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普通動物學第四版 劉凌雲 鄭光美 第七章思考題答案

作者:由 Simon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11-04

第七章 原腔動物

1.原腔動物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哪些門動物屬於原腔動物?

原腔動物的主要特徵:它們都是原體腔;發育完善的消化管;體表被角質膜;排洩器官屬原腎系統;雌雄異體。這些結構上的特點,顯示出原腔動物較以前講述的各類動物更復雜,更高等。原腔動物是動物界中比較複雜的一個較大的類群,又稱假體腔動物或線形動物,過去曾包括線蟲綱、輪蟲綱、腹毛綱、線形蟲綱及棘頭蟲綱等5綱。

2.試述人蛔蟲形態結構及生活史特點,並說明它的哪些特點代表了線蟲動物門的特點

人蛔蟲是人體最常見的腸道寄生線蟲之一,感染率高,尤其是兒童。人蛔蟲與豬蛔蟲二者形態結構非常相似,染色體均為2n=24。

(一)外形

人蛔蟲體呈圓柱形,向兩端漸細,全體乳白色,側線明顯。雌蟲長200mm~250mm,直徑5rrm左右;雄蟲較短且細,尾端呈鉤狀。蟲體前端頂部為口,有3片唇,背唇一片,具二雙乳突,腹唇2片,各具一雙乳突和一側乳突。口稍後處腹中線上有一極小的排洩孔。肛門位體後端腹側的中線上。雌性生殖孔在體前部約1/3處腹側的中線上,很小;雄性生殖孔與肛門合併稱洩殖孔,自孔中伸出一對交合刺,能自由伸縮。

(二)構造

1,體壁及原體腔

人蛔蟲的體壁由角質膜、上皮和肌層構成皮肌囊。角質膜發達,由皮層和原纖維層 (屬於皮層)、基質 (中層)、纖維層(基層)及基膜構成,有保護作用。上皮層為合胞體構造,兩側線發達,其內各有一條縱排洩管;背線及腹線明顯,內有背神經和腹神經。縱肌不發達,為背線、腹線及側線分成4條縱帶,故皮肌囊不完整。肌細胞基部具肌原纖維,端部為原生質部分,

細胞核

即位此部。體壁內為廣闊的原體腔。內充滿體腔液,蟲體飽滿鼓脹,縱肌伸縮時只能作彎曲的蠕動,消化管及生殖器官浸在體腔液內。

2.消化系統

消化管簡單,為一直管,口腔不發達,口後為一肌肉性的管狀咽,內腔呈三角形,外壁的輻射狀肌肉發達,有吸吮功能。咽後為腸,腸壁為

單層柱狀上皮細胞

構成,內緣有微絨毛。直腸短,以肛門開口於體外。雄蟲的直腸實為

洩殖腔

,以洩殖孔開口。蛔蟲無

消化腺

,它攝取的食物是宿主腸內已消化或半消化的物質,一般可以直接吸收。

3.呼吸與排洩

蛔蟲生活在含氧量極低的腸腔內,行泛氧呼吸,即借酶的作用,分解體內儲存的糖原,以獲得能量。蛔蟲的排洩器官屬管型,是由一個原腎細胞特化形成的“H”型管,伸向體後的2條縱排洩管,位於側線內。

4.神經系統

簡單,咽部有一圍咽神經環,由此向前向後各伸出6條神經。向後的神經中,以背神經和腹神經最發達,嵌在背線和腹線內。

背側神經

和腹側神經各—對,嵌在上皮內,各神經間有橫神經連線。圍咽神經環附近尚有一些

神經節

與之相連。各神經在尾端附近匯聚起來。蛔蟲唇片上的唇乳突和雄蟲洩殖孔前後的乳突都有感覺功能。

5.生殖與發育

蛔蟲的生殖系統發達,生殖力強。雌蟲有一對細管狀的卵巢、輸卵管和子宮。卵巢和輸卵管細,極長,前後盤曲於原體腔內,子宮較粗大,二子宮匯合成一短的陰道,以雌性生殖孔開口於體表。卵巢中央有一合胞體的中軸,卵原細胞呈輻射狀排列。雄性為單個,也為細管狀,由盤曲的精巢和

輸精管

及較粗大的儲精囊和射精管組成,射精管入直腸,以洩殖孔開口於體表。在洩殖腔背側,形成一對交合刺囊,囊內各有一條交合刺。交配時,二交合刺伸出,可撐開雌性生殖孔,將精子經陰道排入子宮中,精子與卵在子宮遠端部受精。受精卵充滿子宮,有人估計約有2 000萬粒。一條雌蛔蟲每日產卵約20萬粒,生殖力驚人。受精卵呈橢圓形,大小為45µm一75µm×35µm~50µm,外被一較厚的卵殼,殼面有一層凹凸不平的蛋白質膜,可保持水分,防止卵乾燥。未受精卵為長橢圓形,大小為89µm~93µm×38µm一45µm,卵殼較薄,蛋白質膜的凹凸較淺。蛔蟲為直接發育。受精卵產出後,在潮溼環境和適宜溫度(20℃~24℃)下開始發育,卵裂屑不典型的螺旋式,約經2周,卵內即發育成幼蟲,再過1周,幼蟲脫皮1次,才成為

感染性蟲卵

,此種卵對溫度及化學藥物等抵抗力很強,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感染性蟲卵被人誤食,在十二指腸內孵化,數小時後幼蟲即破殼外出,長僅200µm一300µm,直徑10µm一15µm。幼蟲穿腸壁進入血液或淋巴中,經

門靜脈

或胸管人心臟,再到肺中。在肺泡內生長髮育,脫皮2次,此時長可達lmm-~2mm,後沿氣管至咽,再經食道、胃到達小腸,再脫皮一次,逐漸發育為成蟲。人自吞入蟲卵至成蟲再產卵止,大約需60—75天。蛔蟲的壽命約為一年。 蛔蟲生活在小腸內,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劑,可抑制腸內消化酶而不受侵蝕,這是寄生蟲的一種適應性。人腸內有蛔蟲寄生,除吸取養分外,危害並不嚴重。數量多時,可造成腸道阻塞。成蟲有遷移習性:可浸入膽管、膽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狀,造成危害。國內有人發現,膽結石核心部分51。8%有蛔蟲皮或蟲卵。幼蟲可損傷肺、氣管等,並可在腦、脊髓、眼球、腎等器官中停留,造成嚴重病狀。以上5個結構特點均代表了線蟲動物門的特點。

3.分析人蛔蟲的生活史,說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生活史:蛔蟲為直接發育。受精卵產出後,在潮溼環境和適宜溫度(20℃~24℃)下開始發育,卵裂屑不典型的螺旋式,約經2周,卵內即發育成幼蟲,再過1周,幼蟲脫皮1次,才成為感染性蟲卵,感染性蟲卵被人誤食,在十二指腸內孵化,數小時後幼蟲即破殼外出,長僅200µm一300µm,直徑10µm一15µm。幼蟲穿腸壁進入血液或淋巴中,經門靜脈或胸管人心臟,再到肺中。在肺泡內生長髮育,脫皮2次,此時長可達lmm-~2mm,後沿氣管至咽,再經食道、胃到達小腸,再脫皮一次,逐漸發育為成蟲。人自吞入蟲卵至成蟲再產卵止,大約需60—75天。蛔蟲的壽命約為一年。人腸內有蛔蟲寄生,除吸取養分外,危害並不嚴重。數量多時,可造成腸道阻塞。成蟲有遷移習性:可浸入膽管、膽囊、肝、胃等,引起不同症狀,造成危害。幼蟲可損傷肺、氣管等,並可在腦、脊髓、眼球、腎等器官中停留,造成嚴重病狀。由於此種卵對溫度及化學藥物等抵抗力很強,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蛔蟲生活在小腸內,其分泌物中含有消化酶抑制劑,可抑制腸內消化酶而不受侵蝕,這是寄生蟲的一種適應性。所以它的感染率很高。

4.比較蟯蟲、鉤蟲、絲蟲及旋毛蟲的結構及生活史的異同。

①人蟯蟲成蟲體細小,乳白色,似白線頭狀,前端具翼膜。雌蟲長9mm~12mm,雄蟲2mm~5mm。寄生在人的盲腸、結腸、直腸等部,蟲體前端鑽入腸粘膜,吸取營養。蟯蟲為直接感染,兒童感染率特別高,雌蟲在午夜時爬出肛門產卵,致使肛門奇癢,影響睡眠。雌蟲在宿主體內生活期一般為2個月左右。

②鉤蟲寄生在人的小腸內,大多生活1年左右,也有生活5—6年以上者。蟲體小,雌蟲長lOmm~13mm,雄蟲8mm~llmm;口囊發達,腹側有內外2對鉤齒,背側有一對三角形齒板;雄蟲尾端具交合傘,其背肋小枝有3個分叉。鉤蟲以口囊吸附腸壁,攝取腸粘膜及血液為食,可使人便血、貧血、腸潰瘍等,危害嚴重。雌蟲每日排卵在2萬個以上,卵在潮溼土壤中發育,經桿狀蚴及絲狀蚴兩期幼蟲,脫2次皮。絲狀蚴直接鑽人人體,經血液或淋巴,過心、肺,再由氣管到咽,後人胃抵腸,脫皮,吸附於腸壁,經3~4周,再脫皮,發育為成蟲。

③斑氏絲蟲寄生在人的淋巴系統,雌蟲長約75mm,雄蟲40mm許,可引起組織增生,使下肢、陰囊等處畸形發展,形成“象皮病”。雌雄蟲交配,胎生幼蟲稱微絲蚴。體彎曲,長200µm一300µm,體外有一鞘膜,內充滿細胞核。微絲蚴在人體內可生活2周以上,白天在內臟血液中,夜間則移至體表血液內。按蚊及庫蚊等為其中間宿主,在蚊體內約經10—17天即可發育成感染期微絲蚴,再傳給健康人。

④旋毛蟲成蟲體小,向前端漸細。雌蟲長3mm~4mm,雄蟲不及2mm。人、豬、鼠為其宿主,寄生在十二指腸及空腸前部,成蟲附著腸壁。雌雄交配後胎生幼蟲,長僅100µm,經血液、淋巴,分佈到身體各處,只有在

橫紋肌

中才可繼續發育生長。蟲體捲曲,迅速增長,一般長lmm,可形成一囊胞,直徑為250µm~500µm左右,內含1~2條幼蟲。經6—7個月後,囊胞開始鈣化,幼蟲在內生活可達數十年。成熟囊包被宿主吞食而被感染。幼蟲脫皮4次,發育為成蟲。(應列表比較)

5.從腹毛類的特點,說明原腔動物在系統演化中的位置。

腹毛動物體表具角質膜,原體腔,尾具粘腺。這些與自由生活的線蟲相似。另一方面,體表有纖毛,具焰球的原腎管,雙腹式神經,大多數種類為雌雄同體。這些特點似渦蟲綱。因此透過腹毛動物說明線蟲動物和渦蟲綱在演化上有著一定的類緣關係。 輪蟲的構造和胚胎髮育與渦蟲綱相似。許多輪蟲體形較扁,具纖毛的頭冠顯著偏向腹面。具焰球的原腎管與渦蟲綱單腸目動物相同。雌雄異體,具卵黃腺,胚胎髮育中早期卵裂屬螺旋形,雙腹式神經。這些特點說明輪蟲可能由渦蟲綱演化而來。但輪蟲為發育完善的消化管,具特殊的咀嚼器,各組織器官為合胞體,且細胞核的數目恆定。這些顯然又不同於渦蟲綱。

總之,輪蟲動物與渦蟲綱在演化上有著較為接近的類緣關係。輪蟲具足腺,有纖毛,具焰球的原腎管,與腹毛動物接近。因此有的分類系統將這二類動物列為擔輪動物。

6.試述輪蟲動物的主要特徵、生殖發育的特殊性及其經濟意義。

輪蟲體微小,與原生動物大小相似,其身體多為縱長形。輪蟲為原體腔,腔內充滿體腔液。尾部又稱足,為軀幹部向後逐漸變細形成,長筒狀,少數浮游種類無足。排洩器官為一對由排洩管和焰球組成的原腎管,與渦蟲綱單腸目動物相同。輪蟲為雌雄異體,但雄性個體不常見,且體小,僅有雌的1/8~1/3,壽命短,體內只有一精巢一輸精管及陰莖,其他器官均退化。輪蟲在環境條件良好時營孤雌生殖,雌輪蟲產的卵不需受精,其染色體為雙倍體,具卵黃腺,胚胎髮育中早期卵裂屬螺旋型,雙腹式神經。

7.線形動物適應生存的特點為何?

線形動物的成蟲生活在河流、池塘等淡水中,多在春季雌雄交配產卵,卵粘成索狀。孵出的幼蟲具有能伸縮的有刺的吻,藉以運動,在水底生活。幼蟲鑽入宿主體內或被宿主吞食,即營寄生生活。寄生在昆蟲類的螳螂、蝗蟲、龍蝨等體內,逐漸發育為成蟲,離開宿主,在水中營自由生活。如宿主身體過小,幼蟲即停止發育,當這個宿主被更大的宿主吞食,再在新宿主體內繼續發育。如此出現了更換宿主的現象。

8.棘頭蟲類表現出適應寄生生活的特徵是什麼?

棘頭動物全部為寄生種類,寄生在脊椎動物的腸管內,有500多種。體呈

圓筒形

或稍扁平,大小、差異很大,長lcm一65cm不等,一般長25cm以下。體前端有一能伸縮的吻可縮入吻鞘內,吻上具有許多倒鉤,為附著器官,鑽入宿主腸內後可鉤掛在腸壁上,故稱棘頭蟲。體表具角質膜,上皮為合胞體,其內貫穿著複雜的腔隙系統,是儲存營養之處。上皮內為環肌和縱肌組成的肌層,這點體表吸收宿主腸內的營養物質。排洩器官若有時為一對具焰球的縱行原腎管,位體的兩側,匯合後與輸精管或子宮相通,由生殖孔通體外。位吻鞘處有一神經節,由此伸出神經至身體各部。棘頭蟲雌雄異體,其生殖器官結構特異,雄蟲有精巢一對及輸精管、陰莖、雄性生殖孔;雌蟲有卵巢一個或一對,體後有一特殊的子宮鍾,為一肌肉性漏斗形管,上有2對孔,前一對通原體腔,後一對孔扁,通陰道。未成熟卵不能通過後一對孔,而由前一對孔重新回到原體腔內。成熟的卵才可通過後一對孔,經陰道由雌性生殖孔排出體外。卵被

中間宿主

昆蟲、甲殼類等吞食,在其體內發育,當終末宿主吞食中間宿主時,即被感染,在腸管內發育為成蟲

標簽: 蛔蟲  宿主  發育  幼蟲  輪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