童組的賽道設在滑雪場所在的山坡上,孩子們需要不斷上坡下坡,越過各種障礙,比在平地舉行的斯巴達兒童賽,對體能要求更高。

兒子所在的精英組這次賽程有4。4公里長,需要越過22個障礙,這些障礙都有一個很古希臘的名字,比如伊卡洛斯之翼、俄耳浦斯之禁、阿特拉斯之石、金蘋果的守護等,每項都關聯著一個古希臘神話。

簡單說,就是負重跑、翻越障礙、匍匐爬、爬繩子、趟泥水等各種虐,但是難度也在大部分孩子可以承受的範圍,不需要專門的訓練。當然,如果經過訓練,速度會更快一些。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娃娃們,加油!

在老母親看來,最虐的一項應該是“海格力斯的挑戰”,孩子們必須爬過三個泥坑。城市裡的孩子大部分都沒有這種體驗,泥坑特別滑,根本無法站穩,必須手腳並用才能爬過。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資料圖片

等孩子們從泥坑裡爬出來,個個都變成了小泥人,鞋子、褲子都溼透了。

比賽後回家,老母親洗了十幾遍才把鞋子、褲子和T恤上的泥巴洗掉。

有一些低齡孩子,第一次進泥坑裡都嚇得哇哇大哭。

如果孩子完成不了某個專案怎麼辦呢?

別急,按照比賽規則,也允許繞過障礙物,但需要做十個波比跳。

有一個叫“金蘋果的守護”的挑戰專案,需要爬上一根繩子去敲頭頂掛著的鈴鐺,但兒子臂力不夠,所以索性放棄,做了十個波比跳替代。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資料圖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完成不了障礙怎麼辦?沒關係,來十個波比跳吧。老母親在健身房做過,親測是非常累的。

大部分家長都是在開始階段在賽道外給孩子拍照,但過了一會就沒有體力全程跑上跑下了,直接在終點等待了。

一眼望去,山坡上全是橙色的娃娃,也認不出自家娃在哪裡。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兒子在接近終點時完成最後一項障礙賽:跨越屋脊

我在終點看到,每個完成比賽的孩子,雖然精疲力竭,大汗淋漓,身上、臉上沾滿了泥水,但是戴著完賽獎牌合影的那一刻,笑容裡都充滿了自信。

兒子花50分鐘完成了4。4公里的比賽和22個障礙。雖然筋疲力竭,也沒有拿到名次,但還是很開心,回家後一個勁地跟我嘮叨要再參加一場。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回到家,兒子就把自己的T恤、頭帶、獎牌、護腕和我給他買的手套都掛起來,說要當做紀念。

參加這次比賽,首先是讓孩子感受一種生活方式。看著那些身材健美、活力四射的年輕人呼喊著口號,成群結隊地參加更高難度的成人賽。

身在其中,孩子可以切身感受到這種對健康體魄的追求和集體挑戰自我的狂歡。

如果不是揹著二寶妹妹,老母親都心癢癢想去報名玩一把了。

這種浸入式的體驗,與觀看專業體育比賽截然不同。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只在挑戰自己,而不是為了戰勝他人。

其次,斯巴達比賽和普通體育比賽不同的是,它是一項對身體綜合素質的挑戰,考驗平衡能力、肌肉力量、耐力、攀爬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雖然是個人比賽,但是部分攀爬專案,需要集體合作才能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渾身被泥水和汗水浸透,這是城市裡的孩子很少有機會體驗到的。

就像比賽的口號一樣“

Earned Not Given

”,獎牌是用汗水換來的,而不是被輕易給予的。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想帶娃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那麼,請收藏我的一點經驗吧:

No.1 千萬不要遮擋參賽號碼

斯巴達兒童賽最大的亮點是有專業攝影師全程拍照,每個障礙處都安排了1到2名攝影師,蹲守在障礙邊,給每個孩子拍照。比賽結束後,官方APP資料顯示一共拍攝了17萬張照片。

在比賽結束後,可以去“SpartanRace”這個公眾號獲取比賽成績和個人照片。輸入參賽號碼就可以看到成績。

輸入參賽號碼加一張孩子比賽當天的照片,就可以透過人臉識別和號碼識別技術,自動匹配照片。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不過,如果遮擋頭帶上的參賽號碼,系統就無法識別了。

由於兒子的頭帶上參賽號碼有一點點遮擋,導致系統只搜尋到十幾張照片。有朋友的孩子參加6月份北京的比賽,就搜出了50多張照片。

如果系統無法自動搜尋到照片,你就只能去十幾萬張圖片里人肉搜尋了。

所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頭帶一定要戴好,讓參賽號碼完整顯示出來。

No.2 為現場註冊留下充足時間

雖然斯巴達比賽2016年進入中國,也有四屆了,但是從太舞小鎮的比賽看,組織上還是有諸多不人性的地方。

首先,現場指示牌基本看不到,也並沒有專門安排工作人員提供諮詢,有些工作人員一問三不知。

老母親在問路就花費了不少時間,而且沿路都是各種問路的家長,註冊地在哪裡,哪裡領T恤,哪裡是出發點……

而且要吐槽的是,從崇禮通往太舞小鎮的路,沿途都在修路和高鐵,坑坑窪窪,小轎車很難走,而且堵車嚴重,但舉辦方在簡訊和郵件中沒有任何提示。

所以,無論是在哪座城市參加比賽,如果第一次參加,最好提前一天去探路,把註冊等事宜辦好,這樣第二天就可以不慌不忙地換好比賽服裝,直接熱身比賽了。

由於不知道修路堵車,以及註冊流程比較亂,我們比賽當天才去註冊,時間緊張,導致兒子沒有時間熱身和換運動褲,就直接比賽了。

No.3 準備好毛巾和替換衣物

比賽當天準備好毛巾和替換鞋子,因為會有淌過泥水的專案,孩子的褲子和鞋子一定會溼透,賽後需要換上乾淨的鞋子。

我因為事先不瞭解,所以沒有給兒子帶換的鞋,還好行李箱裡有一雙拖鞋,不然就只能光著腳坐車回北京了。

No.4 比賽時不用帶水

比賽時孩子不需要帶水,中途會有補給站。但是兒子告訴我,只能用一次性水杯喝水,所以不能帶走,必須喝完才可以繼續比賽。

為了節省時間,他只喝了一次水。

比賽結束後,組織方會給每個孩子發酸奶、香蕉和水,補充能量和水分。

No.5 必備裝備:壓縮褲、運動鞋

在註冊時,組織方會發放橙色T恤、頭帶、護腕和綁在手腕上的計時晶片。所以孩子最好自帶運動短褲(強烈推薦壓縮褲),因為比賽中要淌過泥坑和水坑,還要爬越各種障礙,壓縮褲能對腿部肌肉提供較好的保護。

兒子就是因為註冊耽誤了時間,來不及更換運動褲,直接穿著一條普通的運動長褲就上陣了,據說運動過程中各種不方便。

參加斯巴達兒童比賽(Spartan Kids)是怎樣的體驗?

一條好的壓縮褲能防曬、保護腿部肌肉,還能導汗。

除了壓縮褲,一雙好運動鞋也必不可少,而且一定要繫好鞋帶!

老母親在現場看到,不少孩子的鞋帶都散開了,好擔心他們會摔跤。

兒子的運動鞋也是繫帶的,但是出發前,老母親盡了洪荒之力,死死繫了幾道,所以鞋帶全程沒有散開。

斯巴達兒童賽今年下半年在杭州、北京、廈門和深圳有賽場,具體可以去官網查詢。

最後,我想呼籲更多女孩參加這項比賽。

在太舞小鎮,目測只有不到20%的女孩參加兒童組的比賽。

斯巴達不是男孩子的專利,女孩子也一樣可以挑戰自己。精英組的比賽,雖然男孩女孩一起比賽,但是會分開記名次,也體現了公平的原則。

END

歡迎關注我的公號“蝸牛與鯨魚”,海龜媽媽,有兩個呆萌的娃娃,十年媒體經驗,關注科技與教育的融合、中西教育的碰撞。歡迎加微信“woniu2024”。

標簽: 比賽  孩子  斯巴達  太舞  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