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歷史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

作者:由 星雲丶 發表于 歷史時間:2016-11-04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玉藻前2016-11-04 15:01:26

“士”是司法官、是貴族;而平民中“士”的身份,士,之所以位居四民之首,原因在於,他們是單純從事腦力勞動的人群,即知識分子……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pan seaeye2016-11-05 11:04:30

“士”的甲骨文象形是“斧鉞“(斧頭),

本意是獄官之長。

即戰國時期的

司寇

,秦漢時期的“

廷尉

”,唐代的

大理寺(大理卿),

本朝的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通典》 * 職官七 *大理卿: 今大理者,亦舜攝帝位,皋繇作士,正五刑,周秋官之任。

注意:下圖一開始的解釋來自《說文解字》,〔今按〕開始是考正,也就是給《說文解字》挑錯的。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

士兵,士人,士族 就不解釋了。

建議參考:

【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pdf

目 錄

第二章 封建士大夫階層的出現

第一節“士”字的初形與初義

……

閻步克在書中認為:

“士”字的初形是“斧”,初義大約就是氏族社會中的“成年男子”(使用斧頭的人)

隨後,武士和軍事首領逐漸成為各級貴族,總名為“士”。

。。。

截圖: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金未日2019-03-03 15:34:57

許多答案都是過時的。

士不是斧鉞狀,是圭的簡化。看甲骨文的吉字就知道了。王才是斧鉞狀。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

吉從圭(士)聲,類似於喜從壴(鼓)聲,唐從庚聲。

士和王應該是兩個諧聲系,分組類來看就不容易混淆,但是甲骨文無名組開始就漸漸和王只差上方一橫,到了西周金文更是相近(不在我製圖範圍內)。分組類很有必要,就能看出缶原本不從午,午和玄更是可以區別。

王和戉,士和圭,不同的等級或許在所持的用品體現。

《新甲骨文編》未收錄子卜辭和最簡化的第四類字形,電腦卡卡的,眼睛也花了,今天就到這。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知乎使用者2019-04-08 00:39:26

士這個詞,差不多等於”公務員“吧。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JellyJoe2021-04-17 16:10:33

一、士是中國社會的中心

在古代中國的四民社會中,士是四民之首。秦漢以後的中國社會是一個流品社會、一個四民社會 ,中國社會從此分為士農工商四民。 四民指的是四流品,士就是這四流品中之一流品。所謂的流品,指的是雖有其自身職業與屬性特徵,但卻不凝滯固結而可流動的社會群體,也就是說它並不是一個階級。孔子以後,諸子百家群興 ,他們全是士,士流品得勢,貴族階級被推翻,中國此下就變成了一個四民社會。

夏商周三代已有士的存在,而且如春秋時代的列國卿大夫中的管仲、晏嬰等人,都已成為後來中國典型學者的原始模樣;但作為真正意義上的“新流品”計程車則產生於戰國時代。夏商周三代,也可說為封建社會,有對立的貴族階級 (君、卿、大夫 )與平民階級 (農、工、商 )之存在。至春秋戰國之際,政治社會結構演變發生,到戰國時已不再有階級意義的貴族與平民之分。貴族階級的政治特權被取消,平民階級農工商諸業被制約的均產經濟也獲得解放,興起了許多富農新地主以及私人工商企業新富人。 原先介在貴族與平民兩階級中計程車乃脫穎而出,其人員亦或由貴族墮落,或由平民升晉,而壯大,終成一新的流品。

所謂社會的中心,其最顯見的涵義,即是形成士人政府,領導與控制社會。

中國在秦漢以後形成了“士”人政府,社會由士人來領導與控制。兩漢社會為郎吏社會,兩漢的知識分子從郎與吏取出身資格而參加政府,政府與社會的樞紐即在此;魏晉南北朝為門第社會,魏晉南北朝,讀書人都出在門第中,九品中正制以門第取士而為門第的護符,門第成為社會的中堅與領導;唐以後為科舉社會,隋唐以後實行科舉制,以考試舉士,來組織政府;亦正是完全著眼於士的流變上,以“士是中國社會的中心”之觀點為標尺來劃分的。

一面在社會上自由講學,上下呼應,要轉移世道人心。

於是乎,秦漢以降的中國知識分子——士,儼然而“為農工商社會之高層領導中心”。

「士」在中國古代到底何指?

二、士與道

志於道,被看作是士的最基本的品性。 錢穆先生認為中國歷史是從負擔“道”的職責上 , 去看士的品位與性格的。

道是我們人生大道,是一個完整的。人道可以上通天道,天人合一,便合在這道上。因此其中最基本是所謂的“人道”。這個道,即為儒家所標幟所弘揚所用以規範士的基本品性 ,實亦為中國古人所接受的 “仁”或曰“仁道”。 錢穆先生說:“孔子所講之仁,即是一種理想的人道。” 道家與儒家共同參與了中國古代士的品性之塑造,此仁道,即叫“內聖外王之道”。“此內聖即是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外王即是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亦只在實現人生文化理想。”

士不僅是道的承擔者,更是道的實踐者。

正如儒家政治核心思想:內聖外王之道的要求,天下無道,士不僅需要修己以敬來追求政治秩序的重建,還需要達到外王之功業。

標簽: 社會  四民  階級  貴族  門第