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作者:由 傳媒1號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17-06-12

我有一個偏執狂的信念,就是在一個一千多萬的銷售的初創公司,它最好就是隻做好一件事,這樣才真正能夠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徐小平

去年,手上運營的一個專案被某投資機構看中,被邀請去做現場路演。當時,並沒有什麼路演經驗,於是創投圈的朋友好心提示,“你去看看深圳衛視一檔叫《合夥中國人》的節目吧,看幾期,你也就大概摸清其中的門路了。”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抱著功利的動機而來,卻驚訝地發現意外之喜。這是一個與國內主流綜藝節目並不那麼一樣的節目,快節奏、高密度並且有極強的實用性,如果你對電視與節目的訴求並不止於娛樂,而還有營養與知識的渴求,這可能是一碗對你胃口的十全大補湯: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首先,你會看到專案,

那些能夠填補你認知空白、視野侷限、想象匱乏的新型、新興專案;

其次,你會看到人格,

創業者千人千面,卻都有類似的激情,大佬們各有其能,卻都有相仿的格局;

再次,你會看到智慧,

當你把身份代入進創業者,你會看到創業者向投資人自我展示的智慧,當你把身份代入進投資人,你會看到投資人在專案判斷、取捨之間的智慧。

當時,一口氣地把第一季《合夥中國人》在兩天內看完,仍然覺得意猶未盡。後來做了一些功課進一步瞭解,才知道自己判斷節目的眼光不算太俗,

一則該節目受到廣電總局的特別嘉獎,二則這也是在微博綜藝榜話題前十的節目中,唯一沒有大牌明星的節目。

似乎,主流人群和主流價值觀,難得找到共鳴。

於是,當第二季的《合夥中國人》再次歸來,我又得以享受其中智慧的樂趣。

十年的土壤與錘鍊

如果你此前看過這個節目,應該會留下一個觀感——

這個節目,非常乾淨利落。

場景

不大、不多也不繁複,但木質地板、羊絨地毯、皮質沙發,都已然傳遞了精英質感的視覺印象,且將視覺重點牢牢地鎖定在大佬們與其之前的一小塊創業者演講區;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規則

單刀直入,簡單清晰,就是創業者說自己的創業專案、創業者與大佬交流互動、大佬判斷是否投資專案與創業者,沒有其他任何虛頭巴腦、華而不實的設定;

內容

編排節奏緊湊、毫無水分,沒有冗餘的開場,沒有儀式的結尾,45分鐘左右的節目總時長裡,滿滿當當地編排了4個專案,落定離場、乾脆利落。

這一節目氣質,從第一季標準化地延續到了第二季。

這種乾淨利落的節目品牌形象之下,卻也是創投與真人秀在走過十年的合作歷程中,彼此成長完成的進化論

——中國首個創投引導基金成立於2007年,十年的創投經驗已經讓一批經驗老道的創投人鍛煉出了一副火眼金睛,閱專案、閱團隊無數的他們,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價值判斷,而體現在創投類節目中,你就看到了在《合夥中國人》的舞臺上,五名投資人能在十分鐘的時間內,迅速完成投資與否的決策。

《合夥中國人》這個節目,有著極好的底子。

然而,若不是中國創投界與綜藝的同步成長,我們並不具備諸如黃舒駿、姚勁波、徐小平、龍宇、李國慶這一批優秀的投資人的話,這個需要以乾淨利落的風格,快速決策的效率作為推進的節目,也未必能在國內找到土壤,落地生根。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扭轉命運的十分鐘

這個節目最扣人心絃之處,真刀真槍地,真金白銀地,創業者有機會得到投資者的超過千萬的融資。

這個機會的時長,僅有十分鐘。

三分鐘的創業者專案介紹,四分鐘的創業者與投資人互動交流,三分鐘投資人取捨決策。無論對於創業者或者投資人,這都並非容易的十分鐘。

最初的三分鐘,

對於創業者而言,他們不但必須清晰地闡述專案的價值與優勢,更要自信地展示個人的魅力與潛力,正如創投界那句亙古不變的至理名言——投資的不僅是專案,更是人;而對於投資人而言,他們則需要在三分鐘內,迅速地理解專案、判斷人才、預估前景,面對浩如煙海的新創意、新商機,如果沒有十足的知識儲備,格局視野與世故經驗,恐怕極容易因為行業壁壘的虛假吹噓掉落陷阱之中。

中間的四分鐘,

是最能凸顯創業者與投資人智慧的四分鐘,你來我往的交鋒之間,知識、眼界、格局高下立見。這一環節的節奏非常之快,大佬們會從各方各面對專案與人才進行快速評估:核心技術、運營狀況、團隊構成、股份構成、市場容量、品牌營銷、渠道建設……你會看到大佬之所以成為大佬,一則因為他們視野開闊,比如你知道維利奇卡是波蘭礦井的名字麼?徐小平就知道;二則因為他們價值體系清晰,因而思維敏捷,鮮有遲滯,比如第二期節目中,李國慶透過“林奶奶”品牌創始人報的幾組數字,就能迅速算出它在餐飲行業中所處的市場地位。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最後的三分鐘,

一方面,是投資人要做出最終的取捨判斷——是否投資,投資多少,另一方面,也是創業者最後與投資人博弈的機會——是否能吸引大佬投資,是否能拉高投資的金額。

雙方的博弈,不但非常有意思,咂摸透了,或許在某一個人生中的關鍵十分鐘裡,能讓你在博弈關係中利益最大化。

有志者,跟我來

這個節目落地深圳衛視,並不意外。

一方面,地緣環境上,深圳本是國內創投、創新的一大中心;另一方面,媒體品牌上,自深圳衛視打出

“有志者,跟我來”

的立臺理念上,的確堅持經營著獨樹一幟的意氣風發的

“應用型平臺”

的形象,被譽為“中國第一電視雙創平臺”!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有一種夢想,叫《合夥中國人》

所謂的“應用型平臺”,是與國內主流的“娛樂型平臺”相對應的。什麼意思呢?

如果說“娛樂型平臺”的衛視主打的是“娛樂型內容”,其功能性就在於娛樂,

並不要求其要有多大的附加功能、實際應用,例如喜劇類節目,遊戲類節目;而

“應用型平臺”主打的則是“應用型內容”,其目的就在於實用性,

其內容是與觀眾的生活、工作能夠直接相關的,不但能夠增加知識儲備,甚至能實際應用到特定場景中。

例如,這檔《合夥中國人》。它最核心的受眾就是創業人士或有意於創業的人士,他們觀看這檔節目也是非常實際的

“應用型觀看”

,一則看專案,獲得思路的啟發,二則看過程,學習路演、博弈的技法,思考實際實踐的應對。

當然,除了核心受眾,這型別的內容還會推及更多的人群。他們的目的性未必如核心受眾那麼鮮明,但也都在浸潤於這個節目的過程中,學習了一套潛在可能被應用的思維程式。

當中國綜藝市場上充斥了太多“無目的”的“娛樂型內容”,或許,這樣帶著“功利性”的“應用型內容”,挺好的。

標簽: 節目  創業者  投資人  大佬  創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