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西遊記》中,孫悟空印證著什麼樣的寓意?我們都可以是孫悟空

作者:由 布曲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2-07-13

對每一箇中國人來說,幾乎都看過或聽過《西遊記》的故事,不過,如果你只把《西遊記》當成一本經典的神話小說來看待,那就實在太可惜了!

《西遊記》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非齊天大聖孫悟空莫屬,他的故事,貫穿了整部《西遊記》的始終。

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孫悟空的成長經歷。

《西遊記》中,孫悟空印證著什麼樣的寓意?我們都可以是孫悟空

一、出世

《西遊記》第一回就有交待,孫悟空乃是由花果山山頂的一塊仙石孕育而生,是一隻石猴,其出生之時“目運兩道金光,射衝斗府。”異象甚至驚動了天上的玉帝。

玉帝隨即遣千里眼、順風耳出南天門察看,二將片刻後回稟此乃下界花果山一仙石所化石猴,在那拜四方,眼運金光,射衝斗府,並評說道:“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

有一種說法認為,人在母胎中的狀態,是為“胎息”,無需用口鼻進行呼吸,吸收的乃是天地間最為高階的能量精華“先天一炁”。

當人從母胎出生之後,便遭遇到後天凡塵濁氣的侵襲,從而失去了“先天一炁”的滋養,從“先天”進入到“後天”的狀態。

因此很多修道之人所追求的,便是“致虛極,守靜篤”,以求通過後天的修行,迴歸到“胎息”的境界,從而再次獲得“先天一炁”,以達到生命層次的進化與突破,得道歸真。

我們再來看孫悟空出生時的異象,他孕育自仙石之中,先天非凡,“眼運金光,射衝斗府”正是寫他出生之時,攜帶著的先天異象,隨後“服餌水食”受到後天濁氣的侵襲,最終讓先天異象“潛息”。

二、童真

孫悟空出世後,便在花果山中棲息玩耍,書中寫他“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

而後,又與猴群混在一起避暑,在松陰下各種嬉戲玩耍“跳樹攀枝,採花覓果;拋彈子,邷麼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蜡;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帓……”

大家看到這一幕幕場景的介紹時,有沒有突然覺得很熟悉呢?再一細想,這不正是我們幼童時期,與小夥伴們玩耍時的場景呀!

可見,孫悟空的童年與我們大多數人的童年,是沒有多大區別的。

緊跟著,猴群就發現了水簾洞,並打賭誰有本事去尋個源頭,就拜他為王。這個時候,我們的主角孫悟空小朋友就站了出來,要在小夥伴面前展露膽量與本事,做那猴王。

再看我們小時候,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時,通常會有那麼一兩個想要出風頭、好強的小朋友佔出來,爭當“孩子王”。

在這一次爭當“猴王”的事件中,孫悟空小朋友成功地進出水簾洞,彰顯了自己的膽量與本事,成功贏得“猴王”的地位。

這裡額外說一句,在我看來,花果山與水簾洞亦有一番寓意在內,此處不多說,改期文章再敘。

三、成長

成為猴王后,孫悟空帶著猴群過著無比逍遙自在的生活,終於有一天,他心中突然升起憂惱,墮下淚來,原來他是想到“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

猶如我們普通人,小時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終有一日會面臨種種成長的煩惱,如何解決這些煩惱呢?當然是學知識、學本領了!

孫悟空亦同樣如此,他有了煩惱後,部下的通背猿猴就告訴他世間有三等人不伏閻王老子所管“乃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聽到這個訊息後,孫悟空滿心歡喜,當即下定決心,辭別猴群,去學一個長生不老,以躲過閻君之難。

而他這一念生,用修行的話說,便是起了道心,原著如此寫道:“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迴網,致使齊天大聖成。”

我們小時候,常被大人問長大後的志向,有的說長大後要當科學家,有的要當老師,有的要當醫生,等等。然而,長大後又有多少人實現了自己小時候的願望呢?

孫悟空小朋友與我們不一樣,他的志向是要求道長生,並且這個夢想至始至終都堅定不移!

如我們長大後要離家去上學一般,心中有了求道的念頭後,孫悟空就此踏上了求學之路。

他先是遠渡東海來到南贍部洲,於市塵中,學人禮、學人話,卻無緣遇得佛仙神聖之道,又再次飄過西海,至西牛賀洲,機緣巧合下,終於尋到“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就此訪得須菩提祖師,終於得了“孫悟空”這個姓名,並在透過菩提祖師的考驗後,最終學得長生仙法及天大的神通。

在我看來,孫悟空這番求仙訪道的經歷,與我們求學、考試、畢業幾乎沒多大區別。

不過,孫悟空的學習成績絕對屬於學霸乃至學神級別,當他學道畢業歸家,在空中遙望花果時,暗自唸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為:

“舉世無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這一句話,當真如雷貫耳,道出了孫悟空學道有成的根本原因,亦道出了我們大多數人庸碌一生,毫無作為的根本原因!

《西遊記》中,孫悟空印證著什麼樣的寓意?我們都可以是孫悟空

四、輕狂

年少得志,學得一身通天本領後,自然要憑此本事揚名立萬,建一番豐功偉業,孫悟空與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有了本事,難免年少輕狂。

原著中,孫悟空學道歸來後,先是劈了想要霸佔花果山的混世魔王,跟著又去鄰居傲來國中搬了人家兵器庫,整頓花果山,收伏七十二洞妖王。

即便如此,他猶不滿足,又打上東海龍宮,奪瞭如意金箍棒及另外三大龍宮的披掛,整個過程,渾然不將幾大龍王放在眼裡。

本事有了,趁手的兵器有了,孫悟空“施武藝,遍訪英豪;弄神通,廣交賢友”,結交了牛魔王等一眾妖王。

然而以上這些行為,只能說是小打小鬧,此時的孫悟空頂多算一個本事了得,剛剛在江湖上闖出名頭的後起之秀,是不被道上大佬們放在眼裡的。

好在孫悟空不是個安分的主,跟著闖地府、勾名冊,終於驚動天上的玉帝大佬,要擒拿於他,好在太白金星是個識英雄的,見孫悟空有本事,提議招攬他。

再後來孫悟空闖出來的名堂,可就大了去,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受招安,封弼馬,號齊天,鬥天將,再招安,交仙神,偷蟠桃,鬧瑤池,敗天兵,戰二郎,老君動,金鋼琢,八卦爐,煉火眼,如來掌,鎮五行!

至此,年少輕狂的美猴王孫悟空,終於為自己的狂放付出了自由的代價。

這一段故事,讀起來蕩氣迴腸、熱血澎湃,在孫悟空身上,我們隱約又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年紀輕輕就是知名大學畢業,習得一身知識本領,就難知天高地厚,總要經歷一番打擊之後,才能強迫自己靜下心來,好好地反思、總結,從而蛻去輕狂,走向成熟。

五、成熟

對孫悟空來說,他這個反思、總結的時間可能有點長,長達五百年之久,才迎來自己真正的使命!

話說唐僧得了觀音菩薩與李世民的旨意,去往西天取經路上,輕鬆將孫悟空從五行山下放了出來。

此時的孫悟空,經過長達五百年的鎮壓與反思,不再毛躁輕狂,乖乖拜了唐僧為師,跟隨去往西天取經。

原著中,這一回的回目名為“心猿歸正,六賊無蹤”。

有個成語,叫做“心猿意馬”,意思是形容人的心思散亂不定,如跳脫的猴子、奔放的馬匹一般難以控制。

從另一方面來說,孫悟空在《西遊記》這本書中,代表的正是人那難以控制降伏的心猿。

六賊在原著中指的是孫悟空護著唐僧取經時,遇到的六個劫道毛賊。

這裡還要注意的是,這六個毛賊雖然本事不大,但名字可不一般。

當孫悟空以江湖口吻問他們有什麼大名時,一毛賊說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作眼看喜,一個喚作耳聽怒,一個喚作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

各位看出他們名字中的名堂沒有?

眼、耳、鼻、舌、意、身,喜、怒、愛、思、欲、憂。

這正是佛家所說的“六根清靜”中的“六根”,凡人想要修行,須得先讓自己“六根清靜”,才算修行入門!

跟著,孫悟空這個“心猿”,輕易就打滅了那“六根”毛賊,此處自有寓意。

當然,孫悟空卻也因為殺生之故,惹惱了唐僧,被一通訓罵後,丟下這剛拜的便宜師父,扭頭就走。

可見,此時的孫悟空雖已足夠成熟,但依然本性難移,心猿難定。

爾後,孫悟空在龍王及觀音菩薩的勸導下,知曉想要修成正果,還是得與唐僧去西天取經,便回到唐僧身邊,卻不想,這個時候的唐僧,已得了觀音賜下的金箍及緊箍咒,輕易就將他給制伏,正所謂“心猿歸正”是也。

再說我們普通人,學得本領之後,曾揚名立萬,也曾倍受打擊,終於變得成熟起來,領悟了人生的真諦,對自己未來要走的道路,有了明確的認知與清晰的目標。

這個時候,我們只要堅定不移地朝著我們的目標努力前行即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很容易心猿意馬,難以心無旁鶩、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那又該怎麼辦呢?這時,我們就需要“緊箍咒”來約束我們的思想與言行,保證我們能夠一心一意地朝著目標前進。

道家有清規,佛門有戒律,世俗有法律,清規於道士、戒律於和尚、法律於常人,又何嘗不是一道“緊箍咒”呢。

六、成功

有了緊箍咒在腦袋上懸著,孫悟空終於一心一意跟隨唐僧去往西天取經。

到西天,取真經,是唐僧師徒此生的終極目標,然而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可一點都不容易,一路走下去,必將歷經千難萬險的考驗。

後面的諸般考驗,可謂精彩紛呈、引人入勝,在此就不一一贅述,總之,經過了無數的磨難後,唐僧師徒終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來到西天大雷音寺,成功取得真經。

從西天取回真經後,唐僧師徒得到最為貴重的回報,紛紛修成正果,皆大歡喜。

孫悟空亦從曾經的小石猴、美猴王、弼馬溫、齊天大聖、孫行者,蛻變成了如今的鬥戰勝佛。

我們回望孫悟空一生的經歷,是激懷壯闊的一生、是燦爛耀眼的一生,更是覺悟求道的一生。

年少時的立志尋道,成道後的得意輕狂,為自由逆天狂戰,為正果歷經險阻。

如果說,當初的小石猴求道之心不堅,在南贍部洲遊歷市塵時,就此沉淪紅塵,就不會有後來本領通天的美猴王。

如果說,當初的美猴王沒有自由不羈的豪邁狂放之心,就不會有後來上天受封的弼馬溫。

如果說,當初的弼馬溫就此安心於天庭的封賞與享樂,就不會有後來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

如果說,當初的齊天大聖沒有怒奪玉帝尊位的雄心,就不會有後來西天取經的孫行者。

如果說,當初的孫行者西行路上意志不堅、敷衍懈怠,就不會有後來修成正果的鬥戰勝佛!

《西遊記》中,孫悟空印證著什麼樣的寓意?我們都可以是孫悟空

孫悟空修成了正果,如今還在凡塵苦海中掙扎的我們,又何時能修成正果呢?

事實上,孫悟空這一生的經歷,完全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與借鑑。

縱觀古今中外的歷史,無數英雄人傑其一生的成長經歷,與孫悟空這一生又是何其的相似,可以說,孫悟空的成長經歷,完全給我們指明瞭一條通往成功的大道!

試問自己,年少時可曾立下一個勢必要實現的志向?

試問自己,可曾為了自己曾經的志向,而堅定不移地為之努力奮鬥?

試問自己,在實現志向的道路上,面對無數艱難險阻時,決心可曾動搖過?是否輕易放棄過?

試問自己,如果當初未立志向,或已放棄當初的志向,如今可還能再次立志,併為之拼搏奮鬥?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是孫悟空!

(更多精彩內容,與作者互動,歡迎關注公眾號“布曲讀書”)

(本文圖片源自網路,侵刪)

標簽: 孫悟空  我們  唐僧  西天  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