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寵物

聊聊北京的沙塵天氣

作者:由 愛學習 發表于 寵物時間:2022-04-19

聊聊北京的沙塵天氣

對於生活在北京的人們來說,3月份那遮天蔽日的大黃沙天氣的陰影還未消散,這四月份的沙塵天氣就又來了。

在前幾天的時候天氣預報就一直在報道沙塵天氣,在4月15號這一天的下午正式爆發了,先是大風捲起,後是雨點落下,一瞬間,大風裹挾著沙塵連帶著雨點頃刻落下,室外的車上佈滿了泥點,就連北向、西向的玻璃都被泥點佔據。這一次的沙塵天氣,因為大風,因為雨點,似乎比上次更加強烈,加之正趕上下班高峰期,今天回家的人兒可以不容易啊,此時此刻需要絲巾……

北京為什麼老有沙塵呢?是從何時起的,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來了解下。

早在《金史》裡面,就曾對中都(今北京)地區的沙塵天氣有過多次記載,其有關於北京地區記載最早的沙塵現象是海陵王貞元三年四月丁丑(1555年5月3日),“昏霧四塞,日無光,凡十有七日”。這一次的沙塵天氣共持續了17天。到了大定年間,農曆的三四月的時候,還出現過“雨土”,就是我們現在沙塵天的情形,天空下泥點。《元史》裡面也多次記載大都(今北京)的沙塵,書中對沙塵的稱呼有好幾種,像是雨土、雨霾、雨土霾等,發生的時間基本上也是在農曆的三四月間,其中記載的最大的一次強沙塵天氣,也就是沙塵暴了,發生在至正二十七年三月庚子(1367年4月23日)至五月癸未(6月5日),整整持續了43天之久。

《明實錄》對於北京的沙塵天氣更是記錄的很多了。據統計,從明正統六年(1441)到崇禎十七年(4644)明朝滅亡,在這204年的歷史中,有關北京地區沙塵天氣的記載,就有97個年份之多,接近一半的年份裡出現了沙塵天氣,而且應該是影響比較大的沙塵天氣,要不然也不會在史書中記載。如成化四年四月庚子(1467年5月2日),“太常寺奏:天地壇外牆,風沙堆積幾與牆等。”在外牆的阻擋下,風沙都能與牆高持平,可見風沙之多。成化六年乙酉(1470年4月7日),工科給事中高斐也說到:“近又黃霧障天,陰霾累日。”說明當時的沙塵天氣導致天氣能見度低,沙塵強烈,且持續了數日。萬曆年間有蔣一葵記載:“翰林院門左右積有飛沙,高三四尺,若短牆然。微風移動則坌起,出入者厭之。”這些記載都告訴我們其實在明代的時候,北京的沙塵就已經到了很嚴重的程度了。

時間來到清代,在清代的文獻中,有關北京沙塵天氣的記載則相對較少。據專家分析,沙塵天氣少的原因是與當時的大氣環流運動以及降水條件的變化等有因素有關。清代這段時間正好處於冬季氣候逐漸由寒冷向溫暖轉變的時期,此時溼度上升,沙塵自然減少。但也有沙塵天氣的記載,如康熙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一日(1685年2月23日)記載,通州“雨紅沙,晝晦,張燈火,自辰刻至明晚乃止,家家輦沙十數石。”這次的沙塵暴也是夠厲害啊。

到了民國時期,北京地區沙塵天氣也經常發生,我們從近代文人的小說、筆記中總能尋到沙塵的影子。郁達夫在《北平的四季》中說,北京的秋冬季節“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圍障”。“灰的屏障”指的就是沙塵。魯迅在日記中形容北平刮沙塵暴的情形:“風挾沙而曇,日光作桂黃色”。 梁實秋在《北平的街道》中寫道:“‘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這是北平街道的寫照。還有人說,北京下雨時像個大墨盒,颳風時像個大香爐,不僅風沙大,空氣也很髒。原北大校長蔣夢麟在《西潮與新潮》中回憶北京:“回想過去的日子,甚至連北京飛揚的塵土都富於愉快的聯想。我懷念北京的塵土,希望有一天能再看看這些塵土。” 鄭振鐸在《北平》寫到:“你若是在春天到北平,第一個印象也許便會給你以十分的不愉快。你從前門下了火車,一陣大風颳來,颳得你不能不向後倒退幾步,那風捲起了一團的泥沙;你一不小心便會迷了雙眼,怪難受得”。大風、沙塵給行人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各地大搞工業建設,北京也不例外。而且隨著北京人口的不斷增多,吃飯、取暖都需要燃煤,那時候空氣質量也不是很好,不光有沙塵還有灰霾。最近這些年北京市加大環境整治,沙塵天氣好了很多,但仍會有揚沙天氣,主要是發生在春季的3—5月,這一時期受到冷空氣頻繁活動的影響,大風天氣增多,乾旱少雨,地表溫度上升快,這都極易導致沙塵天氣。還有一點,北京臨近內蒙古大草原,西伯利亞寒流長驅南下,席捲著內蒙古和河北壩上的沙土而來,這是北京沙塵的主要來源。

對比來看,北京近些年的天氣狀況是大有改善的,在治理沙塵暴這個關鍵問題上還得是增加綠色植被,防風固沙。要知道北京周圍地區有很多的沙塵源,像是東面科爾沁沙地,西面有毛烏素沙地,烏蘭布和沙漠、寧夏沙地等,北面的渾善達克沙地等,北京基本上也屬於是被沙漠所包圍,而且西面、北面的沙地都處於北京的上風區,直接影響到北京的沙塵天氣。

聊聊北京的沙塵天氣

聊聊北京的沙塵天氣

聊聊北京的沙塵天氣

標簽: 沙塵  天氣  北京  記載  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