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教師和教輔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作者:由 青葭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7-11-19

今天,一個小朋友問我關於備課的問題,並且拿《勸學》舉例,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教師和教輔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實際上,不僅僅這個朋友是這麼想的,現在網上能找到的很多教案,也都是這麼設計的。不過大家應該也明白,但凡能在網路上找到的免費教案,要麼是過時的,要麼是水平很一般的。真正值錢的教案,沒有那麼容易找到。

與之相映成趣的是,現實教學中,有為數不少的語文老師上課毫無吸引力,除了開玩笑講段子的時候,基本上很少有同學集中全力去聽。

事實上,學生之所以不願意聽語文課,往往不是因為語文太難,而是要麼太簡單,要麼太無趣。總之,難以喚起他們的興趣。

比如這位朋友的想法,問題出在哪裡,你們看出來了嗎?

她說的根本不是教學思路,而是她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換句話說,她只是在表達她想要學生知道的內容,而不是在探索學生需要知道什麼內容、用什麼方式知道效果最好。

教師和教輔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如果我們去問一個小學數學老師,說你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是什麼,他肯定不會回答你:我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是1+1=2。而是會告訴你他要如何達成讓小朋友領悟這個知識的目標。

想必高中數學老師也不會隨隨便便跟人說:我這節課的教學思路是萬能公式。

然而,我們很多朋友在語文備課的過程中就是這樣,把教學內容等同於教學思路。覺得我知道了這篇文章的重點,就等於知道了如何把重點教給學生。而事實上,這是兩碼事。甚至,這正是教學的意義所在:

把一個看起來簡單的知識用最適合學生的方式教給他們、並儘可能讓他們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科班畢業的師範生,學習的主要也就是這個技能。

這位朋友想了想,修改了一下自己的教學思路,內容如下:

教師和教輔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這個修改增加了教學中的具體步驟,也就是每一步分別要做什麼。但是嚴格地說來,仍然不算清晰的教學思路。因為它依然沒有涉及到教學最重要的東西:怎麼教。

所以我回答說:

教師和教輔之間的差別在哪裡

更多的聊天記錄就不往外放了。不過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同樣都是語文課,教材課文都差不多,教輔資料上的講解也差不多,但有些老師上得精彩紛呈,有的老師卻上得死氣沉沉呢?

當我問這位朋友“用什麼方法解”的時候,她的答案是“提問回答”。這當然也是一種比較傳統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形式。不過也僅止於此了。

如果這樣的話,上完這篇課文,學生其實不會有什麼新的收穫。

關於《勸學》中的幾個比喻句,雖然沒有說出本體,但學生其實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得出答案,因為相關的內容他們在初中時就已經學過了。而且由於現在市面上又足夠多的輔導書籍,很有可能他們早就已經翻看過關於這本書的講解,那些政治正確的答案,他們可以說得頭頭是道。

那麼老師講解的意義在哪裡呢?又或者說,老師和輔導書之間的差別在哪裡呢?

假如教室裡沒有老師,給每一位同學發一本輔導資料,或者讓他們集體看講解影片,在全班同學都遵守紀律的前提下,他們的學習差異在哪裡呢?

如果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就無法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精彩課堂。

學生跟著老師,學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人格魅力、思維方式、深層智慧。這些東西必須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所體現。重要的不是教學的重難點,而是教授重難點的方式和過程。

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最好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老師,而要當成一個學生。每確定一個教學的點,先問問自己:我的學生真的不懂這個嗎?這真的是他們所需要的嗎?他們有可能會產生什麼疑惑?他們的疑惑要用什麼方式去消除?他們的侷限性在哪裡?我有沒有辦法拓展他們的思維廣度與深度?我有沒有辦法讓他們真正感覺到收穫,而不僅僅是成功地回答了我設計的那一兩個極為簡單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不說《勸學》全文的設計,單說這幾個比喻句,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是:

1、我知道這是比喻句,但我並不知道這是明喻、暗喻還是借喻,甚至我可能認為這是象徵或者借代。因為我的初中老師講的時候,我只記住了關於比喻句最基礎的那點知識,並沒有深入研究過這幾種手法的差異。

2、我知道這是比喻句,可是我並不知道這幾個比喻句在這裡對全文有什麼作用,作者為什麼這麼寫?如果不這麼寫又會怎樣。

3、我知道這是比喻句,理論上我也能答出它的優點,但是我並不能從審美的角度真正地鑑賞它,我之所以能答出來,純粹是因為我以前做過很多習題,早就記住了許多的答題術語。

4、我知道這是比喻句,經過老師的講解,我也明白了它的意義所在。可是明天過後我就把它拋在了腦後,學習它與沒有學習它,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區別。我還是昨天的我。

……

這些,都不是簡單地確定教學的重點就能解決的問題。

事實上,這是議論文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一種手法:喻證法。下到百度文庫,上到中國知網,我們可以找到很多講解喻證法的文章,從各個角度用各種方式。我們教師首先得自己把這個手法搞明白,才能給學生講清楚。

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後運用喻證法進行寫作。不同文學素養的學生,寫出來的比喻句各不相同。有的是明喻,有的是暗喻,有的是借喻。從喻體的選擇來說,有的是陽春白雪,有的是下里巴人。我們可以一起總結,看哪些喻證段落寫得最漂亮,它們具有什麼樣的共同特點。

我們會發現,好的比喻句,一定是生動形象,和觀點密切相連的;而差的比喻句,往往比較死板,流於生搬硬造。同時,好的比喻句,喻體無非是天地山川、琴棋書畫、梅蘭竹菊以及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溫馨景象的變體。而差的比喻句,在寫的時候往往沒有考慮過美感問題,抓來便用。即使道理說對了,看著也有點膈應。

課文教學,應該是跟寫作聯絡在一起的,因為只有寫作,才是檢驗學生語文學習效果的終極手段。

當然,一個短短的教學片段,不可能呈現這麼多內容,但我們在計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一目標。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連貫的、前後呼應的。

而從教學本身出發,究竟是提問回答還是藉助以前學過的課文、又或者藉助這篇課文的上下文來理解這幾個比喻句,要看你的下一步準備教授什麼內容。

我的水平有限,如果在這裡提出我的教學具體教學方式,難保不對大家形成誤導。但是大家可以帶著這篇文章中的一些疑惑,去觀察一下那些優秀教案是怎麼設計的,優秀教師又是用什麼方式授課的,他們的教學環節之間是怎麼照應的,他們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麼。很多教學雜誌上都會刊登優秀教師的課堂實錄或者教學設計,這類資料不難找。不要滿足於網上去搜。

多做筆記多思考,比得到一個現成的答案要強。

標簽: 教學  比喻句  學生  老師  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