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繪畫

對社群團購模式的認知和體驗

作者:由 熊貓Talk 發表于 繪畫時間:2020-12-17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文表示:網際網路巨頭掌握先進的演算法,海量資料,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的擔當,有更多的追求。別隻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這一段話其實就是直指各大廠紛紛爭先恐後進入的社群團購,但確實這話說的也沒毛病,社群團購準確來講,算不上科技創新,頂多算是商業創新,但這商業創新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攫取更多的利潤,畢竟資本無利不起早。

我國網際網路大廠進軍某一市場,初心都是抱著壟斷目的,實際執行時打法也是簡單粗暴,說白了前期靠鉅額補貼投入,迅速佔領市場份額,培養使用者習慣和粘性,等市場份額拼殺到只剩幾家,同時使用者習慣養成之後,然後就開始揮舞鐮刀收割。

聊一聊自己的體驗

畢竟現在社群團購還處在前期撒錢階段,出於薅羊毛的心態,跑了一下流程,總體下來流程比較順暢,上手簡單,相信年輕人會喜歡。

因為對於使用者就兩步:

1。透過 APP/小程式選購商品支付下單。

2。第二天去選擇的自提點提貨。

關於自提點:我提貨的地點是平常賣面之類的小店,由於老闆還要忙著做面之類的,買的東西,都是自己去找,找了半天才找到,要是故意拿錯東西了,自提點也不知道,這體驗下來,我是不打算後續再用社群團購了。

關於貨品質量的問題:買的水果,從品相來看,整體還算新鮮。

整體感覺跟你在盒馬、外賣之類的下單沒啥區別,但在及時性上面還不如盒馬、外賣之內的。相信社群團購的粘性使用者更多的是價格敏感型使用者,對價格不敏感的使用者,或者對配送及時性有需求的使用者,肯定不會用社群團購。

社群團購模式認知

先看下傳統賣菜怎麼賣?

大致流程就是:採購-配送-市場/商超等(倉儲)-消費者選購,流程中涉及的角色有:供應商(批發)、零售商(市場、商超等)、消費者。

再看下平臺賣菜怎麼賣?

大致流程就是:平臺賣菜消費者選購-平臺按需採購-配送交付,流程中涉及的角色有:平臺、供應商、團長(自提點)、消費者。

兩個流程對比來看,你會發現,社群團購在流程上的成本大大降低,毛利就會提升。社群團購中間環節少了零售商,相當於直銷模式砍去了中間環節,也就沒有中轉倉儲和中間商差價成本。同等售價情況下,社群團購的利潤會遠遠高於傳統賣菜模式。

社群團購壯大對哪些角色影響最大?

1。消費者:理想情況下,消費者會受益,價格可能更便宜,但經歷過腳踏車,打車這些之後,消費者最終真的是否受益還難說。

2。零售商:不管是市場上賣菜的小菜販,還是門口賣水果的小店,乃至大型的商超,都是影響最大的,大家都用社群團購了,在他們那裡買東西的人就少了,收益自然就降低了。

3。供應商:供應商獲得了平臺增量的份額,屬於比較受益的群體。

今天就寫這麼多,打個總結,雖然人民日報批評了,但資本是逐利的,畢竟整體看下來是有利可圖的,所以,各大廠還是會繼續開展社群團購,小商販著實會有點難過。

標簽: 團購  社群  流程  賣菜  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