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論語的生活智慧》 學天第一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作者:由 123123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21-05-26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

原文

十五、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也。”

註釋

① 諂:以卑下的預言和態度去奉承別人。

② 驕:指心態傲慢。

③ 《詩》:指《詩經》。

④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詩經··衛風·淇奧篇》,,指精益求精的精神。

⑤ 諸:是“之於”的意思。

今譯

子貢說:“貧窮而不諂媚,富有而不傲慢,這種人怎麼樣?”孔子說:“是可以了,但不如貧困而樂道,富有而好禮的人。”

子貢說:“《詩經》上說:‘像治理骨角一樣,像治理玉石一樣,不斷切磋,不斷琢磨。’就是這個意思嗎?”孔子說:“賜呀,現在可以跟你談《詩經》了!告訴你一些話,你便能悟出其他的道理來。”

引述

一般人沒有錢的時候,比較聽話,表現出諂媚的樣子。越有錢越不聽話,表示自己有辦法,孔子的學生子貢自身十分富有,他提出這樣的問題:“貧窮時不諂媚,富有時不傲慢,怎麼樣?”可見他心裡認為這樣的人,已經了不起了。

沒想到孔子提出更高的標準,指出“貧困時能夠安貧樂道,富有的時候能夠富而好禮”,才是品德高尚的人士。

子貢不愧是孔子的學生,不像一般人那樣,雖孔子的話產生惱羞成怒的負面反應,死不認錯地對自己的看法提出辯解,弄得大家都不願意和他談話,他順著孔子的教誨,指出贊同孔子的高見。

孔子果然對子貢的態度表示讚賞,說:“賜(子貢的名)也,始可以與言《詩》已矣!”並且指出子貢具有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十分難得。

從這段語錄,我們可以學到溝通的要領。特別是下對上的謙恭而不奉承、拍馬,上對下的愛護和教導。合情合理而又氣氛愉快。

主旨

貧或富都應該樂於讀書和修道。

生活智慧

(一)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所尊奉的祖師爺。子貢後來成為雕刻業的祖師爺。因為孔子死時,子貢正好在外地經商,他趕回曲阜守墓三年,之後弟子們各奔東西,只有子貢再守三年,終日為孔子的墓培土除草,並且回想孔子的教誨。他在清掃墓園時,利用木頭雕刻了孔子的坐像。孔子的弟子清明掃墓時,紛紛向子貢請教雕刻的手藝,後來發展成為雕刻這一行。可見尊師、孝親,經常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二) 子貢是代職修業的學生一面經商,一面學習。由於社會經驗豐富,見識也多,更加容易舉一反三。對於孔子的教誨,也更能夠深刻體會。所以半工半讀,如果能夠格外用心,效果反而更好。

(三) 貧困時常常表現對富有的嚮往,對富人阿諛讒佞。而富有的人,也免不了驕傲自大。即使改變這樣的態度,仍然不如孔子額所描述的“貧而樂道,富而有禮”。一般人要修己,看來需要一步一步要求,不斷提升自己才好。

建議

積極培養“舉一反三”的習慣,促使自己靈活地吸收和運用各種知識和技能。

標簽: 子貢  孔子  富有  詩經  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