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國風藝評| 寫意花鳥畫的當下思考

作者:由 郭彰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7-12-09

寫意風格是什麼

前不久在南京博物院舉行的“青藤白陽——徐渭陳淳書畫藝術特展”,引起了全國廣大書畫愛好者的關注,也引發了筆者對當下寫意花鳥畫的再認識和再思考。

眾所周知,寫意花鳥畫最能見筆見性,特別是大寫意花鳥,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性情和修養,也最能看出其對筆墨的理解與駕馭能力。隨著文人畫的出現,歷代均有眾多畫家,用寫意花鳥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志趣和操守。尤其自“心學”興起後,寫意花鳥畫較從前有了很大的改變和提升。明代寫意花鳥畫大師徐渭、陳淳的出現,更使得寫意花鳥畫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今天,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什麼徐渭、陳淳他們對後世的影響難有人能及?寫意花鳥畫發展到今天究竟出現了哪些問題?

國風藝評| 寫意花鳥畫的當下思考

《溽暑花卉圖》 陳 淳繪

筆者以為,當下寫意花鳥畫的發展呈衰微態勢,很不樂觀。其實也不只寫意花鳥,整個寫意畫的發展都是如此,寫意山水、寫意人物,近年來也難見經得起品評的經典力作。這個問題在全國美展上就已多次暴露,即當下多喜工筆創作而少寫意,特別是大寫意的表現。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寫意畫在技法上的難度整體而言要大於工筆,沒有一定的功力很難把握,創作時也較容易“露餡”,因此,很多人便選擇了避難就易的做法。

二、今人多沉浸在形而下的技巧技法層面不能自拔,並精於設計,刻意求工,且欠缺必要的藝術個性與生活體驗。少了一種宏觀視野,以及那份自然本真的寫意情懷和對寫意畫精神內涵的充分領悟與深度探求。

三、文化修養不夠,忽視了寫意畫存在的文化土壤,思想境界、認識水平很難達到寫意畫所要求的、應有的高度。

國風藝評| 寫意花鳥畫的當下思考

《竹石水仙圖》徐渭

眾所周知,徐渭多才多藝,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青藤畫派”之鼻祖,其畫能吸取前人精華而脫胎換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鳥、竹石無所不工,以花卉最為出色,開創了一代畫風,對後世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揚州八怪等人)影響極大。且平素為人率真,性格狂放,命途多舛,對權勢不諂媚,對時弊敢批評。正是這樣一個有稜有角、有血有肉的鮮活人物,才最終成就了其意趣橫生、幽怪跌宕的大寫意風格。

而陳淳,自幼飽學古文、經學、詞章、書法、繪畫等。其平素淡泊曠達、放逸不羈,尤其在中年喪父後,他的性格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加嚮往簡淡、隱逸的生活。表現在繪畫上,則擅作寫意花卉,且筆致超逸、淋漓疏爽,深受當時文人士大夫的讚賞以及後世的追捧。

從以上可以看出,他們的寫意花鳥畫創作,其實是與其生命狀態緊密關聯的。畫如其人,人如其畫,從作品裡就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生命的律動、思想的噴發,以及情感的流瀉。繪畫對於他們來講,已不僅僅是一門技藝,更是其精神世界、人生立場與態度的一種彰顯和表達。

的確,真正要畫好寫意畫,首先要做個“寫意”的人,要做個有品格、有才情、有學養、有思想、有個性的人,這是畫好寫意畫的關鍵要素。縱觀歷代寫意畫大家,無不具備。而當今畫壇,卻不太注重這些,普遍存在輕文重墨的現象,甚至有些人竟荒唐地認為,寫意畫不需要講究太多,草草為之即可。殊不知,寫意畫不是任誰都可以創作的,它是有門檻和條件的。

其實,無論是寫意畫中對意趣的抒發,還是文人畫中對神韻的表達,歸根結底考驗著一個畫家的文化修養與審美能力。

國風藝評| 寫意花鳥畫的當下思考

《海棠花圖》 陳 淳繪

而當今的畫家大都欠缺深厚的文化修養,且多津津樂道於末流的筆墨技法,以至於認技、炫技之風盛行。但這種炫技,一方面缺乏真情實感的灌注,創作中做作的成分比比皆是;另一方面,要麼是將對寫意的一知半解,以及手頭所掌握的三腳貓功夫加以“堂而皇之”地宣揚、賣弄,要麼便是徹底胡塗亂抹,毫無章法、格調、韻味可言,卻仍美其名曰“創新”“風格”。

此外,對寫意畫創作而言,還有一個不容忽略的問題,即當今很多畫家的書法不行,以至於寫意的筆墨大都不過關,把控能力差,缺乏應有的筆性、墨性和心性。當然,“三性”的獲得與提升不是僅有練習書法這一種渠道和方式,而是因人而異。有些畫家書法水平一般,但只要不落款,畫面也能過得去。因此,繪畫作品水平的高下,歸根結底還是由畫家本人所具有的學養與性情所決定,這也是很多真性情的飽學之士一旦喜歡並開始學畫,就能很快入手上道的原因。

文:王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