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攝影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作者:由 cinewoo 發表于 攝影時間:2020-08-13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在上一期的

Woo · Tech

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景別的概念,展現了

遠景

全景

是怎麼詮釋氣勢、營造故事氛圍的。今天,我們將和大家繼續聊一聊關於

景別

的那些事兒,來看看

中景

近景

的妙用。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正如我們上一期所說,隨著景別的漸漸收緊,我們的視線的焦點也漸漸從畫面中的環境轉移到了畫面中的被攝主體上。如果大家還記的上一次的那張圖片,就會記得中景以上的景別分類其實可以相當的細緻,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分為

中景

近景

特寫

,和

大特寫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對於景別的界定與分類

中景

中景,英語中被稱為“Medium Shot”,一般往往只畫面中只展現人物膝蓋或者胯部以上的部分。

我們先來說說以那些畫面中呈現人物胯部以上的部分的鏡頭吧。這種中景,其實在如今的電影中已經非常地常見,尤其是在一些對話的場景中更是這樣。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和我們的視覺習慣也有很大的關聯。

想象一下你正在和別人聊天,可能是兩個人都坐著,也有可能是兩個人都站在,當然也可能是一站一坐的情況,但是無論如何,

一般來說你的視覺重心都會在對方胯部以上。

由此,電影畫面中的中景也是儘量按照人們平時的視覺習慣來進行構圖的。

因此中景給人的感覺,往往是

“不遠不近,恰恰好好”

的感覺,它既讓人可以注意到人物,但是同時又不會完全拋棄背景和環境。同時中景給觀眾的感覺,往往是和人物還處在一種相對

“安全”

的距離,不會太過接近,讓人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或產生一種壓迫感,又不會太遠導致看不清人物的面部表情。

比如電影《寄生蟲》(

Parasite,

2019)中的一些對話場景。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寄生蟲》(2019)

在這個場景中,導演先是用一個全景來展現了兩個主要人物所在的一個整體環境,隨後鏡頭就切到了一箇中景,開始重點描述兩人之間的對話。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寄生蟲》(2019)

再來看這個場景,這是基宇第一次進入富有的樸家進行面試的場景,我們可以看到,影片一開始就是以女主人的背影以及她手中基宇造假的學歷書作為前景,展現了一個基宇的中景鏡頭。

可以說,中景在對話場景,以及一些其他場景中的使用,其展現的情緒,都是相對平靜及客觀的。

因此,如果在一些情緒比較激烈,或者兩個人物之間關係出現變化,或者有劇烈情緒產生的的時候,再使用中景,可能就會讓觀眾產生一種異樣的感覺了。

請大家記住以上這兩個場景,我們稍在聊近景的時候還會回到這兩個場景哦!

那麼,我們剛才在說中景的定義時候,也提到了,

中景是鏡頭展現人物膝蓋以上的畫面的一種景別。

其實這種將畫面切在人物膝蓋左右的位置得到景別,如果一定要進行細分的話,也可以將這種景別稱為

“中遠景”

(Medium Wide Shot / Medium Full Shot)。

讓我們欣賞一個來自《銀翼殺手》(

Blade Runner

,1982)的一個絕美鏡頭。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銀翼殺手》(1982)

這個鏡頭出自於男主人公德卡與女主人公瑞秋的第一次見面。在這個鏡頭中,導演和攝影師採取了一個切在膝蓋位置的

中景

(中遠景),而女主角瑞秋從一開始背對鏡頭的中景,透過自身的運動,變成了側對鏡頭的中景,也就形成了兩人面對面的情形。這一個鏡頭就展現了兩人初見後的這種微妙的情感關聯,看起來勢均力敵,針鋒相對,但是似乎又蘊藏著一些別的東西,似乎有一些不一樣的情感在萌生。而兩位演員站立的位置也非常地巧妙,男主人公德卡的位置更接近於畫面的1/3處,而女主人公瑞秋站立的位置則更靠近畫面的邊緣,因此觀眾的視線其實會更容易被德卡所吸引,同時,似乎也顯示出儘管兩人之間針鋒相對,但是德卡似乎更佔上風,更遊刃有餘一些。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墜入》(2006)

再來看看這個來自《墜入》(

The Fall,

2006)的場景,這是一場有四個人的對話戲,其中小女主亞力山卓坐在自己的母親身邊,而醫生則坐在兩人的對亞力山卓的妹妹坐在角落裡旁觀了這段對話。

還記得主鏡頭

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上一期我們說起的

主鏡頭

就是一個可以涵蓋這場戲儘可能多內容的鏡頭

,演員也需要將整場戲完整的演繹一遍的鏡頭。那在這場對話戲中,導演卻使用了一個

中遠景

,來作為這一場戲的主鏡頭。

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不妨可以大膽的猜測一下導演和攝影師當時的想法。首先,這場對話戲的內容都是由演員坐著來進行的,因此可以想見他們並不會有大幅度的肢體動作,而

這個景別可以很好地涵蓋四個人的上半身的肢體動作,但是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四個人的面部表情

。如果大家仔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個中遠景鏡頭的構圖也相對的對稱和均衡,可以給觀眾一種很

舒服

安全

的感覺。

牛仔鏡頭

經常看電影的朋友們,一定會發現,有一些鏡頭,尤其是在一些西部片中,有一些鏡頭的中景,並不切在腰部,也不是膝蓋的位置,而是更靠近大腿的位置。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種景別的鏡頭往往被稱為

“牛仔”

鏡頭(Cowboy Shot,亦被稱為 American Shot)。

這種鏡頭緣起於美國的西部片,因為當時西部片中的牛仔們,大腿上都會綁有槍套,裡面就是他們的槍,因此對這樣的人物進行拍攝時,導演們往往會將他們的武器也一同拍攝進去。

這樣,既不會因為攝影機退得太后以至於觀眾不能仔細觀察人物的神情,也可以儘可能的捕捉他們的肢體動作。

讓我們先來看看這樣的景別在以前的西部片中是一種什麼感覺吧。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關山飛渡》(1939)

這是來自電影《關山飛渡》(

Stagecoach

, 1939)中,男主人公林哥第一次出場,電影使用了一個軌道推進的鏡頭,景別從男主人公的中景一直推進到他的特寫,精準地抓住了林哥手上轉槍的動作,以及林哥見到警長時吃了一驚的表情。而這個鏡頭最開始的畫面,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

“牛仔鏡頭”

的畫面了。

其實,即使是在如今的電影中,這種

“牛仔鏡頭”

也是依舊存在著的,比如DC的《神奇女俠》(

Wonder Woman

, 2017)。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神奇女俠》(2017)

以上這個鏡頭出自影片中,戴安娜孤身一人衝向德軍陣地的時刻,並最終成功壓制了德軍的火力。這個鏡頭是一個非常標準的

“牛仔鏡頭”

的景別,並加上一點點的高速拍攝,完全可以讓觀眾感受到戴安娜整個人強悍的氣場。

沒錯,

“牛仔鏡頭”

往往會用與想要展現

一個非常具有英雄氣概,或者對自己非常自信的,強勢的人物。

在非常著名的電視劇《西部世界》(

Westworld

)中,也經常會出現類似景別的鏡頭。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西部世界 第一季》(2016)

這個場景出自於《西部世界》的第一季第二集,黑衣神秘客(瞭解劇情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他到底是誰,因此我們就不劇透神秘客的真實身份啦)輕而易舉地槍殺了勞倫斯的親戚們,這個鏡頭出自於其中一人打出一槍後躲在牆後祈禱,可神秘客卻完全不緊張,反而不屑地笑了。導演採用

“牛仔鏡頭”

的景別,一方面是為了保留他腰部的匕首,使得整個構圖結構看起來更完整,另一方面也展現出神秘客在這個世界中,有著絕對的優勢,他是絕對強勢的那一方。果不其然,隨後神秘客就一槍解決了這個牆後的年輕人。

近景

近景(Medium Close Up)指的是畫面中只顯示人物胸部以上的部分,在這種景別中,人物在畫面中的佔比已經非常的高,同時,這個景別中,觀眾已經漸漸失去了“觀看整個場景中其他部分”的選擇,而是隻能接受導演和攝影師的引導,將自己的視線聚焦在人物的面部上。

不過,由於攝影機與人物還是有一定的距離,因此並不會對觀眾造成

“不適”

或者

“壓抑”

的感覺。但是比起我們剛剛所說的中景,又呈現了一個

“推進”

的感覺。

還記得我們在討論中景時,提到過來自《寄生蟲》的兩場對話戲嗎?現在讓我們回到那兩場對話戲中,再來看看接下去的發展。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寄生蟲》(2019)

我們可以看到,當兩人中的其中一人拿出手機的給另一人(基宇)看過,並將手機收回去時,整個畫面突然由中景推進到了近景。這也彰顯了這段對話的

“寒暄”

部分已經結束,真正的談話內容已經展開了。

這種景別的推進,是隨著兩人說話的內容,故事的發展而進行的。也是在暗示觀眾們,“重要的部分來了,留神!”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寄生蟲》(2019)

而這個場景中,當鏡頭切回到女主人樸太太的正面後,鏡頭就開始以一種非常緩慢的速度開始緩緩向前推進,這也象徵著隨著對話的推進,我們發現這個話題也漸漸地帶有了

“一絲緊張感”

,尤其是位於畫面前景的男主人公基宇,本來準備喝一口茶卻忽然被樸太太的話打斷,隨後鏡頭繼續向前移動,甚至將基宇移出了畫外,隨後當樸太太到達畫面中心,並呈現出她的近景的時候,樸太太也終於說出了她的真正目的,自己要觀摩基宇的第一次家教課,並詢問基宇可以嗎?但其實,透過鏡頭語言我們已經可以感受到,

坐在畫面中央的樸太太已經展現出了自己的地位,她是處於絕對的優勢中的。

她說的話,基宇沒有任何反駁,或者拒絕的餘地。

大家如果仔細觀察一些影片,其實都會發現這樣的拍攝、剪輯的手法。一般使用這種手法的時候,你彷彿可以感受到導演的

“耐心”

,他們更喜歡循序漸進地,讓觀眾難以察覺的方式來推進故事的發展,這樣,往往在觀眾自己都還沒有注意到的時候,自己距離人物的距離就變得更近了。

同時,近景的使用,也可以不僅僅只展現出和人物的距離更接近,讓我們來看看下一個片段。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敦刻爾克》(2017)

這個鏡頭出自於諾蘭的《敦刻爾克》(

Dunkirk

, 2017),畫面中,年輕的法國士兵趴在地上,雙手抱頭,企圖躲避空襲,鏡頭雖然給到了人物的一個近景,但是並沒有浪費掉畫面深處的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在畫面的景深處,空襲一點一點逼近年輕計程車兵,故事的緊張感一下子就被拔高了許多,觀眾們紛紛開始猜測:“炮彈會擊中士兵嗎?他可以逃過一劫嗎?”隨後,焦點隨著空襲的接近而漸漸向前移動,並最終回到了士兵的身上——他並沒有被擊中。

這也可以說是近景的一種比較特殊的用法,對於推進敘事,增強影片的緊張感有很大的作用。

當然,在很多時候,導演選擇使用近景,也可能是因為“別無選擇”。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敦刻爾克》(2017)

同樣是來自諾蘭的《敦刻爾克》,我們可以看到湯姆·哈迪(Tom Hardy)飾演的空軍法瑞爾和他的同僚的第一次出場。畫面中兩人的景別都保持在了近景,甚至更緊的景別。這是因為戰鬥機中的空間極為狹窄,如果導演想要展現一個更廣的,比如中景的鏡頭就會變得沒有意義——

因為人物胸部以下的部分已經全部被飛機的鐵皮遮擋,不會給到觀眾任何的資訊,反而還會損失掉人物手部,面部的一些細節資訊,同時,中景之類的景別也不能完整的展現出飛機的樣貌,對於構圖來說也是一種“尷尬”,同時,觀眾也會失去對於空間逼仄的直觀感受。

因此基於這樣的考慮,在拍攝極為狹窄的空間中的人物時,許多導演往往會視具體情況選擇近景之類的景別,並以此為基礎來進行敘事。

可以說,近景這個景別為導演想要推進敘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同時也給導演留下了

“空間”

,那就是,如果導演想要讓人物距離觀眾更近的話,導演還有下一個景別可以做到——

特寫

下期預告

在下一期的內容中,我們會為大家介紹拉近觀眾與人物距離的特寫與大特寫,看導演與攝影指導是如何用鏡頭突出重點、凸顯人物情感狀態的。感興趣的朋友們不要錯過哦!

*本文原創首發於cinewoo公眾號。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directed by

Tech 學堂 | 當我們說“遠全中近特”時,我們在說什麼? (二)

標簽: 鏡頭  中景  景別  畫面  近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