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莎樂美!莎樂美!極致瘋癲之美

作者:由 深海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06-28

文章首發訂閱號/《彈幕集》

樹立道德、傳播價值觀念、肩負社會進步責任,是否是文學必須要承擔的任務?這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雖然多數作家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作品中流露社會性觀點,但仍有少數作家秉持“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19世紀歐洲掀起的唯美主義運動。

唯美主義運動涉及許多藝術形式,在文學領域,奧斯卡·王爾德最具代表性。通常,學術界認為唯美主義運動結束的標誌是王爾德被捕入獄,以此也能看出他在這一藝術流派中的地位。

唯美主義認為,藝術不是實用之物,它不應包含說教的成分,也不肩負道德責任,只有純粹的美才是藝術的唯一追求。這種美,來自於感觀上的享受,也只有這種藝術上的美才能成為衡量藝術的標準。

莎樂美!莎樂美!極致瘋癲之美

唯美主義強調享受生活,熱情地擁抱一切生命體驗、情感體驗,甚至主張藝術並不反映生活,相反,生活應該向藝術模仿。

如此極端的藝術觀也確立了唯美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它偏愛美文,強調修辭、韻律等一切文學技法。所以,即便唯美主義在歷史發展中漸漸淪為小眾,但它自身對文學自覺性和藝術性的發展還是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奧斯卡·王爾德

王爾德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但由於當時愛爾蘭被英國統治,所以他一般被稱為英國作家。不過,王爾德自己卻始終堅持自己的愛爾蘭身份。

王爾德對自己的才華相當自信,併為之迷戀,甚至有些自戀。傳聞,王爾德在紐約海關時說過這樣一句話:

除了我的才華,我沒有任何東西需要申報

(未有實際出處)。

莎樂美!莎樂美!極致瘋癲之美

當然,王爾德確實才華橫溢,他的作品涉及許多文學型別,在小說、詩歌、戲劇、散文都留下過膾炙人口的佳篇。

將王爾德視為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不僅因為其作品,甚至於他的性格、命運都包含著唯美二字。他時常身穿華服,談吐機智幽默,在歐洲交際圈混得風生水起,後來被控告雞姦罪、有傷風化而入獄,曾經把盞歡飲的友人紛紛離他而去,只有少數仍竭力維護他。王爾德46歲便早逝,晚年時,曾經風光無限的他只有兩位友人陪伴。人生際遇可謂繁華散去,只剩悲涼。

莎樂美!莎樂美!極致瘋癲之美

王爾德的文學主張非常明確,他曾在《道連·格雷的畫像》中寫道:

所謂道德或不道德的書是不存在的。書只分寫得好和寫得差,僅此而已。

在談論美學的散文與對話集《意圖集》中說:

一切藝術皆無道德可言。

但是,當王爾德入獄以後,飽嘗世態炎涼的他在獄中所寫的《雷丁監獄之歌》卻已然褪去了那種極端的唯美主義傾向。可見,唯美是有條件的,當現實的苦難來臨時,身為藝術家的王爾德也不得不“認真起來”(

藝術是世間唯一需要認真看待的事,藝術家卻是社會上唯一拒絕認真的人——《道連·格雷的畫像》

)。

《莎樂美》

《莎樂美》是王爾德創作的短小的獨幕劇,卻蘊含強大的戲劇張力與衝擊力,以至今日,莎樂美這個角色已經成為唯美主義的一個符號。

莎樂美的創作屬於故事新編,它起源於《聖經》裡的一則故事,這個故事原本只有幾句話。

希律王安提帕娶了自己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受到施洗者約翰的譴責,導致希羅底和希律王的不滿,但礙於約翰的聲望,不敢將其冒然處死。後來,希羅底的女兒以舞姿使希律王傾倒。希律王答應滿足繼女的一切要求,在希羅底的唆使下,女兒向希律王索要了約翰的頭顱。

莎樂美!莎樂美!極致瘋癲之美

在《聖經》中,希羅底的女兒只是個無名之輩。莎樂美的名字是被羅馬帝國的約瑟夫斯考證出來的,而現代考古也證明了莎樂美在歷史上確有其人。希臘語轉寫為Salomé。

在原故事中,真正的主角是王后希羅底。

王爾德對這個故事只做了兩處細微的調整,一則使莎樂美愛上約翰;二則使莎樂美主動索要約翰的頭顱。但只因為這兩處細微的調整,故事就被徹底顛覆。

在王爾德筆下,莎樂美出場時伴隨著怪異的月光,卻是一個純潔、美麗的少女。但是,當她來到牢房想要看一看傳說中的約翰時,莎樂美產生了人物變化——她以自己的美色誘惑一位看守違反禁令,帶她進入地牢。

莎樂美一見約翰,隨即發生另一次轉變,她開始展現出強烈的慾望,她竭力讚頌約翰的肉體。

王爾德用反覆的語氣,接連十次讓莎樂美這個角色說了同一句話——讓我親你的嘴。

約翰鄙視莎樂美這個巴比倫之女,甚至辱罵、羞辱她,稱其為“淫蕩的女人”,但莎樂美的回覆只有一句話——讓我親你的嘴。看守人為了阻止莎樂美,不惜自殺殉情,但莎樂美無動於衷,踩在他的鮮血上繼續哀求約翰。

莎樂美!莎樂美!極致瘋癲之美

希律王來尋找莎樂美,為換取她跳一支舞,承諾答應一切要求。於是,莎樂美在鮮血上跳了一場七層紗之舞。舞罷,莎樂美要求希律王砍下約翰的頭顱給她親吻。

希律王看著莎樂美在月光下抱著約翰血淋淋的頭顱親吻,最終下令殺死了她。

極致與瘋癲

極致與瘋癲是莎樂美的主要特徵。極致的是情感,瘋癲的是行為。

前面說到,唯美主義的特點是強調熱情擁抱一切生命和情感的體驗,且這種體驗往往超越現實,有時具有非理性的動因。

莎樂美親吻約翰的頭顱固然是全篇的中心,但劇情一開始就已經顯露出人物瘋癲的特性。

好色強橫的希律王不僅娶了兄弟的妻子,還對繼女產生非分之想;王后希羅底貪戀權力,企圖以女兒為政治籌碼;看守人為了維護莎樂美意思殉情;甚至就連先知約翰的言行舉止也充滿了瘋癲的特徵。

所有主要角色都毫不掩飾心中的慾望,顯得異常偏執,莎樂美尤甚。

王爾德在處理莎樂美的臺詞時,使用了大量反覆的句子,從莎樂美誘使看守人帶她去見約翰時,不停地說“

你會為我開門的

”,到莎樂美見到約翰時,不停地說“

我要親你的嘴

”,再到向希律王索取時,不停地說“

給我約翰的頭

”。這種反覆的句式不但表現了莎樂美執拗的性格,也表現了莎樂美完全被慾望驅動,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瘋癲與對愛情的極致體現。

莎樂美!莎樂美!極致瘋癲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希律王自始至終都看穿了莎樂美的品性,他在出場時曾這樣評價莎樂美:

她就像是位瘋狂的女士,一位四處尋找愛人的瘋狂女人。她赤裸。她全身赤裸。雲層想要為她遮掩,但她不接受。她高掛在天上展現自己。如同酒醉的女人,她在薄雲之間踉蹌遊移……我確信她正找尋著愛人。她是否如醉客一般地搖晃呢?她是否如瘋狂的女人呢?

但希律王卻仍沒有能力抗拒莎樂美的誘惑,最終只能在滿足莎樂美的請求後,將慾望的化身的莎樂美毀滅。

而後,莎樂美親吻頭顱的這個意象也在其他文學作品中多次出現,如郭沫若的《王昭君》就有模仿的段落。

月亮的象徵

唯美主義受到過象徵主義的影響。在《莎樂美》中,月亮這一象徵性事物貫穿始終。

莎樂美出場時,月亮是怪異的;莎樂美舞罷,月亮變成了血紅色,這也印證了約翰先前的預言:

月亮會變成血紅,而天上眾星將像成熟的無花果掉落大地,地上的諸王將恐懼莫名。

有一些解讀將《莎樂美》視為一個少女的“黑化”過程,但我個人認為這種解讀可能存在曲解。

當莎樂美手捧約翰的頭顱傾訴愛慕的時候,她如是說:

啊!你總算要承受我吻你的嘴了,約翰。好!我現在要吻你。我要用我的牙齒,如同咬著水果一般地吻你。是的,我現在要吻你的嘴,約翰。我說過的;我是不是說過呢?我說過。啊,我現在要吻你。但為何你不看著我,約翰?……如果你看著我,你就會愛上我。很好,我知道你會愛上我,愛情的神秘,遠遠超越死亡的神秘。人們應該只要考慮愛情。

伴隨而來的,是“

眾星消失。一抹烏雲飄至月亮之前,完全掩蓋月色。舞臺黑暗。

莎樂美!莎樂美!極致瘋癲之美

這似乎是一次純粹的墮落,但王爾德接下來寫道:

(一道月光透射出來,莎樂美沐浴在銀色光線之中。)啊!我吻了你的嘴,約翰,我終於吻了你的嘴。你唇上的味道相當苦。難道是血的滋味嗎?……或許那是愛情的滋味……

他們說愛情的滋味相當苦……但那又怎樣?那又怎麼?我終於吻了你的嘴,約翰。

這時,月光不再詭異、血紅,而變成了純潔的銀色。作者似乎是在表達,即便莎樂美的愛情如此病態瘋狂,但這份愛情也是純粹的。正如劇中一位猶太人所說,“神無時無刻不隱身。祂無時無刻都現身。神也在被稱為惡的事物之中,即使祂本身是好的。”

雖然莎樂美最後被處死,但這似乎是唯美象徵的勝利。

唯美主義反對在作品中嵌入道德評判,更反對在作品中反映現實生活,在他們看來,現實生活往往平庸且粗俗,他們更傾向在作品中融入超越現實的情節和橋段來展現極致的情感,而《莎樂美》完美實踐了王爾德的文學主張。

歡迎關注訂閱號《彈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