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基礎入門 | 媒介融合你真的瞭解了嗎?

作者:由 田心新傳考研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0-06-21

基礎入門·媒介融合

一、什麼是“媒介融合”

作為傳播業界的一種引人注目的實踐, 媒介融合隨著新媒體的興盛而出現,是世界上多個國家所共有的現象。

縱觀“媒介融合”這一概念的歷史演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尼古拉·尼葛洛龐蒂(Nicholas Negroponte)是最早提出不同工業“即將和正在趨於融合”這一遠見的人。在此基礎上,他將媒介融合理解為“各種各樣的技術和媒介形式都在彙集到一起”。這給新聞傳播學界眾多的後繼研究者帶來了啟發。

進入20世紀90年代,數字化融合伴隨著計算機數字技術的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它在為媒介產業融合提供技術支撐的同時,也給資訊傳播帶來了重大變革。這一時期,人們已開始用更廣闊的視野來認識和界定“媒介融合”。

國內外對“媒介融合”這一概念的理解由於受到語境、研究視角、視野和研究層次等多方面的差異的影響,不同研究者對媒介融合概念的表述也不盡相同。從本質上講,

媒介融合其實就是緣於數字化、網路化技術的推動而導致的不同媒介之間的邊界模糊甚至消失的現象和過程。

綜合來看,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媒介融合是在數字技術和網路技術背景下,以資訊終端的需求為指向,由內容融合、網路融合和終端融合所構成的媒介形態的演化過程。

從宏觀上看

,媒介融合更多的是指行業內的跨領域整合與併購,從而形成更大的傳媒集團。

從微觀上看

,媒介融合則是媒介技術的融合,將新舊媒介技術聯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傳媒手段。

二、融合的四個層面

- 媒介技術融合-

(Convergence in Media Technology)

以數字化、網路化技術為支撐的技術融合是“媒介融合”這一概念的所有內涵中最為本質的一點,是媒介融合的依據,它可細分為三方面:

其一,資訊源融合

這是指基於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任何媒介型別的任何內容及表現形態均可轉換為符號化的“0”、“1”來進行儲存和傳輸,這意味著作為資訊源的符碼是相對一致的。這為媒介邊界的模糊甚至消解提供了可能,為不同媒體的資訊內容在同一網路平臺上的傳輸與分發奠定了技術基礎。

其二,傳輸渠道融合

它指的是基於網路化技術的普遍運用,以往不同媒介型別、不同形態資訊內容的傳輸通道由單一性、差異化走向互動聯合,從而形成具有共通性、相容性的多媒體網路傳輸平臺。從目前來看,資訊傳輸渠道主要有廣播電視網、網際網路、電信網三種,而且三網融合也在逐步推進,進而形成多媒體、多渠道融合傳輸的模式。

其三,接收終端融合

這是指在數字化、網路化技術的推動下,媒介消費者所使用的資訊接收終端裝置,即信宿,呈現出多種功能融於一體的特徵,並“以一種開放的終端平臺將資訊和服務傳遞給使用者”。

-媒介業務融合-

(Convergence of Media Business)

隨著媒介技術的革新與融合,各類傳播媒介在行為、目標等業務實踐層面的交叉愈加頻繁,這使得媒介業務也逐步走向融合。具體而言,媒介業務融合可細分為以下四方面:

其一,業務形態融合

承載著媒介資訊的文字、圖片、音訊、影片等不同的媒介形態,融合為多媒體形態,從而使資訊內容的敘事形式實現融合。

其二,業務技能融合

業務形態的融合要求傳媒從業者所掌握的技能也趨於多方位甚至全方位發展。學者奎恩(Stephen Quinn)就曾針對媒介融合對記者業務實踐的影響問題進行過深入的剖析,並指出“媒介融合對於媒介組織的內部運作尤其是對記者間的合作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可見,職業技能的融合是傳媒從業者在媒介融合時代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其三,業務戰術融合

所謂戰術融合,通常指不同所有制下的報紙、廣播、影視、網際網路等媒體之間在具體內容和營銷管理等領域的通力合作。

其四,業務戰略融合

與業務戰術融合不同,戰略融合通常是不同的媒介機構在更高層次、更長遠意義上的發展戰略層面的互動與聯合。它並不要求參與戰略融合的各機構都處於相同體制下,也不要求以媒介所有權的合併為前提。

-媒介所有權融合-

(Convergence of Ownership)

顧名思義,媒介所有權融合,即指不同媒介在融合、兼併過程中實現的所有權的集中,並在此基礎上組建相對較大型的傳媒集團,從而充分整合媒介資源,降低媒介運營成本,增強資訊傳播效益,打造媒介整體與核心競爭力,以此來應對國內外媒介市場的激烈競爭。所有權的融合,是媒介行為主體的融合,是媒介融合的內涵中層次最高的一點。

-媒介政府規制融合-

(Convergence of Media Regulation)

媒介政府規制融合在媒介融合的程序中佔據著重要地位,它是媒介融合的重要外部環境之一。媒介政府規制融合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其一,規制法律融合

這是媒介融合時代政府規制的根本依據。融合媒介的大量湧現,必然需要有新的融合性法律法規與之相匹配,以使其行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二,規制機構融合

面向媒介 融合的規制需要融合的規制機構。英國將原來的電信規制局(OFTEL)、獨立電視委員會( ITC)、廣播管制 局(RA)、廣播標準委員會(BSC) 和無線通訊管制局(RCA)等5家規制機構合併成一家新的規制機構—— 通訊辦公室(OFCOM),即是為了滿足面向融合的規制需要。

其三,規制行為融合

有了面向融合的規制法律和規制機構,面向融合的規制行為就順理成章了,這將改變過去多頭規制的混亂和衝突,大大加快媒介融合的發展。

三、媒介融合下的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困境-

1、盈利方式不同

新媒體是要開放內容生產的邊界來獲得贏利,而傳統媒介則是要關閉內容生產的邊界來贏利。

2、發展方向不同

新媒體是要將渠道融合起來(也就是打破不同媒體的邊界)提升流量才能存在和擴張,傳統媒體是要將渠道管控起來獲得 壟斷權才能生存。

-傳統媒體的融合策略-

1、跨平臺融合

實現傳統平臺和新興平臺的無縫對接,打造立體化的產品傳播格局。

2、跨所有制運營

發揮不同所有制領域服務商、供應商的資源優勢,打破行業壁壘,實現專業化的分工協作。

3、從資訊到服務的轉變

在內容為王和渠道制勝的基礎上,強化受眾的存在感,以受眾需求和社會效益兼顧為導向,強化服務意識和服務職能。

4、個性化的服務

資訊生產和供給上的便捷化、互動化、易檢索、易儲存、易使用,基於使用者定製提供精準服務。

5、拓展產業鏈

拓展資訊的採集、加工、傳輸、消費的產業鏈條,打造跨行業、跨領域的傳媒集團。

6、服務的專業化

強化資訊生產者和把關者的專業能力,由單純的資訊採集加工者變為專家型、綜合型、決策資訊型、服務型的生產者。

四、融合時代的新聞傳播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傳播變革的趨勢分析-

1、內容生產者從單一媒體工作者拓展到廣大受眾

傳統媒體的資訊渠道主要是以政府機關單位、國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單位為主,記者和通訊報道者對資訊蒐集與釋出新聞內容,傳統新聞傳播在獲取資訊的途徑方面比較固定和單一。而如今資訊科技已經全面覆蓋,受眾的力量也是一支新星崛起的龐大力量,成為資訊提供的主要來源者。

媒介融合下的新聞傳播也讓受眾和媒體人的角度逐漸模糊,他們的身份從邊緣到受重視被重新定位。

2、傳播途徑由傳統單一模式轉變為多種途徑混合模式

傳統新聞傳播的途徑主要是依靠報紙、雜誌和廣播電視等媒介進行傳播,在網際網路資訊科技的普及應用下,新聞傳播的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即使是同一條新聞,使用的傳播媒介手段不同、媒體種類不一,報道出來的新聞就會有所差異。

3、運營模式從獨立經營模式轉變為聯合運營方式

傳統的媒體運營機制主要是以獨立經營模式為主,而媒介融合的推動,把這種運營模式改變成聯合運營的方式。這種經營模式的優勢是可以減少資金裝置的投入力度,極大的節約運營的成本。同時,這種工作模式也帶動了新聞蒐集的資訊範圍的擴大,實現了資訊的共享。

-媒介融合背景下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1、新聞傳播改革是新舊媒體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利用傳統媒體進行新聞資訊的素材的採集,然後在利用新興媒體的平臺二次剪輯,進行多種渠道和角度的分發傳播,不同媒介在這樣相互借鑑中相輔相成,也為今後媒介融合的新聞傳播提供參考價值樣不僅有利於打磨出更受受眾喜愛的高質量、高效率、高品質的新聞資訊。

2、新聞傳播發生了巨大變革有力地提升了傳播效果

媒介融合的主要發起人通常是傳統媒體,其利用新媒體的平臺如入口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等,進行宣傳和新聞傳播。在傳統媒體把發展的方向偏向新媒體平臺的同時,新媒體也在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中加強雙方的合作,可以說是互利共贏,更適合可持續化的長遠發展。

3、新聞傳播的變革極大地滿足了大眾對新時代資訊化的需要

媒介融合也促進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飛躍,也會反作用於新聞傳播模式的變革與改進,利用網際網路在新聞傳播中的實效性,可以將新聞最快的傳播到每一個受眾的物件面前。同時,透過大資料對新聞熱點的分析與整合,又可以細化人群,對不同的使用者採取不同的傳播方式,這就能精準的投放新聞資訊,更具有目標性。

以上內容整合自:

胡翼青、李璟:《“第四堵牆”:媒介化視角下的傳統媒體媒介融合程序 》

丁柏銓:《媒介融合 :概念 、動因及利弊》

靳維漢:《媒介融合背景下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劉穎悟、汪 麗:《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與內涵解析》

標簽: 融合  媒介  傳播  規制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