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作者:由 車誌問答號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2-12-26

1983年

10月,在第三代思域的基礎上,用以接替第二代思域的Country五門版型號,也就是思域旅行車版,而之所以使用Shuttle這個英文意思為“穿梭機”(太空梭、粵語裡叫太空梭的一種叫法就是穿梭機,例如TVB的“430穿梭機”節目)或者班車等意思,就是因為它的車體造型與普通的旅行車有不同,例如車頂被加高(比轎車版思域高了100mm)、軸距為2450mm,更大的雜物空間等,都非常適合城市裡、鄉間的人員物品等運輸。第一代Civic Shuttle一共有3個車架代號,也就是說,它有三種機械配置,分別是使用1342cc的EV引擎、最大馬力80匹的53U(AJ);使用1488cc排量的EW引擎,最大馬力90匹的55M/55J/55G(AK);前驅最高配是55i,使用燃油噴射的EW引擎,但因為排氣量和引擎沒變,車架代號依然是AK;1984年推出的配備四驅系統的4WD J/M則依然使用化油器的EW引擎,車架代號AR,四驅版的車體無論長高比普通前驅版都要稍大,當然換來的是車重也更高,同級別之下比前驅重了70~130公斤,而它的標準體重也就是820公斤左右。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最基礎的型號叫53U,是用一臺1。3L的EV引擎,使用化油器,最大馬力80匹。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這是中期改款後的四驅版,車身離地距離比前驅版要稍高,懸掛前後均為類似麥花臣的搖臂式。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1984年開始,Civic Shuttle出口至美國,車名改成了更容易理解的Civic Wagon。

第一代

Civic Shuttle在市場大受歡迎,畢竟其乘坐空間優秀,載物空間也充足,所以在思域步入第四代後,它也與1987年10月釋出新一代車型,只比三門版晚了一個月。新一代的Shuttle跟隨EF一起換上了全新的車架,尤其是那套前後雙搖臂避震設計;底盤強大還不止,本田還毫不吝嗇地為頂配型號56i(EF3)和RTi 4WD(EF5)車型裝上了當時次高效能的ZC SOHC引擎,最大馬力120匹,最大扭力14。5公斤,更是讓這臺定位“半商用車”的Shuttle隨時能變身貨運界車神,要知道,80年中後期,日本的改裝業界已經開始傳出放寬改裝的風聲,從嚴厲取締開始慢慢因為賽車事業的蓬勃及其他一些難以啟齒的政治因素而鬆動,所以當時便有不少剛成立的改裝公司會購買這臺Civic Shuttle作為賽隊支援車、或者送貨車、客戶服務車之類。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第二代Civic Shuttle跟隨主車系升級至EF的底盤,最大亮點就是前後雙搖臂設計,而動力系統部分,雖然沒有130匹的DOHC ZC引擎,但也有個四氣門的SOHC版本,頂配56i的最大馬力為120匹。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第二代依然有左駕版本的Civic Wagon作為出口車型,車內設計與轎車版無異,就是車頂更高,載物空間更大。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官圖肯定是滑雪、高爾夫之類的高大上運動了,但日常運個輪圈、輪胎,甚至放臺引擎到賽車場還是很合適的。當年,對於此類“多用途”車型的車型結構為何的競爭很激烈,因為都不滿足Wagon的空間,於是1984年才出現SUV概念,而本田等車廠則更偏向類似RV的概念,而三菱等也推出了RVR這類車型奉迎。

第二代

Civic Shuttle的服役時間非常長,一直到1996年才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而正統的Civic轎車則在1991年換代至EG、1995年換代至EK。接替思域Shuttle的是同樣基於思域底盤的Partner,車架代號改成了EY。雖然車換代了,車名也改了,但Shuttle的名字在1995年在輸往歐洲的第一代Odyssey上被借用,可惜當時沒有適合歐洲市場的手動檔和柴油機兩大關鍵要素,所以銷量遠不及它在亞洲和美國,所以Shuttle這個名字在2000年車系停產後便閒置。但在2005年,本田曾推出過一臺名為Airwave(GJ1)的“小型轎車”級別的旅行車,使用第一代飛度的底盤,軸距延長至2550mm,也同樣使用110匹的L15A引擎,雖然配置不錯也很實用,甚至還挪用了S2000的後視鏡,奈何當時日本經濟正處於萎縮期,此類“小型轎車”級別的旅行車不太被市場接受,加上還有Stream在,兩車的定位有點兒重疊了,於是在2010年8月宣告停產。而接替它的,就是2011年6月釋出,基於第二代Fit(GE)的GSP平臺,並再次作為依附車型的Shuttle又重新迴歸人們視野。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第一代Odyssey朗程,在整個環太平洋市場都大受歡迎,包括中國,但卻因為當時本田沒有柴油引擎及沒有手動檔、加上品牌號召力等各種原因,即便是改了名字在歐洲市場也未能開啟銷量。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2005年推出的Airwave其實就是第一代飛度平臺上打造的五座旅行車版本,跟後來的Shuttle相類似,但因為各種都是重新設計,成本很高,也導致了它只生產一代便下線。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Airwave的全景天幕玻璃很有名氣,據說在碰撞安全測試中,以側面50kph的時速撞擊也不會破裂。後來的GE飛度也有跟隨。

之前

在介紹飛度的前世時就提到過,第一代Fit可算是本田近年最為成功的車型,甚至本田還以它擊敗了豐田歷年銷量最高的Corolla成為年度銷售冠軍。所以,以“輸打贏要”的商業思路,Fit必然會透過其底盤進行車型擴充,因為前面的Accord和Civic都是這麼走過來的。伴隨著第一代Fit而來便已經有三廂轎車車型Fit Aria(也就是國內的Fit四門版),後來的又陸續衍生出轎車版本City、Grace、多用途型號Freed、SUV型號Vezel、混合動力小型跑車CR-Z等等。第一代飛度對於本田而言雖然是一次戰役的勝利,但因為當時也是抱著七上八下的懷疑而推出的飛度,所以並沒有怎麼細想將飛度這個小型車架平臺模組化拓展的問題,但從第二代開始,被重新命名Globe Small Platform全球小型平臺,其最大的特色就是油箱中置於前排座椅下方;前麥花臣、後扭力梁懸掛組合(四驅型號用特迪安軸);前橫置引擎、前輪或四輪驅動;排氣管在車底繞行過油箱並塑造了第二排平整的低地臺等等。

第二代

飛度於2007年10月18日釋出,並於10月26日在日本開始銷售。每月的銷售目標已宣佈為12,000臺(日本國內)。其機身比前身稍大,軸距比第一代GD長了50mm(GD:2450;GE:2500;GK:2530;GR:2530),車廂內設計延續第一代的空間至上的理念,外觀設計也比第一個更具陽剛味,加上還有Hybird型號,所以第二代GE和GP1大受歡迎。在2010年10月8日實施了較小的模型更改,並更改了外觀。RS(Road Sailing)型號配備了6速MT,這在同級日系車中首次出現的裝備。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第一代Fit基礎上打造的Fit Aria算是第一個衍生車型,後來改名為City、再後來變成了Grace。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2011年,第二代進行中期改款,同時加入混合動力版本的GP1,並大受歡迎。

Fit Shuttle

在2011年6月釋出,也就是第二代GE飛度進行中期小改款之後,它的軸距跟第三代的GK軸距一樣,都是2530mm,所以也有不少人想當然地便介紹此車是基於GK發展而來,錯!應該說,第三代GK飛度的軸距直接採用了第一代的Fit Shuttle資料而造才是實情,看看內飾,看看C柱之前的車身部件,跟第二代GE飛度幾乎完全一樣。至於機械部分,其實第一代Fit Shuttle和後面的第二代Shuttle並沒有什麼好介紹的,畢竟它就是一臺來自GE飛度的一款細分化車型。但其值得稱道就是尾箱空間,飛度的車頂經過C柱之後就向下走,營造出一個細小的行李艙後便是尾門,而在Fit Shuttle上,這個車尾線條被繼續延長,讓其生成一個比飛度大得多的載物空間,達到了496升,而前驅版的GE飛度只有422升。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Fit Shuttle前半部分基本就是一臺GE飛度,甚至連車門元件也一樣,只是後半部延長以塑造出更大型的內部載物尾箱,這跟Civic Shuttle加高車頂的手法有所不同。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內飾部分也與第二代飛度GE完全相同。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如同GE飛度那樣,前期版型號同樣有全景天幕配置。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既然GE飛度的混合動力版本受歡迎,Fit Shuttle同樣有代號GP2的混動型號。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當時新一代的混合動力雖然已經在路上了,但還未釋出,所以Fit Shuttle只能繼續使用最早期的IMA系統,也就是電機輔助系統,主要動力來源還得靠汽油引擎。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車身高度相仿,要增大容積就是延長行李艙縱深,令其空間容積增加至496升,比飛度的422升多一截。

2013年

8月推出小改款車型,更換了新設計的前保險槓、增加斜坡起步輔助系統、增添了HID燈組,駕駛艙配色也有改良,全車系取消了天窗配置等等,但在同年9月,第三代飛度釋出,這就讓基於飛度底盤的Fit Shuttle變得有點尷尬了,即便是繼續增加一些特別版也無濟於事,畢竟Fit才是銷量的主力,而且Shuttle這個型號也不打算出口,其改款的銷量每況愈下,所以到了2015年3月,也就是改款還不到兩年便停產,而新一代車型於兩個月後釋出。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2013年的中期小改款型號,機械引數不變,修改的地方主要在前保險槓上。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中期改款後的混合動力版,因為搭載的新裝置增加了一些車重,所以理論油耗有所增加,不過這對購買它的那些有載物需求的用家而言並不是什麼問題。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2015年

5月,全新一代的Shuttle釋出,而這次改款最大的改變就是脫離了Fit而自成一體,雖然機械上甚至某些配件依然使用GK飛度的,但終於擁有自己的外觀設計、內飾設計和獨立的Shuttle車名,就如同“Fit”這個名字來自第二代的City、“Integra”的名字來自Quint車系。

新一代

的Shuttle雖然比GK飛度要晚兩年,但機械配置上基本一樣,汽油版型號的引擎同樣是132匹的L15B、車架代號是前驅GK8和四驅GK9;混合動力車型也跟飛度一致,換成了7速雙離合變速箱的i-DCD混合動力LEB-H1,引擎最大馬力110匹、電機最大馬力29。5匹,但兩者是並聯方式工作,所以動力引數並不是疊加的,電機只負責2000轉以下的動力輸出,往上的就要靠汽油引擎本身的能力了。Hybird型號的車架代號為GP7、四驅是GP8。至於內飾部分,可算是跟Fit Shuttle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筆者有友人在日本從業,他就是因為常年開Shuttle營生,在新款推出後喜歡上了內飾而置換成了新一代,相信在日本以這個理由換新款的人不在少數,畢竟它真正跟GK飛度產生了差異化,都是小車,但起碼沒那麼“街”。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新一代的造型可謂是大革新,基本已經很難找到GK飛度的線條了。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後部45°角看過去的造型,已經類似一臺MPV,但因為多用途車型已經有了Freed,所以Shuttle只穩守在五座Wagon這個級別即可,而線條造型比上代更為流暢。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尾箱空間比前代更大,達到了570升,如果像圖中這樣把中排座椅躺平,容積增加至1141升,最大可容納的行李長度為1840mm,對於有載物需求的人群而言,既不用承擔“普通轎車”級別的稅負,又能多運貨,還有混合動力幫著省油。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全新的駕駛艙設計,有了自己的設計風格而無需再跟隨飛度,加上還首次用上了左腳“手剎”,讓它的空間利用率更高。

2016年

,Shuttle全車系的車內燈全部換為LED光源;2017年,開始加入Honda Sensing系統,多媒體系統內添加了Carplay和Android Auto功能,霧燈升級為LED;2019年進行了外觀上的小改款,例如前保險槓、尾燈組等都是全新的。裝置上,則在Honda Sensing系統中加入了自動遠近燈。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這款紫色珍珠色是在2018年新增的收費顏色,而外觀部分,經在2019年進行了小改款,例如前保險槓造型和LED霧燈等。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對於

國內的車民是否接受像Shuttle這樣的車型的問題,筆者也曾向幾位資深的本田車主諮詢過,一位開了三十年本田鐵粉車主表示,這款車其實較適合30歲以上的用家,因為載人和載物是剛需,但目前市場上擁有這樣混合式功能的精品級車型幾乎為零,所以很難判斷到底有沒有人會因為這臺Shuttle實用性和它夠精緻而購買它,這個確實比較難估計。以其日本當地的售價而言,汽油前驅版入門價是11萬多人民幣,混合動力入門則是15萬多,其實還算是比較合理了。

飛度衍生車之Honda Shuttle的前世今生

The End。。。。

標簽: Shuttle  飛度  fit  GE  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